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要修波羅蜜,可是他們連波羅蜜的含義都搞不清楚,就好比小孩無知。有一年我在蘇州開禅定課,有人因爲孩子沒人照顧,也帶來了。孩子似乎也在專心地聽,其實小孩哪裏聽得懂啊,後來我講到波羅蜜,她就笑了,意思是我懂的,就是水果店裏賣的菠蘿蜜。
再舉個例子,前幾年我去過一個大寺院,忽然發現,佛殿前的對聯有“多心經”叁個字,真使我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挂了多少年。佛教裏哪有《多心經》啊?你念了《多心經》豈不要變多心病嗎?應該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連個標點都搞不清楚,可能連般若也搞不清楚,心也搞不清楚,什麼都搞不清楚。這就叫自稱大乘,實非大乘。
受了菩薩戒的人,由于不聽法不懂法,
也不知犯了多少
再舉個例子,修菩薩行要受菩薩戒,現在人一聽有授菩薩戒,都跑去受戒,至于菩薩戒裏講點啥?不知道,結果上午受戒下午犯戒。比如佛菩薩紀念日,清淨寺這兒都有講經說法,菩薩戒規定:四十裏路之內有說法,你必須去聽法,除非他說的是錯誤的、是邪的。我們說法這麼多年,都說我們是正法,有人還說:太正了。太正了難道也錯了?那麼你不來聽,你就犯戒了。那些人受了菩薩戒由于不懂法,也不知犯了多少。
要戒定慧具足的成就,才叫圓滿的成就
人天乘的法、解脫乘的法、菩薩乘的法,全要修,這才叫圓滿,因爲它們是一個整體。如果你不修圓滿的法,釋迦佛就要批評、呵斥你。現在釋迦佛涅槃了,善知識代如來宣化,如果看到佛弟子不學圓滿的法,也應該批評吧?可現在不但不批評?反而把片面說成圓滿。這是假圓滿,不是真圓滿。
比如你持戒律,這很好啊,佛涅槃後應該以戒爲師,可是你不修禅定,又不講經說法,沒有定沒有慧,那也不圓滿,要戒定慧具足才圓滿。有人問,“我學戒,能不能得到成就?”回答:能成就,這是戒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如果問,“我學禅定能不能成就?”能成就,這是定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我學教理,能不能成就?”能成就,這是慧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要戒定慧具足的成就才叫圓滿的成就。釋迦佛所以能夠在菩提樹下成道,因爲他修的是圓滿的法,他走的是菩提大道。
證阿羅漢果,那是了脫生死的成就,
在六道裏行菩薩道,那是大菩薩的境界
證阿羅漢果,那是了生脫死的成就,不是智慧覺悟徹底圓滿的成就,要到成佛才圓滿。釋迦佛往世行菩薩道時,他人天乘已經成就了,非但在人間行菩薩道,而且在六道裏行菩薩道,那是大菩薩的境界啊。
世人行善也能得人天福報,
佛弟子得人身還要修好人天乘
我們往世也做了很多好事培了很多福,所以今世能獲得人身。我們既然得到人身了,爲什麼現在又講要修人天道?得人身跟修人天乘的法是兩回事。世間上人不修行、不信佛,只是做個世間上的好人,同樣能夠做人生天。古今中外有很多世間的學問也在講究道德修養,宗教也在勸人做好事。我們過去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今世能夠進佛門,因爲我們過去世跟佛有緣。進了佛門還要修好人天乘,並不是做了人,就是人天乘已經成就了。
要以殊勝的功德來紀念釋迦佛成道(19)
——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開示
傅味琴 講于2008.1.19
爲享福而求福,
就成了你走解脫道的障礙
提要:
·佛弟子要從人天乘求得解脫,爲享福而求福,就成了你走解脫道的障礙
·貪人天的五欲享樂,就成爲你下地獄的因
·過富貴的生活在消耗你的福氣,起煩惱更使你福氣下降,再培福也沒用,
因爲比不上消耗
·修人天乘的法:念無常、觀惡趣、歸叁寶、明業果
·出離乘法修四谛十二因緣,也是修大乘必須修的法,是共同道
佛弟子要從人天乘求得解脫,
爲享福而求福,就成了你走解脫道的障礙
修人天乘要照釋迦佛這條路線去修,釋迦佛的教導是要我們從人天乘去求得解脫,這不光是培福這麼簡單。你今天獲得人身了,如果你不修佛教導的人天乘的法,那麼今生仍然老樣子,一面培福一面享福,享了福再培福,培了福再更多的享福。這就致成了你的障礙,非但致成了你將來走解脫道的障礙,而且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你靠培福得到了福報,專門去享福,你在地獄裏已經生了根了。
貪人天的五欲享樂,就成爲你下地獄的因
修人天乘的法,是爲了我們從人天乘進步到解脫乘,這是前進路上的基礎,是前進路上的動力。如果你搞錯了,人天福報就成了你的障礙,你貪人天的五欲享樂,就成爲你下地獄的因,這非常可怕。別享起福來舒舒服服,哈哈笑,這是沒有覺悟的人。只有聽佛法接受佛法的人才有覺悟,覺悟了你就明白,求福是好,可是享福不好,很危險很可怕啊,哪可以貪榮華富貴呢?
