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菩提心,女轉男身 (30)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能破外道異論之心,才叫菩提心
提要:
·永離二乘狹劣之心
·能破外道異論之心
·發菩提心,要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佛教與外道是兩條路
·學外道,破叁皈戒
·師沒把叁皈戒講清楚,造成皈依叁寶的人愚昧無知
·能破外道誣蔑叁寶之異論,你才能叫發菩提心
永離二乘狹劣之心
我們發了菩提心的人,“永離二乘狹劣之心”,不能停留在自管自,了生死的小乘心上,一定要在出離法基礎上繼續行菩薩道。
能破外道異論之心
“能破外道異論之心”,異論就是跟佛講法兩樣的言論,菩提心就是能夠破除外道異論之心。發菩提心的人,要成佛,要度衆生,念念不忘愛護衆生,對一切衆生我們都要引導他走向佛道,不能讓衆生的覺悟受外道的破壞和擾亂,不能讓外道把衆生引上歧途。你假如對外道沒有破他邪見、跟他鬥爭的勇氣,沒有破除外道異論的心,你這只是口上說的菩提心,並不是真實的菩提心。
發菩提心,要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發菩提心,要永不皈依天魔外道。有人想,有的外道也挺好,也有好人好事啊。他做好人好事,咱們不反對,問題是他這個好人好事跟社會上的好人好事兩樣,社會上做好人好事是爲了救濟苦難,而外道是爲了把衆生引導到他們那邊去。很多情況都是這樣,跟外道一接觸,一接受外道的幫助,幾乎全信了外道。從前有人總是說氣功挺好啊,氣功能發功治病,你問他,“你學不學氣功?”他學氣功的。
佛教與外道是兩條路
你讓衆生給外道引走了,這就麻煩了,這個衆生就不能脫離生死輪回了。即使這個外道不是惡道,是善道,也最多升天。一聽到升天的快樂,衆生就迷掉了,他不知道升天不究竟。所以外道引路是引錯了路,但是他們認爲沒錯。比如信神的人,他們就是要把衆生引導到天上去。釋迦佛要我們不求人天福報,要我們了生死,要我們行菩薩道,成佛,與外道完全是兩條道路。
學外道,破叁皈戒
如今這些外道魔道在佛門裏邊已經很普遍了,有些信佛的皈依後馬上破皈依戒,破了戒他還不知道,“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他去學氣功,所有氣功全是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他去聽《太上老君感應篇》,“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衆”,外道都稱邪衆,他還跟外道做朋友,拉關系,經常到外道那裏去,叁皈戒全破掉了。
師沒把叁皈戒講清楚,造成皈依叁寶的人愚昧無知
原因就在他佛法不懂,愚昧無知。他認爲這個人也很好,我雖是學佛的,跟他學氣功也沒關系,那個學道教的也很好,我也可以學學道教嘛。授叁皈依的師父,也沒有每次都好好地跟受皈依的人把叁皈戒講清楚,僅僅口頭上唸唸,因爲方言的關系,有時候還聽不懂。
能破外道誣蔑叁寶之異論,你才能叫發菩提心
如果外道認爲佛教也好,他的認識也只是表面的,不然他爲什麼不放棄他的外道知見,成爲一個佛弟子?像邪教*輪,完全是誣蔑釋迦佛,擾亂正法辱罵僧寶,他說釋迦佛不是最高的,說現在的佛法不頂用了,還說這些和尚,自己都度不了,還能度你們嗎?像這樣的人,能讓他們在佛門裏搗亂嗎?邪教*輪,利用佛教的名詞,胡說八道,如果你不懂佛法,你會以爲真是那麼回事。*輪,在佛法裏講經說法就叫轉*輪,他卻說在肚子裏有一個“*輪”,天天在肚子裏轉。所以說你有破除外道異論之心,能護持佛法,你這顆心才能叫菩提心。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31)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菩提心,爲叁世中最勝心
提要:
·菩提心爲叁世中最勝心
·菩提心能除一切煩惱
·煩惱從我執來,發菩提心要爲衆生
·要満胸懷裝著全衆生,唯獨沒有自己
·不雜少許結習之清淨心
·智慧中帶煩惱就不清淨
·悲心雜我就不清淨
·自苦他安樂也叫大慈大悲
菩提心爲叁世中最勝心
“爲叁世中最勝心”,菩提心是叁世中最最殊勝的心,稱爲無上心。我們過去世發了很多心,隨便你發什麼心,菩提心最殊勝;我們今世做人也經常發心,只有菩提心最殊勝;我們後世能夠繼續在人間修行,我們也會發心,以菩提心爲最殊勝。你們出家的師父,你們這顆出家的心就很殊勝,可是如果你不發菩提心,跟出家了發菩提心的人相比,他比你殊勝。
菩提心能除一切煩惱
“能除一切煩惱”,一發菩提心,你煩惱就容易消除,如果你煩惱了,你現在這顆煩惱心就不是菩提心,如果你現在是菩提心,你就沒有煩惱。菩提心是念念不忘衆生,一切爲了衆生啊,連我都沒有,還有什麼煩惱。有句話,“無我即正覺”,發菩提心的人就要做到無我,只有度衆生的菩提心,哪還有爲自己打的小算盤。
