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P3

  ..续本文上一页气客气可以,可不能真的自卑啊。心里一自卑,就把你的佛性压下去了,你三大阿僧祇劫都成不了佛。你们出家了,第一个思想,不是什么钝根,也不是什么可怜苦恼,而是“人天师表”,要有志气,出家人就是人天师表,这是佛说的。

  既要勇于放下屠刀,也要敢于立地成佛

  再举个例子,有种病人见人就紧张,要想说话就觉得心口被闷住了,气透不过来,喉咙也堵住了,全身紧张。他们说起话来,有一种是强直状态,全身绷紧了,连一个名字都喊不出来,有一种是痉挛状态。一个字会重复多遍,问他叫什么名字,“李李李……”,这种口吃病人其实一点病也没有,到医院检查,有个医生说“我对你口腔部分详细检查过了,一点病都没有,不过你缺了两个牙齿,你结巴是不是跟少了两个牙齿有关系?”这种想法真好笑,那没牙齿的人变哑巴了?(众笑)

  其实口吃是心理上的病,口吃者大都有自卑感,好紧张,如果能消除他们的自卑紧张,他们的言语障碍就能消除。以前有一天,我正在医院给病人作集体心理治疗讲话时,突然问一个口吃患者:“口吃者是什么人?”他一时回答不出来,我响亮地告诉他“口吃者是天才。”他一听就呆住了,心想,“以前人家都把我看成是没用的人,原来我还是天才啊。”据说这一句话把他病治好了。但是很多人就不一定这么简单,如果心里在想,“哎呀,不敢当。”(众笑)完了,没作用了。

  佛的话我们都应该敢于接受,同样的道理,如果问“你是谁?”你是未来佛,你能否当下敢当?有句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要勇于放下屠刀,也要敢于立地成佛。所以谦虚是美德,愚蠢的谦虚就变成自卑了。

  受菩萨戒的人要承认“我是菩萨”才得戒

  我二十三岁时,受瑜伽菩萨戒,也就是三聚净戒。当时在我旁边一同受戒的同学还提起从前的事情,说那个时候,大殿里我回答得最响,给我们受戒的师父在问,“汝是菩萨否?”你要马上回答:“我是菩萨!”你不能说,“不敢当,我是凡夫。”(众笑)那你就不得戒。你必须回答“我是菩萨”,你才得戒。佛为了让众生恢复自尊心,用种种方便,连受菩萨戒都让你叫一声,“我是菩萨!”这是为了培养你的雄心壮志。当然,也有人会想我这么回答不要让人家看成我太傲慢了,也就软绵绵地,“我是菩萨。”有人说得听也听不见,或许心里在想,“难道我是菩萨吗?”也许有人心里想,“你们都是菩萨,唯有我是凡夫。”在受菩萨戒时,你不敢承认自己是菩萨,你不得戒,你承认自己是凡夫,你也不得戒。

  要有自尊心,菩提心才能牢固

  不要让谦虚形成了自卑,自卑是压在我们头上的大山,压得我们透不过气来。我对我的学生不客气,我经常提醒他们,“说话声音响一点。”“腰杆子挺起来。”有人心里想,“老师你自己也是驼背”,我从小驼背,你跟我学驼背啊?(众笑)我驼背,我心里可不是驼背。要有雄心壮志你才能发得出菩提心来,要有自尊心,你菩提心才能牢固,要念念不忘众生,你才能走上菩提大道,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休息一会吧!

  

  发菩提心,女转男身 (26)

  傅味琴讲于江西庐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发菩提心,即是大善人心,大觉仙心

  提要:

  ·要发很深的菩提心,首先要自尊

  ·要谦虚,虽自尊而不傲慢

  ·我慢贡高的人容易着魔

  ·发菩提心,即是大善人心,大觉仙心

  ·念佛念法念僧是心里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心中有佛,就像儿子心里有爸爸

  要发很深的菩提心,首先要自尊

  要发很深的菩提心,首先要有自尊,我们分析了谦虚跟自卑是两码事,同样,自尊跟傲慢也是两码事,恢复自尊的时候可不能傲慢。所以我要把话讲得详细一点,以免有人误解了我的意思,那就麻烦了。从前能海上师在四川讲经,有个老太太就把师父讲的话弄错了,师父说“希望大家不要打牌”,这个老太太出去说,“师父说的,打牌不要紧。”意思完全相反了。

  要谦虚,虽自尊而不傲慢

  所以我不得不给你们两面讲清楚啊,别看见人,胸一挺,“我是菩萨。”别人会说你神经病。(众笑)态度要谦虚,心里要自尊。即使我们明白自己将来决定成佛,也要明白,自己今天还是一个凡夫,不能因发了菩提心对人有傲慢啊。

  所以在受菩萨戒的时候,师父问“汝是菩萨否?”要回答“我是菩萨”,这是恢复你的自尊,并不是叫你到处去宣扬,我是菩萨了。

  我慢贡高的人容易着魔

  我年轻时,在上海各大学院讲佛教禅定,常能听到这些大学里的一些情况。有个学气功的,又看了几本禅宗的书,就很傲慢,有一天他盘起腿来坐在宿舍三层床的最高一层,有同学进去,他就训,“你业障深重,我已经开悟了。”闹得实在没办法,只好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了。所以我慢贡高的人是最容易着魔的。

