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7
带着一颗着急不安的心修行,
这条路子是错的
提要:
·心里明白也叫观,能诵禅合一,修行就快了
·修行要求精,妄念多的人要多修止
·带着一颗着急不安的心修行,这条路子是错的
·怕“来不及了”而去追求数字,使人恐惧、惊慌、着急,还能一心不乱吗?
·烦恼要放得下,妄念要止得住,才能达到“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执持
名号一心不乱”
心里明白也叫观,能诵禅合一,修行就快了
心里明白也叫观,当然随文入观的时候要唸得慢,比如唸“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观想前面释迦佛,后面十方佛,佛前面三藏十二部,两边八大菩萨、十六尊者。那样子念诵,跟禅定就合起来了,这叫诵禅合一。你这么修进步就快了!如果你观不起来,你就略微想一想,所以叫观想。千万不能这么想,“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外面下不下雨啊?”(众笑)下雨跟释迦佛有什么关系?
修行要求精,妄念多的人要多修止
有人问,“我唸佛总打妄想,怎么办?”我教你一个方便,你唸“南无阿弥陀佛”,你唸一句容易打妄想,你把它两个字两个字念,你先念“南无”,念这两个字时你就努力做到不起妄念,两个字不起妄念比较容易。再念两个字不起妄念,再念两个字不起妄念,慢慢念熟,你念一句也不起妄念,这个方法很起作用。从前我高血压失眠,很苦恼,后来我想我到底是个修行人,临睡前不要打妄想吧!我稍微努力一下,马上困意来了。
从这里我发现我修止的力量不足,这跟我弘法也有关系。弘法的人一天到晚动脑筋,养成了动脑筋的习惯,不动脑筋的时候,过去动的脑筋也出来了。我就开始加强修止,很起作用。我现在修止的能力提高了,要止住妄念,就止住,就是用的这个方法。修行不要求多,要求精,要在你所修的行里起作用,不起作用都是空忙。
带着一颗着急不安的心修行,这条路子是错的
你们老年人一定要心安,才能一心不乱,着急心不安更糟糕。念佛法门是以一念止万念,你抓住一个念头,别的念头就起不来。但是心不安的人,念头特别多。昨天有一个老居士跟我说:“老师,我今年六十多了,怕是来不及了,我该怎么修啊?”我就问他:“你说你六十多来不及了,你有根据吗?这句话你可能是听来的吧?你总是想来不及了,来不及了,你还能达到一心不乱吗?怪不得你心这么不安呢!”他回答我:“因为有人说,活到七十岁的人已经很少了。”我说:“就照你的话,你还有十年,怎么叫来不及?年轻人,今年二十四岁,你以为他来得及,偏偏二十五岁死了。那又怎么说?你假如肯念消灾延寿药师佛,还可能活到八十五岁,如果你肯修阿弥陀佛的长寿法,还能增长你寿命十三年。法无定法啊,一切年龄都是假相,就看你浪不浪费时间。”不要带着一颗不安的心唸佛,这条路子是错的。
怕“来不及了”而去追求数字,
使人恐惧、惊慌、着急,还能一心不乱吗?
有的老太太,只唸四个字,问她为什么不唸六个字?“我年纪大了,来不及了,所以唸四个字。”(众笑)来不及的人心里很着急,认为唸四个字可以多唸一点,越多越好,心里着急就更不能安心了,有的晚上十一点还不睡,宁愿打瞌睡,因为还有五千没唸完。你高血压、中风了,还能唸吗?(众笑)怎么去追求数字呢?有位法师讲“唸佛追求数字,难道阿弥陀佛是开公司的,一定要你唸满这个数字才能往生?”有人到处宣扬“来不及了”,使人恐惧、惊慌、着急,唸佛要一心不乱啊,你这岂不是在扰乱人的心?从前祖师有句话:宁愿搅乱千江水,不要搅乱一个修行人的心。你使修行人的心处于着急紧张的状态,你罪过无量啊。
烦恼要放得下,妄念要止得住,才能达到
“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说得很好听:“只要十念就能往生。”那你又何必这么紧张,真是矛盾百出!所以还是照佛经上的话去用功,平时多学学法,多培培福,智慧福德因缘多准备一点。自己知道快到临命终时,就照《佛说阿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到那个时候,你就什么都放下,你花七天的功夫,专门持名号,一心不乱。因为你培了那么多福,听了那么多法,你的心在前几年里就应该安定下来了。为什么要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呢?因为预知时至,多少有点误差,比如你预知时至:我某一天要往生了,偏偏那一天没往生,而你只有一天一心不乱的功夫,第二天这个功夫没了,那怎么办?所以有两天功夫比较稳当,最好七天,如果这人超过七天还不走,可见他预知时至是自说自话,哪有拖延这么长的呢。所以平时要用功止住妄念,念念要心中有佛,把阿弥陀佛观起来,深印于心,要这么修。
报四重恩(28)
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7
佛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是
修行的根本,一切法门的基础
提要:
·佛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是修行的根本,一切法门的基础
·佛教导散乱众生修数息观,今天的苦恼众生为什么不学不修呢?
