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回向)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12)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3.23(淩晨)
不修行,習氣就會長期存在下去
提要:
·不修行,習氣就會長期存在下去
·衆生的法執、我執習氣特別深固
·活動本身就是“行”,隨時隨刻在變化中
·生老病死都是從“行”中産生的
·苦從無常來,無常從“行”中來
·宇宙人生種種現象都逃不出無常
不修行,習氣就會長期存在下去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修行所以難成就,就是因爲我們的習氣關系。煩惱還容易斷,習氣就難斷了。因爲煩惱是粗的,習氣是細的。煩惱是對境而生的,有這個境你就容易起這個煩惱,哪怕引起我們煩惱的境已經過去了,回想起來仍然起煩惱。習氣的養成雖然也需要這個境,可是因爲它是很細的,所以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養成習氣,而且習氣它是隨時隨刻都存在的。如果你沒有一顆想修行的心,也就是沒有想斷煩惱的心,沒有想去掉習氣的心,那麼這個習氣就會長時期存在下去。事實上我們無始以來流轉生死,這個習氣始終是在我們身上。
衆生的法執、我執習氣特別深固
“堅執難轉”。堅固了以後,就不容易轉變,再加上我們對習慣的東西容易重複,容易執著,根子越深,越是難轉。我們只有用佛陀的智慧才能夠破除我們的習氣。
習氣有很多,歸納起來,就是法、我兩種,衆生的法執、我執習氣特別嚴重,特別深固。
活動本身就是“行”,隨時隨刻在變化中
我們昨天講了諸行無常,生活生活,既然生下來一直活著,那就有行,因爲活動本身就是行。這個行隨時隨刻都在變化中,所以叫“無常”。可是衆生有一種貪著的心,在受苦的時候,總希望苦快快地結束,在快樂的時候呢,希望這個快樂一直存在下去。即使你沒有什麼貪求,也沒有故意這麼去想,可是你心裏很自然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希望快樂長存的心態,也就是說心裏邊這種觀念已經很牢固了,你不想也是存在,這就是衆生的習氣。有時候這種習氣表現得厲害了,人就會極力去貪求,努力去保持,實際上你也保持不了,因爲它刹那刹那無常,人們所謂保持僅僅是變化慢一點。
生老病死都是從“行”中産生的
譬如說人都想保持青春,都想保持壽命,你保持得好,也可能會活得長壽一點,可是到最後還是要死亡,死亡是每個人都逃不了的。我們活著的時候,一直在變化,一直變化到死亡,死亡本身也是一個變化,死了以後人這個軀殼敗壞了,可是我們的心並沒有死亡,心的力量還能聚集起種種微細的物質元素,形成一個細五蘊的身子,這就是中有身。中有身也仍然在行,尤其是中有身有神通,行起來還特別快。中有身的心還是在行,仍然是跟著貪瞋癡去活動,中有身仍然有對男女的貪求,結果形成投胎,投胎以後又是行,又出胎。從這個規律來看,生老病死以及種種的苦,都是從行中産生的。
苦從無常來,無常從“行”來
人世間的苦從哪裏來?人世間的苦從行來,從無常來,因爲什麼都留不住,什麼都在變化。即使我們造了善業,有一定的福報,可是這個福報也不可能長期停留在你身上。你享受一天,福報就減少一天,享受一個小時,福報就減少一個小時,仍然是不斷在變化。所以人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
宇宙人生種種現象都逃不出無常
宇宙的自然現象,也是一切皆無常。水經過太陽一曬就變成水蒸汽,水蒸汽上升又變成雲,雲又變成雨,也是刹那刹那變。既然一切都是無常的,那麼宇宙中的星球,星球上的人類,人世間的一切也都逃不出無常。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13)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3.23(淩晨)
人生的追求不斷,衆生的失落也不斷
提要:
·只有離開無常才是常
·只有空才是永恒的
·可愛的境一起變化,你就痛苦了
·衆生的追求不斷,衆生的失落也不斷
·無所求,才是能斷煩惱的修行人
·衆生在快樂中也會增加貪愛習氣
·夫妻差不多都成了冤家,到老還是苦
只有離開無常才是常
你要在無常裏找一個常,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離開了無常那才是常。好像從前說的,你想在資産階級的思想範疇裏去改造資産階級思想,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須要跳出這個圈子。跳出無常這個圈子才是常。
只有空才是永恒的
