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間上人也主張不要殺生,即使世間上人殺雞殺鴨,可是他們也不主張殺人啊。別的宗教也不主張傷害別人。當然佛教主張不殺生,這個悲心要廣大得多。
除了不殺生要做到,可不能忘記還有根本的一個不要殺,就是自己的法身慧命。
殺死法身慧命的是煩惱賊
可是今天的佛弟子很少聽到這句話,而我們的煩惱天天在殺死我們的法身慧命。別人偷我們的東西,偷我們錢財,人們稱爲賊,他以不正當的手段來使我們受到損害,可是他僅僅偷一點身外之物,並沒有害你的法身慧命,所以偷東西的賊對我們的危害還小,最大的危害,就是殺死我們法身慧命的煩惱賊。
對我們修行人來說,這是一個根本問題,煩惱把我們將來成就的根傷害了。進了佛門,在家居士尚且要斷煩惱,何況是出家的比丘呢?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4)
傅老師講于2004年5月28日清涼山佛學苑
說法有無功德,也要辯證看問題
提要:
■ 對于真正善知識的訓斥,我們都要看成是他的慈悲
■ 佛對比丘不論是教育,是訓斥,全是慈悲心
■ 能引導衆生斷煩惱、證聖果的善知識說法,有五種福德
■ 說法就是法布施,一切供養,法供養第一
■ 說法要鼓勵大家從善,更要贊歎出世功德
■ 最壞是不清淨,好比用尿桶盛菜湯
■ 說法有功德,也要辯證看問題
■ 把法說錯,帶著不正見形成謗法罪,會有功德嗎?
對于真正善知識的訓斥,我們都要看成是他的慈悲
還有一點,有的師父管徒弟非常嚴,人家就說這位師父火氣大,這算不算他對自己沒有斷煩惱的要求呢?這就不能隨便說話了。有種情況,你看他火氣大,可他另一方面卻非常慈悲。他所以對徒弟要求高,火氣大,還是出于慈悲心啊。至于他訓斥徒弟的時候,有沒有把他自己的煩惱勾起來呢?只有他自己明白。
所以我們對一個真正的善知識的訓斥,都要看成是他的慈悲,因爲你不可能知道他的內心怎麼樣。
佛對比丘不論是教育,是訓斥,全是慈悲心
例如有時候媽罵孩子,打孩子,一種情況,完全是出于教育,並沒有喪失她對孩子的慈愛,還有一種情況,媽本來自己脾氣就壞,在罵的時候,打的時候,她把自己的壞脾氣也拉出來了,這種情況也有。所以看問題要冷靜,這個善知識一向很慈悲,在某個時候,現出很嚴厲的威嚴,也是一種慈悲的表現,比如文殊菩薩化身大威德,大威德是忿怒相,可是大威德內心全是慈悲。所以,佛告諸比丘,不論這種“告”是教育,是訓斥,全是慈悲心。
能引導衆生斷煩惱、證聖果的善知識說法,有五種福德
“賢者說法時有五福德”,賢者指的是善知識。證果的稱聖僧,在證果的路上,努力在修的就叫賢僧,這裏的賢者就是指賢聖僧,當然包括四衆弟子在內。也就是說能夠真正在斷煩惱了生死路上修行的人,這樣的善知識就稱賢者。
說法就是法布施,一切供養,法供養第一
說法就是法布施。六波羅蜜,第一布施波羅蜜,普賢菩薩說,“一切供養法供養第一”。“賢者說法”才有功德。你不是賢者,自己沒有好好修行,法還沒有搞清楚,就好表現自己,好出風頭;或者平時喜歡多說話,趁這個機會,名義上是說法,其實在胡扯,亂說一通,痛快痛快,自我陶醉,這種就不能稱賢者。說法如果說錯了,哪有功德呢?
說法要鼓勵大家從善,更要贊歎出世功德
有的人說法在宣揚世俗名利,有的把出世法說成世俗法,不贊歎出世功德。世出世法各有各的要求,世間上以世間善事爲要求,佛法的要求,既要鼓勵大家從善,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在出世間法上勤修諸善根。
最壞是不清淨,好比用尿桶盛菜湯
有漏法不等于都不好,而是說它有漏洞。比如,我們吃飯用一只桶來盛湯,這個桶有個漏洞,湯逐漸都漏光了。如果你用尿桶來盛湯,那就壞了,那就不衛生了。
說法有功德,也要辯證看問題
無漏法呢,無漏法就是佛法,連漏洞都沒有了。我們既然贊歎有漏法中的善法,爲什麼不講無漏法的善法,何況老是原地踏步,叫佛弟子只停留在求人天福報上,那他哪年哪月提高呢?所以,說法有功德,也要辯證來看問題。
把法說錯,帶著不正見形成謗法罪,會有功德嗎?
