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20~29)▪P2

  ..续本文上一页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2)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求高求快没步骤,把自己架空了

  提要:

  ·出家先断淫欲,不起淫欲心

  ·第一步要从环境入手

  ·求高求快没步骤,把自己架空了

  ·心不清净,把戒开放太危险

  ·人在黑暗中,容易心起邪念

  ·自尊,不能作骄傲来陶醉

   “佛教弟子有出家在家两种弟子,出家弟子过独身生活,不结婚。在家弟子没有这条戒律,其它根本戒大致相同。沙弥、比丘若犯淫戒,若不忏悔,重新受戒,就没有资格穿僧衣,充当僧人,也没有继续住庙的资格。”(多识)

  出家先断淫欲,不起淫欲心

  出家人首先要断的就是淫欲,淫欲心不断,淫戒就不容易守住。许多犯戒的起因,主要是男女心压不住。从前佛在世的时候有个比丘,因为淫心没有断,非常痛恨自己,结果把自己的男根割断了。佛知道了,就对他说:“你这样做是没用的,应该断自己的淫心。”

  第一步要从环境入手

  出家众首先要远离原来的环境,远离是个好办法。出家菩萨投入到众生里度众生,首先自己要打好基础,因为出家众要求高。在家菩萨在世俗上广度众生,还好一点,因为他家里有妻子,有丈夫,正当夫妻是佛允许的。出家众考验比较重,就不适宜在世间上经常男男女女混在一起,那样容易引起男女心。淫心起来了,就要起烦恼了。所以第一步,要从对世俗环境的远离入手。

  求高求快没步骤,把自己架空了

  佛教传到中国来,在弘法度众生方面,缺乏一个步骤,这是不科学的,要有步骤有系统,才是科学态度。拿学校来说,一年级,两年级,三年级都有步骤。一年级就上一年级课程,决不安排五年级的课,宗喀巴大师法流,也是对一年级的学生,不讲两年级的课,一定要按步骤学上去,这就是科学态度,所以学宗大师法流的人成就的很多。而这样一个科学态度,对汉传佛教来说已有点不习惯了,因为佛教在汉地一向是没有步骤的,你叫他一步一步走上去啊,他不耐烦,他喜欢高,喜欢快,结果把自己架空了。

  心不清净,把戒开放太危险

  在汉地,是你遇到什么缘就学什么法,有的时候有程度很高的法语,一传开去,不管谁都能听得到。举个例子来说,从前我听到一句话:“只要心清净,和尚尼姑合板凳。”话是不错啊,可是人们只抓后面一句,认为和尚尼姑合板凳有什么关系呢?他不抓前面一句,要“心清净”啊,先要测量自己的心,你有到这个水平吗?男女坐在一起的时候你起心动念,有没有打男女的妄想啊?

  人在黑暗中,容易心起邪念

  一个人在阳光底下,跟在黑暗的地方心态两样的,在阳光底下一个人的心态容易光明正大,这是受光明的影响。在黑暗地方容易心起邪念,如果叫你在黑暗的通道里走一走,你心里起的念头,贪瞋痴都有。人的贪瞋痴,以贪为首。

  自尊,不能作骄傲来陶醉

  要整顿我们的佛教,必须要有步骤有系统的学,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我年轻时听经,不论是佛教青年会也好,居士林也好,讲的法都没次第的,请来一位善知识,他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所以什么也不懂的人只能讲什么就听什么。例如禅宗,最容易使人心态舒服,因为第一禅宗有活泼性,灵活度很高;第二禅宗有开放性;第三禅宗讲究自尊心,这没错的,可是众生把自尊作为傲慢,沉浸于自我陶醉的享受里,那就错了。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3)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不要排斥禅宗,但劈佛斩猫可学不得

  提要:

  ·学高了,起优越感不好

  ·我不修禅宗,但也懂禅宗法义

  ·禅宗是一心禅,摄上根上智

  ·根可转,不要排斥禅宗

  ·某些话听到了,实际做时可不能好高骛远

  ·你劈佛,就会下地狱

  ·斩猫斩狗学不得

  ·“一丝不挂”只能悟,不能学

  学高了,起优越感不好

  我刚进佛门,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头一次听胡老居士讲禅宗,听得真高兴啊,感到精神百倍。等他讲完了,我问他要住址,想登门拜访跟他学。禅宗很吸引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充满着自我陶醉、优越感,一学了禅宗优哉优哉自我得意啊。我这个话不是说禅宗不好,是说有优越感的这个人不好。

  我不修禅宗,但也懂禅宗法义

  我也喜欢禅宗,我讲话里边经常有禅宗的话,即使不是禅宗的原话,也有禅宗的法义。我在新加坡的时候,有几个居士请我吃饭,他们在餐桌上就直截了当地要我对修禅宗讲点开示,我一讲,他们听得很高兴。

  其实我不学禅宗,但是我也懂。你们奇怪了,不学怎么会懂呢?你只要懂能海上师的法流,懂了以后路路通,因为在这个法流里就有禅学。

  禅宗是一心禅,摄上根上智

  一心禅跟次第禅,应该是先学次第禅,后学一心禅。经书里说,一心禅摄上根上智的人,人比较高级,所以方法也是高级的,不立语言文字,祖师开示也仅仅讲了些生活上禅的境界,看你自己悟不悟。

