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能熬出美味的湯,佛法的智慧火
能使煩惱習氣轉化成覺悟
怎麼樣使它融化?我們前兩次已經講過,打個比方說,必須要有火,鍋子裏不論是煮菜煮湯,或者煮美妙的膏,要有火來煮,那麼熬到後來全部熔化了。
火也能融化煩惱,只有佛法的智慧火,才能使我們煩惱習氣轉化成覺悟。離開了智慧之火,煩惱還是原樣。比如說一包糖放在湯裏,很快就溶化了,放在冰箱裏,仍然是一包糖,土豆放在湯裏熬,熬到後來,熟了爛了,就化開了。如果放在冰箱裏,仍然是土豆,因爲冰箱裏沒有火燒。
不要把煩惱習氣放在冰箱裏,
佛弟子不學佛法,始終是愚癡的煩惱衆生
佛弟子進了佛門不學佛法,就等于把煩惱習氣放在冰箱裏,因爲沒有智慧火把它熔化。北極的冰山,幾千年幾萬年都不會融化,一定要有太陽與火的暖,它才會融化。佛經裏把太陽與火比作智慧,所以一個佛弟子,如果不學佛法,他始終是個愚癡的煩惱衆生。
不懂佛法的人進佛門,煩惱也會輕下來
有的人進了佛門,心地稍微變好一點,因爲他想到佛菩薩都是好的,無形中也會受點影響。社會上的遊客本來有火氣,到寺院裏參觀參觀,看到佛菩薩的慈悲相,一圈走下來,他火氣也沒了。可是等到煩惱起來,仍然老樣子。
進了佛門不懂佛法,隱下去的煩惱就會再現,
因爲沒有智慧的火焰把它熔解
還有一種人進了佛門以後,不懂佛法,非但原來的煩惱習氣,沒有智慧的火焰把它熔解,反而增加了煩惱習氣,增加了執著、傲慢,貪瞋癡更加泛濫。不信佛的人,一般都是在社會上做生意,很少到佛門裏來做,即使有,也都是在門口。信佛的人呢,拿到佛門裏邊來了,擾亂佛門清淨,他好像無所謂。叫他來聽聽法,從不來的。
在寺院賺錢的人,轉都轉不過來,
因爲年代太久了,像冰塊那樣硬梆梆了
有個賣桔子的老太太,我叫年輕的出家人跟她說說,“不要來廟裏做生意,這是清淨修行的地方。”他們說,“沒辦法,跟她說了幾次了,她不理你,仍然來,而且態度很凶!”寺廟裏請我講法,她也不會來聽。老太太執著很厲害,轉都轉不過來,可能她們的煩惱習氣在冰箱裏冰得年代太久了,像冰塊那樣硬梆梆的了。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60)
─────────────────────────
傅味琴講于 2002.4.1
在依人不依法的影響下,
佛法在很多佛弟子那裏竟然講不通了
提要:
·不講菩提心,不斷煩惱,老氣橫秋,是在任性放縱自己的煩惱
·爲什麼要把正知正見的佛弟子趕走,不懂佛法就是糊塗,有糊塗才會有迷信
·一只青蛙叫了,一百只青蛙都叫了,也不知叫個啥?是非真假都不分
·在依人不依法的影響下,佛法在很多佛弟子那裏竟然講不通了
·在佛法的智慧裏,瞋恨心裏加進了慈悲,瞋恨心就松掉了。修不淨觀也就不
貪了
·人爲什麼會貪愛男女?就是靠表情來哄人騙人
不講菩提心,不斷煩惱,老氣橫秋,是在任性放縱自己的煩惱
有許多佛弟子進了佛門多年,不聽佛法,煩惱習氣反而更厲害,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硬梆梆的擺老資格。其實他們只知道唱啊唸啊拜啊,至于唱的是啥,自己也不知道。在佛門裏邊,不講菩提心,也不講斷煩惱,反而充分地發揮煩惱,任性放縱。
昨天晚上這些人又是唱唸又是拜,還在外邊高聲講話,吵了很久,鄰居都吵醒了,難道阿彌陀佛會喜歡他們擾亂大衆嗎?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也會說,“輕一點,鄰居都在睡覺。”
爲什麼要把正知正見的佛弟子趕走?
