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6日清凉山佛学苑
说法的人能得聪明大智
提要:
■ 说法能得大智,多闻能得“聪”
■ 日月为“明”,有明才能见一切事物
■ 佛弟子要以智慧悲心来看一切问题
■ 不走错路,不停顿,成就就快
■ 别人指导错了,自己想错了,就容易走歪路
■ 凡夫的知见是很难引导人的
说法能得大智,多闻能得“聪”
讲经说法的人能得聪明大智,这是第五种福德。由于前世给人说法,今世就得聪明大智,今世为人说法,这个聪明大智更加增上。
昨天讲了一个“聪”。要“聪”必须经常能听到佛法,以佛法来庄严自己的耳根。为什么听法能聪?因为六根都通到心里去,六根接受了好的影响,心就会发生转变。
心虽然是王,但是离开了六根,心也很难起作用。正如一只螃蟹,它失去了所有的腿,这个螃蟹虽然还活着,但是它不能动。虽然心能够指挥六根,可是心又靠六根来进行运转。这就等于一个将军离开了士兵,就成了光杆司令,兵离开了将军的指挥领导,也必然是乌合之众,打起仗来全军覆没。所以对这样一个密切的联系,这样一个重要的关系,我们应该要明白。
日月为“明”,有明才能见一切事物
今天讲“明”,从文字来看,日月为明。白天有太阳我们就看得清楚,晚上有月亮我们也看得清楚,所以“明”是对眼睛来说的。眼睛看东西,使我们产生对事物的认识,产生种种的境界。眼睛能够见,见从眼睛功能来说是能够看清楚东西;从心里的作用来说是一种知见,从看清楚得到知道,从知道得到明白。
佛弟子要以智慧悲心来看一切问题
佛弟子的眼睛应该怎么看问题?如果我们有太阳的光辉,走路就不会错。我们即使在夜晚走路,有月亮的光辉,也能不走错。在佛法里太阳表示智慧,月亮表示悲心,所以我们佛弟子要具足智慧和慈悲心来看问题、来看事物、来看一切人,才能够看得明白,看得明白就不会看错,不会看错就不会走上错误的道路。人能够往上升,也能够往下堕,这是路线问题。路线上有方向,这个方向就得我们用眼睛看清楚。
不走错路,不停顿,成就就快
我们修行人就是修智慧和悲心。有智慧有悲心的人,他修行路上不会走错路。否则的话愚痴、瞋恚、贪欲,这个人肯定是在黑夜里乱冲乱撞。智慧能使我们不走歪路,悲心能使我们不停顿,如果我们在修行路上不走歪路,半路不停顿,非但这条路很直,而且成就也快。
别人指导错了,自己想错了,就容易走歪路
没智慧的人经常走歪路,走歪路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指路人指错了,经常受人错误的影响;一个原因自己想错了,自以为是很危险,肯定会走歪路。前面一种自己没有知见,后面一种执着自己的知见,以自己的凡夫知见为正确。我们自己的知见不一定正确,别人的指导也不一定正确,那我们怎么办?所以释迦佛降生娑婆世界,来度娑婆世界的众生。释迦佛度娑婆世界的众生是绝对没有错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已成就的佛陀,他的智慧已经圆满了,他说法四十九年是以圆满的智慧和彻底的觉悟来说法的,这当然不会有错的。
凡夫的知见是很难引导人的
今天我们佛弟子能不能讲经说法?一个凡夫,如果你想引导人,这是你的好心,引导的正确不正确,众生得到的利益有多大就看你的智慧了。可是凡夫的智慧总是不圆满。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很多伟人,他们的心地非常好,乃至能舍掉自己为一切众生。可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二千多年来的改革在种种的学问道德风貌上,始终没有圆满过,始终没有达到彻底究竟。因为不圆满的智慧就会出现种种的漏洞,烦恼就会从你的漏洞里跳出来,继续跟你捣乱破坏,使你后退使你方向错误。所以严格地说,一个凡夫是很难引导人的。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1)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6日清凉山佛学苑
以佛陀智慧说法,不能说是“以盲引盲”
提要:
■ 世间上的凡夫圣人,不可能引导众生走向彼岸
■ 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聪明反被聪明误
■ 以佛陀智慧说法,不能说是“以盲引盲”
■ 听邪师说法,现在愚痴,以后永远愚痴
■ 愚人常会用邪说来抵消佛说的话
世间上的凡夫圣人,不可能引导众生走向彼岸
世间上也有圣人,可是这些世间上的圣人一直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儒教以孔子为圣人,但是孔子仍然是个凡夫。所以世间上的圣人只是凡夫圣人,他们并没有脱离凡夫的境界,不过在人间做个上品的人,如此而已。自己是凡夫,怎么引导众生走向彼岸呢?自己是个凡夫,怎么能够讲得出圆满的智慧和彻底的觉悟真理来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叫以盲引盲。
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聪明反被聪明误
