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出家同学。在家同学应该向出家同学学习,在家出家都应该以五比丘为榜样,因为他们是僧宝。宝在哪里?他们证了阿罗汉果,了脱了生死这就是宝。
我们今天归依三宝,归敬颂里说得很清楚:“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归依佛是归依释迦佛,归依法是归依正法,归依僧是归依贤圣僧。证果的称圣僧,正在朝向证果方向努力的叫贤僧,只有贤圣僧才能称僧宝。不是你说“我是僧宝”,就是僧宝,是有标准的。好比你去找工作,你说,“我是大学毕业”,就算你有大学毕业文凭,买来的毕业证书还不能算数。现在假和尚都说自己是僧宝,这都不能算的。
出家如果是发菩提心、
修解脱道,为了度众生,怎能称小乘?
昨天我们也分析了释迦佛逾城出家走的是解脱道,修的是出离法。有人说,声闻乘修出离法、解脱法是小乘,我只要修大乘。真是口说大话!没有出离乘,哪来菩萨乘?没有小学、中学哪来大学?要说清楚:释迦佛修出离道逾城出家,不是小乘,是大乘。小乘大乘是根据发心,释迦佛是发菩提心的,他出家是为了一切众生得解脱,那怎么叫小乘呢?他雪山六年苦行,集中精力在修禅定断烦恼,为了将来证果成道,度一切众生,这是小乘吗?不抛弃众生就叫大乘,心有大小,法无高下。由于他过去世行菩萨道,今世发菩提心得解脱,所以就成佛了。
释迦佛以平等心度众生,因众生环境不同,
烦恼不同,所以戒律也不同
释迦佛是希望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归依了佛就要学佛的榜样,走出离生死的解脱道,解脱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这是他的本意。所以他当初建立僧团,全是比丘僧。
后来因为从小抚养他的姨母要求出家,释迦佛不同意。阿难心软,替姨母说好话,释迦佛也就同意了。从这个因缘开始,僧团里就有了比丘和比丘尼。不过释迦佛说了一句话:我僧团里有女性出家,正法要减少五百年。还特地给比丘尼订了八敬法和三百四十八条戒,比男的戒条多得多。这不是释迦佛没有平等心,好比医生看病,对每个病人处方都不同的,因为病情不同,有的处方只有四五味药,有的处方要三十几味药,能叫不平等吗?女性烦恼重,气量小,有慈悲心却缺少智慧,所以如来对女性的保护多一些。
而且女性对男性的感情,比男性对女性的感情重得多。世俗传统都是男的去追求女的,其实女的也是在等着男的来追求,要不然男的一追求,她怎么就同意了呢?如果女的不等男的来追求,男的来了,她也不会理他。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14)
——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开示
傅味琴 讲于2008.1.18
发菩提心听闻正法,走清净道,
才能使正法久住
提要:
·发菩提心听闻正法,走清净道,才能使正法久住
·不要怕要求高,你做到有功,做不到可以渐渐小小行
·世俗人是求荣华富贵,释迦佛叫我们解脱生死轮回
·佛弟子不学法修行,岂不离谱了
·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难道释迦佛希望你下地狱吗?
发菩提心听闻正法,走清净道,才能使正法久住
有人有种看法:女众多起来,男众少了,正法就不能久住喽。正法久住不久住是根据男女啊?正法久住是根据菩提心,释迦佛在世的时候,有些比丘僧没有证阿罗汉果,女的倒证阿罗汉果了,连男女心最重的、过去当妓女的,叫莲花女的,也证阿罗汉果了,那你咋说呢?所以发菩提心,学习正法,走清净道,解脱生死轮回,才是最重要的呀。
不要怕要求高,你做到有功,
做不到可以渐渐小小行
后来释迦佛回国探亲——这里的同学一年还有一、两次探亲假,释迦佛回国探亲,当然是探他父亲,这是他成道以后去的。我说一句供你参考的话,你们学业未成,最好别忙着探亲,你等到培养好了,再去探亲好了。这不是我说的严格,释迦佛就是榜样嘛。但是我对你们并没有要求这么高,你做到有功,做不到没过。好比有的地方请我讲过法,有人说“老师的要求太高了,大家有点想不大通。”我说“要求低的我也讲讲,要求高的我也讲讲,你们都听听,知识面广一点总是好。要求高,你做不到可以渐渐小小行。就好像十二头陀行,你做到一条就有功,做不到无过。”
世俗人是求荣华富贵,
释迦佛叫我们解脱生死轮回
再说,释迦佛回到本国,王族里的年轻人一个一个都跟释迦佛出家了,在家居士也逐渐多起来了。因为居士所处的环境不同,善根不同,佛对比丘的要求你做不到,只好对你要求降低一些。比丘戒两百五十条,居士只有五条戒,这是度众生的方便呀。可是释迦佛并没有说居士就不用提高了,释迦佛的本意不是叫我们留在世俗上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叫我们解脱生死轮回。
佛弟子不学法修行,岂不离谱了
可是今天做居士的只知道培福,培了福做生意求一本万利。好比有人去买奖券,跪在佛菩萨面前求:菩萨大慈大悲,帮我中了头奖,我在功德箱里丢五千块。那还有四百九十九万五千元呢?归自己了!(众笑)佛弟子不学法修行断烦恼,岂不离谱了?
