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3日清凉山佛学苑
出家在家要互相恭敬,
佛门搞钱,就难团结
提要:
■ 贤者说法,要具足法义归寂无为,不可只停留在修福上
■ 佛门搞钱就难团结
■ 出家在家要互相尊重,不应互相贬低
■ 没有恭敬心,有恩也被否定
■ 身口意要依照佛的教导行动
■ 把有钱的居士抬高,导致居士对出家人不恭敬
贤者说法,要具足法义归寂无为,不可只停留在修福上
这一段经文说得非常具体,“上中下语其义备悉”,义是法义,是释迦佛亲口讲的话的意义。“归寂无为”,要导向众生归向于寂静无为。凡世间法都是有为法,世间上的种种宗教都归向于人天福报。如今有些人在说法的时候,只强调培福修人天福报,叫大家布施钱财,却从来不想弘扬释迦佛的正法,又不敬佛不敬法不敬比丘僧。所以真正称为善知识,真正称为贤者,说法时就必须法义要具备,导向众生归于寂静无为,而使听法的人敬佛敬法敬僧。
佛门搞钱就难团结
为什么现在四众弟子和合不起来,一个原因,有些出家人只对居士的钱财感兴趣,对居士的修行好像不认可。前几年有个出家人,名声很大,人也不坏,可是也有不妥的地方,他跟一个居士说,“你今世就专修供养,培植福报吧。”因为这个居士的钱很多,他就靠这个居士的经济来源,并且叫他继续去做生意,赚了钱来做供养。
好比许多人看见海外来人了,对人家很欢迎啊,真是热情招待,其实受欢迎的人心里也明白,有一次有人跟我说:“这些人是欢迎我口袋里的钱。”当师父的对一个居士应该要欢迎他好好修行,而不是欢迎他口袋里的钱。
出家在家要互相尊重,不应互相贬低
另一个原因,有的居士看不起出家人,一句话就把出家人否定掉了。“对于某些出家人我是恭敬的,可是这种出家人,写出来的字还没有我好。”他根据文化看不起出家人,修行是讲文化吗?修行是讲断烦恼。有的出家人当了师,给居士看到戒律不清净,不断烦恼,到处为名为利,居士对出家人也恭敬不起来了。所以形成了出家人贬低居士,居士不恭敬出家人,互相怀疑,互相贬低,这样当然会产生矛盾。有些地方出家人称居士“小众”,这就很难听,一点没有平等精神。就好像从前的上海,黄浦公园叫外滩公园,门口竖了一块牌子,“狗与华人不得入内”,把华人跟狗并列起来。居士是出家人的衣食父母,怎么变了“小众”了?这样还会有报恩思想吗?
没有恭敬心,有恩也被否定
这样搞得四众弟子没有恭敬心,互相怀疑,猜忌,即使有恩也否定。如果人有报恩思想,哪怕他是利用我,欺负我,那么利用就利用呗,欺负就欺负呗。因为他对我有恩啊,我被他利用受他欺负等于我在报他的恩啊,今世的恩今世报,何必等到来世呢?
身口意要依照佛的教导行动
敬佛敬法敬僧,“僧”广义来讲是指四众弟子的团体,四众弟子都是佛弟子,要和合,要互相恭敬,互相赞叹。佛弟子所有的身口意行动全要照佛的教授教诫。
咱们去过龙翔寺,在信行法师那里,他们恭敬居士,赞叹居士,没听到过一句把居士贬低的话。像这样一位法师,对咱们居士如此爱护,如此尊重,也必然会引起居士对出家人的尊重。有些出家人尽是空喊口号,“恭敬僧宝。”可是你不尊重居士,不爱护居士,叫居士怎么恭敬你啊?凡事都是相对的。
把有钱的居士抬高,导致居士对出家人不恭敬
为什么有些居士不恭敬出家人?也有一个原因,有些出家人把有钱的居士捧得很高,造成高高在上,非常傲慢,你把他捧高了,出家人的身份在他眼里就降低了。我前两天在批评苏州老同学的时候,就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对我这个老师尊重,没错,可是你们不能不恭敬出家人啊,说到底我还是一个居士。”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1)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3日清凉山佛学苑
邪见不进正道,心不净不见净土
提要:
■ 利用佛门赚钱,害人又害己
■ “财神”到庙,出家人不应列队迎接
■ 邪见不进正道,心不净不见净土
■ 说得太轻巧,地狱仍未空
■ 心不净,行为不当,口说颠倒语能当模范吗
■ 照释迦佛教导说法,就是正法的依据
利用佛门赚钱,害人又害己
有这么一个居士,有钱后很傲慢,其实他钱的来源也不正当,去搞了一个专门放死人骨灰的塔。塔是装佛舍利的,除了佛的舍利以外,一般寺院里修个塔,是供养出家人的。他去卖给社会上的人,不管这个死人是强盗小偷,只要给钱全放到塔林里去,这个罪过可不小啊!信佛的人一见塔就要礼拜,难道要跟这些人礼拜?害了那些亡人,更增加他们的罪过,也害了那些出钱的人,败坏了佛门,背了恶业。这个人却成了暴发户大老板。
“财神”到庙,出家人不应列队迎接
这个人没富之前,还有恭敬心,很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后来有了钱就傲慢,去各个寺院一供养就多少万,有个寺院只要电话一到,出家人就列队欢迎,这还像话吗?即使你是个财神,出家人也不应该这么做啊。四众弟子要团结,就必须要敬佛敬法敬僧,敬在哪里?要敬在修行上。
邪见不进正道,心不净不见净土
也许有人会想:像这样的人,当年如此荣耀,供养了那么多钱,又是个唸佛的,肯定往生西方。那么往生了没有?这个人未到老年就死了,原有的房子半价卖出还没人要,谁也不敢住,每天半夜听到楼上有敲木鱼唸经的声音。原来他死后不肯离去。
邪的人怎么能进正道?心不净的人怎能到净土?要敬佛敬法敬僧的人,心才会清净,心净土净,心不净你哪儿去找净土啊?
