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意你閉關七天,慢慢增加的。哪有自充老大亂搞的,一發心就閉關五年,到後來一堆白骨,還說往生了。(衆笑)
宗派可以隨你選擇,禅定每個佛弟子都必須要學
我不知道你們喜歡不喜歡修禅定。佛教傳到中國來形成了宗派,你修這個宗派,不必修其它宗派,但是戒定慧無論哪個宗派全要學,這叫共同道。戒,以戒爲師,定,禅定,慧,智慧。釋迦佛講過,“凡我弟子非誦即禅,非禅即誦。”出家了只有兩件事情,要麼聽法誦經,包括學習討論,這叫誦,要麼修禅定。禅宗的祖師禅,你不喜歡學可以不學,但是釋迦佛戒定慧的禅定,六波羅蜜的禅定波羅蜜任何一個佛弟子都必須要學。只有一種人可以不學,他比釋迦佛還聰明,釋迦佛還要聽他的了。
很多人打坐不知理論,得點好處就貪著
佛門裏有的人也喜歡打坐,結果得到一點好處就貪著,他像茅山道士一樣,只知道打坐。修禅定要懂得禅定的理論。教禅定時總是有人說,“老師啊,我家裏忙,沒時間聽法,就把禅定怎麼修法教給我吧。”哪有這麼簡單。我每教一個觀,只帶修15分鍾,講理論要講一個多小時,哪有不重視理論的?理論是指導呀,有正確的理論才有正確的實踐。(回向)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 (23)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
菩提心的根,要紮在廣大衆生的土壤裏
提要:
·修禅定能獲身輕心安,越修越舒服
·修禅定,只有快樂沒有煩惱
·小和尚不修禅定大都想還俗
·菩提心的根,要紮在廣大衆生的土壤裏
·發了菩提心,親家要度,冤家也要度
·成佛你排在前面
修禅定能獲身輕心安,越修越舒服
一修禅定,那個舒服快樂沒辦法形容,至少馬上能獲得身輕心安,全身有一種樂觸,即使你不會修觀,你只修止,這種感覺也會出來,甚至用不著多長時間,往往頭一天就會出來。越修越舒服,修久的人就不想出定了,即使沒有入定,只是學著修,他也不想起來了,這叫貪著禅樂。咱們每次修有時間的,因爲時間到了還有別的安排。到修完的時候,我總是說一句話,“出定”。其實這句話說說罷了,入定都沒有入,哪來出定?那我不說出定咋說啊?總不見得叫“收功”,禅定不是功法哪有收功。就算你沒有入定,你對我還是有意見。“想再舒服一下,老師就叫“出定”了。
修禅定,只有快樂沒有煩惱
83年在上海天天去龍華公園。到公園10點鍾坐下去,等修完禅定起來看鍾,下午叁點了,我奇怪,只坐了一會兒怎麼五個小時了?爲什麼能坐那麼久?舒服啊,舒服得連老婆都不要了。(衆笑)修禅定只有快樂沒有煩惱,娶老婆就倒黴了,老婆給你一分快樂,會給你九分麻煩。從前美國有個總統說,“老婆就像蚊子,一天到晚在你耳邊“嗡嗡嗡”,突然在你身上叮一口,你想打它嘛,它逃走。”也有人說老婆就像一只貓,你順著毛去捋它,它對你親熱得不得了,你反捋它,“嗚——”抓你,你想打它,它往樹上跑,“喵——”,“你敢抓我嗎?”(衆笑)有人說老婆就是稀粥,一滴稀粥滴在手背上了,燙得“哇哇”叫,因爲它粘住了。
小和尚不修禅定大都想還俗
對女身來說,結婚後經常挨男的打,所謂不打不叫丈夫,不喝酒抽煙,不叫男子漢,農村裏的人就是這麼跟我說:“咱們這兒喝酒抽煙打老婆才叫男子漢。”這是世俗的人,快樂給你一點點,苦卻苦得不得了。所以修禅定的人,也就不想娶老婆了,因爲禅定只有快樂沒有煩惱痛苦。男女心也就很快消除了。清定上師說過,“爲什麼年輕的小和尚,要不了多久就想還俗,就因爲沒修禅定。”
菩提心的根,要紮在廣大衆生的土壤裏
再回過來講,你貪禅樂不想出定,這犯菩薩戒,因爲你只顧自己快樂,忘了度衆生,你還要出定度衆生啊!所以說此地講“深心求菩提道”。“深”,根子紮得深,在菩提大道上不動不搖。大樹爲什麼穩固?因爲它根子很深,而且往四面八方鋪開去,所以怎麼拔也拔不出來。我們發菩提心,就像大樹的根,要鋪開去,根要往衆生那裏鋪開去。無論我到哪兒,這個地方衆生我就要發心度,這樣你菩提心就牢固了。
發了菩提心,親家要度,冤家也要度
所以發菩提心面要廣,菩提心是對每個衆生講的,而不只是對與你有什麼關系的人講的。我跟這個人合得來,我們有緣份,那麼我發菩提心,那叫菩提心嗎?那叫小姐妹的感情。對自己有感情的人特別幫忙,其它人管我什麼事啊?這叫世俗心,菩提心是什麼?親家要度,冤家也要度,好人要度,壞人也要度。我度不了不是他的錯,是我自己沒有智慧,沒有善巧方便,我深深慚愧,今天度不了,明天還要度。要不舍于衆生,一個衆生也不舍,要發這樣廣大的菩提心,那麼你就走上了一條菩提大道,決定成佛。
成佛你排在前面
衆生皆有佛性,個個都能成佛,我不知道你們對自己成佛有沒有懷疑?如果有,我再給你們講一講。雖然說一切衆生都能成佛,小貓小狗也能成佛,那你去抓一只小貓來這兒,它聽得懂法嗎?在家人隔壁阿毛也能成佛,可是他現在又不來聽法。一切衆生都會成佛,排隊都排在你的後面,你排在前面,你不成佛,誰成佛?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 (24)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
執著傲慢宣揚自卑都是無知
提要:
·謙虛與自卑是兩碼事
·修行就是調動衆生自身的心理力量
·執著傲慢和宣揚自卑都是無知
·人身難得今已得,再說苦惱,豈不滑稽
·苦惱人有氣無力,哪能作獅子吼
·說你鈍根的人,他有宿命通、他心通嗎?
