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1~9)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1)

  ───────────────────────────

  傅味琴 講于1998.10.28

  

  

   有智無悲,心量不大,有悲無智,始終凡夫,

  要悲智雙全才能圓滿

  提要:

  ■ 文殊略法是從廣法中提取精要編成的

  ■ 衆生造業不斷,受苦也不斷,只求保佑不修行,菩薩對他也沒辦法

  ■ 有智無悲,心量不大,有悲無智,始終凡夫,要悲智雙全才能圓滿

  ■ 菩薩證到一切法體性空,空才能緣起菩薩道,所以菩薩不入叁界亦不出叁界

  ■ 修行中斷,福報不夠;爲得加持,亦須多培福

  文殊略法是從廣法中提取精要編成的

  “大慈大悲愍衆生,大喜大舍濟含識,相好光明以自嚴,衆等至心歸命禮”,《文殊真言念誦略法》是從廣法中提取精要的部分編成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給初修的人打基礎,因爲比較簡略一點;一個是給忙的人修比較方便一點。

  衆生造業不斷,受苦也不斷,

  只求保佑不修行,菩薩對他也沒辦法

  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中國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所以中國也就是文殊菩薩修道的地方。我們都知道觀世音菩薩表大悲,文殊菩薩表智慧,悲智圓滿就成佛。觀世音菩薩因爲對中國婦女特別有緣,所以化現女身。很可惜中國婦女只知道求菩薩對我慈悲,救苦救難,不知道自己修悲心,更不知道修文殊菩薩的法以求智慧。佛法主要是使你了生脫死,乃至于修菩薩道成佛。給你保佑並不能救你出生死苦海。衆生在苦中,菩薩幫你排除苦難,這只是給你透口氣,透了氣你還是要受苦。這件事情得到菩薩加被,過去了,也不一定你明天就沒事了。衆生造業連續不斷,受苦也不斷。只求保佑而不修行,這樣的衆生,菩薩對他也沒辦法。

  有智無悲,心量不大,有悲無智,始終凡夫,

  要悲智雙全才能圓滿

  成佛必須要悲智雙全。悲智不可分,悲裏要有智,智裏要有悲。只悲不智,只智不悲都不對。只有智慧沒有悲心,心量不大;只有悲心沒有智慧,始終是凡夫,還會好心辦壞事。

  佛法必須圓滿,不圓滿不得成就。整個佛法不能分割,嚴格地講,一分割就不是佛法了。因爲佛法是圓滿的,如果有了漏洞就叫有漏法,而不能稱佛法。你們懂得真正佛法了,就知道現在有很多佛弟子都在空忙。

  菩薩證到一切法體性空,空才能緣起菩薩道,

  所以菩薩不入叁界亦不出叁界

  我們娑婆世界的中國跟觀世音菩薩特別有緣,跟文殊菩薩也特別有緣。我們經常可以遇到文殊菩薩,或者在空中見到,或者在夢裏見到,或者在路上遇到,不過你們不知道罷了。你求菩薩,好像菩薩在遙遠的天上,其實菩薩沒有離開過人間,菩薩是不離叁界的,所以菩薩不會離開人間。菩薩在空中,這個空難道是天空的空?菩薩在的地方全是空。菩薩爲什麼能出叁界?因爲他證空性,空掉了煩惱。菩薩爲什麼入叁界?悲心才入叁界。爲什麼能入叁界?因爲他空掉了五蘊,空掉了四大。整個娑婆世界都是空,空與空能互入互融,互不相礙,所以菩薩即使在娑婆世界,仍然在空中。菩薩證到一切法體性空,只有空才能緣起菩薩道。

  修行中斷,福報不夠;爲得加持,亦須多培福

  所以娑婆世界衆生不知道文殊菩薩,不修文殊菩薩法,那實在是沒福報。就好像一個窮孩子,到了七八十歲還是文盲,因爲他沒錢上學。所以我們能親近文殊菩薩,能夠學文殊菩薩的法,這是極大的福報。文殊菩薩法很難流通,末法時期極難碰到,福報不夠勉強都勉強不來。不少人學文殊法都是半途而廢,就好像念到小學五年級,沒錢了,付不起學費,只好辍學。

  從前有句話:寶劍贈英雄,誰能得到文殊菩薩的法不是二世叁世五世的因緣,沒福報的人或者虎頭蛇尾,或者半途而廢,或者一知半解,顛顛倒倒。並不是文殊菩薩不給他加持,而是沒有福報的人加持不進去,好比體質虛的人吃補藥都補不進去,所以你們學文殊菩薩的法,假如福報不夠,趕快補救,先天不足後天補上嘛。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

  ───────────────────────────

  傅味琴 講于1998.10.28

  

  

  

    念是心念,要隨文入觀;

  誦是口誦,聲波能轉四大

  提要:

  ■ 宏揚佛法,消除衆生愚癡要靠大衆發菩提心

  ■ 離開語言文字,法無定法才叫真言,修真言全是修空

  ■ 念是心念,要隨著文字進入觀想,這樣修行才快

  ■ 誦是口誦,利用聲波來轉變四大,心聲相合,念誦也是得成就

  ■ 心量要大,菩薩修四無量心,一切修行都是心成就

  宏揚佛法,消除衆生愚癡要靠大衆發菩提心

  什麼地方人修文殊菩薩法最有緣?娑婆世界中國人,因爲這兒是文殊菩薩故鄉。可是有的法能普及,有的法就很難普及,你一個人發菩提心,衆生的愚癡還是醒不過來,要極多人發菩提心,以這樣菩提心的力量才能扭轉得過來。

