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40)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6日清涼山佛學苑
說法的人能得聰明大智
提要:
■ 說法能得大智,多聞能得“聰”
■ 日月爲“明”,有明才能見一切事物
■ 佛弟子要以智慧悲心來看一切問題
■ 不走錯路,不停頓,成就就快
■ 別人指導錯了,自己想錯了,就容易走歪路
■ 凡夫的知見是很難引導人的
說法能得大智,多聞能得“聰”
講經說法的人能得聰明大智,這是第五種福德。由于前世給人說法,今世就得聰明大智,今世爲人說法,這個聰明大智更加增上。
昨天講了一個“聰”。要“聰”必須經常能聽到佛法,以佛法來莊嚴自己的耳根。爲什麼聽法能聰?因爲六根都通到心裏去,六根接受了好的影響,心就會發生轉變。
心雖然是王,但是離開了六根,心也很難起作用。正如一只螃蟹,它失去了所有的腿,這個螃蟹雖然還活著,但是它不能動。雖然心能夠指揮六根,可是心又靠六根來進行運轉。這就等于一個將軍離開了士兵,就成了光杆司令,兵離開了將軍的指揮領導,也必然是烏合之衆,打起仗來全軍覆沒。所以對這樣一個密切的聯系,這樣一個重要的關系,我們應該要明白。
日月爲“明”,有明才能見一切事物
今天講“明”,從文字來看,日月爲明。白天有太陽我們就看得清楚,晚上有月亮我們也看得清楚,所以“明”是對眼睛來說的。眼睛看東西,使我們産生對事物的認識,産生種種的境界。眼睛能夠見,見從眼睛功能來說是能夠看清楚東西;從心裏的作用來說是一種知見,從看清楚得到知道,從知道得到明白。
佛弟子要以智慧悲心來看一切問題
佛弟子的眼睛應該怎麼看問題?如果我們有太陽的光輝,走路就不會錯。我們即使在夜晚走路,有月亮的光輝,也能不走錯。在佛法裏太陽表示智慧,月亮表示悲心,所以我們佛弟子要具足智慧和慈悲心來看問題、來看事物、來看一切人,才能夠看得明白,看得明白就不會看錯,不會看錯就不會走上錯誤的道路。人能夠往上升,也能夠往下墮,這是路線問題。路線上有方向,這個方向就得我們用眼睛看清楚。
不走錯路,不停頓,成就就快
我們修行人就是修智慧和悲心。有智慧有悲心的人,他修行路上不會走錯路。否則的話愚癡、瞋恚、貪欲,這個人肯定是在黑夜裏亂沖亂撞。智慧能使我們不走歪路,悲心能使我們不停頓,如果我們在修行路上不走歪路,半路不停頓,非但這條路很直,而且成就也快。
別人指導錯了,自己想錯了,就容易走歪路
沒智慧的人經常走歪路,走歪路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指路人指錯了,經常受人錯誤的影響;一個原因自己想錯了,自以爲是很危險,肯定會走歪路。前面一種自己沒有知見,後面一種執著自己的知見,以自己的凡夫知見爲正確。我們自己的知見不一定正確,別人的指導也不一定正確,那我們怎麼辦?所以釋迦佛降生娑婆世界,來度娑婆世界的衆生。釋迦佛度娑婆世界的衆生是絕對沒有錯的,爲什麼?因爲他是已成就的佛陀,他的智慧已經圓滿了,他說法四十九年是以圓滿的智慧和徹底的覺悟來說法的,這當然不會有錯的。
凡夫的知見是很難引導人的
今天我們佛弟子能不能講經說法?一個凡夫,如果你想引導人,這是你的好心,引導的正確不正確,衆生得到的利益有多大就看你的智慧了。可是凡夫的智慧總是不圓滿。古今中外曆史上有很多偉人,他們的心地非常好,乃至能舍掉自己爲一切衆生。可是社會發展到現在,二千多年來的改革在種種的學問道德風貌上,始終沒有圓滿過,始終沒有達到徹底究竟。因爲不圓滿的智慧就會出現種種的漏洞,煩惱就會從你的漏洞裏跳出來,繼續跟你搗亂破壞,使你後退使你方向錯誤。所以嚴格地說,一個凡夫是很難引導人的。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41)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6日清涼山佛學苑
以佛陀智慧說法,不能說是“以盲引盲”
提要:
■ 世間上的凡夫聖人,不可能引導衆生走向彼岸
■ 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聰明反被聰明誤
■ 以佛陀智慧說法,不能說是“以盲引盲”
■ 聽邪師說法,現在愚癡,以後永遠愚癡
■ 愚人常會用邪說來抵消佛說的話
世間上的凡夫聖人,不可能引導衆生走向彼岸
世間上也有聖人,可是這些世間上的聖人一直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儒教以孔子爲聖人,但是孔子仍然是個凡夫。所以世間上的聖人只是凡夫聖人,他們並沒有脫離凡夫的境界,不過在人間做個上品的人,如此而已。自己是凡夫,怎麼引導衆生走向彼岸呢?自己是個凡夫,怎麼能夠講得出圓滿的智慧和徹底的覺悟真理來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叫以盲引盲。
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聰明反被聰明誤