·要勸人發菩提心,不要吹冷風
謙虛與自卑是兩碼事
謙虛是美德,愚癡的人卻把謙虛搞成了自卑,謙虛是謙虛,自卑是自卑,兩碼事,謙虛對我們有好處,自卑對我們沒好處。有雄心壯志的人才能幹大事。對度衆生的事業要有雄心壯志,在親近善知識的時候要謙虛。
修行就是調動衆生自身的心理力量
修行怎麼修?修行就是調動衆生自身的心理力量。師父領進門,善知識僅僅給你一個啓發幫助。說法是從語言上給你啓發幫助,還要靠攏你了解你,種種善巧方便,把你從泥坑裏拖上來。但最要緊的是從心理上幫你。例如,有些病人苦得受不了,醫院裏檢查一點病也沒有,這個病在哪裏啊?在心裏,佛教說是煩惱病,什麼原因?執著,鑽到牛角尖裏去了。
執著傲慢和宣揚自卑都是無知
執著的地方很多啊,一種總認爲自己了不起,一點耐心沒有,一點謙虛沒有,這個人會發展成狂躁症,非常暴躁。他執著傲慢,龐大習氣。還有一種執著自卑,看見人會發抖,自己就會矮下去,自己看不起自己,這種人怎麼能挑重擔?而現在末法時期,對後面一種到處都在宣揚,表面上是好話,表示謙虛,其實說的人不懂心理學,這叫自卑,不叫謙虛。
人身難得今已得,再說苦惱,豈不滑稽
咱們經常聽到“我是苦惱人”,一天到晚講自己“苦惱人”,社會上人也苦惱,學佛的人也苦惱,學佛豈不白學了。佛法不是叫你做苦惱人,佛法叫你離苦得樂。人身難得,難到什麼程度?佛經裏有個比喻,大海裏有只瞎眼烏龜,海面上有塊板,板上有個小洞,瞎了眼的烏龜用頭鑽小洞,波浪在動,要鑽過去多難啊。想得人身就像盲龜鑽洞那麼難,得了人身了還說苦惱,豈不滑稽?
苦惱人有氣無力,哪能作獅子吼
你們看我每次給你們講法苦惱不苦惱啊?我越講越高興嘛,我講法的時候從來沒有苦惱得這樣,(弓背咳嗽)還能獅子吼嗎?比如一個人中了頭獎了,頭獎一千萬,他卻跟人家說,“我是苦惱人。”你中了獎還是苦惱人,難道去上吊?一進廟門,跟彌勒菩薩學學,笑嘻嘻笑嘻嘻,彌勒菩薩什麼時候以苦惱相接引衆生了?
說你鈍根的人,他有宿命通、他心通嗎?
還有,“我是鈍根。”誰說你是鈍根啊?說是某某人說的,你問他,“你有他心通嗎?你有宿命通嗎?”沒有他心通、沒有宿命通你怎麼知道我是鈍根?鈍根是比較出來的,末法時期與正法時期的人比較可以稱爲鈍根,但正法時期也不見得個個利根啊,如來到鹿野苑叁轉十二*輪,五比丘證果了,也有人在如來那裏聽了49年法還沒有證果。鈍根利根,正法時期也有,像法時期也有,末法時期也有。
要勸人發菩提心,不要吹冷風
我從前到一個寺廟裏,當家和尚跟我說,“現在末法時期了,修禅定,一般人是沒有這個根機了,不過,你傅老師根機特別好。”因爲他認得我嘛,假如有的地方不認得我呢?“咱們都是鈍根啊,你這麼大年紀了,你也來不及了。”那麼我到底是什麼根啊?不要叁句話把人捧上天,叁句話把人打下地獄。我們一般常說給人鼓勵是美德,給人泄氣不道德,爲什麼看見衆生不說鼓勵的話,偏要吹冷風呢?鼓勵他他還可以努力一下,給他吹冷風他自暴自棄了,還有什麼希望啊?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 (25)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
既要勇于放下屠刀,也要敢于立地成佛
提要:
·佛法講“轉”,“根”也可以轉啊
·出家人是人天師表,自卑會把佛性壓了下去
·既要勇于放下屠刀,也要敢于立地成佛
·受菩薩戒的人要承認“我是菩薩”才得戒
·要有自尊心,菩提心才能牢固
佛法講“轉”,“根”也可以轉啊
即使鈍根,根也可以轉啊,佛法講“轉”。凡夫轉聖者,衆生轉成佛。哪有幾十年學佛下來,一轉都不轉的,即使你開始是下品,學佛後,至少會轉成中品吧,慢慢也會轉成上品吧。
出家人是人天師表,自卑會把佛性壓了下去
20歲學佛,自卑得厲害,見人就說“我是鈍根”,聽經學法,忏悔,念佛,修到80歲牙齒掉光,仍然“哎呀,我是鈍根。”你60年白修了,說說謙虛話客…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