  附带说一句,如果你们听到有人说“我已经开悟了”,不要信他。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开悟的人从来不说自己开悟了。修行人要做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里,完成不平凡的事业。

  发菩提心,即是大善人心,大觉仙心

  “若有女人发菩提心,此心即是大善人心”,这么说是因为这部经是专门讲女转男身的,其实男子也一样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是大善人心,修菩提心就是大乘。

  “大丈夫心”,昨天都已经跟你们讲了。

  “大觉仙心”,仙,不是中国称的“神仙”,印度的风俗习惯把在深山老林里修行时间长的人,称为仙人,所以这个仙是指修行人。觉仙,一个有觉悟的修行人。大觉仙,觉悟很大,大到能够彻底圆满究竟,所以这个大觉仙指的就是佛,大觉仙的心指的是成佛的心。我们要念念不忘“我有佛性,将来决定成佛”,你想到某一个地方去,必然会往这个方向走,所以如果我们念念不忘自己佛性圆满将来决定成佛,我们就会迈上菩提大道。

  念佛念法念僧是心里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佛经里常能看到念佛念法念僧,要念念不忘三宝的功德,心里要常念佛念法念僧。可是经书里的念是心里念,上面一个“今”,今就是现在,下面一个“心”,现在你心里有佛,就叫念佛,心中要念念不忘释迦佛。真正念佛是心轮转动。唸出声音来,应该叫诵。

  据说净土宗的初祖念佛是心里念的,出声唸是从二祖开始的,可能他认为后世的众生根机差了,所以用出声唸来帮忙。出声唸的时候,自己要能听到,以帮助自己不丢失心里的佛号。但假如你口唸心不念,当然唸佛号也有功德,但那可不是成就的方法,而且念佛要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啥意思?不执着。

  心中有佛,就像儿子心里有爸爸

  大乘佛法要我们皈依十方佛,东方阿閦毗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五方佛代表十方世界一切佛。咱们要常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南无阿弥陀佛……凡是念佛都是功德无量。佛弟子心中有佛,就像一个儿子心里有爸爸,心里有亲娘。

  

  发菩提心,女转男身 (27)

  傅味琴讲于江西庐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丢掉下劣心,修人天乘、出离乘就全在菩提大道上

  提要:

  ·记住“我将来决定成佛”,成就就快了

  ·丢掉下劣心,修人天乘、出离乘就全在菩提大道上

  ·要出离生死,得有觉悟放下烦恼

  ·起了烦恼,特殊材料也会烂掉

  ·不要生那么大的气,彼此原谅一下

  记住“我将来决定成佛”,成就就快了

  大觉仙就是佛,“大觉仙心”就是我们有一颗成佛的心,不要丢失,要好好地培养。佛是觉悟,每个众生都有觉悟,都是未来佛,所以我们既要念自性佛,也要念众生心里的佛,那样才叫大乘。要记住:我将来决定成佛,一切众生将来决定成佛,你的成就就快了。

  丢掉下劣心,修人天乘、出离乘就全在菩提大道上

  “非下人心”,发菩提心的人是上人,不是下人。你会想佛法平等怎么有上下?这个下不是看不起人的下,好比学校里有小学中学大学,你是为了将来进大学而从小学唸起,你的发心就大了。同样如果你发了菩提心了,你修人天乘的法,你修出离乘的法,全在菩提大道上。

  “下人心”是指低劣的心,总把自己看得很彽,有自卑感,或者只停留在求人天福报上,不想提高了。不想提高,生死就了不脱。

  十年前,我已经65岁了,我把各地开办的佛学禅定班停了下来,因为我看到,仅仅利用晚上时间学修,是很难成就的,所以就树立法幢,培养人才。目前在我们清凉山佛学苑里大家一起生活,整天精进学修,目的是为了把年轻人培养成佛门龙象,能了生死,能弘法度众生,将来快快成佛。希望大家要丢掉下劣的心,走上第一步,要有志气再走第二步、第三步,不要只停留在第一步上,要天天学习不断上进,谁发菩提心谁就能做得到,因为他目标就是要成佛。

  要出离生死,得有觉悟放下烦恼

  “永离二乘狭劣之心”,修行第一步,止恶修善修人天乘。居士受五戒,五戒守得清清净净,下一辈子保人身;再修好十善,下辈子生天,可是你到天上还是在生死轮回里,天人享福享完了,很少掉到人间来,一般都掉在三恶道里。我们既然在世间上做人,就必须要做好止恶修善,但是咱们目标是要了生死,出家同学更应该要断烦恼,这叫出离乘。出离并不是逃避人世,是出离烦恼。断尽烦恼,生死就了了,你即使到深山老林里去,假如天天在起烦恼,又有什么用啊?只有面对现实,起烦恼的时候,要有觉悟放下烦恼,那才是修行啊。

  起了烦恼,特殊材料也会烂掉

  没有证到阿罗汉果之前都有烦恼,各有各的烦恼,其实有烦恼也没关系。今天早晨我还对我这些学生讲了一些开导的话,要做一样家俱了,树木有皮,有刺,这有什么关系?一刨就刨掉了,关键要看这棵…

《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