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0~63)▪P2

  ..續本文上一頁是大風,假如風小,鼓動出來的火也不大的,大風鼓動起來的火就大了。怎麼去鼓動這個風啊?還是靠你心的力量,心裏有覺悟,能好好發心,這個風就大了。

  大家鼓起一個很好的學習氣氛,

  就容易産生極大的智慧力量

  我們常有看到一個人發心了,種種好的事物就緣起了,環境就變了。一個人發了心有了覺悟,旁邊的人就受他影響,也鼓動起來了,兩個人發心鼓動得更厲害。人越多,大家都發心,就鼓動起一個很好的學修氣氛。在這種氣氛裏,聽法、學習、討論、修持,力量就大了,很容易産生極大的智慧力量。

  修行人受嬌氣傲氣的擾亂,也是一股風,

  經過長期調整磨練,風氣就扭過來了

  現在女衆部比男衆部搞得好,我常批評男衆部的老師,女衆跑在前面,你們還不慚愧!女衆部的同學精神抖擻,每天歡歡喜喜,緊密團結,非常安定,這樣當然進步快了。現在這些十八九歲的女學生,進步真是令人吃驚,風氣一好,學習起來就起勁了,靠這種好的風氣帶動各方面都上去了,大家安定團結、歡歡喜喜,智慧也開得快。你一起煩惱,時間被煩惱占了一大部分,要歡喜要覺悟,吃力得很。

  搞得好就是靠人的努力嘛,人怎麼會努力啊,靠發心。初初辦女衆部的時候,也是經過很大的擾亂,來的人都被小廟裏師父寵愛慣的,一句話都不能批評,這些嬌氣傲氣不得了,也是一股風,後來經過一年多調整、磨練,風氣就扭過來了。

  風靠空氣流動,人沒有主觀能動性,

  叁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

  風怎麼來的?空氣流動就成風,那是講的自然界。人可不同了,人有主觀能動性,宇宙的空氣流動,它是一種自然狀態。衆生皆有佛性,有佛性就能成佛,假如一切煩惱都順其自然,叁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沒有不通過斷煩惱,就能夠智慧圓滿而成如來的。當年釋迦佛還不是靠自己覺悟的推動,緣起種種的善法:逾城出家、雪山六年苦行,最後菩提樹下成佛。他可不是天天睡大覺,睡滿叁大阿僧祇劫成佛喽。所以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成佛只是空想,叁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3)

  ─────────────────────────

  傅味琴講于  2002.3.18

  

  心不清淨,煩惱會死灰複燃,

  淨化不徹底,老習氣又來了

  提要:

  ·只有智慧增長才能把煩惱融化

  ·一切都是心的變化,改變一下,煩惱也可以融化

  ·有人外邊轉了一圈又回來了,因爲看不慣外邊的腐敗,但也已受了影響,

  仍想喝酒吃肉

  ·以智慧的火去燒煩惱的肮髒,但尚未完全清淨,如不加工,也就無法作供養

  ·心不清淨,煩惱會死灰複燃,淨化不徹底,老習氣又來了

  只有智慧增長才能把煩惱融化

  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讓自己心的力量增長。通過聽法,提高覺悟,在修行度衆生路上推動種種的緣起,使自己跟衆生一起增長智慧。衆生因爲你的啓發幫助,智慧也增長了。而你呢?在度衆生的工作中要領個頭,領頭人當然更要發心,自己應該做榜樣,對自己要求更應該高,那麼你本人智慧也增長了。只有智慧增長才能夠把煩惱習氣融化。

  一切都是心的變化,改變一下,

  煩惱也可以融化

  覺悟也在心裏,煩惱習氣也在心裏,一切都是心的變化。改變一下條件,煩惱也能融化,一塊冰等到太陽出來了,它就融化了。一塊堅硬的鋼鐵,丟到煉鋼爐去,鋼也會融化。人的煩惱也可以融化,就看你加上去的力量大不大。

  有人外邊轉了一圈又回來了,因爲看不慣外邊的腐敗,

  但也已受了影響,仍想喝酒吃肉

  這學期女衆部來了幾個新生,還有一個是從女衆部出去,外邊轉了一圈又回來的。她說:這一次走的地方挺多,她所以要回來,因爲她還有覺悟。她去過某些佛學院,實在看不慣,一下課都去卡拉OK,竟然腐敗到這個地步。

  可是她也多少受了外面的影響,所以來了沒幾天,又想回家。你既然想回家,何必再來呢?她走得很遠,在那邊養成習氣了,過去在長期素食的修行人,回來竟然提出:“我要喝酒,我要吃肉。”還要上街去逛逛。女衆部的同學都批評她,沒有一個受她影響。現在據說她變好了,爲什麼?女衆部集體的力量形成的氣氛比她煩惱的力量要大得多,猛烈的火一燒,她的煩惱也融化掉了。一切煩惱都可以融化的,就看你智慧的火力有沒有大過它。

  以智慧的火去燒煩惱的肮髒,

  但尚未完全清淨,如不加工,也就無法作供養

  就好像煮菜煮飯煮湯那樣,把這些原材料放進去,用火一燒都融化掉。火是智慧的火、覺悟的火,被燒的東西是煩惱,是肮髒的、不清淨的,這些東西融化了以後還需要什麼呢?肮髒的東西雖然融化了,不見得完全清淨,肮髒不是浮在面上,就是沈在底下,所以光融化還不夠呢。

  好比前幾年我妹妹全家到深圳去了,她的房子就我一個人住。我妹夫偶然也回來,我給他煮菠菜。他跟我妹妹說,“我實在吃不下去,菠菜碗底都是泥沙。”這怎麼拿出來供客人?那更不能供養十方如來了,所以還要加加工。