過富貴的生活在消耗你的福氣,起煩惱更使你福氣下降,
再培福也沒用,因爲比不上消耗
貪圖五欲享受的人那是在種下叁惡道的因,一旦福氣享完了就下叁惡道,繼續六道輪回。說“我雖在享福,另一面我更大的培福,那樣不就行了?”並不光是吃得好、穿得好、過富豪的生活在消耗你的福氣,更容易消耗你福氣的是你的煩惱,這只有修行的人才懂。你一起煩惱,福氣就會下降,你對自己起煩惱,福氣也下降,如果對人起了煩惱,傷害了人,福氣消耗更快,再培福也沒有用,因爲比不上消耗。
修人天乘的法:念無常、觀惡趣、歸叁寶、明業果
所以你們得到了人身,不想從人天乘進一步修出離乘,你還是要生死流轉,培福的力量遠遠擋不住煩惱造惡消耗福報的力量。連神通都沒有用,釋迦佛講過,神通抵不過衆生的業力。你沒有煩惱,沒有傷害人,你哪來的業障啊?可是今天,就說人道裏這麼多人,哪個人不在起煩惱?只有阿羅漢不起煩惱,所以他再也不會六道輪轉了。
本來照顧我生活的同學,都勸我只能講半小時,講一天兩天就可以了,怕我多講身體支持不了。我想想還是要講,要跟你們講透徹。今天做人一面培福,一面消福,既擋不住六道輪回,也關閉不了叁惡道的門。應該聽佛的話,要在做人的時候修好人天乘的法,也就是下士道的修法:念無常、觀惡趣、歸叁寶、明業果。這四個法修起來,那才叫在修人天乘的法。修行都有修法的,你這四個內容修好了,修出離乘就有基礎了,就能修得上去了。
出離乘法修四谛十二因緣,
也是修大乘必須修的法,是共同道
出離乘的法,就是修四谛十二因緣。很多人一聽到苦集滅道四谛法,就說是小乘,這都是不懂佛法的人說的話。心有大小,法無高下,只有小乘的心,哪有小乘的法?我們通常講小乘法,那是指小乘人修這個法能夠得到解脫,大乘的人修這個法,那就變了大乘法,就能成道。《金剛經》說“法無定法”,你心小,這個法就成了是心小的人修的法,將來果也小;心大,這個法就成了大乘人修的法,將來就得到大果。
舉個例子,四谛法苦集滅道,道谛裏有講叁十七道品。道品就好比是修道的工具,沒有工具你怎麼修路啊?可是在大乘經典裏又稱叁十七菩提分。例如叁十七道品裏邊有個七覺支,《佛說阿彌陀經》裏叫七菩提分,因爲《佛說阿彌陀經》是一部大乘經典。菩提就是成佛的道啊,所以四谛十二因緣是共同道,佛弟子修行全要通過這條路,你能跳過去不修嗎?釋迦佛如果沒有修出離道的法,他怎麼會講出四谛法來啊?因爲他修過、悟到了才講得出來啊。
要以殊勝的功德來紀念釋迦佛成道(20)
——釋迦牟尼佛成道紀念開示
傅味琴 講于2008.1.19
釋迦佛過去世行菩薩道,
今世成佛還得修出離道才得解脫
提要:
·要從出離道進入菩薩道,執著解脫道也會成爲你修菩薩法的障礙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只知取,不知舍,實是半邊用功
·釋迦佛過去世行菩薩道,今世成佛還得修出離道才得解脫
·不要在供養叁寶上好出風頭、比富,一面供養,一面煩惱,這樣能得解脫嗎?
要從出離道進入菩薩道,
執著解脫道也會成爲你修菩薩法的障礙
要從出離道進入了菩薩道,爲什麼小乘心的人證了阿羅漢果,他就不想修到成佛了呢?因爲他有障礙。他生死的障礙已經去掉了,可是在修菩薩道的路上他産生了障礙。因爲他執著解脫道,停留在解脫道上,覺得我已經成就了,生死已了,重擔已下,再也不需要什麼了,所以不想修菩薩道了。如果停留在解脫道,執著解脫道的法,哪怕你證了阿羅漢果,這個法也成了你的障礙。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只知取,不知舍,實是半邊用功
有人等我講《金剛經》,其實你們明白我講的法,你自己看《金剛經》也懂了,何用我再講?《金剛經》不是有句話: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你不肯舍掉人天乘的法,你就進不了出離乘,人天乘的法就成了出離乘的障礙;你出離乘成就了,還要抓住不肯轉變,你就修不起菩薩法,出離乘的法就成了你修菩薩行的障礙。所以該抓的時候要抓,該放的時候要放。能海上師說過,只知取不知舍,這是半邊用功。最後你要邁上菩提大道修起佛乘,那麼才能證菩提果,而成佛的因就在菩提心上。
釋迦佛過去世行菩薩道,
今世成佛還得修出離道才得解脫
從釋迦佛的成道來看,他從一開始就發了菩提心,過去世具足菩薩道的基礎。他發願到娑婆世界來成佛,是在過去世行菩薩道基礎上給我們做個榜樣,所謂叫示現應化。他今世做了太子,因爲善根深厚,不喜歡五欲享受,一心爲了解救衆生的苦,後來就逾城出家,經過六年苦行,最後在菩提樹下成佛。這就告訴我們,即使你過去世修菩薩行,今世要想成佛,還得走出離道,走出離世俗煩惱的路。因爲修菩薩道的人,哪怕你是登地菩薩,煩惱並沒有斷盡,所以修菩薩道的人千萬不能離開出離煩惱的出離法。
不要在供養叁寶上好出風頭、比富,
一面供養,一…
《要以殊勝的功德來紀念釋迦佛成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