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報四重恩(20~30)▪P4

  ..續本文上一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7

  

  帶著一顆著急不安的心修行,

  這條路子是錯的

  提要:

  ·心裏明白也叫觀,能誦禅合一,修行就快了

  ·修行要求精,妄念多的人要多修止

  ·帶著一顆著急不安的心修行,這條路子是錯的

  ·怕“來不及了”而去追求數字,使人恐懼、驚慌、著急,還能一心不亂嗎?

  ·煩惱要放得下,妄念要止得住,才能達到“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執持

   名號一心不亂”

  心裏明白也叫觀,能誦禅合一,修行就快了

  心裏明白也叫觀,當然隨文入觀的時候要唸得慢,比如唸“諸佛正法賢聖叁寶尊”,觀想前面釋迦佛,後面十方佛,佛前面叁藏十二部,兩邊八大菩薩、十六尊者。那樣子念誦,跟禅定就合起來了,這叫誦禅合一。你這麼修進步就快了!如果你觀不起來,你就略微想一想,所以叫觀想。千萬不能這麼想,“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外面下不下雨啊?”(衆笑)下雨跟釋迦佛有什麼關系?

  修行要求精,妄念多的人要多修止

  有人問,“我唸佛總打妄想,怎麼辦?”我教你一個方便,你唸“南無阿彌陀佛”,你唸一句容易打妄想,你把它兩個字兩個字念,你先念“南無”,念這兩個字時你就努力做到不起妄念,兩個字不起妄念比較容易。再念兩個字不起妄念,再念兩個字不起妄念,慢慢念熟,你念一句也不起妄念,這個方法很起作用。從前我高血壓失眠,很苦惱,後來我想我到底是個修行人,臨睡前不要打妄想吧!我稍微努力一下,馬上困意來了。

  從這裏我發現我修止的力量不足,這跟我弘法也有關系。弘法的人一天到晚動腦筋,養成了動腦筋的習慣,不動腦筋的時候,過去動的腦筋也出來了。我就開始加強修止,很起作用。我現在修止的能力提高了,要止住妄念,就止住,就是用的這個方法。修行不要求多,要求精,要在你所修的行裏起作用,不起作用都是空忙。

  帶著一顆著急不安的心修行,這條路子是錯的

  你們老年人一定要心安,才能一心不亂,著急心不安更糟糕。念佛法門是以一念止萬念,你抓住一個念頭,別的念頭就起不來。但是心不安的人,念頭特別多。昨天有一個老居士跟我說:“老師,我今年六十多了,怕是來不及了,我該怎麼修啊?”我就問他:“你說你六十多來不及了,你有根據嗎?這句話你可能是聽來的吧?你總是想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你還能達到一心不亂嗎?怪不得你心這麼不安呢!”他回答我:“因爲有人說,活到七十歲的人已經很少了。”我說:“就照你的話,你還有十年,怎麼叫來不及?年輕人,今年二十四歲,你以爲他來得及,偏偏二十五歲死了。那又怎麼說?你假如肯念消災延壽藥師佛,還可能活到八十五歲,如果你肯修阿彌陀佛的長壽法,還能增長你壽命十叁年。法無定法啊,一切年齡都是假相,就看你浪不浪費時間。”不要帶著一顆不安的心唸佛,這條路子是錯的。

  怕“來不及了”而去追求數字,

  使人恐懼、驚慌、著急,還能一心不亂嗎?

  有的老太太,只唸四個字,問她爲什麼不唸六個字?“我年紀大了,來不及了,所以唸四個字。”(衆笑)來不及的人心裏很著急,認爲唸四個字可以多唸一點,越多越好,心裏著急就更不能安心了,有的晚上十一點還不睡,甯願打瞌睡,因爲還有五千沒唸完。你高血壓、中風了,還能唸嗎?(衆笑)怎麼去追求數字呢?有位法師講“唸佛追求數字,難道阿彌陀佛是開公司的,一定要你唸滿這個數字才能往生?”有人到處宣揚“來不及了”,使人恐懼、驚慌、著急,唸佛要一心不亂啊,你這豈不是在擾亂人的心?從前祖師有句話:甯願攪亂千江水,不要攪亂一個修行人的心。你使修行人的心處于著急緊張的狀態,你罪過無量啊。

  煩惱要放得下,妄念要止得住,才能達到

  “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說得很好聽:“只要十念就能往生。”那你又何必這麼緊張,真是矛盾百出!所以還是照佛經上的話去用功,平時多學學法,多培培福,智慧福德因緣多准備一點。自己知道快到臨命終時,就照《佛說阿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到那個時候,你就什麼都放下,你花七天的功夫,專門持名號,一心不亂。因爲你培了那麼多福,聽了那麼多法,你的心在前幾年裏就應該安定下來了。爲什麼要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呢?因爲預知時至,多少有點誤差,比如你預知時至:我某一天要往生了,偏偏那一天沒往生,而你只有一天一心不亂的功夫,第二天這個功夫沒了,那怎麼辦?所以有兩天功夫比較穩當,最好七天,如果這人超過七天還不走,可見他預知時至是自說自話,哪有拖延這麼長的呢。所以平時要用功止住妄念,念念要心中有佛,把阿彌陀佛觀起來,深印于心,要這麼修。

  

  報四重恩(28)

  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7

  

  佛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是

  修行的根本,一切法門的基礎

  提要:

  ·佛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是修行的根本,一切法門的基礎

  ·佛教導散亂衆生修數息觀,今天的苦惱衆生爲什麼不學不修呢?