  離開語言文字,法無定法才叫真言,修真言全是修空

  “真言”:真,真實不虛。一切語言都是戲論,說說罷了,真言是離開語言文字,怎麼修?修心啊。修心不好修,有一個方便就是念密咒,密咒就叫真言。密咒是從佛菩薩的心裏直接出來的,沒有變質,所以沒有解說。解說雖然有,一般也不講的。也就是這個字有意義,可是這個字的意義不是這個字。什麼是真言?離開語言文字,離開固定的東西,法無定法,才叫真言,說穿了也不過是度衆生的方便。一句話每個字的含義,你可以這麼理解,他可以那麼理解,而且每個字方言不同,語言文字各不相同,英國人說英國話,中國人說中國話,所以實際上來講,只有音聲而沒有語言的實體。連音聲也是緣生,發音器官共同的合作才出音,本身就是空,因爲是空所以永遠不壞。一個啞巴也會發音,啞巴不會說話,離開語言,可是沒有離開他的本性,音還是發得出來。所以緣生的道理,永遠不壞。不過衆生的緣生,緣起叁惡道;菩薩的緣生,緣起了度衆生,緣起了圓滿覺悟成佛。一個是煩惱,一個是清淨,一個是愚癡,一個是大悲,就這點區別。所以從含義縮短到一個字,一個字體會到一個音,一個音體會到緣生,緣生體會到空。修真言,全是修空,空到一點執著心都沒有。不是叫你去掉一切形象,要見相非相,這才是真修行。

  念是心念,要隨著文字進入觀想,這樣修行才快

  “念誦”,口唸好處也有點,主要是心念。心念就是隨文入觀,隨著文字進入觀想,這樣修行才快。離開了觀想,什麼也沒有。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以爲真有一個東西可以拿得著,懂佛法的就明白一切都沒有,只有什麼都沒有才是真佛法。佛法最開始是沒有文字的,釋迦佛在人間的時候,並沒有寫成文字,就是口傳。而且釋迦佛講法,一會兒這麼講,一會兒那麼講,法無定法,使你抓也抓不住。有時還打打比方,比方又不是佛法,你抓了一個比方就錯了。比如文殊菩薩手拿寶劍,那是一個比方,寶劍表智慧鋒利,能斷一切煩惱。如果你以爲真的有寶劍,那就大錯特錯。一切有皆錯,一切空才是佛法。

  誦是口誦,利用聲波來轉變四大,心聲相合,念誦也是得成就

  念誦是心念口誦,爲什麼要口誦?利用聲波的振動來轉變四大,因爲四大是物質所成,緣生而有,你要把它改變,你必須要針對四大的物質特性去改變。改變人的身體,兩個東西最最巧妙,一個是心,一個是音聲,用這兩個東西來轉變四大,最妙最妙,運動是低級的。念誦假如念得好也是八大成就之一,叫念誦成就。

  心量要大,菩薩修四無量心,一切修行都是心成就

  “大慈大悲愍衆生,大喜大舍濟含識”,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要大,小了就是凡夫,大了就是菩薩。凡夫跟菩薩的區別就是大小的區別。凡夫看我,看來看去我只有一個;菩薩看衆生,看來看去衆生無其數。看衆生心就無量,看自己心就狹小。不修慈悲喜舍的人,心都不平衡,還有什麼希望?一切修行都是心成就,不是皮肉成就。心都把握不住,還談什麼修行成就?不懂佛法的修行等于外道,全在盲修瞎練、自我安慰,好比老年人退休,在門口放一張桌子打打牌,消遣消遣時光,也蠻高興的,其實是在浪費時間。有的年紀大的人不想學佛法,想找個簡單的方法修行,說“來不及了,不要浪費啦”,他們以爲自己沒浪費,在懂佛法的人看來恰恰是浪費,所以說離開佛法什麼也沒有。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3)

  ───────────────────────────

  傅味琴 講于1998.10.28

  

  

  

   菩薩相好,是以定慧的光明來莊嚴自己

  提要:

  ■ 不修慈悲喜舍,所以魔障很大

  ■ 菩薩相好,是以定慧的光明來莊嚴自己

  ■ 歸依禮敬文殊菩薩,目的是回如來的家

  ■ 修行要依靠法,沒有法就沒有路,走錯了路更危險

  ■ 佛弟子不接受法,自搞一套等于不修行

  ■ 光有名號沒有法,等于想去大城市沒有地圖

  不修慈悲喜舍,所以魔障很大

  佛法中修好慈悲喜舍能夠降魔,佛在菩提樹下降服魔軍,入的就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定。現在佛弟子不修慈悲喜舍,所以魔障很大,業障很大,怨孽太重。臨終一刹那,來找你麻煩的絕大多數都是怨孽,你活著的時候再不修慈悲喜舍,臨終時想有把握,可能嗎?一萬個人走了,一個人也沒有回過頭來說一句話,誰知道他們現在在哪裏,誰給你打保票?誰來作證明?我們只相信佛,佛講話一點不會錯,佛叫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大乘佛法,第一個就是面對著衆生修慈悲喜舍,所以叫“大慈大悲愍衆生,大喜大舍濟含識”。

  菩薩相好,是以定慧的光明來莊嚴自己

  “相好光明以自嚴”,主要指修定。戒是行爲端正,也是莊嚴,這裏主要指修定。沒有一個不修定的菩薩,也沒有一個不修禅定的修行人,你哪本經書上有見過這種修行人?我隨便舉一本經書,《佛…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