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氣客氣可以,可不能真的自卑啊。心裏一自卑,就把你的佛性壓下去了,你叁大阿僧祇劫都成不了佛。你們出家了,第一個思想,不是什麼鈍根,也不是什麼可憐苦惱,而是“人天師表”,要有志氣,出家人就是人天師表,這是佛說的。
既要勇于放下屠刀,也要敢于立地成佛
再舉個例子,有種病人見人就緊張,要想說話就覺得心口被悶住了,氣透不過來,喉嚨也堵住了,全身緊張。他們說起話來,有一種是強直狀態,全身繃緊了,連一個名字都喊不出來,有一種是痙攣狀態。一個字會重複多遍,問他叫什麼名字,“李李李……”,這種口吃病人其實一點病也沒有,到醫院檢查,有個醫生說“我對你口腔部分詳細檢查過了,一點病都沒有,不過你缺了兩個牙齒,你結巴是不是跟少了兩個牙齒有關系?”這種想法真好笑,那沒牙齒的人變啞巴了?(衆笑)
其實口吃是心理上的病,口吃者大都有自卑感,好緊張,如果能消除他們的自卑緊張,他們的言語障礙就能消除。以前有一天,我正在醫院給病人作集體心理治療講話時,突然問一個口吃患者:“口吃者是什麼人?”他一時回答不出來,我響亮地告訴他“口吃者是天才。”他一聽就呆住了,心想,“以前人家都把我看成是沒用的人,原來我還是天才啊。”據說這一句話把他病治好了。但是很多人就不一定這麼簡單,如果心裏在想,“哎呀,不敢當。”(衆笑)完了,沒作用了。
佛的話我們都應該敢于接受,同樣的道理,如果問“你是誰?”你是未來佛,你能否當下敢當?有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要勇于放下屠刀,也要敢于立地成佛。所以謙虛是美德,愚蠢的謙虛就變成自卑了。
受菩薩戒的人要承認“我是菩薩”才得戒
我二十叁歲時,受瑜伽菩薩戒,也就是叁聚淨戒。當時在我旁邊一同受戒的同學還提起從前的事情,說那個時候,大殿裏我回答得最響,給我們受戒的師父在問,“汝是菩薩否?”你要馬上回答:“我是菩薩!”你不能說,“不敢當,我是凡夫。”(衆笑)那你就不得戒。你必須回答“我是菩薩”,你才得戒。佛爲了讓衆生恢複自尊心,用種種方便,連受菩薩戒都讓你叫一聲,“我是菩薩!”這是爲了培養你的雄心壯志。當然,也有人會想我這麼回答不要讓人家看成我太傲慢了,也就軟綿綿地,“我是菩薩。”有人說得聽也聽不見,或許心裏在想,“難道我是菩薩嗎?”也許有人心裏想,“你們都是菩薩,唯有我是凡夫。”在受菩薩戒時,你不敢承認自己是菩薩,你不得戒,你承認自己是凡夫,你也不得戒。
要有自尊心,菩提心才能牢固
不要讓謙虛形成了自卑,自卑是壓在我們頭上的大山,壓得我們透不過氣來。我對我的學生不客氣,我經常提醒他們,“說話聲音響一點。”“腰杆子挺起來。”有人心裏想,“老師你自己也是駝背”,我從小駝背,你跟我學駝背啊?(衆笑)我駝背,我心裏可不是駝背。要有雄心壯志你才能發得出菩提心來,要有自尊心,你菩提心才能牢固,要念念不忘衆生,你才能走上菩提大道,這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休息一會吧!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 (26)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發菩提心,即是大善人心,大覺仙心
提要:
·要發很深的菩提心,首先要自尊
·要謙虛,雖自尊而不傲慢
·我慢貢高的人容易著魔
·發菩提心,即是大善人心,大覺仙心
·念佛念法念僧是心裏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心中有佛,就像兒子心裏有爸爸
要發很深的菩提心,首先要自尊
要發很深的菩提心,首先要有自尊,我們分析了謙虛跟自卑是兩碼事,同樣,自尊跟傲慢也是兩碼事,恢複自尊的時候可不能傲慢。所以我要把話講得詳細一點,以免有人誤解了我的意思,那就麻煩了。從前能海上師在四川講經,有個老太太就把師父講的話弄錯了,師父說“希望大家不要打牌”,這個老太太出去說,“師父說的,打牌不要緊。”意思完全相反了。
要謙虛,雖自尊而不傲慢
所以我不得不給你們兩面講清楚啊,別看見人,胸一挺,“我是菩薩。”別人會說你神經病。(衆笑)態度要謙虛,心裏要自尊。即使我們明白自己將來決定成佛,也要明白,自己今天還是一個凡夫,不能因發了菩提心對人有傲慢啊。
所以在受菩薩戒的時候,師父問“汝是菩薩否?”要回答“我是菩薩”,這是恢複你的自尊,並不是叫你到處去宣揚,我是菩薩了。
我慢貢高的人容易著魔
我年輕時,在上海各大學院講佛教禅定,常能聽到這些大學裏的一些情況。有個學氣功的,又看了幾本禅宗的書,就很傲慢,有一天他盤起腿來坐在宿舍叁層床的最高一層,有同學進去,他就訓,“你業障深重,我已經開悟了。”鬧得實在沒辦法,只好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了。所以我慢貢高的人是最容易著魔的。