从前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户穷人家,因为妈生病没有钱看医生,儿子想把一件破衣服卖掉,多多少少卖点钱给妈买药。刚出门碰到了济公,济公跟他说“你这件衣服卖给我吧。”这个人想,你这个穷和尚哪有多少钱,但想想我这件衣服也卖不了几个钱,就说:“好吧,就卖给你吧。”济公把这件衣服看了又看,还告诉他,“哪,这里一个洞,那儿又是一个洞”,一共数了十个洞。济公说,“一个洞一两银子,十个洞给你十两银子。”这件事情传开去了。有钱人家一个二流子就把一件新衣服剪了很多洞,看见济公说:“我把这件衣服卖给你。”济公一看说:“洞太多了我不要。”(众笑)这个有钱人就是错误理解了济公的意思,结果损失了一件新衣服,一两银子也没拿到。所以凡夫就是这样,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能理解真正的道理,仍然在黑暗中摸索。
以佛陀智慧说法,不能说是“以盲引盲”
佛陀已经涅槃了,现在讲经说法的都是佛弟子,也许连个初果都没有证到,这些人也在引导人,那是不是以盲引盲?我进佛门以来,这几十年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你自己还没有证果,为人说法岂不是以盲引盲么?”这样打击一个宏扬佛法的人,而抬高了自己从不讲经说法的这种身份。很多人认为他讲的不错,应该自己修到证果了再来度众生。其实这是愚人说愚话,而且听他话的人,崇敬他话的人也是愚人,这些人倒是以盲引盲。
要解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你以凡夫知见说法度众生,度来度去仍然是凡夫;如果你以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法来度众生,那可不是你的智慧呀,是佛陀的智慧,怎么叫以盲引盲呢?这些话如果被愚人利用,就会成为一种消灭佛法的手段,名称也张冠李戴。以佛陀的觉悟,以佛陀的智慧来对众生引导,如果这是以盲引盲,那么佛陀的智慧、佛陀的觉悟也是盲了?这么简单的道理,竟然这么多的人会想不出来。因为人世间总有一个风气,只要出了点名,很多人就会盲目崇拜。
对此我是感触万分,所以我总是要讲这句话:对有名望的人不要盲目崇拜。释迦佛也说过,不要相信一个名望高的人讲的话,尤其是在末法时期,这句话更加有道理。
听邪师说法,现在愚痴,以后永远愚痴
我们只相信佛陀的智慧,如果你讲的法完全是跟佛陀的智慧契合的,那么你是以佛陀的智慧来度众生,这当然有成就的希望。如果你离开了佛经,离开了佛陀的智慧,自己讲一套也算度众生,好比跟着一个瞎子走会有什么希望呢?成佛,就是成就智慧和悲心。有的人佛法不肯学,邪师邪说的话听得特别高兴,这个人开头愚痴,现在愚痴,以后永远愚痴。没有好的因哪有好的果?
愚人常会用邪说来抵消佛说的话
还有的人成了邪的痴迷者。你是佛弟子,过去没有好好地学法,过去了也就算了,你现在开始学吧,他现在也不学,只听邪师邪说的话,不愿意听佛的话,成了邪师邪说的痴迷者。还有的更加罪过,恶劣地用邪师邪说的话,来抵消佛说的话,永远成了一个愚痴的人,就如经里所说下了三恶道无有出期。因为你不跳出愚痴,不可能出三恶道的。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2)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6日清凉山佛学苑
要用佛陀的智慧观察一切,防护自己
提要:
■ 虽是人,有了毒种子决定会下堕
■ 内心变善,趣向善道;内心变恶,趣向恶道
■ 对于恶,要“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 修行慢,要有惭愧心,不能因药苦而不吃
■ 污染发展,会把整体烂掉
■ 要用佛陀的智慧观察一切,防护自己
■ 不懂佛法的人装模作样,实是无知小儿
■ 小孩不知惜珍贵,却以破坏为兴趣
虽是人,有了毒种子决定会下堕
人世间这么多人,有的人在培养天道的种子,有的人在培养下一世继续做人的种子,有的人在培养阿修罗道的种子,有的人在培养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种子,而他们看来看去自己现在还是人,却不知道以后要变,会变三恶道众生。虽然我们人间活着的人,全保持着人的形状,可是这个人中了毒了,他里面毒种子在发生作用,这个人已经在变了,仅仅是形态还没有变罢了。
内心变善,趣向善道;内心变恶,趣向恶道
有一个村庄,本来土壤好,庄稼也好,后来开了一家工厂,这个工厂在生产中排出有毒的东西,所以工厂周围的农田慢慢地就长不出庄稼,因为土壤性质改变了。这是同样的道理,一块土地仍然是土地,它的形态没有变,那么从前庄稼长很好,现在怎么长不出来了?所以,对人也不能看形状,要看他的内心是不是变了,内心变善趋向善道,内心变恶趋向恶道。
对于恶,要“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从前有句话:不以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小恶也能使一个人改变,小善也能使一个人改变,将来会发生大作用,都是小作用累积起来的。今天我们总算是听到了法,自己不努力去做到,惭不惭愧?我们天天唸的《文殊法》里有句话,“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哪怕很细很细的小恶也要把它断掉。
修行慢,要有惭愧心,不能因药苦而不吃
一…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