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

  口唸心不念,雖有功德,難起作用;

  唸佛時不說閑話,要多唸一聲佛號,少說一句閑話;

  唸佛不要追求數字,以免引生緊張急躁,心不安亦難入定;

  見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號替代,以免與雜念相混,形成習氣;

  唸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不急不緩,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

  唸佛不可貪多,以免濫竽充數,質量不高;

  唸佛時不可起瞋,以免出口罵佛;

  唸佛不可過于疲勞,以免墮于昏沈,難破無明愚癡;

  唸佛不可過于饑餓,以免心生苦惱;

  唸佛時不可歌舞觀聽,不要以歌聲唸佛;

  唸佛要身心寂靜,不可嬉笑躁動;

  唸佛要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要恭敬心念佛,持佛名號要全稱

  先講第一句,念佛“要恭敬心念佛,持佛名號要全稱。”“南無阿彌陀佛”,又稱六字洪名。“南無”就是恭敬、皈依的意思,“阿彌陀”是這尊佛的名號,佛是通號,凡是佛都有十個通號,你念“南無阿彌陀如來”也可以,你念“南無阿彌陀世尊”也可以,一樣的。

  佛也可稱如來,但不可稱如來佛

  千萬不要稱如來佛,如來佛是《西遊記》裏的稱呼,《西遊記》可不是佛經啊,怎麼把《西遊記》作爲根據了?《西遊記》最後寫的詩很有水平,可見寫《西遊記》的人很懂佛法,他怎麼寫上個如來佛?可能他想《西遊記》是神話小說,世俗上人喝了酒吃了肉,聊天聊到《西遊記》,隨隨便便地亂扯,這樣子稱佛名號不恭敬啊,所以他故意不寫名字,寫如來佛。如來佛就沒有這個佛,因爲沒有名字。

  唸佛不懂法,竟把猴子當戰鬥勝佛

  講個故事,從前閩南有個大廟請我們去,他們叁聖殿中間是供阿彌陀佛,旁邊供了一只猴子,還叫我們幾個學生,天蒙蒙亮一定要把大殿門打開,因爲孫行者要出門,翻跟頭十萬八千裏。爲什麼要供在上面?因爲他是戰鬥勝佛。真是胡鬧:《西遊記》是神話小說呀,怎麼能算數呢?

  “南無阿彌陀佛”是全稱,

  但不要稱“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南無是恭敬,阿彌陀佛是名號,合起來全了。我建議大家還是念六字洪名,希望不要減,也不要加。我從前去過一個地方,樓下在做晚課,我聽到他們在唸“南無本師阿彌陀佛”,(衆笑)加了“本師”兩個字。娑婆世界本師是釋迦佛,不要搞錯了。你這麼唸,阿彌陀佛也不會高興吧。

  不稱“南無”就要合掌,合掌表恭敬

  也不要減少。你唸“南無阿彌陀佛”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我向你致敬”,多好啊。假如你把“南無”去掉了,這不恰當,你把恭敬去掉了!你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佛問你,“有啥事?”(衆笑)總不大好吧。如果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兩手合掌,這也可以,因爲合掌就表示恭敬。

  稱佛名號不全,這是末法現象

  我是1954年上五臺山,首先到廣濟茅篷,現在是叫碧山寺,廣濟茅篷的出家人見我們上海去了24個人,他就出來引導一下,見面就唸“彌陀佛”,變了叁個字。那時候能海上師在廣濟茅篷講法時就講到,“五臺山的出家人怎麼唸“彌陀佛”?趕快趕快要改正,要唸阿彌陀佛,名號不全,這是末法的現象。”

  有時候也可以方便一下,比如說一個頌子,每句七個字,用全稱就擺不平了,那麼你可以簡稱。但是真正面對佛要恭敬的,不能太簡單。

  

  念佛開示 (7)

  ──────────────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家人沒有恭敬心,所以家人很難度,

  你對阿彌陀佛沒有恭敬心,佛也難度你

  提要:

  ·家人沒有恭敬心,所以家人很難度,你對阿彌陀佛沒有恭敬心,佛也難度你

  ·不該縮的越縮越簡單,不該改的越改越走樣,修行人不離俗,無形中會使

  佛教變顔色

  ·念佛是心念,口唸是提醒

  ·口唸心不念,難起修行的作用

  ·念佛要排除雜念,要以一念製萬念

  家人沒有恭敬心,所以家人很難度,

  你對阿彌陀佛沒有恭敬心,佛也難度你

  你去掉“南無”,就去掉了恭敬。聽說有本書上這麼解說:我們跟阿彌陀佛非常親近,好像一家人一樣,就直接喊名字好了。我是怕罪過,我不敢。一家人,那是世俗家庭呀。要知道,家裏人最難度,家裏人不恭敬你的。你即使是懂佛法的善知識,你要兒女對你像佛門裏的善知識那樣恭敬,他們也做不到,尤其是女兒更不恭敬,因爲女兒在爸爸面前撒嬌撒慣了。你對阿彌陀佛不恭敬,阿彌陀佛對你也難度。我想我講得沒錯吧,因爲總的原則恭敬佛總是好的。

  不該縮的越縮越簡單,不該改的越改越走樣,

  修行人不離俗,無形中會使佛教變顔色

  千萬不要變成兩個字,“彌陀、彌陀”。有人想:兩個字簡單,可以多念一點。我是不主張的。聽說有個地方只唸“阿陀,阿陀”,聽起來像“阿婆,阿婆”。(衆笑)我是一片菩提心,作爲一個講法的人,你們有所求,那我總要給你們一點指導,希望大家更正。