從前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戶窮人家,因爲媽生病沒有錢看醫生,兒子想把一件破衣服賣掉,多多少少賣點錢給媽買藥。剛出門碰到了濟公,濟公跟他說“你這件衣服賣給我吧。”這個人想,你這個窮和尚哪有多少錢,但想想我這件衣服也賣不了幾個錢,就說:“好吧,就賣給你吧。”濟公把這件衣服看了又看,還告訴他,“哪,這裏一個洞,那兒又是一個洞”,一共數了十個洞。濟公說,“一個洞一兩銀子,十個洞給你十兩銀子。”這件事情傳開去了。有錢人家一個二流子就把一件新衣服剪了很多洞,看見濟公說:“我把這件衣服賣給你。”濟公一看說:“洞太多了我不要。”(衆笑)這個有錢人就是錯誤理解了濟公的意思,結果損失了一件新衣服,一兩銀子也沒拿到。所以凡夫就是這樣,聰明反被聰明誤,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仍然在黑暗中摸索。
以佛陀智慧說法,不能說是“以盲引盲”
佛陀已經涅槃了,現在講經說法的都是佛弟子,也許連個初果都沒有證到,這些人也在引導人,那是不是以盲引盲?我進佛門以來,這幾十年經常聽到這樣的言論:“你自己還沒有證果,爲人說法豈不是以盲引盲麼?”這樣打擊一個宏揚佛法的人,而擡高了自己從不講經說法的這種身份。很多人認爲他講的不錯,應該自己修到證果了再來度衆生。其實這是愚人說愚話,而且聽他話的人,崇敬他話的人也是愚人,這些人倒是以盲引盲。
要解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如果你以凡夫知見說法度衆生,度來度去仍然是凡夫;如果你以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法來度衆生,那可不是你的智慧呀,是佛陀的智慧,怎麼叫以盲引盲呢?這些話如果被愚人利用,就會成爲一種消滅佛法的手段,名稱也張冠李戴。以佛陀的覺悟,以佛陀的智慧來對衆生引導,如果這是以盲引盲,那麼佛陀的智慧、佛陀的覺悟也是盲了?這麼簡單的道理,竟然這麼多的人會想不出來。因爲人世間總有一個風氣,只要出了點名,很多人就會盲目崇拜。
對此我是感觸萬分,所以我總是要講這句話:對有名望的人不要盲目崇拜。釋迦佛也說過,不要相信一個名望高的人講的話,尤其是在末法時期,這句話更加有道理。
聽邪師說法,現在愚癡,以後永遠愚癡
我們只相信佛陀的智慧,如果你講的法完全是跟佛陀的智慧契合的,那麼你是以佛陀的智慧來度衆生,這當然有成就的希望。如果你離開了佛經,離開了佛陀的智慧,自己講一套也算度衆生,好比跟著一個瞎子走會有什麼希望呢?成佛,就是成就智慧和悲心。有的人佛法不肯學,邪師邪說的話聽得特別高興,這個人開頭愚癡,現在愚癡,以後永遠愚癡。沒有好的因哪有好的果?
愚人常會用邪說來抵消佛說的話
還有的人成了邪的癡迷者。你是佛弟子,過去沒有好好地學法,過去了也就算了,你現在開始學吧,他現在也不學,只聽邪師邪說的話,不願意聽佛的話,成了邪師邪說的癡迷者。還有的更加罪過,惡劣地用邪師邪說的話,來抵消佛說的話,永遠成了一個愚癡的人,就如經裏所說下了叁惡道無有出期。因爲你不跳出愚癡,不可能出叁惡道的。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42)
傅老師講于2004年6月6日清涼山佛學苑
要用佛陀的智慧觀察一切,防護自己
提要:
■ 雖是人,有了毒種子決定會下墮
■ 內心變善,趣向善道;內心變惡,趣向惡道
■ 對于惡,要“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
■ 修行慢,要有慚愧心,不能因藥苦而不吃
■ 汙染發展,會把整體爛掉
■ 要用佛陀的智慧觀察一切,防護自己
■ 不懂佛法的人裝模作樣,實是無知小兒
■ 小孩不知惜珍貴,卻以破壞爲興趣
雖是人,有了毒種子決定會下墮
人世間這麼多人,有的人在培養天道的種子,有的人在培養下一世繼續做人的種子,有的人在培養阿修羅道的種子,有的人在培養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的種子,而他們看來看去自己現在還是人,卻不知道以後要變,會變叁惡道衆生。雖然我們人間活著的人,全保持著人的形狀,可是這個人中了毒了,他裏面毒種子在發生作用,這個人已經在變了,僅僅是形態還沒有變罷了。
內心變善,趣向善道;內心變惡,趣向惡道
有一個村莊,本來土壤好,莊稼也好,後來開了一家工廠,這個工廠在生産中排出有毒的東西,所以工廠周圍的農田慢慢地就長不出莊稼,因爲土壤性質改變了。這是同樣的道理,一塊土地仍然是土地,它的形態沒有變,那麼從前莊稼長很好,現在怎麼長不出來了?所以,對人也不能看形狀,要看他的內心是不是變了,內心變善趨向善道,內心變惡趨向惡道。
對于惡,要“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
從前有句話:不以惡小而爲之,不因善小而不爲。小惡也能使一個人改變,小善也能使一個人改變,將來會發生大作用,都是小作用累積起來的。今天我們總算是聽到了法,自己不努力去做到,慚不慚愧?我們天天唸的《文殊法》裏有句話,“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哪怕很細很細的小惡也要把它斷掉。
修行慢,要有慚愧心,不能因藥苦而不吃
一…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