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30~39)▪P2

  ..續本文上一頁谛。”如果苦集滅道成了這麼一個觀點,豈不無形中抹掉了釋迦佛當初在鹿野苑講的四谛法?

  如果一個說法的人,不按照佛教曆史去說,不按照佛講的法去說,這個人比聽的人罪過還要大。要做到真正地恭敬叁寶,必須恭敬釋迦佛、恭敬四谛法、恭敬賢聖僧。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33)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4日清涼山佛學苑

  令聞法者曉了妙慧,是故得聰明大智

  提要: 

  ■ 令聞法者曉了妙慧,是故得聰明大智

  ■ 不理解佛法的真正含義,就會用邪知邪見去胡說

  ■ 世間上人再聰明,仍是凡夫衆生

  ■ 一直在佛法裏轉,就得聰明大智的果報

  ■ 今世的因緣差,受了邪說的汙染,一缸清水就不純粹了

  令聞法者曉了妙慧,是故得聰明大智

  “何因說法之人得聰明大智,用前世說法時,上中下語,其義備悉,歸寂無爲,令聞法者曉了妙慧,用是故得聰明大智。”是什麼因緣,使一個說法的人能夠得到聰明大智慧?是由于這個人前世說法的時候,上中下語都具備如來的法義,引導衆生歸于寂靜無爲,使聽到法的人能夠明白妙慧,是這種緣故,所以說法的人今世就能夠得到聰明大智。

  不理解佛法的真正含義,就會用邪知邪見去胡說

  我們從今世來看,聰明的人很多,這跟前世都有關系,所謂叁世因果看問題,從今世就可以看到前世。而今世聰明的人,也有各種情況,有一種情況,他在世間學問上很好,可是對學佛法就沒有興趣,所以在佛法上他就表現很不聰明,乃至邪知邪見,不能理解佛法的真正含義,用邪知邪見去胡說,有的說佛法迷信,有的根據自己的知見來歪曲佛法。對他而言,這麼做是很自然很容易的事情,這是前世習氣的等流。

  世間上人再聰明,仍是凡夫衆生

  比如說,有這麼一個孩子,書法非常好,書法家都比不上他,記者就到他家去采訪,以爲是他父親培養得好。采訪結果父親是一個文盲,根本不會寫字。父親說,這個孩子很奇怪,沒人教,他自己拿起筆來就會寫。所以說這個孩子在書法上的根機很利,這也屬于前世的關系。有些人寫文章特別好,有些人講課特別好,有些人研究科學特別好,這是他們的特長,那麼這種特長哪裏來的?爲什麼其他人對這種特長的培養就很吃力,這也都跟前世有關系。剛才講的這種聰明是世間上的聰明,世間上的人再聰明,也是凡夫衆生,當然還會有前世今世後世,仍脫不了六道輪轉。

  一直在佛法裏轉,就得聰明大智的果報

  還有一種人,他在今世對世間上的一切表現得很遲鈍,好像對世間上一切不大關心,世間上的種種學問僅僅他感興趣的好一點,其它的都不行。可是在學佛法,乃至講經說法上,就特別有智慧,特別善巧,這是什麼緣故?這就是這個人前世打下的根機,前世他對世間法也是漠不關心,所以世間法的靈活度慢慢就沈沒下去了,而他對佛法特別感興趣,一直在佛法裏轉,所以在佛法上他就成了一個聰明有智慧的人。由于過去世的根機像地基那樣已經打好了,今世碰到因緣,馬上就能夠上去。他前世的因等流到了今世,就得了個聰明大智的果報。

  今世的因緣差,受了邪說的汙染,一缸清水就不純粹了

  可是今世還有今世的因緣,如果今世的因緣好,就能夠幫助他好的果報很快地完成;如果今世的因緣差,或者複雜,或者打斜岔,給他一種引誘,給他一種擾亂,那情況就複雜了,這個人就會表現得波動、反複、思想複雜、定不下去,這些種種也會影響他今世的果報。這是緣生法,我們常講條件具足事物就出生,條件不具足事物不出生,條件變化,事物也變化。如果這個人一面在接受佛法,因爲前世的根機,他很聰明;可是一面又受環境影響,他也受了汙染,或者受邪師邪說的影響,把邪的東西加進去了,那麼這一缸清水就不純粹了。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34)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4日清涼山佛學苑

  強調前世,忽視今世,修行就變質了

  提要: 

  ■ 叁世本假相,現在才實在,所以叫“現實”

  ■ 強調前世,忽視今世,修行就變質了

  ■ 抓住現在,重視當下,成就就在一刹那

  ■ 把當下放在妄想上,道道地地做老衆生

  ■ 受戒要考試,爲什麼不考佛法,不考出離心菩提心呢

  ■ 這兒學法的學生能說會寫,那是今世的因緣

  叁世本假相,現在才實在,所以叫“現實”

  其實前世在前世的時候也是“今世”,今世在今世的時候也是“今世”,你在前世來說也是“今世”的作用,在今世來說也是“今世”的作用。比如我們在昨天,我們也說是“今天”,過了一天,“明天”就變成今天了,我們昨天才說的“今天”已是昨天。這個道理明白了,所以我們特別要重視今世的作用。前後叁世本是假相,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只有現在是存在的,所以叫做現實。

