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20~29)▪P3

  ..续本文上一页心讲法,所以经常会说一些修行人在现实中的错误。有同样毛病的人有的就听不进去,“即使不指着我鼻子讲,明明也在说我嘛”,所以生气了。不这么讲,很简单,如讲居士五戒,五句话就讲完了,“不杀生,一切有生命的不要杀,不偷盗,别人东西别拿。”那我也不用讲了,你们看书就懂了。哪一个讲法有我这么啰嗦?其实我的讲法就是在指导你们怎么修行,各个面都给你们讲到了。你们一面听一面就在修行了。

  还俗是舍戒,犯戒得忏悔清净

  实在持不住戒律的,可以还俗,还俗不算犯戒而是舍戒,袈裟脱下来,离开寺庙,头发养起来,这叫还俗,这是释迦佛许可的,犯戒是佛不许可的。还俗以后,你又发心出家了,可以重新受戒。犯戒就必须要通过忏悔,那不是还俗的问题,说我犯戒了,我马上还俗,还俗管还俗,你犯戒的罪还得忏悔才能清净。

  不要做秽行比丘、劣比丘、恶比丘

  忏悔要忏悔到清净为止,而且不能再犯。如果你没有忏悔,也没有改正,仍然穿着出家人的衣服,这就是佛所说的秽行比丘,劣比丘,恶比丘。

  假和尚罪更重,不能称“比丘”

  假如家里有妻子的,自己到理发店剃剃头,买一件僧衣穿上,去赶经忏,拉开喉咙唱唸,唱完了拿红包包,再把僧衣一脱,西装一穿,骑上摩托车回家陪老婆,这连比丘两个字都称不上。刚才讲的秽劣比丘还有比丘的名字,意思是一个坏学生,不是好学生,像那种人叫假和尚,罪更重。

  犯了大错误又不改正的比丘,没有资格穿僧衣,必须赶出山门

  “犯了淫戒,若不忏悔,重新受戒,就没有资格穿僧衣充当僧人,也没有继续住庙的资格”,就要摈弃,必须赶出山门。我听说佛在世时候的僧团,对于那种人是用乱棍打出去的。

  有的人就听不进去了,“佛门讲慈悲,怎么不慈悲了?”世间上人都懂得,对个别坏人的慈悲就是对广大善良人的残酷,你究竟保护哪一面?如果没有原则的乱慈悲,非但修行修不起来,众生还会被他所害。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5)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僧人和俗人,区别不在穿什么衣,

  而在有无清净戒体和戒行

  提要:

  ·滥慈悲的人是愚痴,害已又害他

  ·难道能慈悲恶人却害好人吗

  ·人的感情别用错了地方

  ·僧人和俗人,区别不在穿什么衣,而在有无清净戒体和戒行

  ·恭敬法才是真恭敬

  ·有衣没有戒,人称“光头老百姓”

  ·海青是俗衣,是古代秀才穿的衣服

  ·谁规定讲法必须要穿长袖

  滥慈悲的人是愚痴,害已又害他

  好比你身体里边有虫,赶快要把它去掉,你才能活,从前有个时期“送瘟神”,瘟神就是血吸虫病,你慈悲,“把虫拿出来了,它不是死了吗?我宁愿自己死,让虫活。”这是智慧还是愚蠢?你活着将来好度众生啊,虫度得了众生吗?

  难道能慈悲恶人却害好人吗

  上海我家的邻居一向很安静,有一天来了些人,第二天才知道,是公安局来人把小偷抓住了。房里只住一个女的,小偷叫她把钱、存折、手饰、手机拿出来,女的全给了他。那么公安局怎么会知道的?原来对面一幢房子的邻居看到这个情况不对头,是邻居拨的110,公安局人马上来了,一来,人没了,奇怪啊,不可能从门里逃出去,原来这个小偷有武功的,人贴在洗手间的天花板上,后来照样抓住。

  假如有腐朽思想的人,“哎哟,一拨110,这个小偷要给抓走了,要慈悲啊”,那么你怎么不对那个受抢劫,有生命危险的人慈悲啊?一个好人一个坏人,你到底应对谁慈悲啊?为了保护大众,按丛林规矩对恶人摈弃,你能说不慈悲吗?

  人的感情别用错了地方

  如果一个人被处罚,被摈弃,跟他有感情的人就会说闲话,“你看这些人真不慈悲”。所以人的感情经常会用错地方。世间上人也知道,感情要受理智控制,否则感情就会自由泛滥了。   “所以僧人和俗人主要区别不在穿什么样的衣,而在有无清净戒体和戒行。”(多识)

  僧人和俗人,区别不在穿什么衣,而在有无清净戒体和戒行

  衣不过是一个标志,真正的区别是在受的戒,你受了五戒是居士,受了沙弥戒,称沙弥,要受具足戒才能称比丘。根据戒说话,居士应该恭敬比丘,不根据人说话,要依法不依人。

  恭敬法才是真恭敬

  讲经说法也是如此,不管是法师讲法,居士讲法,同样是代如来宣化,全要恭敬。恭敬不是恭敬他这个人,当然个人也有可以恭敬的地方,真正恭敬是恭敬他讲的佛法。

  有衣没有戒,人称“光头老百姓”