  再說說笑話,或許兩個字還會變一個字,“佛佛佛”,這可不是善巧方便,而是懶惰習氣。家裏就是充滿世俗氣,現在的家庭,連兒子也不大肯叫爸爸,有的甚至直接叫爸爸名字,恭敬心也就沒了。

  你們經常叫我“傅老師”,假如這兒有兩個姓傅的老師,你們別動腦筋,一個叫大傅老師,一個叫小傅老師,幹脆就叫傅味琴老師,說說明白。家裏人會叫我老師嗎?老婆只會叫我“傅味琴”、“老頭子”,更簡單是一個字,“哎”。所以修行人要離俗,不要受世俗影響,受了影響,無形中你會把佛教改變顔色了。

  念佛是心念,口唸是提醒

  “念佛是心念,口唸是提醒”。經典裏邊的念佛,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心”,今就是現在,現在你心裏有佛就叫念佛,經書裏念佛都是心裏念的。如果出聲念,叫持名號。

  淨土宗的初祖是主張心裏念佛,據說是二祖改成出聲唸佛。出聲唸是提醒,免得你心裏念到後來,打妄想,幹脆不念了。你口唸的時候,自己要聽得清清楚楚,如果你打妄想,自己唸佛的聲音聽不到,那就起不到提醒的作用了。

  口唸心不念,難起修行的作用

  可是後來就發生了弊端,變成“口唸心不念”,這就“難起修行的作用”。修行不是修嘴巴,而是修心,有句話“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有口無心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你們不管是唸佛還是誦經,要盡量不打妄想。你打妄想了,你心就在妄想上。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打妄想?唸熟了就容易打妄想,越簡單越容易熟。有人熟到後來能背得出,即使打妄想,照樣不會背錯,經念完,妄想打完。

  念佛要排除雜念,要以一念製萬念

  “念佛要排除雜念,要“以一念製萬念””。念佛是修行用功的一個方法,怎麼用功?要止住妄念。妄念就是念頭一個接一個,前一個念頭滅掉了,後一個念頭又生起來了,這叫生滅。而所起的念頭,亂七八糟什麼都有,想東想西,心飄動得厲害,用不著准備,它自會出來的,(衆笑)這是習氣。你想叫它不出來,它偏要出來,妄想不聽你的。就像家裏調皮的小朋友,客人來了,他在客廳裏高興地兜圈子轉。媽跟他說:“客人來了,你好好地坐著。”他不聽的,簡直像個小猴子,上海人叫“人來瘋”。妄想就是“人來瘋”,看見你起心動念了,它就擠進來,全是它的戲。

  

  念佛開示 (8)

  ──────────────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佛說止住妄念能入定,

  散亂衆生要修數息觀

  提要:

  ·佛說止住妄念能入定,散亂衆生要修數息觀

  ·所謂一心,只能一個念頭,起另一個念頭,就叫雜念

  ·如一句難以做到不起妄想,不妨先兩叁字一攝持

  ·如果動中修難以用功,就先在靜中用功

  ·少說一句閑話,多唸一聲佛號

  佛說止住妄念能入定,散亂衆生要修數息觀

  念佛也要修止觀,第一步先要止住妄念,不止住妄念,你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裏的十六觀境就很困難,妄念對你幹擾,你就很難觀得起來。用什麼辦法止住妄念?有一次羅睺羅問佛:“比丘不入定,該怎麼辦?”佛說:“修安般”。安般翻譯成漢文就是觀息,就是觀自己呼吸。吸的時候明白自己在吸,呼的時候明白自己在呼,心不離開呼吸,這樣就能止住妄念。五停心觀,其中有一個觀,“散亂衆生”,就是心非常散亂的人,“修數息觀”。

  所謂一心,只能一個念頭,

  起另一個念頭,就叫雜念

  念佛也能止住妄念,你把“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抓住了,妄念就出不來,這叫以一念製萬念。

  如果你真的做到一個妄念不起來,你就入定了。怎麼往生極樂世界?還得入定往生,一心不亂就是定,一切成就都在定裏。《佛說阿彌陀經》裏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只能有一個念頭,不能有第二個念頭。壞念頭不能出來,好念頭也不能出來,第二個念頭出來,就叫雜念。

  比如說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後來,心裏想,“阿彌陀佛,你大慈大悲啊。”“阿彌陀佛”一個念頭,“大慈大悲”又一個念頭。“阿彌陀佛,我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啊。阿彌陀佛,你要用金臺來接我啊,我從小吃素的啊。”這些念頭都是好念,但也是雜念。所以禅宗有句話,“佛來斬佛,魔來斬魔”,要全部空光,只有一個念頭,“南無阿彌陀佛”。你們平時就要這麼去用功。

  如一句難以做到不起妄想,

  不妨先兩叁字一攝持

  假如有人想,“這很難呀,我連唸一句佛號還要打妄想了。”那麼我再教你一個辦法,我只是介紹我的經驗。你實在心散亂得厲害,連六個字都做不到一心,你就兩個字一攝心,你念“南無”的時候不要打妄想,再“阿彌”不要打妄想,“陀佛”不要打妄想。第二句也是這樣,慢慢你念一句也能不打妄想。

  如果動中修難以用功,就先在靜中用功

  你們坐車、休息、走路時都可以念佛,這…

《念佛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怎樣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