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回向)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2)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3(凌晨)
不修行,习气就会长期存在下去
提要:
·不修行,习气就会长期存在下去
·众生的法执、我执习气特别深固
·活动本身就是“行”,随时随刻在变化中
·生老病死都是从“行”中产生的
·苦从无常来,无常从“行”中来
·宇宙人生种种现象都逃不出无常
不修行,习气就会长期存在下去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修行所以难成就,就是因为我们的习气关系。烦恼还容易断,习气就难断了。因为烦恼是粗的,习气是细的。烦恼是对境而生的,有这个境你就容易起这个烦恼,哪怕引起我们烦恼的境已经过去了,回想起来仍然起烦恼。习气的养成虽然也需要这个境,可是因为它是很细的,所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养成习气,而且习气它是随时随刻都存在的。如果你没有一颗想修行的心,也就是没有想断烦恼的心,没有想去掉习气的心,那么这个习气就会长时期存在下去。事实上我们无始以来流转生死,这个习气始终是在我们身上。
众生的法执、我执习气特别深固
“坚执难转”。坚固了以后,就不容易转变,再加上我们对习惯的东西容易重复,容易执着,根子越深,越是难转。我们只有用佛陀的智慧才能够破除我们的习气。
习气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法、我两种,众生的法执、我执习气特别严重,特别深固。
活动本身就是“行”,随时随刻在变化中
我们昨天讲了诸行无常,生活生活,既然生下来一直活着,那就有行,因为活动本身就是行。这个行随时随刻都在变化中,所以叫“无常”。可是众生有一种贪著的心,在受苦的时候,总希望苦快快地结束,在快乐的时候呢,希望这个快乐一直存在下去。即使你没有什么贪求,也没有故意这么去想,可是你心里很自然就存在着这样一个希望快乐长存的心态,也就是说心里边这种观念已经很牢固了,你不想也是存在,这就是众生的习气。有时候这种习气表现得厉害了,人就会极力去贪求,努力去保持,实际上你也保持不了,因为它刹那刹那无常,人们所谓保持仅仅是变化慢一点。
生老病死都是从“行”中产生的
譬如说人都想保持青春,都想保持寿命,你保持得好,也可能会活得长寿一点,可是到最后还是要死亡,死亡是每个人都逃不了的。我们活着的时候,一直在变化,一直变化到死亡,死亡本身也是一个变化,死了以后人这个躯壳败坏了,可是我们的心并没有死亡,心的力量还能聚集起种种微细的物质元素,形成一个细五蕴的身子,这就是中有身。中有身也仍然在行,尤其是中有身有神通,行起来还特别快。中有身的心还是在行,仍然是跟着贪瞋痴去活动,中有身仍然有对男女的贪求,结果形成投胎,投胎以后又是行,又出胎。从这个规律来看,生老病死以及种种的苦,都是从行中产生的。
苦从无常来,无常从“行”来
人世间的苦从哪里来?人世间的苦从行来,从无常来,因为什么都留不住,什么都在变化。即使我们造了善业,有一定的福报,可是这个福报也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你身上。你享受一天,福报就减少一天,享受一个小时,福报就减少一个小时,仍然是不断在变化。所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
宇宙人生种种现象都逃不出无常
宇宙的自然现象,也是一切皆无常。水经过太阳一晒就变成水蒸汽,水蒸汽上升又变成云,云又变成雨,也是刹那刹那变。既然一切都是无常的,那么宇宙中的星球,星球上的人类,人世间的一切也都逃不出无常。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3)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3(凌晨)
人生的追求不断,众生的失落也不断
提要:
·只有离开无常才是常
·只有空才是永恒的
·可爱的境一起变化,你就痛苦了
·众生的追求不断,众生的失落也不断
·无所求,才是能断烦恼的修行人
·众生在快乐中也会增加贪爱习气
·夫妻差不多都成了冤家,到老还是苦
只有离开无常才是常
你要在无常里找一个常,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离开了无常那才是常。好像从前说的,你想在资产阶级的思想范畴里去改造资产阶级思想,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跳出这个圈子。跳出无常这个圈子才是常。
只有空才是永恒的
常是什么?常就是空,只有空才是永恒的。如果不是空的话,比如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有种种形象,《金刚经》说:一切有相皆虚妄。虚妄就是不真实,不真实就是要刹那刹那变化,可是众生因为贪心的关系,由于这个贪就容易使众生迷掉,迷了以后呢,他有所祈求,求什么?求一个常。你在无常里求常,你能求得到吗?这只是一种想象罢了,即使你想得再好,也没有用。