  ·有人說“修禅定要著魔的”,他把釋迦佛看成魔王波旬了

  ·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極樂世界就會現在你面前

  ·沒有慧會走錯路,學了愚會成瞎子

  ·要度衆生,必須要斷煩惱,否則不能稱大乘,也稱不上修行人

  佛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是修行的根本,一切法門的基礎

  不管你們修什麼法門,希望你們不要離開戒定慧,戒定慧是根本是基礎。佛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如果你不修好戒定慧,貪瞋癡也息滅不了,煩惱都息滅不了,哪能息滅妄念呢?煩惱是粗的,妄念只是細的呀。

  佛教導散亂衆生修數息觀,

  今天的苦惱衆生爲什麼不學不修呢?

  你們居士受過五戒、菩薩戒的,先把五戒、菩薩戒弄清楚,要依戒來修,還要修禅定。有人說:“唸佛,戒定慧都在裏邊了。”如果你能做到這句話當然好,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苦惱了。你唸佛,如果真能不起妄念,你已經成功了,也用不著我再指導你了。如果你還在打妄念,我講講釋迦佛的教導:你可以修數息觀。數息觀是釋迦佛教給弟子專門止住妄念的禅定觀法,佛說:散亂衆生修數息觀,今天的苦惱衆生爲什麼不學不修呢?

  有人說“修禅定要著魔的”,

  他把釋迦佛看成魔王波旬了

  佛講的這些話有人聽不進去,因爲他聽到的話兩樣,“修禅定要著魔的”,那麼釋迦佛教禅定就是叫你入魔?你把釋迦佛看成是魔王波旬,專教你修魔法?事實剛剛相反,修禅定是降魔的。釋迦佛當年在菩提樹下用什麼方法打退魔軍?就是入的四無量心定,魔箭射過來都變蓮花了。至于有些人佛法不學,禅定不懂,自己去打坐,弄出神經病,這是他的事情呀,又不是釋迦佛教的禅定入魔。我教禅定十多年了,學生遍布全國,沒有一個人出偏差。

  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

  極樂世界就會現在你面前

  如果你再修光明觀,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裏的十六觀境,西方極樂世界就會現在你面前,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泥土石頭,全是光明所成,七寶行樹是光明,種種蓮花也是光明。

  沒有慧會走錯路,學了愚會成瞎子

  戒定慧,慧就是眼睛,沒有眼睛路都看不清楚,不走錯路才怪呢。所以要求慧,怎麼求啊?不要學愚,學了愚就不想聽法了,一聽法叫你求智慧,你就會怄氣了,這是給大家略微講講戒定慧。

  今天你們聽了我的講法,過去沒聽到的今天也聽到了,過去不懂的也有點懂了,有的問題也用不著提了,因爲老師講法中已經解答了,這就是靠法靠智慧的作用。

  要度衆生,必須要斷煩惱,

  否則不能稱大乘,也稱不上修行人

  稍微再延長一點時間好不好?(衆鼓掌)你們千萬不要怪我延長時間啊,因爲我已經是長話短說了。再講講利他,我們大乘佛法,目的是要成佛。發願要發得大,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你不度衆生能叫大乘嗎?“煩惱無盡誓願斷”,你自己煩惱這麼重,衆生看見你害怕,你能幫衆生斷煩惱嗎?另一方面你起了煩惱,衆生會聽你的話嗎?衆生不懂佛法,卻都會看你表現,你笑嘻嘻,他就說你好,你態度不好,他就要跑。度衆生要使衆生歡喜呀。你到過我們那裏,看我對學生老是批評訓話,你也學了樣去批評同學,那叫教條主義,不是辯證法,情況變了你也要變一變。你也要看到我對學生很慈悲啊,你只學一面就叫片面。而且那邊是我的學生,罵不走也打不走,這兒是你同學,你說一句不客氣的話,人家就要走,你度衆生度得人家走掉了,不行的。

  

  報四重恩(29)

  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講于東營居士林 2006.12.17

  

  不論是什麼宗什麼派,佛弟子是一家人,

  千萬不要把衆生關在門外

  提要:

  ·不論是什麼宗什麼派,佛弟子是一家人,千萬不要把衆生關在門外

  ·如今把衆生關在門外的方法特別多,佛門的衰落就跟關門主義有關系

  ·“佛法難聞”應開門,而不是關門

  ·要修好歡喜心,要令衆生歡喜,修好歡喜能登初地

  不論是什麼宗什麼派,

  佛弟子是一家人,千萬不要把衆生關在門外

  …

《報四重恩(20~3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