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30~39)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30)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我今學毗尼

  毗尼的作用是“善治”、

  “調伏”、“滅”自己的煩惱

  提要:

  ·毗尼的作用是“善治”、“調伏”、“滅”自己的煩惱

  ·認識煩惱,對治煩惱,都要靠自己

  ·受了戒要學戒,學戒要持戒

  ·培養人才要著重培養人

  ·要認識自己煩惱就要有慧

  毗尼的作用是“善治”、“調伏”、“滅”自己的煩惱

   ~毗尼,秦言善治,亦雲調伏,亦譯滅。

  

  “我今學毗尼,令正法久住”,“毗尼”譯成漢文,叫“善治”,善于對治自己的煩惱,“亦雲調伏”,又叫“調伏”,能夠調伏自己的煩惱,“亦譯滅”,能夠滅掉自己的煩惱。“善治”“調伏”“滅”,這叁個詞連起來非但能夠圓滿地解釋毗尼,而且講明了修行的步驟。首先要“善治”,自己的煩惱自己要善于對治,就像你們現在學一點醫學,以後生了病,就能夠知道自己是什麼病,該用什麼藥。對付煩惱也是這樣,自己有哪些煩惱病先要知道。看病,首先要發現病人的症狀,然後再去找體內的矛盾,研究得細致一點,還要看到近因是什麼,遠因是什麼?往往今天的病並不一定是今天所産生的,以往就已經種下了這個病的因,僅僅是今天發作罷了,治療近因是治表的對治,治療遠因是從根本上去治療,所以兩個都要明白。

  認識煩惱,對治煩惱,都要靠自己

  對治自己的煩惱病不能老依靠善知識,善知識對你的訓話,對你的批評,乃至于嚴肅的對你錯誤的指出,都是好的,但是不能夠長期依靠,能長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爲什麼?善知識會離開、會老、會死,那個時候你依靠誰啊?所以修行人最要緊的一句話:靠自己。善知識不過是供你利用的工具,你利用善知識培養自己的能力,將來就得依靠你自己,自己去認識自己的煩惱,自己去對治自己的煩惱,自己去滅掉自己的煩惱。戒律就是發揮了這樣的作用。

  受了戒要學戒,學戒要持戒

  學戒是爲了要持戒,持戒就是自己對治自己的煩惱,就好比什麼情況用什麼藥。你學會了在什麼場合什麼時候必須遵守什麼戒條,你還要自己持,不能叫善知識替你持,所以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培養人才要著重培養人

  培養人才首先要著重培養人,可是現在末法時期顛倒了,都是著重培養才,而不重視人的培養。佛學院畢業了,多多少少學到一點東西,可是人仍然這個樣子。好比好人、壞人都有嘴巴,嘴巴不過是利用的工具,好人用嘴巴講好話,教育衆生,壞人用嘴巴,盡講調皮搗蛋的話。所以人最要緊,將來你成就不是才的成就,而是人的成就,才成就不過給你一張畢業證書,或者給你一個專家名號,可是你怎麼能了脫生死呢?所以不講修行不講戒定慧不培養人,整天搞理論,這就脫離佛教了,佛教講修行,不是專門研究文化。所以,有五年學戒的規定。爲什麼學戒要五年呢?要學到你能持得起來啊,否則你受了戒即使戒本背得出,而自身卻沒有一點改變,反而會滋長自己的傲慢。

  要認識自己煩惱就要有慧

  從前我們碰到一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學過戒,懂的很多,居士們可以知道的規矩她也講得很好,可是自身怎麼樣?火氣特別大,人面前裝模做樣,換個地方可不像個出家人了,這有什麼用呢?就算是有個“才”吧,“人”可沒有培養好啊。所以說戒定慧叁者不可缺一,著重戒,沒錯,好的,但還不夠,還要有定還要有慧。慧是什麼?慧就是認識自己,明白自己。能海上師說過一句話:“要斷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這就是慧。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31)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我今學毗尼

  法高人下流,師弟俱墮

  提要:

  ·谄曲者,當面持戒,背後犯戒

  ·不要利用儒教道教來沖掉佛教真正的精神面貌

  ·爲什麼這個佛學院出來的學僧這麼不講規矩

  ·法高人下流,師弟俱墮

  ·禮節可假裝,斷煩惱才叫真修行

  ·善治是善治自己的淫怒癡

  谄曲者,當面持戒,背後犯戒

  一個佛學院,或者一個叢林,能把戒律講好,這在末法時期確實難得希有,值得贊歎,但是還要看一看這裏培養的人怎麼樣。人大都有“谄曲”習氣,如果不改掉,一輩子沒得成就。當面一套很容易迷惑人,引人恭敬供養,背後一套,自由散漫泛濫。比如有個佛學院,表面上大家發心過午不食,挺好,背地裏到了寮房煮方便面。有些人當面持戒背後犯戒,這就是末法時期。

  不要利用儒教道教來沖掉佛教真正的精神面貌

  人不提高,佛學理論只作爲一種文化去研究,就好像現在有些人還在研究儒教,研究道教,可是看看他們爲人呢,有儒教、道教的精神嗎?更可悲的,有些人還把這些文化拿到佛門裏來,沖掉了佛教真正的精神面貌。而佛製的戒律是叫你對治煩惱、調伏煩惱、滅掉煩惱,要確實起到這個作用。

