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1)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頌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我今學毗尼 令正法久住
尊者舍利弗 請問于世尊 過去等正覺 何者法久住
何者法不久 願如來指授 佛告舍利弗 毗婆屍式棄
拘留孫迦葉 四佛法久住 由廣說經法 結戒亦說戒
拘那含牟尼 毗舍二如來 不廣說經法 未結戒說戒
時人根善利 但說教授戒 諸惡莫作等 皆除惑證道
彼二佛示滅 種種姓出家 時久生疲厭 無經律攝持
令正法速滅 若衆花散置 無線貫串故 被風則渙散
尊者跪合掌 願如來製戒 令諸弟子衆 依戒修梵行
正法得久住 流潤盡未來 佛語舍利弗 時至我自知
結戒有十義 遍通各各戒 一攝取于僧 二令僧歡喜
叁令僧安樂 四未信者信 五信已增長 六難調者調
七慚愧者安 八斷現有漏 九斷當有漏 十正法久住
結戒義有十 遍通二百五 九斷當有漏 十正法久住
禮釋迦佛代表十方佛
本次提要:
·進入戒律的城得有門
·頂禮十方佛
·不能讓釋迦佛靠邊站
·禮釋迦佛代表十方佛
·法門都好,不能不學戒定慧
進入戒律的城得有門
律海十門,律就是戒律,海是廣大,爲了要進入戒律的城,總得有門可入,門就是戒的方便,有了門就可以很方便地進去。十門就是有十個門,第一個是《製戒緣起十義門》,說明佛爲什麼要製定戒律,由于什麼原因佛製定戒律。戒是非常嚴肅的,我們今天講律海十門,當然應該有嚴肅的態度。
稽首禮諸佛
頂禮十方佛
諸佛是指十方佛,怎麼知道十方都有佛?是佛說的,佛既然說了,我們的知見要跟佛說的相符合,不能任意改變。佛教就是佛的教導,佛的教授教誡,改變了就不是佛教了。佛說禮佛要禮十方佛,當然你可以禮一尊佛,以一尊佛來代表十方佛,心裏要有禮十方佛的觀念。釋迦佛告訴我們十方佛平等平等,無有高下。
不能讓釋迦佛靠邊站
我們皈依釋迦佛,釋迦佛是本師,就是我們根本的師父。大雄寶殿供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個初進佛門的看見釋迦佛就要拜,另一個拖拖她袖子“走走走,阿彌陀佛在那邊,先拜阿彌陀佛。”(笑聲)在這個娑婆世界從古以來師父給你授叁皈依,哪個師父給你說“皈依你現在還沒有見到的阿彌陀佛,皈依你現在還沒有聽到的阿彌陀佛講的法,皈依你現在還沒有去到的極樂世界的僧衆。”眼裏只有阿彌陀佛,不要釋迦佛,可不能忘本啊!有居士請我到她家去,給我看她家的小佛堂,我說你怎麼不供釋迦佛?“供的供的。”“在哪裏?”“在這兒。”我往裏邊看,噢,靠邊站(衆笑),哪個大雄寶殿釋迦佛靠邊站的?錯了還以爲沒錯。
禮釋迦佛代表十方佛
有些無知的人也懂得禮十方,手拿一把香,朝東方拜,西方拜,上方拜,下方拜。當然不必朝著十個方向禮佛,只要你有一顆向十方佛恭敬頂禮的心。十方佛誰爲代表?當然釋迦佛喽!釋迦佛就像我們佛弟子大家庭的爸那樣。
及法比丘僧
法門都好,不能不學戒定慧
禮佛、禮法、禮僧,是頂禮叁寶。要尊重法,可不能依人不依法!什麼法門都好,可不能不學戒定慧,那是共同道,每個佛弟子都要修,不能因爲唸佛而不要戒定慧,那就錯了。大家學能海上師法流,就不能不學戒定慧。學法不得半途而廢,也不能中斷念誦,也不能不聽法,你們請法時我都給你們講清楚,這也是爲了要尊重法。
(2001.4.27 第八次講完)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2)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佛在世時沒有宗派
本次提要:
·佛弟子都應該持戒、修禅定、求智慧
·佛在世時沒有宗派
·希望宗派朝好的方向去發展
·只會一門,就叫不圓滿
·宗派搞片面和誹謗,就弊多利少了
·只要一句半語,成道極爲困難
·如今末法,謗法嚴重
·要斷煩惱,怎能不學佛法呢
佛弟子都應該持戒、修禅定、求智慧
戒就是戒律,定就是禅定,慧就是智慧。一個佛弟子,皈依了叁寶後,就必須要好好地學戒定慧。老年人深入經藏有一定困難,隨你發心,但首先要學好戒定慧,這是作爲一個佛弟子應該要做到的。
佛在世時沒有宗派
佛教傳到中國來,分了宗派。當年佛在人間時是沒有宗派的,佛教只有顯密二教,教證二法。佛四十九年的說法雖廣,但總的都可以歸納到戒定慧上來。原來中國有十大宗派,現在少了,有的自然消失。多年前我還在南京碰到一位學華嚴宗的。
希望宗派朝好的方向去發展
所謂宗派的形成,例如有人專門研究《華嚴經》,弘揚《華嚴經》,人們就稱他華嚴宗。原來沒有現在有了,說它是發展吧,也不對,佛教沒有發展,因爲已經圓滿了,還有什麼發展?原因是從那個時候起,佛弟子已經不喜歡全面地學,憑自己的愛好,我只學這部經,只研究這部經,講這部經,別人就稱他是什麼宗。如果這種變化能往好的方面去發展,問題不大,所以宗派一開始可能是利多弊少。好比高中畢業,他不想考大學,甯願進一個專科,專學一門,找起工作來容易。不光是佛教在中國出現了宗派,社會上人也很早就朝這個方向發展了。
只會一門,就叫不圓滿
現在社會上工作往往只做一門,學會打電腦,就專門打電腦,憑這一點每個月拿工資。至于生活經驗,沒有,其它的工作經驗,沒有,世俗上的一切經驗,沒有。現在來到這兒,什麼都要幹,怎麼去應付人家,也不會,打電話應該怎麼打,也不會,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要說,也不會,還要我教他。可是他打起電腦來一等,這就叫不圓滿。一個人連做人都不會做,生活都搞不好,那還能行嗎?還好有我這個老師在,還能全面撐住,假如老師走了呢?誰也沒有全面的經驗,那豈不是一團糟嗎?