  根可转,不要排斥禅宗

  即使我们不是上根上器,也不要排斥禅宗,不要说禅宗在末法时期不合适,不要为了扩张自己的宗派就去诽谤、打击、污蔑别的宗派,那就是谤法了。我的观点,即使你现在不是上根上器,可以转成上根上器呀,佛法就是一个“转”字嘛,哪有不变的道理?怎么转?先学次第禅,基础打好了,再学一心禅,禅跟禅是相通的,不过是人的根机跟层次问题。

  某些话听到了,实际做时可不能好高骛远

  中国佛教过去流传的某些话,咱们有耳朵总会听,人写的佛教的书,有眼睛总会看,但不要好高骛远,还是稳当一点的好。心想一下跳到三楼,跳不上去,结果摔下来,跌断了骨头,跷了脚比走得慢还要慢,而且也不庄严。

  你劈佛,就会下地狱

  有好多话,咱们听到了,可是不能学。有位善知识,他对于过去禅师有的话很反感。例如过去有位禅师,把佛像拿来劈掉当柴烧,他的用意是告诉人们,你们把泥塑木雕留着,当作真的佛,就弄错了。你说“劈佛有大罪过啊”,他说“我劈的是木头”,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佛。要法身成就,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有形象才是佛。可是这么一做,流传开来,被没有水平的,初进佛门的众生学去了,就认为劈佛没关系,因为祖师也劈佛。你劈了佛就会下地狱,也许这位禅师证空性了,证空性的人什么罪也安立不上去的,叫“心空罪亡”。至于这位禅师是不是已证了空性,只有他自己明白,也许是一个狂徒,也许是真的成就,我可不敢说。

  斩猫斩狗学不得

  还有一位禅师抓了一只活猫,放在桌子上一斩两半。有位善知识极力主张:“学不得学不得”,那样一学,非但斩猫还要斩狗了,什么都会拿到手里一刀两半。所以过去这些话你听到了,不要自己没到这个境界也去这么干。

  “一丝不挂”只能悟,不能学

  有个禅师,听说某一禅师很厉害,特地去拜访他,名义上叫参访,实际上去跟他比试比试。两人对话完了,告别时,他还没走几步,坐着的禅师说:“仁者,袈裟着地了”。他就转身去撩袈裟,结果袈裟并没有着地,坐着的禅师就说:“好一个一丝不挂。”就是你还有挂碍。这话里边有特殊含义的,不懂的人不能学。否则被你误解为袈裟着地也不能撩,拖着袈裟走路才叫一丝不挂。所以某些禅语只能悟,不能学。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4)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讲法怕人生气,还能纠正错误吗?

  提要:

  ·别把钥匙当“要死”

  ·别做梦里的神仙,脚踏实地在戒定慧里

  ·宁入热铁网,不堕爱河中

  ·讲法怕人生气,还能纠正错误吗?

  ·还俗是舍戒,犯戒得忏悔清净

  ·不要做秽行比丘、劣比丘、恶比丘

  ·假和尚罪更重,不能称“比丘”

  ·犯了大错误又不改正的比丘,没有资格穿僧衣,必须赶出山门

  别把钥匙当“要死”

  对某一个事物尚不理解时,千万别乱学,我常说笑话,一个人跟另一个人说:“哎,你把桌子上的东西拿过来。”那个人不知该拿啥,前一个人就冒火了:“钥匙,钥匙。”那个人一听生气了:“什么?你骂我“要死”啊?”这是打打比方,所以,法义都没有搞懂,东学西学真是危险。

  别做梦里的神仙,脚踏实地在戒定慧里

  中国佛教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风气,喜欢好高骛远,口出大话,心里总是想登上空中楼阁,飞往海市蜃楼,做梦里的神仙,那么脚踏实地的实地在哪里?在戒定慧。离开戒定慧是不可能成就的。

  宁入热铁网,不堕爱河中

  经书上有句话:“宁入热铁网,不堕爱河中。”假如有个女王,她能够掌握你的生死,说:“你如果不跟我结婚,这儿有烧红的铁网,你就得跳进去。”一个真修行的出家比丘宁可跳进去烧死,也不愿意触犯淫戒。肉体烧死了,法身慧命可没有死,下辈子还可以接着修行。你犯了男女的淫戒,法身慧命就死了,而且死后要下三恶道,所以在声闻戒里是宁舍生命永不犯戒。至于说菩萨戒有开许,那是有条件的,也要够水平的人才能开,不是随便能开的,连四五十岁的人也不一定能开,要看自己有没有基础,稳当不稳当。开戒不是为自己开,是为了成就开,为了度众生开,是有原则的,否则就是“假修行的猫”。

  讲法怕人生气,还能纠正错误吗?

  我讲法不能总顾虑人家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否则我可烦死了,总会担心这句话该讲不该讲,讲了人家会不会生气,那样讲法还能自在吗?条条框框都把自己绑住了。管他生气不生气,一颗菩提…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