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壞。佛叫弟子要多聞,你要去聽經,他反對:“越聽越糟糕!”還到處串門叫人家不要去聽,大家不去聽嘛講經法會講不成,這種破轉*輪的罪很重,都是得到魔加持。魔最好佛弟子不懂佛法,貪五欲,搞迷信,佛門搞得亂七八糟,那麼釋迦佛的事業就垮掉了。
外道求生天,和佛教兩條路
外道道士,是指印度那個時候的外道。道士就是修外道的人,佛教以外都稱外道。外道求生天,到天上享福,道教修神仙,和佛教的解脫是兩條路。
不要把外道塞進佛門來
得到魔加持的人,反對你信佛是明的,說外道比佛教好,慢慢把外道東西塞進佛教來,讓你頭腦裏裝進去,這是暗的。佛門可不能信《太上老君感應篇》,那是外道啊!佛弟子“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否則就破皈依戒。別的宗教不是佛教,儒教也不是佛教。封建社會是人壓人,所謂“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由于封建吃人的禮教使多少人受苦,多少人被禮教吃掉,後來就出現了“五四運動”。再說,古代的文化雖有好的一面,好也比不上佛說的好,佛是圓滿的,還要外道來補充“漏洞”啊?利用講佛經的講臺講外道,簡直糟透了,很多信佛的人竟然醒不過來。
佛、儒、道本是叁家
我有個義父書香門第,他給我取的名字叫“味,滋味的味,琴,彈琴的琴”,詩意甚濃。那時,我常在上海佛教青年會聽經,有一天義父跟我說:“你比我幾個兒子強啊,我幾個兒子經書是一竅不通,佛教、儒教、道教本是一家。”我回答他:“不是一家,是叁家。”他氣呼呼跟我說:“你如果是我親生兒子,我一個耳光打過來。”可見學儒教的人煩惱也很重,只有佛教才講要斷盡煩惱,了脫生死。“叁教本一家”豈不笑話?如果有人講《了凡四訓》,我不幹涉,可是我講佛法你也不要幹涉我,要平等對待。希望佛弟子學好佛法再論辯。
對天神地衹要恭敬供養
對天神地衹要恭敬供養,比如說初八那天會供,會供就是大家聚會在一起供佛誦經,供完供品大家平等分。分完後,要修地神供,供養地神,叫大家布施,隨你布施餅幹、水果、糖果,放在盆裏供土地神。
佛弟子身份高,對神要恭敬行禮,不磕頭
佛弟子身份比土地神高,凡是天神地衹看見如來弟子都要恭敬行禮,好比文武百官看到皇太子要磕頭,其實皇太子還是小孩啦。哪怕你剛皈依,聽法,還像個小孩,可你也是如來弟子,身份高啊!我們看不見土地神,他可看見我們,他起來迎接,所以我們要還禮,也要對土地神合掌問訊,不必磕頭,一磕頭,土地奶奶嚇壞了(衆笑),趕緊趴在地上“不敢當,不敢當”(衆笑)。假如去了十個佛弟子,每人磕叁個頭,土地公公趴在地上要磕叁十個頭啦,太累了,年紀大了,免了免了。
(未完待續)
佛說盂蘭盆經 (13)
◎ 傅味琴講于福鼎佛協文教部 2000.8.14 下午
2000年農曆七月十五佛歡喜日
看見比丘比丘尼
要恭敬合掌不可握手
提要:
■ 真正佛弟子受神尊重護持,但心不可傲慢
■ 不了解情況不要說閑話
■ 佛弟子不能行道教禮
■ 男女居士看見比丘比丘尼要合掌恭敬,不可握手
■ 對別的宗教要有禮貌
真正佛弟子受神尊重護持,但心不可傲慢
如果你真是一個如來弟子,懂佛法信因果,事情沒有做錯,戒律清淨,沒有破戒,到閻羅王那裏去,閻羅王就來迎接你:“如來弟子駕到,有何見教?”(衆笑)。見了四天王,也要恭敬合掌行個禮,意思說:“四大天王,您好,祝你健康。”哪有如來弟子跟神磕頭的?當然啰,看見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也不磕頭,看見道士也不磕頭,但是心裏不要傲慢,合掌問訊一下,禮節也是要的。
不了解情況不要說人閑話
我那一年去參加成都昭覺寺方丈升座,來的人多啊!方丈就是清定上師。基督教、天主教、道教都來祝賀,全都招待,那個時候有人聽說我一天只吃一頓,就傳開去了,可真的苦了我。有一次在昭覺寺下午參加會供,清定上師講會供供品分到手可以就吃,以求加持,我當時就吃了點供品,會供完了,上海有個女居士,兩手叉腰跟我說:“嗨,給我看見了,你在吃東西了。”說了幾句閑話,所以我幹脆跟大家講清楚:“你們要給我宣傳,就說我叁頓全吃,就沒事了,人家就不會說我閑話了。”人的嘴巴要特別小心。
佛弟子不能行道教禮
清定上師升座那個時候,傍晚沒事,幾個人陪我出去走走,有個老道士也怪,也許看見我比較老,就直接往我這個方向走過來,到我的面前馬上行禮(師學道教行禮狀,衆笑),我馬上就還禮(師作合掌狀),不能搞錯。如果老道士這麼一來(師學道教行禮狀),那麼你也這麼一來(師學道教行禮狀),要給人笑話。道教唸:無量天尊;唸佛的人唸:阿彌陀佛,不能唸錯,唸錯了鬧笑話。
男女居士看見比丘、比丘尼要合掌恭敬,不可握手
還有禮節也要注意,男居士看見比丘尼,一律合掌問訊,不可握手,握手是世俗的禮節。女居士跟比丘不能拉手,一拉手比丘認爲這只手就不清淨了,所以只能合掌,許多比丘尼看見男同志特別小心,你稍微靠攏一點,她就往後退,保持距離,就好像開卡車,保持車距,免出車禍(衆笑)。這些禮節大家也要注意。