  爲什麼這個佛學院出來的學僧這麼不講規矩

  有個我從前的學僧,到某佛學院轉一轉,回來就非常傲慢,明目張膽地要他挂單的寺廟當家給他喝酒吃肉。有的還帶著女的東走西走。昨天這裏來了兩個挂單的,也是那個佛學院出來的,據說很傲慢,隨隨便便進教務部打電話,時間長得沒個完。昨天這兩個人上衣也不穿,赤膊站在新大樓的樓梯口,況且這兒還有女衆,這像什麼樣子?後來還跑到電腦打字房門口,等著跟裏邊的女老師講話,等了很久,沒人理他們,只好走掉。

  法高人下流,師弟俱墮

  爲什麼很多人都往那個佛學院跑?據說是那裏高,人高法高徒弟也高,卻出現了這樣的修行人,怎能成就?如果我的學生出現了幾個像這樣的修行人,我也跟著他們下地獄,說你是老師怎麼會下地獄?我不負責任嘛。當師的不負責任啊,要背因果的,師不好徒弟緊跟,緊跟到一起下地獄,或者徒弟不好師父跟他親密,那麼徒弟下地獄師父也跟著下去。所以對背因果的事産生共鳴,有共同的心態,很可怕的。不把人教育好,不真正去斷煩惱搞搞形式有什麼意思?

  禮節可假裝,斷煩惱才叫真修行

  昨天你們女衆寫的日記上有句話,“修行不要光停留在禮節上”,很有道理,禮節怎麼好,也不見得會斷掉內心的傲慢,禮節可以假裝的,要真正斷煩惱,才叫真修行。

  五二年一天晚上,我到上海佛教青年會去聽講經,偶然碰到兩個外國人也來聽,男的很有禮貌,請女的先坐,女的坐好他才坐。解放前上海非常的洋派,總經理開招待會,就像現在的聯歡請客那樣,學外國人拿一雙筷子敲敲盆子表示他要講話了,一開口就是“Ladies and gentlemen!”“女士們先生們!”女士放在前面,解放後稱這種叫做“資産階級虛僞的禮節”。中國人學外國人,有時候還學出偏差來,某一時期就出現了女權過上,女權超過男權,也是男女不平等。所以要講究真實的修行,禮節是好,修行人可不能以禮節爲止了。   善治~謂自治淫怒癡,亦治衆生惡也。調伏~謂練叁業,製伏過非,調練通于止作。滅~謂佛所說戒,能滅身口之惡。

  

  善治是善治自己的淫怒癡

  “善治,謂自治淫怒癡”,善治是善治自己的淫怒癡。我們一般稱貪瞋癡,最不好的貪就是男女的淫貪;怒呢?瞋恨心一發作,就表現在怒上;傲慢就是一種極壞的愚癡,以傲慢爲有面子、痛快,這就是癡,不明白就叫癡。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32)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我今學毗尼

  持戒的出家人,身有威儀;口說柔和語;心具足智慧

  提要:

  ·持戒的出家人,身有威儀;口說柔和語;心具足智慧

  ·戒能調練叁業,製伏過非

  ·戒有止作兩個方面,都能做到起大作用

  ·佛所說戒能滅身口之惡

  ·過去的惡要忏悔,現在的惡要停止,未來的惡要不出生

  持戒的出家人,身有威儀;口說柔和語;心具足智慧

  “亦治衆生惡也”,也能夠治衆生的惡。因爲一持戒,出家人的形象就好,身有威儀;口說柔和語;心具足智慧,以這樣的形象就能治衆生惡。因爲美好的形象衆生都會喜歡,會學習,會接受影響。如果這個衆生跟你有緣,你可以教育他往修行路上走,因爲你自身做了榜樣,衆生就很聽話,很容易度過來。你這樣引導衆生皈依,持五戒,出家受具足戒,那麼就能治衆生惡。所以出家人是先走一步,後面的人就會跟上來。

  戒能調練叁業,製伏過非

  “調伏,謂練叁業,製伏過非,調練通于止作”。過就是過患,非就是不對。戒能夠鍛煉我們身口意叁業,粗犷鍛煉成細柔,貢高鍛煉成謙虛。尤其具足戒,條文那麼多,這樣鍛煉下來肯定是越煉越細。只有細細地以戒律關懷自己,關懷衆生,才能夠製伏過非。所以戒能夠調練叁業,這個調練“通于止作”。

  戒有止作兩個方面,都能做到起大作用

  戒有兩個方面,一面是止,一面是作。從廣義上講,兩面都要做到,比如不兩舌戒一面不能說兩舌離間的話,是“止”,一面要多說團結的話,叫“作”。不偷盜也是如此,不偷不盜,同時還要廣行布施供養。要止住十惡業,同時也要修習十善業,兩面都能互相因果,互相促進,雙管齊下,才能夠起更大的作用。你能懂得布施供養,當然你也不會去偷人家東西;你不偷人家東西,慢慢你就會心量放大,貪欲自然地少下去,就容易做到布施供養,願意幫助別人。

  有一種病態的偷。據說從前某個銀行經常被偷,後來破案了,是總經理的太太偷的。你說滑稽不滑稽,她的錢是多得用…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