可爱的境一起变化,你就痛苦了
拿天气来说,你要天气不变化那是不可能的,人们看见下雨,就厌烦,最好天天晴天,那不可能;人生病就苦恼,最好一辈子不生病,也不可能;人不喜欢老,最好永远年轻,也不可能;想永远活下去,也不可能。但众生心里边,总希望有这样一天会有这个可能,所谓荣华富贵,长命百岁啊,对这一套说得个起劲。而且东求西求,从求人到求神,还求鬼。可是没有一个古人能活到今天,再多的财富,也没有一个古人能保持到今天。因为众生的贪爱,再加上外面有可爱的境,一合起来,总希望可爱的境能长久存在。遇到它变化了,乃至不存在了,你就痛苦了。严重的话,甚至会像万箭穿心那样苦。至少会有一种失落感,本来有的,现在没了,心里就总觉得空荡荡的。
众生的追求不断,众生的失落也不断
虽然前人的故事咱们也看得多了,可是众生还是想不穿,还是有所盼望,相续不断。时间一长了,众生的心里边就养成一种有所盼望的习气,一切无常总希望它能常。这样的习气一养成,你就会跟着这个习气去想,哪怕现实中看到的事情很多,我还是自己管自己想。因为众生的想法不断,众生的追求不断,所以众生的失落也不断,由变化而产生的痛苦也不断。所以佛说众生“无常常倒”,颠倒了,这是观念上的错误。
无所求,才是能断烦恼的修行人
假如一个人能理智的话,既然一切都无常,你想它干什么呢?既然来了还是要走,你求它干什么呢?既然富了还是会变,既然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你求它干什么?所以我们修行人什么都不求。无所求,这才是修行人。我们只做一件工作:就是修行、断烦恼、圆满佛陀的智慧。为了要修行,我们只要保持基本生活,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此外一切无所求。
如果咱们有所求,非但会带给我们种种的痛苦,而且会使我们受到很大的损失,什么损失?生命的时光白白地流过去了,却老是在求不能永恒的东西,老是去求随时随刻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东西,那不是愚蠢吗?
众生在快乐中也会增加贪爱习气
你在求的时候,你要花掉生命的时光,要花掉生命的精力,使身心都产生疲劳。即使你有时候求到一点,这个快乐只是增加你的贪爱,增加你的习气,你将来的后果却非常恶劣。好比一张狗皮膏药贴在腿上,如果粘性很强,你在撕掉它的时候就很疼。如果这张膏药,粘性不强,你撕掉它,倒还并不是那么疼,最疼就是新的膏药。
夫妻差不多都成了冤家,到老还是苦
这就好比年轻时候感情很浓啊,一旦失落了,闹起离婚来,那可真是痛苦,合又合不来,离又离不开。真离了,这个精神创伤始终难以弥补。不离么又合不来,日子咋过?老夫老妻离婚倒没有年轻那么痛苦,因为老化了,好比狗皮膏药老化了就不粘了。有时候,你不撕它,它也会掉下来。所以到了老年,老夫老妻差不多个个都是冤家。到老还是苦。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4)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3(凌晨)
人到老年,仍在追求有苦之乐
提要:
·感情越浓越执着越痛苦,坚固难转
·先松后解,离是好办法
·人到老年,仍在寻求有苦之乐
·沉溺在世间快乐里的人,很少结果仍是快乐的
·陶醉在书画歌唱里的人,结果自己也疯了
·苦人往往比享福的人长寿
感情越浓越执着越痛苦,坚固难转
感情为什么会浓?分开来为什么会痛苦?这个原因就是习气,就是执着。已经养成习气了,再加上一个坚固的执着,不痛苦才怪。你很想不要这个痛苦,可你再想也没有用,因为已经难转了。
先松后解,离是好办法
所以说习气坚固难转,就是痛苦的根源。我们能够接受佛的智慧,我们就能获得解脱。解脱解脱,要你自己转,自己解脱。解脱的方法就是要让牢固的习气有所转化。首先要转,才能变化,先转后化,绷紧的东西,你首先要松一松,才能解得开。对世间上的一切执着,要放松一点,就容易解开了。你们能够发心离家,到这儿来学法,这就是松,因为你们松了才能够从世俗里脱身。松不等于切断了,好比一根橡皮筋,能够拉得很长,拉得很长可没有切断啊。你虽然离开了世俗环境,可是在心理上还有所联系。感情这个东西就像橡皮筋那样有紧有松。你在这个地方拉紧了,橡皮筋就给你拉长了,你手松了,橡皮筋就缩回去了。所以以前有些人刚到这里时发心很猛烈,慢慢时久生疲厌,好比拉紧的橡皮筋,这头一放松,又被拉回去了,人们称之为反复,其实是你自己的努力放松了,才有反复。所以我们在世俗的感情上既然做到了松,还要赶紧切断,那才杜绝了后患。
人到老年,仍在寻求有苦之乐
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我们看别人,我们容易看得清,一说到别人了,头脑很清醒,总是那句话:“像他这个样子有啥意思,难怪别人说一切都是空的。”别人是无常,那么你自己呢?想自己的时候,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0~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