附帶說一句,如果你們聽到有人說“我已經開悟了”,不要信他。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開悟的人從來不說自己開悟了。修行人要做一個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裏,完成不平凡的事業。
發菩提心,即是大善人心,大覺仙心
“若有女人發菩提心,此心即是大善人心”,這麼說是因爲這部經是專門講女轉男身的,其實男子也一樣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就是大善人心,修菩提心就是大乘。
“大丈夫心”,昨天都已經跟你們講了。
“大覺仙心”,仙,不是中國稱的“神仙”,印度的風俗習慣把在深山老林裏修行時間長的人,稱爲仙人,所以這個仙是指修行人。覺仙,一個有覺悟的修行人。大覺仙,覺悟很大,大到能夠徹底圓滿究竟,所以這個大覺仙指的就是佛,大覺仙的心指的是成佛的心。我們要念念不忘“我有佛性,將來決定成佛”,你想到某一個地方去,必然會往這個方向走,所以如果我們念念不忘自己佛性圓滿將來決定成佛,我們就會邁上菩提大道。
念佛念法念僧是心裏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佛經裏常能看到念佛念法念僧,要念念不忘叁寶的功德,心裏要常念佛念法念僧。可是經書裏的念是心裏念,上面一個“今”,今就是現在,下面一個“心”,現在你心裏有佛,就叫念佛,心中要念念不忘釋迦佛。真正念佛是心輪轉動。唸出聲音來,應該叫誦。
據說淨土宗的初祖念佛是心裏念的,出聲唸是從二祖開始的,可能他認爲後世的衆生根機差了,所以用出聲唸來幫忙。出聲唸的時候,自己要能聽到,以幫助自己不丟失心裏的佛號。但假如你口唸心不念,當然唸佛號也有功德,但那可不是成就的方法,而且念佛要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啥意思?不執著。
心中有佛,就像兒子心裏有爸爸
大乘佛法要我們皈依十方佛,東方阿閦毗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五方佛代表十方世界一切佛。咱們要常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南無阿彌陀佛……凡是念佛都是功德無量。佛弟子心中有佛,就像一個兒子心裏有爸爸,心裏有親娘。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 (27)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丟掉下劣心,修人天乘、出離乘就全在菩提大道上
提要:
·記住“我將來決定成佛”,成就就快了
·丟掉下劣心,修人天乘、出離乘就全在菩提大道上
·要出離生死,得有覺悟放下煩惱
·起了煩惱,特殊材料也會爛掉
·不要生那麼大的氣,彼此原諒一下
記住“我將來決定成佛”,成就就快了
大覺仙就是佛,“大覺仙心”就是我們有一顆成佛的心,不要丟失,要好好地培養。佛是覺悟,每個衆生都有覺悟,都是未來佛,所以我們既要念自性佛,也要念衆生心裏的佛,那樣才叫大乘。要記住:我將來決定成佛,一切衆生將來決定成佛,你的成就就快了。
丟掉下劣心,修人天乘、出離乘就全在菩提大道上
“非下人心”,發菩提心的人是上人,不是下人。你會想佛法平等怎麼有上下?這個下不是看不起人的下,好比學校裏有小學中學大學,你是爲了將來進大學而從小學唸起,你的發心就大了。同樣如果你發了菩提心了,你修人天乘的法,你修出離乘的法,全在菩提大道上。
“下人心”是指低劣的心,總把自己看得很彽,有自卑感,或者只停留在求人天福報上,不想提高了。不想提高,生死就了不脫。
十年前,我已經65歲了,我把各地開辦的佛學禅定班停了下來,因爲我看到,僅僅利用晚上時間學修,是很難成就的,所以就樹立法幢,培養人才。目前在我們清涼山佛學苑裏大家一起生活,整天精進學修,目的是爲了把年輕人培養成佛門龍象,能了生死,能弘法度衆生,將來快快成佛。希望大家要丟掉下劣的心,走上第一步,要有志氣再走第二步、第叁步,不要只停留在第一步上,要天天學習不斷上進,誰發菩提心誰就能做得到,因爲他目標就是要成佛。
要出離生死,得有覺悟放下煩惱
“永離二乘狹劣之心”,修行第一步,止惡修善修人天乘。居士受五戒,五戒守得清清淨淨,下一輩子保人身;再修好十善,下輩子生天,可是你到天上還是在生死輪回裏,天人享福享完了,很少掉到人間來,一般都掉在叁惡道裏。我們既然在世間上做人,就必須要做好止惡修善,但是咱們目標是要了生死,出家同學更應該要斷煩惱,這叫出離乘。出離並不是逃避人世,是出離煩惱。斷盡煩惱,生死就了了,你即使到深山老林裏去,假如天天在起煩惱,又有什麼用啊?只有面對現實,起煩惱的時候,要有覺悟放下煩惱,那才是修行啊。
起了煩惱,特殊材料也會爛掉
沒有證到阿羅漢果之前都有煩惱,各有各的煩惱,其實有煩惱也沒關系。今天早晨我還對我這些學生講了一些開導的話,要做一樣家俱了,樹木有皮,有刺,這有什麼關系?一刨就刨掉了,關鍵要看這棵…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