·有人说“修禅定要着魔的”,他把释迦佛看成魔王波旬了
·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极乐世界就会现在你面前
·没有慧会走错路,学了愚会成瞎子
·要度众生,必须要断烦恼,否则不能称大乘,也称不上修行人
佛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是修行的根本,一切法门的基础
不管你们修什么法门,希望你们不要离开戒定慧,戒定慧是根本是基础。佛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如果你不修好戒定慧,贪瞋痴也息灭不了,烦恼都息灭不了,哪能息灭妄念呢?烦恼是粗的,妄念只是细的呀。
佛教导散乱众生修数息观,
今天的苦恼众生为什么不学不修呢?
你们居士受过五戒、菩萨戒的,先把五戒、菩萨戒弄清楚,要依戒来修,还要修禅定。有人说:“唸佛,戒定慧都在里边了。”如果你能做到这句话当然好,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苦恼了。你唸佛,如果真能不起妄念,你已经成功了,也用不着我再指导你了。如果你还在打妄念,我讲讲释迦佛的教导:你可以修数息观。数息观是释迦佛教给弟子专门止住妄念的禅定观法,佛说:散乱众生修数息观,今天的苦恼众生为什么不学不修呢?
有人说“修禅定要着魔的”,
他把释迦佛看成魔王波旬了
佛讲的这些话有人听不进去,因为他听到的话两样,“修禅定要着魔的”,那么释迦佛教禅定就是叫你入魔?你把释迦佛看成是魔王波旬,专教你修魔法?事实刚刚相反,修禅定是降魔的。释迦佛当年在菩提树下用什么方法打退魔军?就是入的四无量心定,魔箭射过来都变莲花了。至于有些人佛法不学,禅定不懂,自己去打坐,弄出神经病,这是他的事情呀,又不是释迦佛教的禅定入魔。我教禅定十多年了,学生遍布全国,没有一个人出偏差。
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
极乐世界就会现在你面前
如果你再修光明观,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的十六观境,西方极乐世界就会现在你面前,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泥土石头,全是光明所成,七宝行树是光明,种种莲花也是光明。
没有慧会走错路,学了愚会成瞎子
戒定慧,慧就是眼睛,没有眼睛路都看不清楚,不走错路才怪呢。所以要求慧,怎么求啊?不要学愚,学了愚就不想听法了,一听法叫你求智慧,你就会怄气了,这是给大家略微讲讲戒定慧。
今天你们听了我的讲法,过去没听到的今天也听到了,过去不懂的也有点懂了,有的问题也用不着提了,因为老师讲法中已经解答了,这就是靠法靠智慧的作用。
要度众生,必须要断烦恼,
否则不能称大乘,也称不上修行人
稍微再延长一点时间好不好?(众鼓掌)你们千万不要怪我延长时间啊,因为我已经是长话短说了。再讲讲利他,我们大乘佛法,目的是要成佛。发愿要发得大,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不度众生能叫大乘吗?“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自己烦恼这么重,众生看见你害怕,你能帮众生断烦恼吗?另一方面你起了烦恼,众生会听你的话吗?众生不懂佛法,却都会看你表现,你笑嘻嘻,他就说你好,你态度不好,他就要跑。度众生要使众生欢喜呀。你到过我们那里,看我对学生老是批评训话,你也学了样去批评同学,那叫教条主义,不是辩证法,情况变了你也要变一变。你也要看到我对学生很慈悲啊,你只学一面就叫片面。而且那边是我的学生,骂不走也打不走,这儿是你同学,你说一句不客气的话,人家就要走,你度众生度得人家走掉了,不行的。
报四重恩(29)
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报父母恩、报佛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傅味琴讲于东营居士林 2006.12.17
不论是什么宗什么派,佛弟子是一家人,
千万不要把众生关在门外
提要:
·不论是什么宗什么派,佛弟子是一家人,千万不要把众生关在门外
·如今把众生关在门外的方法特别多,佛门的衰落就跟关门主义有关系
·“佛法难闻”应开门,而不是关门
·要修好欢喜心,要令众生欢喜,修好欢喜能登初地
不论是什么宗什么派,
佛弟子是一家人,千万不要把众生关在门外
…
《报四重恩(20~3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