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大风,假如风小,鼓动出来的火也不大的,大风鼓动起来的火就大了。怎么去鼓动这个风啊?还是靠你心的力量,心里有觉悟,能好好发心,这个风就大了。
大家鼓起一个很好的学习气氛,
就容易产生极大的智慧力量
我们常有看到一个人发心了,种种好的事物就缘起了,环境就变了。一个人发了心有了觉悟,旁边的人就受他影响,也鼓动起来了,两个人发心鼓动得更厉害。人越多,大家都发心,就鼓动起一个很好的学修气氛。在这种气氛里,听法、学习、讨论、修持,力量就大了,很容易产生极大的智慧力量。
修行人受娇气傲气的扰乱,也是一股风,
经过长期调整磨练,风气就扭过来了
现在女众部比男众部搞得好,我常批评男众部的老师,女众跑在前面,你们还不惭愧!女众部的同学精神抖擞,每天欢欢喜喜,紧密团结,非常安定,这样当然进步快了。现在这些十八九岁的女学生,进步真是令人吃惊,风气一好,学习起来就起劲了,靠这种好的风气带动各方面都上去了,大家安定团结、欢欢喜喜,智慧也开得快。你一起烦恼,时间被烦恼占了一大部分,要欢喜要觉悟,吃力得很。
搞得好就是靠人的努力嘛,人怎么会努力啊,靠发心。初初办女众部的时候,也是经过很大的扰乱,来的人都被小庙里师父宠爱惯的,一句话都不能批评,这些娇气傲气不得了,也是一股风,后来经过一年多调整、磨练,风气就扭过来了。
风靠空气流动,人没有主观能动性,
三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
风怎么来的?空气流动就成风,那是讲的自然界。人可不同了,人有主观能动性,宇宙的空气流动,它是一种自然状态。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就能成佛,假如一切烦恼都顺其自然,三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没有不通过断烦恼,就能够智慧圆满而成如来的。当年释迦佛还不是靠自己觉悟的推动,缘起种种的善法:逾城出家、雪山六年苦行,最后菩提树下成佛。他可不是天天睡大觉,睡满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喽。所以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成佛只是空想,三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3)
─────────────────────────
傅味琴讲于 2002.3.18
心不清净,烦恼会死灰复燃,
净化不彻底,老习气又来了
提要:
·只有智慧增长才能把烦恼融化
·一切都是心的变化,改变一下,烦恼也可以融化
·有人外边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因为看不惯外边的腐败,但也已受了影响,
仍想喝酒吃肉
·以智慧的火去烧烦恼的肮脏,但尚未完全清净,如不加工,也就无法作供养
·心不清净,烦恼会死灰复燃,净化不彻底,老习气又来了
只有智慧增长才能把烦恼融化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心的力量增长。通过听法,提高觉悟,在修行度众生路上推动种种的缘起,使自己跟众生一起增长智慧。众生因为你的启发帮助,智慧也增长了。而你呢?在度众生的工作中要领个头,领头人当然更要发心,自己应该做榜样,对自己要求更应该高,那么你本人智慧也增长了。只有智慧增长才能够把烦恼习气融化。
一切都是心的变化,改变一下,
烦恼也可以融化
觉悟也在心里,烦恼习气也在心里,一切都是心的变化。改变一下条件,烦恼也能融化,一块冰等到太阳出来了,它就融化了。一块坚硬的钢铁,丢到炼钢炉去,钢也会融化。人的烦恼也可以融化,就看你加上去的力量大不大。
有人外边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因为看不惯外边的腐败,
但也已受了影响,仍想喝酒吃肉
这学期女众部来了几个新生,还有一个是从女众部出去,外边转了一圈又回来的。她说:这一次走的地方挺多,她所以要回来,因为她还有觉悟。她去过某些佛学院,实在看不惯,一下课都去卡拉OK,竟然腐败到这个地步。
可是她也多少受了外面的影响,所以来了没几天,又想回家。你既然想回家,何必再来呢?她走得很远,在那边养成习气了,过去在长期素食的修行人,回来竟然提出:“我要喝酒,我要吃肉。”还要上街去逛逛。女众部的同学都批评她,没有一个受她影响。现在据说她变好了,为什么?女众部集体的力量形成的气氛比她烦恼的力量要大得多,猛烈的火一烧,她的烦恼也融化掉了。一切烦恼都可以融化的,就看你智慧的火力有没有大过它。
以智慧的火去烧烦恼的肮脏,
但尚未完全清净,如不加工,也就无法作供养
就好像煮菜煮饭煮汤那样,把这些原材料放进去,用火一烧都融化掉。火是智慧的火、觉悟的火,被烧的东西是烦恼,是肮脏的、不清净的,这些东西融化了以后还需要什么呢?肮脏的东西虽然融化了,不见得完全清净,肮脏不是浮在面上,就是沉在底下,所以光融化还不够呢。
好比前几年我妹妹全家到深圳去了,她的房子就我一个人住。我妹夫偶然也回来,我给他煮菠菜。他跟我妹妹说,“我实在吃不下去,菠菜碗底都是泥沙。”这怎么拿出来供客人?那更不能供养十方如来了,所以还要加加工。
心不清净,烦恼会死灰复燃,
净化不彻底,老习气又来了
你烦恼虽然动摇了、打碎了,或者融化掉了,面上没什么表示了,可是心里不一定清净。起了烦恼就容易看出来,眼睛一瞪,就是瞋烦恼;眼睛眯起来,看东西老是盯着看,贪烦恼;眼睛望着天花板傻乎乎的,痴烦恼,可是心里的不清净不容易看得出来。所以在融化的烦恼里,还要加入一个特别殊胜、特别清净的心下去,使已经融化的烦恼在一个特别大的心的力量下转化成清净,这个工作千万不要忘记。如果心不清净的话,可能有一天烦恼会死灰复燃,所谓叫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净化不彻底,遇到某种环境,他老习惯又来了。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4)
─────────────────────────
傅味琴讲于 2002.3.18
以心力去推动缘起,
消除烦恼,达到心净
提要:
·律仪戒能止恶,菩萨戒更能修心,禅定能扫除执著、去掉细烦恼、
止住妄念开发智慧
·外道入枯定,出不了智慧,但很舒服,所以放不下
·昏沉的时候妄想少了,但心沉下去了,一瞌睡就出现了梦境,这不叫成就
·掉举还能自己醒过来,昏沉的人没有因缘醒不过来,沉掉如不克服,是个
无底洞
·止住妄念能入定,不修观开不出智慧,出家人不修戒定慧修啥?
