..續本文上一頁心講法,所以經常會說一些修行人在現實中的錯誤。有同樣毛病的人有的就聽不進去,“即使不指著我鼻子講,明明也在說我嘛”,所以生氣了。不這麼講,很簡單,如講居士五戒,五句話就講完了,“不殺生,一切有生命的不要殺,不偷盜,別人東西別拿。”那我也不用講了,你們看書就懂了。哪一個講法有我這麼啰嗦?其實我的講法就是在指導你們怎麼修行,各個面都給你們講到了。你們一面聽一面就在修行了。
還俗是舍戒,犯戒得忏悔清淨
實在持不住戒律的,可以還俗,還俗不算犯戒而是舍戒,袈裟脫下來,離開寺廟,頭發養起來,這叫還俗,這是釋迦佛許可的,犯戒是佛不許可的。還俗以後,你又發心出家了,可以重新受戒。犯戒就必須要通過忏悔,那不是還俗的問題,說我犯戒了,我馬上還俗,還俗管還俗,你犯戒的罪還得忏悔才能清淨。
不要做穢行比丘、劣比丘、惡比丘
忏悔要忏悔到清淨爲止,而且不能再犯。如果你沒有忏悔,也沒有改正,仍然穿著出家人的衣服,這就是佛所說的穢行比丘,劣比丘,惡比丘。
假和尚罪更重,不能稱“比丘”
假如家裏有妻子的,自己到理發店剃剃頭,買一件僧衣穿上,去趕經忏,拉開喉嚨唱唸,唱完了拿紅包包,再把僧衣一脫,西裝一穿,騎上摩托車回家陪老婆,這連比丘兩個字都稱不上。剛才講的穢劣比丘還有比丘的名字,意思是一個壞學生,不是好學生,像那種人叫假和尚,罪更重。
犯了大錯誤又不改正的比丘,沒有資格穿僧衣,必須趕出山門
“犯了淫戒,若不忏悔,重新受戒,就沒有資格穿僧衣充當僧人,也沒有繼續住廟的資格”,就要擯棄,必須趕出山門。我聽說佛在世時候的僧團,對于那種人是用亂棍打出去的。
有的人就聽不進去了,“佛門講慈悲,怎麼不慈悲了?”世間上人都懂得,對個別壞人的慈悲就是對廣大善良人的殘酷,你究竟保護哪一面?如果沒有原則的亂慈悲,非但修行修不起來,衆生還會被他所害。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25)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僧人和俗人,區別不在穿什麼衣,
而在有無清淨戒體和戒行
提要:
·濫慈悲的人是愚癡,害已又害他
·難道能慈悲惡人卻害好人嗎
·人的感情別用錯了地方
·僧人和俗人,區別不在穿什麼衣,而在有無清淨戒體和戒行
·恭敬法才是真恭敬
·有衣沒有戒,人稱“光頭老百姓”
·海青是俗衣,是古代秀才穿的衣服
·誰規定講法必須要穿長袖
濫慈悲的人是愚癡,害已又害他
好比你身體裏邊有蟲,趕快要把它去掉,你才能活,從前有個時期“送瘟神”,瘟神就是血吸蟲病,你慈悲,“把蟲拿出來了,它不是死了嗎?我甯願自己死,讓蟲活。”這是智慧還是愚蠢?你活著將來好度衆生啊,蟲度得了衆生嗎?
難道能慈悲惡人卻害好人嗎
上海我家的鄰居一向很安靜,有一天來了些人,第二天才知道,是公安局來人把小偷抓住了。房裏只住一個女的,小偷叫她把錢、存折、手飾、手機拿出來,女的全給了他。那麼公安局怎麼會知道的?原來對面一幢房子的鄰居看到這個情況不對頭,是鄰居撥的110,公安局人馬上來了,一來,人沒了,奇怪啊,不可能從門裏逃出去,原來這個小偷有武功的,人貼在洗手間的天花板上,後來照樣抓住。
假如有腐朽思想的人,“哎喲,一撥110,這個小偷要給抓走了,要慈悲啊”,那麼你怎麼不對那個受搶劫,有生命危險的人慈悲啊?一個好人一個壞人,你到底應對誰慈悲啊?爲了保護大衆,按叢林規矩對惡人擯棄,你能說不慈悲嗎?