不懂佛法就是糊塗,有糊塗才會有迷信
而且一定要佛弟子全聽他的,你不照他的觀點,就要把你趕出去。假如不信佛的人來參加唸經唸佛,他們不會把他趕出去吧?那爲什麼偏要把正知正見的佛弟子趕出去?就算觀點不同,也是一個佛弟子啊,私心雜念的人,菩提心也沒了。不懂佛法就是糊塗,糊裏糊塗的人才要搞迷信,迷信的人全是糊塗。
一只青蛙叫了,一百只青蛙都叫了,
也不知叫個啥,是非真假都不分
青蛙從不弄清事情,鳥還有點聰明,警惕性高,一只鳥看見人來了,飛起來,其它鳥馬上也跟著飛起來。有一次,我在走廊上看見好多鳥在吃曬在地上的小麥,我只是看了看,其中一只鳥頭轉過頭朝我看了看,想想不對頭,還是小心一點,“嗚─—”飛起來了,其它鳥看見了,“嗚─—”全飛光了,這還有點不糊塗。而青蛙就稀裏糊塗的,什麼也沒有看見,只要有一只青蛙一叫,也許它在透透氣,一百只青蛙全叫了,莫名其妙地叫個啥呀?是非真假都不分,真是糊塗了。
在依人不依法的影響下,
佛法在很多佛弟子那裏竟然講不通了
昨天晚上,我實在被吵得睡不著,到陽臺上一看,外面一大堆人唸的唸、拜的拜,我看被吵得睡不著的人也只能搖頭。而且這些人還很頑固,自己錯了,你用佛法跟他講,講不通的。我年輕時候,有些老太太還講得通,這幾年裏海外的VCD、錄音磁帶鋪天蓋地地流過來以後就變得講不通了,都成了依人不依法了。
離開佛法智慧火焰,會把自己煩惱習氣冰在冰箱裏,煩惱不增長還算好的,可是煩惱不可能不增加,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是不可能保持原狀,你不進就是退。
在佛法的智慧裏,瞋恨心裏加進了慈悲,
瞋恨心就松掉了。修不淨觀也就不貪了
我們學了佛法的智慧,要把煩惱習氣在佛法的智慧火焰裏慢慢熔化掉。現在我們都是在熔化的過程中,雖然還沒有完全放下,總是放松了一點。聽了佛法,瞋恨心裏加進了慈悲心,瞋恨心就松掉了。貪吃的人如能知道這些都是大糞澆灌出來的,就不貪了,再修修不淨觀,對男女也不貪了,那麼貪心也慢慢松掉了。
人爲什麼會貪愛男女?就是靠表情來哄人騙人
爲什麼會貪男女?因爲男的眼睛一看到女的,馬上會産生一種表情。女的看見男的也馬上換了副表情,臉就比較好看一點,這是歡迎的表情。如果這人臉上沒表情時,你偷偷地看他,跟死人差不多,所以叫死板板。可是他一看見你在旁邊,表情又來了,男女的情愛就是靠表情來騙人哄人。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61)
─────────────────────────
傅味琴講于 2002.4.1
佛法要從實踐中産生信心,
貪瞋癡要從放松中去解除
提要:
·一入口就發臭,所以要觀身不淨
·佛法要從實踐中産生信心,貪瞋癡要從放松中去解除
·有相的一熔化,相都沒有了,煩惱一熔化,煩惱相也沒有了
·煩惱是假相,清淨是真相,所以煩惱稱爲客塵,好比灰塵是可以洗掉的
·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我們的心就會更清淨
·我們皈依師,就要得到師在法上的加持
·佛菩薩大慈大悲,只要我們有請有求,他就會來
一入口就發臭,所以要觀身不淨
怎麼在生活中修起不淨觀呢?比如我昨天中午吃飯,菜葉嵌在牙齒裏,刷牙也刷不動,我就用手把它拉出來,聞聞就發臭,這也是不淨觀啊。所以要觀身不淨。
佛法要從實踐中産生信心,貪瞋癡要從放松中去解除
佛法要從實踐中去體會,慢慢信心就有了。貪瞋癡開始是松掉,慢慢就熔解,人就轉變了。我們是如此,別人也是如此,六道衆生的煩惱習氣都可以熔化,衆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
有相的一熔化,相都沒有了,
煩惱一熔化,煩惱相也沒有了
拿煮東西來打比方,隨便你鍋子裏放什麼食物材料,熔解了以後,這些營養還是在裏邊,不過種種相沒有了。蘿蔔有蘿蔔相,青菜有青菜相,粉絲有粉絲相,有長的、短的、方的、圓的,一塊塊的、一條條的。社會上吃葷,魚肉有魚肉相,豬肉有豬肉相,牛肉有牛肉相,一熔化,種種相都沒有了。
衆生學了佛法,觀念慢慢轉變,心慢慢在變化,衆生的種種相,慢慢熔化掉了。所以《金剛經》裏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當然在理論上咱們可以廣大地解說,真正要起作用,還要修啊,修就是把種種相熔化掉。
我們原來是有種種煩惱相的衆生,靠佛法的智慧把我們的煩惱心熔化了,就成了清淨心。
煩惱是假相,清淨是真相,
所以煩惱稱爲客塵,好比灰塵是可以洗掉的
煩惱是假相,清淨是真相,煩惱好比白襯衣上的灰塵,稱爲客塵,暫時停留一下,一洗就洗掉了。肮髒洗掉了,不等于衣服也沒了,衣服上的白顔色也仍然存在。
我們修行主要是洗去肮髒,雖然尚未完全清淨,因爲咱們還在修行的過程中,也比原來清淨多了。
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我們的心就會更清淨
我們還要使它更清淨,自己的能力有限,就要請佛菩薩加被。因爲十方如來的心極其清淨,極其圓滿,如果我們能夠得到佛菩薩清淨、覺悟的心的加持,我們這顆心就會更清淨、更有智慧覺悟。
我們皈依叁寶就必然會得到叁寶的加持。皈依就是我今天有覺悟了,心裏的煩惱我不要了;佛菩薩心裏的清淨覺悟,極其殊勝,我要。佛菩薩都是大慈大悲,看你這樣的發願很好,那麼滿足你要求,把清淨的心加持給你,這就是皈依的含義。
我們皈依師,就要得到師在法上的加持
皈依並不光是拜師父,皈依師就要得到師父法上的加持。師父應該跟徒弟說:“你在我這兒很久了,我今天要跟你說說,什麼叫叁皈依、四無量心,怎麼忏悔……”師就把法的智慧加到徒弟身上去。皈依師如此,我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是如此。
佛菩薩大慈大悲,只要我們有請有求,他就會來
佛教裏有迎請,懂法的人都知道,佛菩薩,不會因爲你請了他就來,你沒請他就不來。比如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生日,觀世音菩薩對所有衆生的苦難,他都慈悲。只要衆生在苦難中想起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來了。
…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50~63)》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