常是什麼?常就是空,只有空才是永恒的。如果不是空的話,比如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有種種形象,《金剛經》說:一切有相皆虛妄。虛妄就是不真實,不真實就是要刹那刹那變化,可是衆生因爲貪心的關系,由于這個貪就容易使衆生迷掉,迷了以後呢,他有所祈求,求什麼?求一個常。你在無常裏求常,你能求得到嗎?這只是一種想象罷了,即使你想得再好,也沒有用。
可愛的境一起變化,你就痛苦了
拿天氣來說,你要天氣不變化那是不可能的,人們看見下雨,就厭煩,最好天天晴天,那不可能;人生病就苦惱,最好一輩子不生病,也不可能;人不喜歡老,最好永遠年輕,也不可能;想永遠活下去,也不可能。但衆生心裏邊,總希望有這樣一天會有這個可能,所謂榮華富貴,長命百歲啊,對這一套說得個起勁。而且東求西求,從求人到求神,還求鬼。可是沒有一個古人能活到今天,再多的財富,也沒有一個古人能保持到今天。因爲衆生的貪愛,再加上外面有可愛的境,一合起來,總希望可愛的境能長久存在。遇到它變化了,乃至不存在了,你就痛苦了。嚴重的話,甚至會像萬箭穿心那樣苦。至少會有一種失落感,本來有的,現在沒了,心裏就總覺得空蕩蕩的。
衆生的追求不斷,衆生的失落也不斷
雖然前人的故事咱們也看得多了,可是衆生還是想不穿,還是有所盼望,相續不斷。時間一長了,衆生的心裏邊就養成一種有所盼望的習氣,一切無常總希望它能常。這樣的習氣一養成,你就會跟著這個習氣去想,哪怕現實中看到的事情很多,我還是自己管自己想。因爲衆生的想法不斷,衆生的追求不斷,所以衆生的失落也不斷,由變化而産生的痛苦也不斷。所以佛說衆生“無常常倒”,顛倒了,這是觀念上的錯誤。
無所求,才是能斷煩惱的修行人
假如一個人能理智的話,既然一切都無常,你想它幹什麼呢?既然來了還是要走,你求它幹什麼呢?既然富了還是會變,既然人死了什麼都帶不走,你求它幹什麼?所以我們修行人什麼都不求。無所求,這才是修行人。我們只做一件工作:就是修行、斷煩惱、圓滿佛陀的智慧。爲了要修行,我們只要保持基本生活,能吃飽穿暖就可以了,此外一切無所求。
如果咱們有所求,非但會帶給我們種種的痛苦,而且會使我們受到很大的損失,什麼損失?生命的時光白白地流過去了,卻老是在求不能永恒的東西,老是去求隨時隨刻會給我們帶來痛苦的東西,那不是愚蠢嗎?
衆生在快樂中也會增加貪愛習氣
你在求的時候,你要花掉生命的時光,要花掉生命的精力,使身心都産生疲勞。即使你有時候求到一點,這個快樂只是增加你的貪愛,增加你的習氣,你將來的後果卻非常惡劣。好比一張狗皮膏藥貼在腿上,如果粘性很強,你在撕掉它的時候就很疼。如果這張膏藥,粘性不強,你撕掉它,倒還並不是那麼疼,最疼就是新的膏藥。
夫妻差不多都成了冤家,到老還是苦
這就好比年輕時候感情很濃啊,一旦失落了,鬧起離婚來,那可真是痛苦,合又合不來,離又離不開。真離了,這個精神創傷始終難以彌補。不離麼又合不來,日子咋過?老夫老妻離婚倒沒有年輕那麼痛苦,因爲老化了,好比狗皮膏藥老化了就不粘了。有時候,你不撕它,它也會掉下來。所以到了老年,老夫老妻差不多個個都是冤家。到老還是苦。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14)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3.23(淩晨)
人到老年,仍在追求有苦之樂
提要:
·感情越濃越執著越痛苦,堅固難轉
·先松後解,離是好辦法
·人到老年,仍在尋求有苦之樂
·沈溺在世間快樂裏的人,很少結果仍是快樂的
·陶醉在書畫歌唱裏的人,結果自己也瘋了
·苦人往往比享福的人長壽
感情越濃越執著越痛苦,堅固難轉
感情爲什麼會濃?分開來爲什麼會痛苦?這個原因就是習氣,就是執著。已經養成習氣了,再加上一個堅固的執著,不痛苦才怪。你很想不要這個痛苦,可你再想也沒有用,因爲已經難轉了。
先松後解,離是好辦法
所以說習氣堅固難轉,就是痛苦的根源。我們能夠接受佛的智慧,我們就能獲得解脫。解脫解脫,要你自己轉,自己解脫。解脫的方法就是要讓牢固的習氣有所轉化。首先要轉,才能變化,先轉後化,繃緊的東西,你首先要松一松,才能解得開。對世間上的一切執著,要放松一點,就容易解開了。你們能夠發心離家,到這兒來學法,這就是松,因爲你們松了才能夠從世俗裏脫身。松不等于切斷了,好比一根橡皮筋,能夠拉得很長,拉得很長可沒有切斷啊。你雖然離開了世俗環境,可是在心理上還有所聯系。感情這個東西就像橡皮筋那樣有緊有松。你在這個地方拉緊了,橡皮筋就給你拉長了,你手松了,橡皮筋就縮回去了。所以以前有些人剛到這裏時發心很猛烈,慢慢時久生疲厭,好比拉緊的橡皮筋,這頭一放松,又被拉回去了,人們稱之爲反複,其實是你自己的努力放松了,才有反複。所以我們在世俗的感情上既然做到了松,還要趕緊切斷,那才杜絕了後患。
人到老年,仍在尋求有苦之樂
一切的一切都是無常。我們看別人,我們容易看得清,一說到別人了,頭腦很清醒,總是那句話:“像他這個樣子有啥意思,難怪別人說一切都是空的。”別人是無常,那麼你自己呢?想自己的時候,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10~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