宗派搞片面和誹謗,就弊多利少了
宗派原先還保持著法上的完整,只是在修持上各有各的修持方法,所謂“宗”就是修行用功的意思。可是到後來各宗派都不重視修證,有的光是在理論上翻跟鬥,有的連佛法的理論也不要了。淨土宗願生西方,本是件好事;念佛本來是心裏念的,初祖主張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法門無量誓願學,要精通戒定慧,以後各祖就逐漸改變了,到現在成了只要一本經,一尊佛,一句佛號。其他各宗派也都有類似現象,搞片面,搞形式,逐漸脫離了佛法的完整和全面,再加上宗派間的彼此貶低和誹謗,這樣就弊多利少了。
只要一句半語,成道極爲困難
釋迦佛曾經說過,到了末法時期,魔王波旬就要進入我的法裏,穿我的衣服,剃我的頭,住我的廟,吃我的飯,盡幹破壞佛法的事。那個時候人們受魔王波旬的影響,認爲一句半語就能徹底究竟,所以要想證果成道極其困難。
如今末法,謗法嚴重
如今末法時期,謗法的現象極爲嚴重:爲了打擊別的宗派,有說修禅定要著魔,其實禅定是降魔的;又說修密宗要發神經病,要下地獄的,他們還以爲這麼說有功德,其實是在謗法。謗法的人是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法只能恭敬,不能貶低。每個宗派都是佛法,應該說全好,只有不學戒定慧,不好,你皈依叁寶,爲什麼不要法寶?《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要斷煩惱,怎能不學佛法呢
再說,做早晚功課都發四宏誓願,發了誓願不做到豈不是騙了佛?“衆生無邊誓願度”,怎能只管自己關起門來修?“煩惱無盡誓願斷”,要斷煩惱,怎能不學法呢?“法門無量誓願學”,怎能不深入經藏呢?“佛道無上誓願成”,怎能說成佛是打妄想呢?
(2001.5.4 第一講未完,小標題爲編者所加)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 (3)
────────────────────────
歸敬請戒緣起之十義頌解
能海上師編集 傅味琴淺說
皈依佛,怎能不聽佛說
本次提要:
·皈依佛,怎能不聽佛說
·他把別的善知識都否定了
·佛號豈能替代佛法
·要轉到釋迦佛的觀念裏來
·有些話用錯了地方,就會形成錯見
·法是藥,煩惱是病,哪有等病好了再吃藥的
·錯話聽多了,路不走歪才怪
皈依佛,怎能不聽佛說
把佛法改變了,佛的教導不照著做,聽人話,不聽佛的話,依人不依法,這就不好。佛再叁教導,要依法不依人。即使你最崇拜的人,如果把佛法講錯了,你聽佛的還是聽他的?說:“別人這麼說,我又不懂。”不懂就要廣學多聞,深入經藏呀!如果一本經能把佛法都講全,那佛又何必要說四十九年法呢?好比一個早晨不可能把所有好事全做完。你學得不廣,聽得不多,又怎麼去辨別他人講對講錯呢?你是皈依佛,可不是皈依人啊!怎能只聽人說不聽佛說?
他把別的善知識都否定了
前幾年我在廈門,聽說有位出家人在寺門口見到我的一個女學生,對她說:“我有法寶給你。”叫她進比丘寮房。這是戒律不許可的,她堅持不進去,說:“你把法寶請出來吧。”她很恭敬地跪下來接法寶,是一些錄音帶。又陪她在寺門前的路上走走,她知道比丘是不能跟一個女居士單獨走的,她就盡量遠離一點。他對她說:“你真糊塗啊,現在末法時期了,哪有善知識?要多多唸經聽磁帶。”她把這件事情告訴我,我問她那些磁帶聽了沒有啊?“沒有。”“如果這位師父問你,你怎麼回答?”她說她還沒有想這個問題,我說你這麼回答:“師父,你說現在沒有善知識喽,所以我這個磁帶也不聽了。”(衆笑)
佛號豈能替代佛法
《普陀山佛教》有篇文章:“佛號豈能替代佛法?”念佛是好,不能不要戒定慧呀,不能否定“法門無量誓願學”!皈依法就要做到深入經藏,智慧如…
《製戒緣起十義門第一(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