對別的宗教要有禮貌
天上天下無如佛,雖然我們佛弟子身份很高,但是對別的宗教,也要注意有禮貌。今天就講到這兒,咱們再把《盂蘭盆經》念誦一遍。 (完)
佛說盂蘭盆經 (14)
傅味琴講于福鼎佛協文教部 2000.8.14 下午
2000年農曆七月十五佛歡喜日
業力並非神通所能解救
提要:
■ 《佛說盂蘭盆經》是講七月十五怎樣報父母恩
■ 在佛經裏沒有燒紙和錫箔冥錢
■ 在佛門做錯事,因果更大,罪更重
■ 目犍連出家證果,未忘母親乳哺之恩
■ 目犍連母親因業力而墮入餓鬼道
■ 因業力故,饑餓時飯成火炭
■ 業力並非神通所能解救
《佛說盂蘭盆經》是講七月十五怎樣報父母恩
昨天是七月十五佛歡喜日,我們開始講《佛說盂蘭盆經》,使佛弟子能夠了解七月十五這一天該怎麼樣報父母恩,佛是怎麼說的,叫我們怎麼做的,不要把事情搞錯了,並講一講它的重要意義。
在佛經裏沒有燒紙和錫箔冥錢
以往每年七月十五,一般人忙著燒紙來報父母的恩,其實我們把《佛說盂蘭盆經》從頭念到底,也看不到要給死人燒黃紙、錫箔、紙衣、紙家具等,這跟佛教沒有關系,把它搞到七月十五來,那不是搞錯了嗎?所以佛弟子不聽經會把事情搞錯,佛叫你做的你不做,佛沒有叫做的你做得起勁,這到底有功德還是有罪過呀?
在佛門做錯事,因果更大,罪更重
世間上來說,事情做好了有獎勵,做錯了要處罰。末法時期佛弟子進了佛門後,實在太隨便。其實佛教最講因果,在佛門裏邊做錯了事,因果更大,罪更重,所以聽經非常重要,聽了以後我們就可以照佛說的方法來報父母恩。
目犍連出家證果,未忘母親乳哺之恩
《佛說盂蘭盆經》是從目犍連要救度自己親生母親的因緣開始,佛講了一個救度父母親的辦法,使後世衆生也能照這個辦法去做。經文一開始說:“聞如是”,我是這樣聽佛說的,“一時”,有一個時候,“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個地方。“大目犍連始得六通”,得了六通就是證阿羅漢果,外道只有五通,沒有第六通,第六通叫漏盡通,煩惱斷盡就是到彼岸,煩惱斷盡的果就是阿羅漢果,能夠跳出生死輪回,不在六道裏受苦。那個時候佛的一個大弟子叫大目犍連剛剛得到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心裏就憶念父母,父親已經生天了,母親死了不知道到哪裏了,爲了要報母親的恩,他就用天眼在世間上找,“世間”不只是人世間,天上、餓鬼、地獄、畜生他也找。凡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全稱世間,天上也稱世間,因爲都是凡夫,都有生老病死,都要受苦。
目犍連母親因業力而墮入餓鬼道
這樣找下來,“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他看見自己母親死後生在餓鬼裏。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這叁道是最苦的。“不見飲食,皮骨連立”,找不到吃的,也找不到水喝,因爲業障太重了,沒吃沒喝,即使找到了,飲食和水都會發生變化,而且自己身體也有種種障礙,吃不下去,餓鬼的形態,喉嚨細得像根針,肚子大得像水缸,這怎麼吃得飽?長年累月就這樣受饑餓的苦。
因業力故,饑餓時飯成火炭
“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饷其母。”所以目犍連看到了非常悲哀,爲了解救母親的饑餓,就以他自己的缽裝了飯,以神通力量送到母親面前,想給母親吃。“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抟食。”母親心裏非常歡喜,就左手拿著缽,還用手把缽掩蓋起來,右手伸進去抓飯吃。“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這就是環境障礙,明明是飯,可是到了她的手裏就變成火了,“遂不得食”,所以仍然吃不到。
業力並非神通所能解救
“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目犍連看到這個情況悲哀得大叫,就很快回到了佛那裏,具體地陳白這些情況。“佛言:汝母罪根深結。”佛說:由于你母親往世造的罪實在太深厚了,很難拔得出來,“非汝一人力所奈何”,不是你一個人能力所能夠救她的,“汝雖孝順,聲動天地”,你孝母親的這顆心,能夠感動天地。可是非但你救不了她,“天神、地衹、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天神雖受感動,想幫你救母親也救不了;地神也救不了;邪魔、外道、道士都救不了;乃至于護持佛法的四天王也救不了。
佛說盂蘭盆經 (15)
傅味琴講于福鼎佛協文教部 2000.8.14 下午
2000年農曆七月十五佛歡喜日
神通有利修行,卻不能得解…
《《佛說盂蘭盆經》講記(10~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