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0~63)▪P4

  ..续本文上一页,意清净

  ·利他功德最崇高,大乘要建立在没有烦恼的清净感情上,和众生心连心

  ·以菩萨的三轮功德度众生,更增加了自己的身口意功德

  ·在转变过程中,能得到佛菩萨功德的加持,那性质就不同了

  学了佛法要依教奉行,身口意才能清净

  皈依了学法了,要依教奉行,你照佛法去修,慢慢你身口意就变成清净了,修就是修身口意的清净。众生的身不清净,口不清净,意不清净,口不清净不是指的吃的东西不清净,人吃的东西,要清净也清净不了,雪白的白菜还不是大粪浇出来的?口清净是指语言要清净。意清净,就是心里要清净。

  那么清净哪里来?从皈依来,信了佛要在法上依教奉行,身口意就会清净起来。

  佛弟子清净身口意,应比世俗人更高尚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即使用智慧的火焰使烦恼习气融化了,这还不够。比如说世间上的好人好事,在咱们看起来还不够,因为咱们对清净的要求比他们高,好比世间上好人,虽然别的都不贪,可是还会贪喝酒。咱们在皈依了三宝以后,应该使身口意都转为清净。

  佛菩萨的身口意天天在度众生,要把凡夫的身口意

  转为菩萨的身口意,就得靠菩提心、慈悲心

  佛菩萨的身口意称三轮,就好比车子的轮子在转,他一心为度众生,天天讲经说法,转动佛法的轮子。凡夫的身口意称三门,就像门那样,门一开,好东西也接受,坏东西它也接受,好人也进来,坏人也进来,那就不清净了。好比寺院山门一开,好人进来礼拜供养,坏人进来偷东西。

  修行就是修身口意,要把三门修成三轮。身,为度众生;口,要说智慧觉悟的话;意,发菩提心、慈悲心,充满着觉悟。

  融化烦恼要靠出世间法的智慧,

  才能达到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

  再讲下去,烦恼习气虽然融化了,可到底你是世间智慧的融化,还是出世间智慧的融化?是世间好人好事的转变,还是佛菩萨智慧极其清净功德的转变?你要达到佛菩萨清净功德的身口意的转变,那么只有通过皈依、学法、提高觉悟、断除烦恼,修成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所以不仅仅要把烦恼习气融化掉,还要在融化的基础上安立起身语意的清净功德。

  利他功德最崇高,大乘要建立在

  没有烦恼的清净感情上,和众生心连心

  一切功德中利他功德最崇高、最伟大,佛菩萨身口意都具足菩提心,都是大乘功德。

  在利他功德上,众生能得到你身语意清净的利益,你的身口意功德更殊胜。把烦恼习气变成没有烦恼习气的感情,再进一步使这种感情更加殊胜。也就是说我们在改变自己,融化自己烦恼习气的时候,要跟众生在一起,这就是大乘修法,也是无上乘修法,就好比把各种各样熬汤的材料放在一锅里熬出来清净感情,跟众生心连心,不分你和我。

  以菩萨的三轮功德度众生,

  更增加了自己的身口意功德

  再加进去菩萨的大悲心慈悲心,修好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以这种三轮功德去广度众生,使众生也能够转变,这度众生的功德又回过来,增加了自己的身口意的功德。

  在转变过程中,能得到佛菩萨功德的加持,

  那性质就不同了

  我们即使在转变,在修身口意的功德,可是远远比不上佛菩萨,佛菩萨是彻底清净、彻底觉悟、彻底圆满。如果在咱们这个融炉里,一切众生能够得到佛菩萨功德的加持,那岂不更好? 所以再把佛菩萨的清净功德安立上去,那样性质就不同了。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8)

  ─────────────────────────

  傅味琴讲于  2002.3.25

  

  能接受佛菩萨功德的加持,靠觉悟,

  智慧越大,觉悟也越大,修行就快了

  提要:

  ·能接受佛菩萨功德的加持,靠觉悟,智慧越大,觉悟也越大,修行就快了

  ·皈依佛了,还要自己去修,圆满断智悲的功德,要断烦恼、求智慧、修悲心

  ·众生一时觉来一时迷,迷了就要觉,觉悟稳定下来了,迷就去掉了

  ·佛菩萨都在加持我们,我们也应该要时时警惕烦恼与迷茫,就容易觉悟

  ·能得佛菩萨智慧悲心的加持,成就就快了,心的速度最快,心想佛菩萨,得

  加持也快

  ·心力分散,力量不足,定力越强,心力也越强

  ·迎请佛菩萨降临,要一心,以清净的功德供养最殊胜

  能接受佛菩萨功德的加持,靠觉悟,

  智慧越大,觉悟也越大,修行就快了

  所以皈依的作用,以及最后的圆满,要在自己修行的基础上,求佛菩萨的加持,当佛菩萨的功德加到自己身上时,修行就快。能否得加持,也要靠你自己的觉悟。觉悟越大,接受佛菩萨功德的力量也越大。觉悟靠智慧,智慧越大,觉悟也越大,可不能有私心杂念,也不能受烦恼干扰。

  皈依佛了,还要自己去修,圆满断智悲的

  功德,要断烦恼、求智慧、修悲心

  你皈依佛了,就要跟佛学,跟佛讲的法修,要常随佛学。要圆满断智悲功德,断要断烦恼,智要求智慧,悲要修悲心,断智悲都要修起来。当你知道佛菩萨功德的时候,通过你的觉悟,就会在你身上发生作用,这叫感应。