  比丘要受持250条戒,具足250条戒的清净戒体和戒行,居士要受持五戒,具足居士戒的清净戒体和戒行。社会上人没有受持五戒,也就没有五戒的清净戒体和戒行。所以并不根据衣服的式样。有衣没有戒,人称“光头老百姓”。

  海青是俗衣,是古代秀才穿的衣服

  有些人对衣服特别强调,所以说我闲话,“老师是老居士了,上佛殿竟然不穿海青。”这是根据海青说话。海青是古时候秀才的衣服,我干嘛穿秀才的衣服?古时候秀才穿长袍子,当时信佛的人也穿长袍子,这在当时是一致的。现在知识分子穿的是现代衣服,我也穿这种衣服,这才没有什么两样。现在穿起秀才衣服倒有点两样了,我不说你,你来说我了。

  谁规定讲法必须要穿长袖

  又有一次有人说我闲话,“老师上法座讲法,怎么穿了短袖?”讲法不能穿短袖?释迦佛讲法连袖子也没有,那岂不是更错了?所以不要根据衣服,衣服是一种形象上的标志,出家和在家的区别是要根据戒体和戒行。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6)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大家站出来为正法大声疾呼,佛教会好起来

  提要:

  ·戒行才是僧人的标志

  ·250条戒都不知道,哪会去实行

  ·寺院金碧辉煌,但没有主持正法,对佛教发展也无济于事

  ·寺庙成文物馆,菩萨成艺术品,这是极大悲哀的事情

  ·寺院卖门票,游客看和尚

  ·大家都站出来为正法大声疾呼,佛教就会好起来

  ·佛弟子怎么可以把三藏十二部扳倒

   “戒行是僧人的标志,若是戒行不存在,就等于僧人不存在,佛法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金碧辉煌的寺庙佛像也无济于事,只会起到一座“墓碑”的作用。”(多识)

  戒行才是僧人的标志

  意思是说即使一个寺院有一百个出家人,可是一百个出家人都没有戒行,就等于这个寺院一个出家人也没有,因为戒行不存在了。前几天我去了智参师那里,因为她会看病,她给我搞一点草药。她自己搞了一个精舍,还搞了一个闭关的地方,因为她看不惯其他寺庙里的出家人,她说如果没有戒行的话就等于光头老百姓。

  250条戒都不知道,哪会去实行

  我当年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训班,我对那些年轻的小和尚说,“我居士不懂比丘戒,你们作为培训班的学生,我作老师有个要求,三个月之内,把戒本背出来”,你背不出来哪来戒行?你怎么照250条去行?一个比丘至少要背出戒本吧?

  现在出家人参学,客堂从来不问,你戒本背得出吗?有时却会问,你楞严咒背得出吗?大悲咒背得出吗?出家应该懂得最重要是戒。戒没有了,僧人也不存在了。

  寺院金碧辉煌,但没有主持正法,对佛教发展也无济于事

  现在真是末法时期了,海内海外,就拿闽南这一带,听说有的寺庙造得真是金碧辉煌啊,都是现代化的设备,可是只有一两个人看庙。海外也是这样,信佛的人有钱啊,拿出钱来造寺庙,造好了只有一两个居士看门。有的寺庙因为地方经济发达,所以香客也多,钱也多,越来越富丽堂皇,可是没有戒行,或者是没有主持正法的出家人,或者有出家人,却不懂法,也不主持正法,法器倒是敲破了好几个。像这种对佛教发展都无济于事。

  寺庙成文物馆,菩萨成艺术品,这是极大悲哀的事情

  如果没有法,寺庙变了文物馆,菩萨变了艺术品。寺庙里的人向参观的人介绍说这尊佛像是唐朝的,这尊佛像是明朝的,也是当古董介绍。这是极其悲哀的事情。

  寺院卖门票,游客看和尚

  很多年前,我在四川一寺院的竹林里,听到在喝茶的游客问:“哎,和尚在哪里?怎么没看见?”和尚变了给游客看的,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人们还会说:“你要看和尚啊,到那门口买张票去看。”

  大家都站出来为正法大声疾呼,佛教就会好起来

  如今真正修行人都不大敢讲话了,他们有句话,“末法时期,邪见的势力太大了,我只要有间房间住,自己修行就算了。”如果有正知正见的人大家都站出来大声疾呼,对歪风邪见严厉训斥,我看佛教会好起来,大家都不说话,那些搞邪见的人就搞得更凶。

  佛弟子怎么可以把三藏十二部扳倒

  前两年福鼎来了一个北京教授,领导上跟我打招呼,“老师,他要来拜访你,你们两个观点不同,别谈到后来谈不好。”意思叫我避开他。听说去年,这位北京教授又来了,这次他特地上山拜见一位法师,被法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灰溜溜地回去了,法师说:“你也是佛弟子,你也懂得法,怎么可以把法推倒,只要一句,三藏十二部都不要了。”后来法师对我说,“我不找他倒也罢了,他自己冲上来了,来得正好。”训了他一顿。

  没有法的寺庙,岂不成了佛法之坟墓

  提要:

  ·没有法的寺庙,岂不成了佛法之坟墓

  ·我们想走,是因为这里没有戒

  ·不重视闻思修,也是本末倒置

  ·造寺庙,难道是为了卖门票、放功德箱、忙死人

  ·通过闻思修,勤修戒定慧才是佛教,此外就是不务正业

  …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