人的感情別用錯了地方
如果一個人被處罰,被擯棄,跟他有感情的人就會說閑話,“你看這些人真不慈悲”。所以人的感情經常會用錯地方。世間上人也知道,感情要受理智控製,否則感情就會自由泛濫了。 “所以僧人和俗人主要區別不在穿什麼樣的衣,而在有無清淨戒體和戒行。”(多識)
僧人和俗人,區別不在穿什麼衣,而在有無清淨戒體和戒行
衣不過是一個標志,真正的區別是在受的戒,你受了五戒是居士,受了沙彌戒,稱沙彌,要受具足戒才能稱比丘。根據戒說話,居士應該恭敬比丘,不根據人說話,要依法不依人。
恭敬法才是真恭敬
講經說法也是如此,不管是法師講法,居士講法,同樣是代如來宣化,全要恭敬。恭敬不是恭敬他這個人,當然個人也有可以恭敬的地方,真正恭敬是恭敬他講的佛法。
有衣沒有戒,人稱“光頭老百姓”
比丘要受持250條戒,具足250條戒的清淨戒體和戒行,居士要受持五戒,具足居士戒的清淨戒體和戒行。社會上人沒有受持五戒,也就沒有五戒的清淨戒體和戒行。所以並不根據衣服的式樣。有衣沒有戒,人稱“光頭老百姓”。
海青是俗衣,是古代秀才穿的衣服
有些人對衣服特別強調,所以說我閑話,“老師是老居士了,上佛殿竟然不穿海青。”這是根據海青說話。海青是古時候秀才的衣服,我幹嘛穿秀才的衣服?古時候秀才穿長袍子,當時信佛的人也穿長袍子,這在當時是一致的。現在知識分子穿的是現代衣服,我也穿這種衣服,這才沒有什麼兩樣。現在穿起秀才衣服倒有點兩樣了,我不說你,你來說我了。
誰規定講法必須要穿長袖
又有一次有人說我閑話,“老師上法座講法,怎麼穿了短袖?”講法不能穿短袖?釋迦佛講法連袖子也沒有,那豈不是更錯了?所以不要根據衣服,衣服是一種形象上的標志,出家和在家的區別是要根據戒體和戒行。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26)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大家站出來爲正法大聲疾呼,佛教會好起來
提要:
·戒行才是僧人的標志
·250條戒都不知道,哪會去實行
·寺院金碧輝煌,但沒有主持正法,對佛教發展也無濟于事
·寺廟成文物館,菩薩成藝術品,這是極大悲哀的事情
·寺院賣門票,遊客看和尚
·大家都站出來爲正法大聲疾呼,佛教就會好起來
·佛弟子怎麼可以把叁藏十二部扳倒
“戒行是僧人的標志,若是戒行不存在,就等于僧人不存在,佛法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金碧輝煌的寺廟佛像也無濟于事,只會起到一座“墓碑”的作用。”(多識)
戒行才是僧人的標志
意思是說即使一個寺院有一百個出家人,可是一百個出家人都沒有戒行,就等于這個寺院一個出家人也沒有,因爲戒行不存在了。前幾天我去了智參師那裏,因爲她會看病,她給我搞一點草藥。她自己搞了一個精舍,還搞了一個閉關的地方,因爲她看不慣其他寺廟裏的出家人,她說如果沒有戒行的話就等于光頭老百姓。
250條戒都不知道,哪會去實行
我當年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我對那些年輕的小和尚說,“我居士不懂比丘戒,你們作爲培訓班的學生,我作老師有個要求,叁個月之內,把戒本背出來”,你背不出來哪來戒行?你怎麼照250條去行?一個比丘至少要背出戒本吧?
現在出家人參學,客堂從來不問,你戒本背得出嗎?有時卻會問,你楞嚴咒背得出嗎?大悲咒背得出嗎?出家應該懂得最重要是戒。戒沒有了,僧人也不存在了。
寺院金碧輝煌,但沒有主持正法,對佛教發展也無濟于事
現在真是末法時期了,海內海外,就拿閩南這一帶,聽說有的寺廟造得真是金碧輝煌啊,都是現代化的設備,可是只有一兩個人看廟。海外也是這樣,信佛的人有錢啊,拿出錢來造寺廟,造好了只有一兩個居士看門。有的寺廟因爲地方經濟發達,所以香客也多,錢也多,越來越富麗堂皇,可是沒有戒行,或者是沒有主持正法的出家人,或者有出家人,卻不懂法,也不主持正法,法器倒是敲破了好幾個。像這種對佛教發展都無濟于事。
寺廟成文物館,菩薩成藝術品,這是極大悲哀的事情
如果沒有法,寺廟變了文物館,菩薩變了藝術品。寺廟裏的人向參觀的人介紹說這尊佛像是唐朝的,這尊佛像是明朝的,也是當古董介紹。這是極其悲哀的事情。
寺院賣門票,遊客看和尚
很多年前,我在四川一寺院的竹林裏,聽到在喝茶的遊客問:“哎,和尚在哪裏?怎麼沒看見?”和尚變了給遊客看的,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人們還會說:“你要看和尚啊,到那門口買張票去看。”
大家都站出來爲正法大聲疾呼,佛教就會好起來
如今真正修行人都不大敢講話了,他們有句話,“末法時期,邪見的勢力太大了,我只要有間房間住,自己修行就算了。”如果有正知正見的人大家都站出來大聲疾呼,對歪風邪見嚴厲訓斥,我看佛教會好起來,大家都不說話,那些搞邪見的人就搞得更凶。
佛弟子怎麼可以把叁藏十二部扳倒
前兩年福鼎來了一個北京教授,領導上跟我打招呼,“老師,他要來拜訪你,你們兩個觀點不同,別談到後來談不好。”意思叫我避開他。聽說去年,這位北京教授又來了,這次他特地上山拜見一位法師,被法師狠狠地批評了一頓,灰溜溜地回去了,法師說:“你也是佛弟子,你也懂得法,怎麼可以把法推倒,只要一句,叁藏十二部都不要了。”後來法師對我說,“我不找他倒也罷了,他自己沖上來了,來得正好。”訓了他一頓。
沒有法的寺廟,豈不成了佛法之墳墓
提要:
·沒有法的寺廟,豈不成了佛法之墳墓
·我們想走,是因爲這裏沒有戒
·不重視聞思修,也是本末倒置
·造寺廟,難道是爲了賣門票、放功德箱、忙死人
·通過聞思修,勤修戒定慧才是佛教,此外就是不務正業
…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