  众生一时觉来一时迷,迷了就要觉,

  觉悟稳定下来了,迷就去掉了

  众生的烦恼习气是很深的,能转变,不一定很快,今天这么转,明天又那么转,今天发心,明天又退心,所谓一时觉来一时迷。所以要记住:一时迷来还要一时觉,迷时能在法上觉悟啊,还是有希望。在修行路上要通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慢慢就迷少觉多,觉悟稳定下来了,迷就去掉了。

  佛菩萨都在加持我们,我们也应该要时时

  警惕烦恼与迷茫,就容易觉悟

  最近很多个星期天都在给你们讲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假如烦恼来了,就想一想,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样慈悲的,你慈悲心也就起来了,这就是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了。菩萨随时随刻都在加持我们,可是咱们醒不过来不接受,菩萨有什么办法?

  妈总跟孩子说,不要贪睡,警醒一点,佛菩萨也跟我们说要常警觉呀。警跟觉是连起来的,要警惕烦恼与迷茫,就容易觉悟。

  能得佛菩萨智慧悲心的加持,成就就快了,

  心的速度最快,心想佛菩萨,得加持也快

  怎样能得加持?心想着佛菩萨,就得到佛菩萨加持,那么希望佛菩萨给你什么加持呢?老太太只求菩萨救苦救难。即使菩萨给你救苦救难,你还是凡夫众生。为什么不求观世音菩萨以大悲心加持我,让我也充满大悲心,这多好啊!你得到佛菩萨的觉悟以及智慧悲心的加持,你就容易成就了。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家说光速最快,其实心最快,没有一个比得上心的速度。一秒钟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你心一想,一刹那就想起来了,所以心最快。咱们靠心的力量求佛菩萨,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也很快。

  心力分散,力量不足,定力越强,心力也越强

  光是靠心去求,力量不够,因为心力经常分散,集中不起来,想一想就跑掉了,抓回来想想又跑掉了,所以要修禅定,培养心能够定得住。定力越强,心的力量越强。

  要使烦恼习气已经融化掉的心地更加殊胜的清净,像诸佛如来那样的清净,就要想一想,诸佛的心是怎么样清净,希望我也能这样,通过诸佛功德的加持,使已经融化掉的清净的感情更清净、更殊胜,功德更大

  迎请佛菩萨降临,要一心,

  以清净的功德供养最殊胜

  俗话说,你要一个客人来到你家,你必须要诚心诚意地请,而且要有决定心,一定要请来,非请来不可,那么客人准会到。假如你说:你看着办吧,有空就来,没空不来也没关系。客人就不来了。所以从人间的习惯来说,对佛菩萨要请。

  说我的腿也没有这么长,到哪里去请去?不要说他方世界,就是两条腿跑到哈尔滨,可能也要一年时光吧。你用心请,速度最快。我受五戒的情景,现在还有印象,听法师在唸:“一心召请”,顶礼佛菩萨也是要,“一心顶礼”。修行都在心里,断烦恼也是心断烦恼,皈依也是心皈依,顶礼也是心顶礼,念佛也是心念佛,这是真正的修行。

  那么你以至诚恳切的决定心、恭敬心、清净心,请佛菩萨来降临,并以清净心的功德加持到我心里去。好比大锅里众生的烦恼已经融化的极其清净了,再加进去佛菩萨的功德的清净,这个清净更殊胜。用来供佛,佛菩萨就更喜欢了。这是在讲以自己心里的力量,修行的功德,迎请佛菩萨的功德力量,加持到我们的心里去。这就是一个无上的修法,也就是皈依所以能发生极其殊胜的作用。

  这个法我讲得很简单通俗,你们先领会一下,还有专修的修法,以后够条件了也可学。

  今天就讲到这里。(回向)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9)

  ─────────────────────────

  傅味琴讲于  2002.4.1

  

  火能熬出美味的汤,

  佛法的智慧火能使烦恼习气转化成觉悟

  提要:

  ·物质可以融化,众生的烦恼习气也可以融化

  ·觉悟跟觉悟不会有抵触,之所以有矛盾,是烦恼关系

  ·火能熬出美味的汤,佛法的智慧火能使烦恼习气转化成觉悟

  ·不要把烦恼习气放在冰箱里,佛弟子不学佛法,始终是愚痴的烦恼众生

  ·不懂佛法的人进佛门,烦恼也会轻下来

  ·进了佛门不懂佛法,隐下去的烦恼就会再现

  ·在寺院赚钱的人,转不过来,因为年代太久了,像冰块那样硬梆梆了

  物质可以融化,众生的烦恼习气也可以融化

  上次讲到,一切的物质全都可以融化,众生的身、心也可以融化,众生的烦恼习气也可以融化。

  觉性跟觉性不会有抵触,之所以有矛盾,是烦恼关系

  烦恼习气融化了,众生的觉性依然存在,六道众生的觉性都是一体的,菩提心、佛性、大悲心也都是一体,所以叫同体。既然是一体,众生的觉性跟觉性不会有抵触,众生所以会闹矛盾,这是烦恼关系。烦恼才有种种相,比如说贪相、瞋相、痴相、我慢相,觉性可没有种种相。…

《缘起性空,转染成净(50~63)》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