说得太轻巧,地狱仍未空
说心不清净没关系,只要唸就能往生,这是不懂佛法的人讲的话,有这么容易,地狱全空了。现在有多少人在唸佛?连社会上不信佛的人,看见信佛的人也会合起掌来:“阿弥陀佛”。如果有人一辈子不知道唸了多少句“阿弥陀佛”,可是一辈子尽干坏事,到底去地狱还是去极乐世界?话说太轻飘,会造成很多人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
心不净,行为不当,口说颠倒语能当模范吗
心净土净,心不净土不净。心不净就没有你的净土,极乐世界净土也不会属于你,因为不相应。比如有人推举你当模范,你心不净,行为不正当,说话颠倒,能当模范吗?所以这部《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整篇经文都是赞叹说法人种种的功德和果报,那是指说的是正法,是清净的法,可不是说的邪法,不清净的法。
照释迦佛教导说法,就是正法的依据
有人曾经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可以证明老师说的是正法?”是正法不是正法应以释迦佛说的话为准则,我照释迦佛的法说,如果没有说错,这就是证据。可见现在人对佛法是盲无所知。你们以后去弘法也会碰到这种事,咱们弘扬佛法已经够忙了,只能不作计较,也不必作辩论。好比小学生常会对老师班门弄斧,小学生发到新书,第一课还没上,找一个笔划最多的字去问老师,“老师,这是什么字啊?”小孩无知故意考考老师,你这个字认得吗?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2)
傅老师讲于2004年6月3日清凉山佛学苑
四谛法是比丘僧的根本法
提要:
■ 不敬说正法的人,就会起破坏团结的作用
■ 用正法眼去看非法人,非法人心里就不舒服
■ 对说正法的人诽谤、打击、排斥就是不敬佛法僧
■ 四谛法是比丘僧的根本法
■ 把苦集灭道另作别解,就冲掉了当年佛在鹿野苑说的四谛法
不敬说正法的人,就会起破坏团结的作用
如果你真的根据佛的经文指出我某句话理解错了,比如我把三皈依讲错了,你给我指正一下,“是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不是皈依佛同时皈依天魔外道。”那么我应该感谢你。既然指不出我的错误,就是我没错啊。一个对说正法的人没有恭敬心的人,肯定会起到破坏团结的作用。
用正法眼去看非法人,非法人心里就不舒服
现在有一种人,正法他听不进去,邪法却听得特别舒服。还有一种人表面上也是口口声声要弘扬正法,对弘扬正法的人也会起表面上的恭敬,可是一等到善知识在弘扬正法时,触动了他的过错,即使没有明说,但人们根据正法去看他,他心里就不舒服。
对说正法的人诽谤、打击、排斥就是不敬佛法僧
虚伪的言论和做法,总有一天会把真面目暴露出来,会促使佛法很快灭亡。灭法最可怕的就是不根据佛法去依教奉行,对弘扬正法的人诽谤、打击、排挤。所以一个佛弟子最最重要的是要敬佛敬法敬比丘僧。
四谛法是比丘僧的根本法
按照佛教的历史来看,成为比丘僧至少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从戒上来讲,得受二百五十条具足戒,清净无犯,犯了忏悔还净。从法上来讲,当年释迦佛成道后,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当时他们只是五个苦行人,因为释迦佛去跟他们讲了四谛法,所以成了比丘僧。佛教的历史不可否认,一个比丘僧就应该学四谛法,懂四谛法,修四谛法,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则。
把苦集灭道另作别解,就冲掉了当年佛在鹿野苑说的四谛法
现在出家人对佛说的苦集灭道四谛法大都不明白,却接受了另外一种“苦集灭道”。
苦谛怎么说?“娑婆世界苦啊”,但是从不想找找苦的原因。他们从不说苦的原因在烦恼,而说苦的原因在娑婆世界。集谛呢?佛说集谛是叫你去认识苦的原因在烦恼的聚集上,断烦恼才能离苦,但他们解决苦却是另一种说法,“离开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去”。灭谛呢?佛说灭谛是要比丘断尽烦恼,了脱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在他们看来“彼岸就是极乐世界”。道谛呢?佛说道谛是断烦恼的方法就是要修三十七道品,在他们看来,道谛就是唸佛,唸佛就是导向极乐世界的路。如果要这些出家人讲讲苦集灭道,他们会讲:“娑婆世界苦,赶快求往生,彼岸就是极乐世界,唸佛就是道…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