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
难道释迦佛希望你下地狱吗?
供养培福福气大,做好事有好报,全是好,有的老板说“我现在房子、车子、娘子、金子、儿子,什么都有了。”这叫五子登科,因为他们有了福气尽是享受。他们出钱培福,成了百万富翁还想变亿万富翁,再也不想修戒定慧、断烦恼,出离生死轮回了,这可不是释迦佛本意,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释迦佛难道希望你下地狱吗?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15)
——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开示
傅味琴 讲于2008.1.18
没有烦恼,彼岸就在你脚下,
心净则土净,心不净哪来净土
提要:
·有求必应是把你引进佛门来修行,你财色名食睡都放不下,将来死的时候
咋办?
·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为什么不办净化人心的弘法教育事业呢
·过去世没有修好菩萨行,今世更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才能成道
·烦恼断尽就证阿罗汉,阿罗汉发菩提心,即使还没有成佛,也称大阿罗汉
·没有烦恼,彼岸就在你脚下,心净则土净,心不净哪来净土
有求必应是把你引进佛门来修行,
你财色名食睡都放不下,将来死的时候咋办?
佛菩萨大慈大悲,有求必应,你要儿子,送子观音就送个儿子给你,你求药师佛,能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那是引你进佛门呀,先用五欲的钩勾住你,把你牵进佛门来,进佛门是叫你修行,不是把你度成“亿万富翁佛”。(众笑)你留恋人天福报,放不下,你还肯修出离道吗?
《佛说无量寿经》说谤法与犯五无间罪的人去不了,如今怎能被某些修唸佛法门的人说成“万人唸万人去”?再说临终你放不下,你能去吗?好比过去这些跟我学法的老同学,如今还在世俗里,我又是鼓励又是启发,想把他拖过来,他不想来,再拖也拖不动。留恋人天乘里不提高,怎么修出离乘啊?
出离乘要解脱世间上的一切,财色名食睡都要放下,非但要放下我所,连“我”都要放下。你们现在放不下,将来死的时候咋办呢?说死的时候财产留给儿子。把钱给儿子的不是好爸爸,他从此靠你遗产吃饭,这个人在社会上就没用了,你放不下那不是贪心又是什么?
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为什么不办净化人心的弘法教育事业呢
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为什么不为广大众生,办净化人心的弘法教育事业呢?人天乘只是一个方便,并不是目的。如果你不想提高,人天乘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障碍,障碍你走向出离道。说得严肃一点,你福气享完了就要下地狱了。你说:“我不信”,那你就不是佛弟子了,因为佛讲的话你都不信嘛。
过去世没有修好菩萨行,
今世更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才能成道
别说我今天提的要求太高了,因为我今天讲的是出离乘,是讲释迦佛是怎么成道的。你过去世菩萨行修得很好,今世发菩提心就可以一直通到成佛;如果过去世没有好好修菩萨行,善根比较差,那么今世更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才能成道。
烦恼断尽就证阿罗汉,阿罗汉发菩提心,
即使还没有成佛,也称大阿罗汉
修解脱道的阿罗汉发菩提心,就是大乘,大乘是根据菩提心来说的。释迦佛成佛了,他自己说,“我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就是大乘的菩萨呀。在阿罗汉中也有称大阿罗汉的,但还没有成佛,佛称自己大阿罗汉,他已经成佛了,仅仅是程度不同,但都有一颗菩提心才能称大。
没有烦恼,彼岸就在你脚下,
心净则土净,心不净哪来净土
有人问居士能不能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是根据你烦恼有没有断尽。不管你出家不出家,只要你烦恼断尽,你就进入常乐我净的彼岸。
好比净土、彼岸,不根据他方世界还是娑婆世界,也是根据你烦恼是否断尽,烦恼一断尽,你站的地方就叫彼岸,就叫净土。所谓此岸彼岸是个比方,好比有条河,把众生把自己从此岸度到彼岸。彼岸在哪里?极乐世界在哪里?要懂法才知道,不懂法就不知道,又怎么找得到呢?说“经书上说:极乐世界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那么地球一转,你的西方在哪里?佛是方便说法,你学佛法不一步一步深入,怎能明白?永远是个糊涂虫。
彼岸也好,极乐世界也好,都在你的心里。你心清净了,没有烦恼,你就到了彼岸就到了极乐。你站在娑婆世界土地上,你烦恼断尽,证阿罗汉果了,彼岸就在你脚下,你在的地方就是极乐。心净则土净呀,你心不净哪来净土啊?说法要根据佛讲的法来讲,就不会错。你能不学释迦佛的法吗?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16)
——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开示
傅味琴 讲于2008.1.18
修行人要念无常、观恶趣、归三宝、明业果
提要:
·在家修行难,居士要证阿罗汉,必须做到把法顶在头上,脑…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