煩惱從我執來,發菩提心要爲衆生
所有煩惱全都從我執來,所有煩惱全都是爲自己打小算盤,一點不肯犧牲,一點不肯忍受,盡量地想自己舒服,罵有罵的舒服,吵有吵的舒服,諷刺人他也痛快。這樣起煩惱從沒有考慮過對方聽到你的罵,挖苦的話,諷刺的話,會受不了。只管自己痛快,這根本就不是菩提心,菩提心要把一切衆生都看成父母,把每個衆生都要照顧好。
要満胸懷裝著全衆生,唯獨沒有自己
我年輕時學習過焦裕祿,有這麼一句話,“滿胸懷裝著全蘭考人民,唯獨沒有自己”。乃至病重的時候,他還硬撐著,爲全蘭考人民幹好事。世間上的一個好幹部,尚且有這樣的胸懷,咱們信佛的人應該更偉大啊,信佛的人怎麼可以經常爲自己考慮,起煩惱,應該滿胸懷裝著全衆生,唯獨沒有自己。這些都是講菩提心的力量,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的利益。既然利益這麼大,功德這麼大,那麼女人發了菩提心,轉成男身就不成問題了,甚至可以轉到成佛哩。
不雜少許結習之清淨心
“不雜少許結習之清淨心”,菩提心完全是清淨心,一點雜質都沒有。所以如果修行不往清淨的道路走,不把一顆心修清淨,不管你說菩提心也好,唱菩提心也好,唸菩提心也好,可你並沒有真正在修菩提心啊。什麼叫清淨?沒有我執,沒有煩惱,沒有自私就叫清淨。
智慧中帶煩惱就不清淨
真正講佛法的智慧,在你的聰明智慧裏帶一點世俗氣,你就不清淨。比如你能講經說法,人們說:“你智慧很大。”你因此起了一點傲慢,你就不清淨,因爲在佛法的智慧裏沒有傲慢兩個字,傲慢本身就是煩惱。智慧裏夾雜著煩惱,這個智慧就不清淨,也不完全是正知正見的智慧。
悲心雜我就不清淨
再講慈悲心,你雖然很慈悲,可是慈悲裏還有一點爲自己,你就不清淨,這叫悲心雜我,要完全爲一切衆生,一點不爲自己,那樣才算清淨。
自苦他安樂也叫大慈大悲
出家人就有這樣一個規矩,罵不還罵,打不還打,這也是在家居士應該學習的。這兩句話就是爲衆生考慮,人家罵你,當然有氣了,當然受苦了,你還罵他,被你罵的人也更氣,更苦啊,你怎麼罵得出口呢?我們是修行人啊,何況是發了菩提心的人,你罵我,我不氣你,我把快樂送給你,所有的苦讓我來受,這才叫大慈大悲,修忍波羅蜜就是這麼修的。出家人穿的衣服叫忍辱衣,最莊嚴,一穿了出家的衣服就要忍辱。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32)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執著破壞智慧,自私破壞悲心
提要:
·世俗人關心你,原來是爲了賺你錢
·執著破壞智慧,自私破壞悲心
·要清淨菩提心才稱寶
·賢聖僧稱寶,世俗知見的凡夫僧、假和尚都不能稱寶
·修行修顆清淨心,出家人要走清淨道
·參學是到善知識那裏去學法,並不是到處亂走,把臭氣帶回來
·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不做經忏鬼
世俗人關心你,原來是爲了賺你錢
改革開放前看病,醫生看得多也拿這點工資,看得少也拿這點工資,那我又何必多看呢,自己想舒服一點就把病人推來推去,俗稱踢皮球,搞得病人團團轉。改革開放後,病人看得多,經濟效益好,醫院條件可以改善,還可以多分些獎金。結果兩樣了,大家都搶病人,看見病人真是態度好,細心關心,化驗小便,化驗大便,化驗血,又要拍X光,病人很感動,但又覺得奇怪,自己沒有什麼大病嘛,等到帳單一來,1250元,(衆笑)原來他是爲了多賺一點錢對你關心,這就是悲心雜我。
執著破壞智慧,自私破壞悲心
一切煩惱都來自我執,我執必然自私。一執著破壞智慧,一自私破壞悲心。如果不聽法,不懂法,修行根本就不會有力量,等到頭發白了也拿不到修行上的成就,“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所以不懂佛法,是對佛弟子最大的危害。如果有人叫你不要多聽,唸經不必求懂,這完全是在破壞你修行的邪見,這種話怎麼可以聽呢?
要清淨菩提心才稱寶
“不雜少許結習之清淨心”,不能在菩提心裏混雜少許結習煩惱的不清淨的心,菩提心是完全純粹,完全清淨的,所以菩提心是寶。古時候把白玉稱作寶,價值連城啊,有的國王甯願拿十五座城來換塊寶玉,那麼這塊白玉,寶貴在哪裏啊?這塊白玉連一點黑點都沒有,有一點像灰塵那樣小的黑東西就不值錢了。出家人將來證果成道都是賢聖僧,稱僧寶。寶在哪裏啊?寶在所求的智慧,所修的悲心裏一點肮髒都不能有。
賢聖僧稱寶,世俗知見的凡夫僧、假和尚都不能稱寶
所謂賢聖僧,證果了稱聖僧,在斷煩惱證果這條路上修,還沒有證果,叫賢僧。只有賢聖僧才能稱寶,世俗知見,凡夫知見的凡夫僧就不能稱寶,尤其假和尚,邪見顛倒,毫無羞恥,毫無慚愧,有的家裏有老婆,有的外面有女人,他竟然口口聲聲“我是僧寶”,你寶在哪裏啊?抽煙的煙寶,喝酒的酒寶。
…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