尤其你把法說錯了,引導錯了,乃至其中帶著知見錯誤及謗法的罪過,那還有功德嗎?所以,說法有功德,是指善知識的說法。惡知識說法有功德嗎?無知識也會講東講西,他能講出什麼佛法來呢?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5)
傅老師講于2004年5月28日清涼山佛學苑
賢者說法即得長壽,是第一福德
提要:
■ 老是說這幾句,也稱不上善知識
■ 衆生善根要增長,必需佛法作引導
■ 要指導衆生斷煩惱、發菩提心、修菩薩行
■ 賢者說法即得長壽,是第一福德
■ 沒有喜歡聽人罵“短命鬼”的
■ 有人想早點死,其實他還是在求不死
■ 只有想自殺或邪教癡迷者,才不想活
■ 如果長壽有壞處,佛爲何要我們唸“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老是說這幾句,也稱不上善知識
以前,有位出家人在法會還沒有開始前,跟大衆居士講一點規矩。有的話我還記得,說:“你們上廁所,應該說“方便”,你大便前要彈指叁下,意思叫吃糞的鬼讓開,否則大便到他頭上,他就會冒火。”這增長一點知識也蠻好,後來他講完了,我就贊歎他。假如他明天還是講這幾句,後天還是講這幾句,好比有的說法人說來說去,就幾句話,這能叫善知識嗎?
衆生善根要增長,必需佛法作引導
尤其是現在有很多書,說來說去無非是叁句話——唸佛,吃素,放生,其它沒了。衆生的善根正要生長的時候,不以無盡的法寶作引導,會把衆生善根壓住,也會使衆生誤解,以爲佛門修行就是這幾句話,其它沒有了。這些話說一次二次夠了,多多少少再升高升高呢。
要指導衆生斷煩惱、發菩提心、修菩薩行
所以應該由真正能說法的善知識來說法,要指導聽法的人走向一條覺悟的道路,這才是法施。只有指導衆生走斷煩惱,發菩提心修菩薩法,這樣一條道路,這才稱善知識,他的說法才有功德。
賢者說法即得長壽,是第一福德
“何謂爲五?”賢者說法時,有五福德,是哪五種福德?“其人所生,即得長壽,是爲一福德。” 第一福德,這個人所生的這一世就能得長壽。就是說,他前世和今生說法所累積的福德,而使他得長壽。
沒有喜歡聽人罵“短命鬼”的
拿長壽來說,沒有一個人不喜歡的。世俗人喜歡做壽,做壽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長壽。做壽的人都喜歡聽好話,所謂“壽比南山”,壽要比南山還要高,至于南山多高,我也不知道,這是一種討好衆生心理的話。
封建社會的皇帝要別人稱他萬歲,娘娘稱千歲,老百姓稱長命百歲。說得人家不高興,或者罵人,總跟長壽相反,“你這個短命鬼”(衆笑)。
有人想早點死,其實他還是在求不死
末法時期的今天,佛門出現怪現象,某些人不喜歡長壽,喜歡快點死,把死叫往生。其實這種怪現象說到底是表面的,那些天天想早一點往生的人,其實他還是想長壽,僅僅是說不出來了,因爲他再說“我不想早往生”,人家要取笑他。其實你既然想早點往生,生了病爲什麼要吃藥?這還不是在求長壽嗎?
只有想自殺或邪教癡迷者,才不想活
我從前在四川,有個上海同學,他很苦啊,是個老實人,兒子對待爸媽很凶,他們被兒子趕到馬路上,後來還是佛門的同學給他想辦法,老夫妻倆就到了寺院裏,整天在刻鋼板印經書,也算是個老修行了。後來吐血吐得很厲害,送進醫院裏,同學們回來在議論他,“吐了那麼多血,他還想活呢。”所以不想活的人,只是說說罷了,除非痛苦得想自殺的人,除非像邪教那樣癡迷者。
如果長壽有壞處,佛爲何要我們唸“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再說,長壽有什麼壞呢?拿我們修行人來說,多長壽一天,多修行一天,也可以多培一天福。如果長壽不好,佛經裏怎麼要衆生求長壽?佛爲什麼要贊歎藥師佛?叫我們唸“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就是叫我們得長壽。佛說:說法的人有五種福德,第一種長壽。長壽是你的福德呀,長壽不是你的災禍,如果一個佛弟子的思想離開了佛經,觀念跟佛說的不一樣,那肯定已經受魔王波旬的邪說影響了。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6)
傅老師講于2004年5月29日清涼山佛學苑
賢者說法,則得長壽大富,端正無比
提要:
■ 賢者說法,則得長壽,是爲第一福德
■ 賢者說法,即得大富,是爲第二福德
■ 今世得大財富,是過去世培福種下的因
■ 能修供養就是賣掉貧窮
■ 前生法布施,今生得大財富
■ 賢者說法,所生端正無比,是爲第叁福德
■ 端正也是福報所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賢者說法,則得長壽,是爲第一福德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賢者說法時有五福德。何謂爲五?其人所生則得長壽,是爲一福德。”這一段經文昨天講過了。這部經是佛對諸比丘講的。賢者就是善知識,賢是佛弟子能斷煩惱,在證果的路上,具足正知正見,像這樣的善知識爲大衆說法,就有五種福德,哪五種?“其人所生則得長壽”。這個人所生的這一世,就能得到長壽,這是第一福德。
賢者說法,即得大富,是爲第二福德
“其人所生即得大富饒財多寶,是爲二福德。”賢者爲大衆說法,他所生之處就能得到極大的財富,這就是第二個福德。
今世得大財富,是過去世培福種下的因
供養是培福,一提到供養,我們頭腦裏的印象就是供養錢財,所謂財布施,或者供養飲食用品,這些都屬于外施。以身外之物來布施,就能得到福報,越布施,福報越大。從因果來看,我們今生能夠得大福報,做事…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