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對出家同學。在家同學應該向出家同學學習,在家出家都應該以五比丘爲榜樣,因爲他們是僧寶。寶在哪裏?他們證了阿羅漢果,了脫了生死這就是寶。
我們今天歸依叁寶,歸敬頌裏說得很清楚:“諸佛正法賢聖叁寶尊”,歸依佛是歸依釋迦佛,歸依法是歸依正法,歸依僧是歸依賢聖僧。證果的稱聖僧,正在朝向證果方向努力的叫賢僧,只有賢聖僧才能稱僧寶。不是你說“我是僧寶”,就是僧寶,是有標准的。好比你去找工作,你說,“我是大學畢業”,就算你有大學畢業文憑,買來的畢業證書還不能算數。現在假和尚都說自己是僧寶,這都不能算的。
出家如果是發菩提心、
修解脫道,爲了度衆生,怎能稱小乘?
昨天我們也分析了釋迦佛逾城出家走的是解脫道,修的是出離法。有人說,聲聞乘修出離法、解脫法是小乘,我只要修大乘。真是口說大話!沒有出離乘,哪來菩薩乘?沒有小學、中學哪來大學?要說清楚:釋迦佛修出離道逾城出家,不是小乘,是大乘。小乘大乘是根據發心,釋迦佛是發菩提心的,他出家是爲了一切衆生得解脫,那怎麼叫小乘呢?他雪山六年苦行,集中精力在修禅定斷煩惱,爲了將來證果成道,度一切衆生,這是小乘嗎?不抛棄衆生就叫大乘,心有大小,法無高下。由于他過去世行菩薩道,今世發菩提心得解脫,所以就成佛了。
釋迦佛以平等心度衆生,因衆生環境不同,
煩惱不同,所以戒律也不同
釋迦佛是希望我們娑婆世界衆生,歸依了佛就要學佛的榜樣,走出離生死的解脫道,解脫煩惱,解脫生死輪回,這是他的本意。所以他當初建立僧團,全是比丘僧。
後來因爲從小撫養他的姨母要求出家,釋迦佛不同意。阿難心軟,替姨母說好話,釋迦佛也就同意了。從這個因緣開始,僧團裏就有了比丘和比丘尼。不過釋迦佛說了一句話:我僧團裏有女性出家,正法要減少五百年。還特地給比丘尼訂了八敬法和叁百四十八條戒,比男的戒條多得多。這不是釋迦佛沒有平等心,好比醫生看病,對每個病人處方都不同的,因爲病情不同,有的處方只有四五味藥,有的處方要叁十幾味藥,能叫不平等嗎?女性煩惱重,氣量小,有慈悲心卻缺少智慧,所以如來對女性的保護多一些。
而且女性對男性的感情,比男性對女性的感情重得多。世俗傳統都是男的去追求女的,其實女的也是在等著男的來追求,要不然男的一追求,她怎麼就同意了呢?如果女的不等男的來追求,男的來了,她也不會理他。
要以殊勝的功德來紀念釋迦佛成道(14)
——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開示
傅味琴 講于2008.1.18
發菩提心聽聞正法,走清淨道,
才能使正法久住
提要:
·發菩提心聽聞正法,走清淨道,才能使正法久住
·不要怕要求高,你做到有功,做不到可以漸漸小小行
·世俗人是求榮華富貴,釋迦佛叫我們解脫生死輪回
·佛弟子不學法修行,豈不離譜了
·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難道釋迦佛希望你下地獄嗎?
發菩提心聽聞正法,走清淨道,才能使正法久住
有人有種看法:女衆多起來,男衆少了,正法就不能久住喽。正法久住不久住是根據男女啊?正法久住是根據菩提心,釋迦佛在世的時候,有些比丘僧沒有證阿羅漢果,女的倒證阿羅漢果了,連男女心最重的、過去當妓女的,叫蓮花女的,也證阿羅漢果了,那你咋說呢?所以發菩提心,學習正法,走清淨道,解脫生死輪回,才是最重要的呀。
不要怕要求高,你做到有功,
做不到可以漸漸小小行
後來釋迦佛回國探親——這裏的同學一年還有一、兩次探親假,釋迦佛回國探親,當然是探他父親,這是他成道以後去的。我說一句供你參考的話,你們學業未成,最好別忙著探親,你等到培養好了,再去探親好了。這不是我說的嚴格,釋迦佛就是榜樣嘛。但是我對你們並沒有要求這麼高,你做到有功,做不到沒過。好比有的地方請我講過法,有人說“老師的要求太高了,大家有點想不大通。”我說“要求低的我也講講,要求高的我也講講,你們都聽聽,知識面廣一點總是好。要求高,你做不到可以漸漸小小行。就好像十二頭陀行,你做到一條就有功,做不到無過。”
世俗人是求榮華富貴,
釋迦佛叫我們解脫生死輪回
再說,釋迦佛回到本國,王族裏的年輕人一個一個都跟釋迦佛出家了,在家居士也逐漸多起來了。因爲居士所處的環境不同,善根不同,佛對比丘的要求你做不到,只好對你要求降低一些。比丘戒兩百五十條,居士只有五條戒,這是度衆生的方便呀。可是釋迦佛並沒有說居士就不用提高了,釋迦佛的本意不是叫我們留在世俗上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叫我們解脫生死輪回。
佛弟子不學法修行,豈不離譜了
可是今天做居士的只知道培福,培了福做生意求一本萬利。好比有人去買獎券,跪在佛菩薩面前求:菩薩大慈大悲,幫我中了頭獎,我在功德箱裏丟五千塊。那還有四百九十九萬五千元呢?歸自己了!(衆笑)佛弟子不學法修行斷煩惱,豈不離譜了?
