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0~63)▪P4

  ..續本文上一頁,意清淨

  ·利他功德最崇高,大乘要建立在沒有煩惱的清淨感情上,和衆生心連心

  ·以菩薩的叁輪功德度衆生,更增加了自己的身口意功德

  ·在轉變過程中,能得到佛菩薩功德的加持,那性質就不同了

  學了佛法要依教奉行,身口意才能清淨

  皈依了學法了,要依教奉行,你照佛法去修,慢慢你身口意就變成清淨了,修就是修身口意的清淨。衆生的身不清淨,口不清淨,意不清淨,口不清淨不是指的吃的東西不清淨,人吃的東西,要清淨也清淨不了,雪白的白菜還不是大糞澆出來的?口清淨是指語言要清淨。意清淨,就是心裏要清淨。

  那麼清淨哪裏來?從皈依來,信了佛要在法上依教奉行,身口意就會清淨起來。

  佛弟子清淨身口意,應比世俗人更高尚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即使用智慧的火焰使煩惱習氣融化了,這還不夠。比如說世間上的好人好事,在咱們看起來還不夠,因爲咱們對清淨的要求比他們高,好比世間上好人,雖然別的都不貪,可是還會貪喝酒。咱們在皈依了叁寶以後,應該使身口意都轉爲清淨。

  佛菩薩的身口意天天在度衆生,要把凡夫的身口意

  轉爲菩薩的身口意,就得靠菩提心、慈悲心

  佛菩薩的身口意稱叁輪,就好比車子的輪子在轉,他一心爲度衆生,天天講經說法,轉動佛法的輪子。凡夫的身口意稱叁門,就像門那樣,門一開,好東西也接受,壞東西它也接受,好人也進來,壞人也進來,那就不清淨了。好比寺院山門一開,好人進來禮拜供養,壞人進來偷東西。

  修行就是修身口意,要把叁門修成叁輪。身,爲度衆生;口,要說智慧覺悟的話;意,發菩提心、慈悲心,充滿著覺悟。

  融化煩惱要靠出世間法的智慧,

  才能達到身清淨,語清淨,意清淨

  再講下去,煩惱習氣雖然融化了,可到底你是世間智慧的融化,還是出世間智慧的融化?是世間好人好事的轉變,還是佛菩薩智慧極其清淨功德的轉變?你要達到佛菩薩清淨功德的身口意的轉變,那麼只有通過皈依、學法、提高覺悟、斷除煩惱,修成身清淨語清淨意清淨。所以不僅僅要把煩惱習氣融化掉,還要在融化的基礎上安立起身語意的清淨功德。

  利他功德最崇高,大乘要建立在

  沒有煩惱的清淨感情上,和衆生心連心

  一切功德中利他功德最崇高、最偉大,佛菩薩身口意都具足菩提心,都是大乘功德。

  在利他功德上,衆生能得到你身語意清淨的利益,你的身口意功德更殊勝。把煩惱習氣變成沒有煩惱習氣的感情,再進一步使這種感情更加殊勝。也就是說我們在改變自己,融化自己煩惱習氣的時候,要跟衆生在一起,這就是大乘修法,也是無上乘修法,就好比把各種各樣熬湯的材料放在一鍋裏熬出來清淨感情,跟衆生心連心,不分你和我。

  以菩薩的叁輪功德度衆生,

  更增加了自己的身口意功德

  再加進去菩薩的大悲心慈悲心,修好身功德、語功德、意功德,以這種叁輪功德去廣度衆生,使衆生也能夠轉變,這度衆生的功德又回過來,增加了自己的身口意的功德。

  在轉變過程中,能得到佛菩薩功德的加持,

  那性質就不同了

  我們即使在轉變,在修身口意的功德,可是遠遠比不上佛菩薩,佛菩薩是徹底清淨、徹底覺悟、徹底圓滿。如果在咱們這個融爐裏,一切衆生能夠得到佛菩薩功德的加持,那豈不更好? 所以再把佛菩薩的清淨功德安立上去,那樣性質就不同了。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8)

  ─────────────────────────

  傅味琴講于  2002.3.25

  

  能接受佛菩薩功德的加持,靠覺悟,

  智慧越大,覺悟也越大,修行就快了

  提要:

  ·能接受佛菩薩功德的加持,靠覺悟,智慧越大,覺悟也越大,修行就快了

  ·皈依佛了,還要自己去修,圓滿斷智悲的功德,要斷煩惱、求智慧、修悲心

  ·衆生一時覺來一時迷,迷了就要覺,覺悟穩定下來了,迷就去掉了

  ·佛菩薩都在加持我們,我們也應該要時時警惕煩惱與迷茫,就容易覺悟

  ·能得佛菩薩智慧悲心的加持,成就就快了,心的速度最快,心想佛菩薩,得

  加持也快

  ·心力分散,力量不足,定力越強,心力也越強

  ·迎請佛菩薩降臨,要一心,以清淨的功德供養最殊勝

  能接受佛菩薩功德的加持,靠覺悟,

  智慧越大,覺悟也越大,修行就快了

  所以皈依的作用,以及最後的圓滿,要在自己修行的基礎上,求佛菩薩的加持,當佛菩薩的功德加到自己身上時,修行就快。能否得加持,也要靠你自己的覺悟。覺悟越大,接受佛菩薩功德的力量也越大。覺悟靠智慧,智慧越大,覺悟也越大,可不能有私心雜念,也不能受煩惱幹擾。