  心不清淨,煩惱會死灰複燃,

  淨化不徹底,老習氣又來了

  你煩惱雖然動搖了、打碎了,或者融化掉了,面上沒什麼表示了,可是心裏不一定清淨。起了煩惱就容易看出來,眼睛一瞪,就是瞋煩惱;眼睛眯起來,看東西老是盯著看,貪煩惱;眼睛望著天花板傻乎乎的,癡煩惱,可是心裏的不清淨不容易看得出來。所以在融化的煩惱裏,還要加入一個特別殊勝、特別清淨的心下去,使已經融化的煩惱在一個特別大的心的力量下轉化成清淨,這個工作千萬不要忘記。如果心不清淨的話,可能有一天煩惱會死灰複燃,所謂叫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淨化不徹底,遇到某種環境,他老習慣又來了。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4)

  ─────────────────────────

  傅味琴講于  2002.3.18

  

  以心力去推動緣起,

  消除煩惱,達到心淨

  提要:

  ·律儀戒能止惡,菩薩戒更能修心,禅定能掃除執著、去掉細煩惱、

  止住妄念開發智慧

  ·外道入枯定,出不了智慧,但很舒服,所以放不下

  ·昏沈的時候妄想少了,但心沈下去了,一瞌睡就出現了夢境,這不叫成就

  ·掉舉還能自己醒過來,昏沈的人沒有因緣醒不過來,沈掉如不克服,是個

  無底洞

  ·止住妄念能入定,不修觀開不出智慧,出家人不修戒定慧修啥?

  ·《百喻經》有“梨打頭破喻”,如今佛門裏也有愚人反說學戒定慧的人

  才是愚

  ·以心力去推動緣起,消除煩惱,達到心淨

  律儀戒能止惡,菩薩戒更能修心,

  禅定能掃除執著、去掉細煩惱、止住妄念開發智慧

  比如受了律儀戒,能止住自己惡的行爲,還要受菩薩戒,要把自己的心徹底改變過來,菩薩戒特別著重心的功夫。再比如,聽法唸經也能使你清淨,也能使你覺悟,可是還不夠,還要修禅定,禅定比聽法念經更起作用。禅定從空觀開始,最後的大成就還是在空裏。禅定能掃除一切執著,還能去掉你細煩惱,還能夠止住妄想,開發智慧。

  外道入枯定,出不了智慧,

  但很舒服,所以放不下

  修禅定的人排除了妄念,已經挺好了,一除去妄念就入定了。可是還不夠,如果修禅定光是止住妄念,那麼跟外道有什麼區別呢?修外道的人也是講止住妄念的,釋迦佛說過,佛教禅定跟世間上的禅定是路同果不同,一個出智慧,一個不出智慧,一個是徹底清淨,一個不夠清淨,因爲心底裏的肮髒沒有徹底掃幹淨。外道定修久了,容易入枯定,也容易進入無想定,開不出智慧的,因爲腦子枯掉了。修外道定的人,自我感覺很舒服,還能出功能,其實這條道路是錯的。

  女衆班有的學生過去打過禅七,這個禅可不是次第禅定,可是她來這裏學次第禅,就有矛盾了。她們過去是怎麼學的呢?據說是:你什麼也不要想,讓心空空洞洞,不要起什麼念頭,你如果想用功,就專門默念一句話頭,或者是“念佛是誰”或者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只能想這一句,別的不能想,想了別的就是打妄想。她們說想到後來結果打瞌睡了。這種專止住妄念的方法很容易掉到枯定裏去。

  昏沈的時候妄想少了,但心沈下去了,

  一瞌睡就出現了夢境,這不叫成就

  佛教是叫你開智慧,還要開大智慧,所謂要大徹大悟,入了枯定是開不出智慧來的,可是很多人都迷掉了,因爲枯定很舒服啊。修到後來,好像沒什麼妄想了,其實很多已經進入昏沈了。一個人昏沈的時候,不大會打妄想,打妄想的時候,也就不昏沈了。昏沈的時候妄想是少了,可這是心沈下去了,這不是成就啊,比如你修禅定時起了妄想:我最喜歡吃的這種菜,好久沒吃了。慢慢昏沈來了,這個妄想也沒有了,你不可能在瞌睡中,還把沒打瞌睡時的妄想繼續下去。一打瞌睡,另外的境界——夢的境界出現了,換內容了,這不叫成就。

  掉舉還能自己醒過來,昏沈的人沒有因緣醒不過來,

  沈掉如不克服,是個無底洞

  即使掉在昏沈裏妄想很少,但昏沈比掉舉更可怕,掉舉的人有時候還能自己醒得過來,昏沈的人能醒過來是別有因緣的,比如別人碰到他,或者是頭垂到底下,腰彎得實在太厲害。昏沈掉舉如不克服,簡直是無底洞。

  止住妄念能入定,不修觀開不出智慧,

  出家人不修戒定慧修啥?

  止住了妄念一心不亂就是定,可是不修觀是開不出智慧來的,佛教禅定必須修止修觀。咱們現在教的禅定也都是修止修觀的,空觀、循身觀、光明觀,全是觀。戒定慧是不分宗派的,無論什麼宗派,都要修禅定。從前靜天法師對他徒弟們說,“你們出家了,不修戒定慧修啥?”

  《百喻經》有“梨打頭破喻”,

  如今佛門裏也有愚人反說學戒定慧的人才是愚

  《百喻經》有個故事叫“梨打頭破喻”,有一個人頭上沒有頭發,有人…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0~6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