·《百喻经》有“梨打头破喻”,如今佛门里也有愚人反说学戒定慧的人
才是愚
·以心力去推动缘起,消除烦恼,达到心净
律仪戒能止恶,菩萨戒更能修心,
禅定能扫除执著、去掉细烦恼、止住妄念开发智慧
比如受了律仪戒,能止住自己恶的行为,还要受菩萨戒,要把自己的心彻底改变过来,菩萨戒特别着重心的功夫。再比如,听法唸经也能使你清净,也能使你觉悟,可是还不够,还要修禅定,禅定比听法念经更起作用。禅定从空观开始,最后的大成就还是在空里。禅定能扫除一切执著,还能去掉你细烦恼,还能够止住妄想,开发智慧。
外道入枯定,出不了智慧,
但很舒服,所以放不下
修禅定的人排除了妄念,已经挺好了,一除去妄念就入定了。可是还不够,如果修禅定光是止住妄念,那么跟外道有什么区别呢?修外道的人也是讲止住妄念的,释迦佛说过,佛教禅定跟世间上的禅定是路同果不同,一个出智慧,一个不出智慧,一个是彻底清净,一个不够清净,因为心底里的肮脏没有彻底扫干净。外道定修久了,容易入枯定,也容易进入无想定,开不出智慧的,因为脑子枯掉了。修外道定的人,自我感觉很舒服,还能出功能,其实这条道路是错的。
女众班有的学生过去打过禅七,这个禅可不是次第禅定,可是她来这里学次第禅,就有矛盾了。她们过去是怎么学的呢?据说是:你什么也不要想,让心空空洞洞,不要起什么念头,你如果想用功,就专门默念一句话头,或者是“念佛是谁”或者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只能想这一句,别的不能想,想了别的就是打妄想。她们说想到后来结果打瞌睡了。这种专止住妄念的方法很容易掉到枯定里去。
昏沉的时候妄想少了,但心沉下去了,
一瞌睡就出现了梦境,这不叫成就
佛教是叫你开智慧,还要开大智慧,所谓要大彻大悟,入了枯定是开不出智慧来的,可是很多人都迷掉了,因为枯定很舒服啊。修到后来,好像没什么妄想了,其实很多已经进入昏沉了。一个人昏沉的时候,不大会打妄想,打妄想的时候,也就不昏沉了。昏沉的时候妄想是少了,可这是心沉下去了,这不是成就啊,比如你修禅定时起了妄想:我最喜欢吃的这种菜,好久没吃了。慢慢昏沉来了,这个妄想也没有了,你不可能在瞌睡中,还把没打瞌睡时的妄想继续下去。一打瞌睡,另外的境界——梦的境界出现了,换内容了,这不叫成就。
掉举还能自己醒过来,昏沉的人没有因缘醒不过来,
沉掉如不克服,是个无底洞
即使掉在昏沉里妄想很少,但昏沉比掉举更可怕,掉举的人有时候还能自己醒得过来,昏沉的人能醒过来是别有因缘的,比如别人碰到他,或者是头垂到底下,腰弯得实在太厉害。昏沉掉举如不克服,简直是无底洞。
止住妄念能入定,不修观开不出智慧,
出家人不修戒定慧修啥?
止住了妄念一心不乱就是定,可是不修观是开不出智慧来的,佛教禅定必须修止修观。咱们现在教的禅定也都是修止修观的,空观、循身观、光明观,全是观。戒定慧是不分宗派的,无论什么宗派,都要修禅定。从前静天法师对他徒弟们说,“你们出家了,不修戒定慧修啥?”
《百喻经》有“梨打头破喻”,
如今佛门里也有愚人反说学戒定慧的人才是愚
《百喻经》有个故事叫“梨打头破喻”,有一个人头上没有头发,有人…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0~6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