  皈依佛了,還要自己去修,圓滿斷智悲的

  功德,要斷煩惱、求智慧、修悲心

  你皈依佛了,就要跟佛學,跟佛講的法修,要常隨佛學。要圓滿斷智悲功德,斷要斷煩惱,智要求智慧,悲要修悲心,斷智悲都要修起來。當你知道佛菩薩功德的時候,通過你的覺悟,就會在你身上發生作用,這叫感應。

  衆生一時覺來一時迷,迷了就要覺,

  覺悟穩定下來了,迷就去掉了

  衆生的煩惱習氣是很深的,能轉變,不一定很快,今天這麼轉,明天又那麼轉,今天發心,明天又退心,所謂一時覺來一時迷。所以要記住:一時迷來還要一時覺,迷時能在法上覺悟啊,還是有希望。在修行路上要通過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慢慢就迷少覺多,覺悟穩定下來了,迷就去掉了。

  佛菩薩都在加持我們,我們也應該要時時

  警惕煩惱與迷茫,就容易覺悟

  最近很多個星期天都在給你們講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假如煩惱來了,就想一想,觀世音菩薩是怎麼樣慈悲的,你慈悲心也就起來了,這就是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了。菩薩隨時隨刻都在加持我們,可是咱們醒不過來不接受,菩薩有什麼辦法?

  媽總跟孩子說,不要貪睡,警醒一點,佛菩薩也跟我們說要常警覺呀。警跟覺是連起來的,要警惕煩惱與迷茫,就容易覺悟。

  能得佛菩薩智慧悲心的加持,成就就快了,

  心的速度最快,心想佛菩薩,得加持也快

  怎樣能得加持?心想著佛菩薩,就得到佛菩薩加持,那麼希望佛菩薩給你什麼加持呢?老太太只求菩薩救苦救難。即使菩薩給你救苦救難,你還是凡夫衆生。爲什麼不求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心加持我,讓我也充滿大悲心,這多好啊!你得到佛菩薩的覺悟以及智慧悲心的加持,你就容易成就了。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家說光速最快,其實心最快,沒有一個比得上心的速度。一秒鍾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你心一想,一刹那就想起來了,所以心最快。咱們靠心的力量求佛菩薩,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也很快。

  心力分散,力量不足,定力越強,心力也越強

  光是靠心去求,力量不夠,因爲心力經常分散,集中不起來,想一想就跑掉了,抓回來想想又跑掉了,所以要修禅定,培養心能夠定得住。定力越強,心的力量越強。

  要使煩惱習氣已經融化掉的心地更加殊勝的清淨,像諸佛如來那樣的清淨,就要想一想,諸佛的心是怎麼樣清淨,希望我也能這樣,通過諸佛功德的加持,使已經融化掉的清淨的感情更清淨、更殊勝,功德更大

  迎請佛菩薩降臨,要一心,

  以清淨的功德供養最殊勝

  俗話說,你要一個客人來到你家,你必須要誠心誠意地請,而且要有決定心,一定要請來,非請來不可,那麼客人准會到。假如你說:你看著辦吧,有空就來,沒空不來也沒關系。客人就不來了。所以從人間的習慣來說,對佛菩薩要請。

  說我的腿也沒有這麼長,到哪裏去請去?不要說他方世界,就是兩條腿跑到哈爾濱,可能也要一年時光吧。你用心請,速度最快。我受五戒的情景,現在還有印象,聽法師在唸:“一心召請”,頂禮佛菩薩也是要,“一心頂禮”。修行都在心裏,斷煩惱也是心斷煩惱,皈依也是心皈依,頂禮也是心頂禮,念佛也是心念佛,這是真正的修行。

  那麼你以至誠懇切的決定心、恭敬心、清淨心,請佛菩薩來降臨,並以清淨心的功德加持到我心裏去。好比大鍋裏衆生的煩惱已經融化的極其清淨了,再加進去佛菩薩的功德的清淨,這個清淨更殊勝。用來供佛,佛菩薩就更喜歡了。這是在講以自己心裏的力量,修行的功德,迎請佛菩薩的功德力量,加持到我們的心裏去。這就是一個無上的修法,也就是皈依所以能發生極其殊勝的作用。

  這個法我講得很簡單通俗,你們先領會一下,還有專修的修法,以後夠條件了也可學。

  今天就講到這裏。(回向)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9)

  ─────────────────────────

  傅味琴講于  2002.4.1

  

  火能熬出美味的湯,

  佛法的智慧火能使煩惱習氣轉化成覺悟

  提要:

  ·物質可以融化,衆生的煩惱習氣也可以融化

  ·覺悟跟覺悟不會有抵觸,之所以有矛盾,是煩惱關系

  ·火能熬出美味的湯,佛法的智慧火能使煩惱習氣轉化成覺悟

  ·不要把煩惱習氣放在冰箱裏,佛弟子不學佛法,始終是愚癡的煩惱衆生

  ·不懂佛法的人進佛門,煩惱也會輕下來

  ·進了佛門不懂佛法,隱下去的煩惱就會再現

  ·在寺院賺錢的人,轉不過來,因爲年代太久了,像冰塊那樣硬梆梆了

  物質可以融化,衆生的煩惱習氣也可以融化

  上次講到,一切的物質全都可以融化,衆生的身、心也可以融化,衆生的煩惱習氣也可以融化。

  覺性跟覺性不會有抵觸,之所以有矛盾,是煩惱關系

  煩惱習氣融化了,衆生的覺性依然存在,六道衆生的覺性都是一體的,菩提心、佛性、大悲心也都是一體,所以叫同體。既然是一體,衆生的覺性跟覺性不會有抵觸,衆生所以會鬧矛盾,這是煩惱關系。煩惱才有種種相,比如說貪相、瞋相、癡相、我慢相,覺性可沒有種種相。…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0~6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