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
難道釋迦佛希望你下地獄嗎?
供養培福福氣大,做好事有好報,全是好,有的老板說“我現在房子、車子、娘子、金子、兒子,什麼都有了。”這叫五子登科,因爲他們有了福氣盡是享受。他們出錢培福,成了百萬富翁還想變億萬富翁,再也不想修戒定慧、斷煩惱,出離生死輪回了,這可不是釋迦佛本意,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釋迦佛難道希望你下地獄嗎?
要以殊勝的功德來紀念釋迦佛成道(15)
——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開示
傅味琴 講于2008.1.18
沒有煩惱,彼岸就在你腳下,
心淨則土淨,心不淨哪來淨土
提要:
·有求必應是把你引進佛門來修行,你財色名食睡都放不下,將來死的時候
咋辦?
·一個有事業心的人,爲什麼不辦淨化人心的弘法教育事業呢
·過去世沒有修好菩薩行,今世更要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才能成道
·煩惱斷盡就證阿羅漢,阿羅漢發菩提心,即使還沒有成佛,也稱大阿羅漢
·沒有煩惱,彼岸就在你腳下,心淨則土淨,心不淨哪來淨土
有求必應是把你引進佛門來修行,
你財色名食睡都放不下,將來死的時候咋辦?
佛菩薩大慈大悲,有求必應,你要兒子,送子觀音就送個兒子給你,你求藥師佛,能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那是引你進佛門呀,先用五欲的鈎勾住你,把你牽進佛門來,進佛門是叫你修行,不是把你度成“億萬富翁佛”。(衆笑)你留戀人天福報,放不下,你還肯修出離道嗎?
《佛說無量壽經》說謗法與犯五無間罪的人去不了,如今怎能被某些修唸佛法門的人說成“萬人唸萬人去”?再說臨終你放不下,你能去嗎?好比過去這些跟我學法的老同學,如今還在世俗裏,我又是鼓勵又是啓發,想把他拖過來,他不想來,再拖也拖不動。留戀人天乘裏不提高,怎麼修出離乘啊?
出離乘要解脫世間上的一切,財色名食睡都要放下,非但要放下我所,連“我”都要放下。你們現在放不下,將來死的時候咋辦呢?說死的時候財産留給兒子。把錢給兒子的不是好爸爸,他從此靠你遺産吃飯,這個人在社會上就沒用了,你放不下那不是貪心又是什麼?
一個有事業心的人,爲什麼不辦淨化人心的弘法教育事業呢
一個有事業心的人爲什麼不爲廣大衆生,辦淨化人心的弘法教育事業呢?人天乘只是一個方便,並不是目的。如果你不想提高,人天乘會成爲你前進路上的障礙,障礙你走向出離道。說得嚴肅一點,你福氣享完了就要下地獄了。你說:“我不信”,那你就不是佛弟子了,因爲佛講的話你都不信嘛。
過去世沒有修好菩薩行,
今世更要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才能成道
別說我今天提的要求太高了,因爲我今天講的是出離乘,是講釋迦佛是怎麼成道的。你過去世菩薩行修得很好,今世發菩提心就可以一直通到成佛;如果過去世沒有好好修菩薩行,善根比較差,那麼今世更要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才能成道。
煩惱斷盡就證阿羅漢,阿羅漢發菩提心,
即使還沒有成佛,也稱大阿羅漢
修解脫道的阿羅漢發菩提心,就是大乘,大乘是根據菩提心來說的。釋迦佛成佛了,他自己說,“我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就是大乘的菩薩呀。在阿羅漢中也有稱大阿羅漢的,但還沒有成佛,佛稱自己大阿羅漢,他已經成佛了,僅僅是程度不同,但都有一顆菩提心才能稱大。
沒有煩惱,彼岸就在你腳下,
心淨則土淨,心不淨哪來淨土
有人問居士能不能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果是根據你煩惱有沒有斷盡。不管你出家不出家,只要你煩惱斷盡,你就進入常樂我淨的彼岸。
好比淨土、彼岸,不根據他方世界還是娑婆世界,也是根據你煩惱是否斷盡,煩惱一斷盡,你站的地方就叫彼岸,就叫淨土。所謂此岸彼岸是個比方,好比有條河,把衆生把自己從此岸度到彼岸。彼岸在哪裏?極樂世界在哪裏?要懂法才知道,不懂法就不知道,又怎麼找得到呢?說“經書上說:極樂世界在西方過十萬億佛土。”那麼地球一轉,你的西方在哪裏?佛是方便說法,你學佛法不一步一步深入,怎能明白?永遠是個糊塗蟲。
彼岸也好,極樂世界也好,都在你的心裏。你心清淨了,沒有煩惱,你就到了彼岸就到了極樂。你站在娑婆世界土地上,你煩惱斷盡,證阿羅漢果了,彼岸就在你腳下,你在的地方就是極樂。心淨則土淨呀,你心不淨哪來淨土啊?說法要根據佛講的法來講,就不會錯。你能不學釋迦佛的法嗎?
要以殊勝的功德來紀念釋迦佛成道(16)
——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開示
傅味琴 講于2008.1.18
修行人要念無常、觀惡趣、歸叁寶、明業果
提要:
·在家修行難,居士要證阿羅漢,必須做到把法頂在頭上,腦…
《要以殊勝的功德來紀念釋迦佛成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