  強調前世,忽視今世,修行就變質了

  即使過去已經過去了,可是過去留下的種子還是起作用,但是它現在還沒有培養好,如果你受了壞影響,後果就要改變,法無定法嘛。所以我們修行人,不要太強調過去。而現在末法時期的修行人,爲什麼他們不肯今世好好修行?因爲他忽視了今世,強調了過去世,總是說前世業障,往世的根機等等,這樣一個路線就使修行人變質了。

  抓住現在,重視當下,成就就在一刹那

  拿今世來說,今世裏還有過去、現在、未來,昨天也是在今世,昨天已經過去了,明天,如果咱們還活著,也是在今世,明天還沒有來。其實我們每天過日子,實際上並沒有過昨天的日子,也沒有過明天的日子,而是過今天的日子,所以我們最要緊的就要抓住今世,今世抓住現在。

  最關鍵的就是現在。以刹那刹那來看問題,一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但是當現在過去的時候,後面的現在又來到了。好比一個油燈雖然火星一爆就完了,但是油燈始終是亮的,這是相續的關系,同樣我們的現在也是相續的。

  禅宗有個特點,直截了當。不明白的人,即使喜歡禅宗的這種活潑,可是他不理解其中深奧的含義,僅僅覺得禅宗像個年輕人那樣很活躍,因此産生了愛好,這樣修禅宗就沒幾個開悟的。假如你能夠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因緣裏,而能夠參透,悟到如來的法義,那你就容易成就。禅宗重視當下,這個當下就是現在。所有的開悟,所有的成就全在一刹那。

  把當下放在妄想上,道道地地做老衆生

  你爲了達到這個成就,你必須要通過一個很長時間的修行磨練,其實那都是在做准備工作,都是在打基礎,而真正成就的來到是很快的。因爲它的速度很快,乃至像一刹那這樣,你就成就了,所以會導致已經開悟證果的人還不知道自己開悟證果了,因爲成就的速度太快了。所以當下是最要緊的,要成就也在當下,真正地講用功也在當下。可是我們就抓不住這個當下,爲什麼?因爲我們的心在浮動,妄想一來,當下就在妄想上。那你怎麼能夠成就?如果是妄想成就,那你就是道道地地的老衆生了,所以當下特別重要。

  受戒要考試,爲什麼不考佛法,不考出離心菩提心呢

  我這兩天聽到出家同學的一些情況,據說現在去受戒,要背早晚功課和楞嚴咒,楞嚴咒背不上來就不能受戒,後來她師父通關系,才給她授戒,這樣一來,佛法自然就不需要學了。我也不知道佛當年給比丘授戒,是不是要考楞嚴咒。再說給她考試的那個師父,當年受戒時是不是也考楞嚴咒?就算你是淨土宗吧,淨土宗初祖慧遠法師當年受比丘戒時是不是也考楞嚴咒?

  講個笑話,有個女的,她去參加選美,買通了所有的人,以選自己爲最美,所以必須根據她的模樣爲選美標准,這樣豈不遠離了選美的原則。受戒既然要考試,爲什麼不考佛法?不考出離心、菩提心呢?

  這兒學法的學生能說會寫,那是今世的因緣

  後來受戒完了,要挑選一些人去學戒,學戒的考試是考一篇作文,據說二、叁百個戒子裏邊,只有兩個人考上了,就是我們這兒這兩個同學。(衆笑)因爲在這兒學法,她們能說會寫所以考上。這就是今世的因緣。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35)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4日清涼山佛學苑

  對生活起貪心,對同學起瞋心,

  遇正法心不安是愚癡心

  提要: 

  ■ 邪因緣邪成就,享受五欲,怎能出叁界

  ■ 通過惡業來完成享受,就得下叁惡道

  ■ 對生活起貪心,對同學起瞋心,遇正法心不安是愚癡心

  ■ 該取的不取,修行走馬看花;不該取的去取,就會中毒

  ■ 今世是黃金時代,迷迷茫茫是覺悟不了的

  ■ 遇正法,培養好,才能走上圓滿的道路

  ■ 灌了激素的歪頭瓜,大而無味充胖子

  ■ 別讓歪風邪氣把學正法的緣沖掉了

  邪因緣邪成就,享受五欲,怎能出叁界

  所以今世的緣與我們的成就特別有關系。你碰到一個邪因緣,將來使你邪成就。你要了生死就得跳出叁界,不跳出叁界,生死是了不脫的。假如你今世碰到一個專門給你享受五欲的因緣,條件好,生活舒適,你怎麼辦?聽說南方這一帶有錢的地方,出家人衣單費一個月甚至一兩千元,怎麼也花不光啊。花不光就亂花,那不是享受嗎?即使他不亂花,存起來以後買房子,還不是享受?碰到這樣因緣,你怎麼跳出叁界?

  通過惡業來完成享受,就得下叁惡道

  如果這種享受的來源不正當,通過惡業來完成享受,你就得下叁惡道。你養成了享受的習氣,即使你盡幹好事,升天道,可你怎麼出叁界啊?叁界都跳不出,生死了不脫,哪來成就啊?對今世的種種因緣,種種環境迷迷茫茫,任憑自己去受貪瞋癡的誘惑,那可惜不可惜?

  對生活起貪心,對同學起瞋心,遇正法心不安是愚癡心

  佛教講究中道,太苦了你修行修不起來,我這個老師也從不主張太苦,但也不能太講究享受啊,中道就算分叁品,我們現在也是中道裏的上品,你還嫌太苦,那就是你的習氣,就是你的貪心啊。有的同學經常冒火、怄氣,這也是你的瞋心習…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