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P8

  ..续本文上一页要修波罗蜜,可是他们连波罗蜜的含义都搞不清楚,就好比小孩无知。有一年我在苏州开禅定课,有人因为孩子没人照顾,也带来了。孩子似乎也在专心地听,其实小孩哪里听得懂啊,后来我讲到波罗蜜,她就笑了,意思是我懂的,就是水果店里卖的菠萝蜜。

  再举个例子,前几年我去过一个大寺院,忽然发现,佛殿前的对联有“多心经”三个字,真使我哭笑不得,也不知道挂了多少年。佛教里哪有《多心经》啊?你念了《多心经》岂不要变多心病吗?应该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连个标点都搞不清楚,可能连般若也搞不清楚,心也搞不清楚,什么都搞不清楚。这就叫自称大乘,实非大乘。

  受了菩萨戒的人,由于不听法不懂法,

  也不知犯了多少

  再举个例子,修菩萨行要受菩萨戒,现在人一听有授菩萨戒,都跑去受戒,至于菩萨戒里讲点啥?不知道,结果上午受戒下午犯戒。比如佛菩萨纪念日,清净寺这儿都有讲经说法,菩萨戒规定:四十里路之内有说法,你必须去听法,除非他说的是错误的、是邪的。我们说法这么多年,都说我们是正法,有人还说:太正了。太正了难道也错了?那么你不来听,你就犯戒了。那些人受了菩萨戒由于不懂法,也不知犯了多少。

  要戒定慧具足的成就,才叫圆满的成就

  人天乘的法、解脱乘的法、菩萨乘的法,全要修,这才叫圆满,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如果你不修圆满的法,释迦佛就要批评、呵斥你。现在释迦佛涅槃了,善知识代如来宣化,如果看到佛弟子不学圆满的法,也应该批评吧?可现在不但不批评?反而把片面说成圆满。这是假圆满,不是真圆满。

  比如你持戒律,这很好啊,佛涅槃后应该以戒为师,可是你不修禅定,又不讲经说法,没有定没有慧,那也不圆满,要戒定慧具足才圆满。有人问,“我学戒,能不能得到成就?”回答:能成就,这是戒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如果问,“我学禅定能不能成就?”能成就,这是定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我学教理,能不能成就?”能成就,这是慧成就,不是戒定慧的成就。要戒定慧具足的成就才叫圆满的成就。释迦佛所以能够在菩提树下成道,因为他修的是圆满的法,他走的是菩提大道。

  证阿罗汉果,那是了脱生死的成就,

  在六道里行菩萨道,那是大菩萨的境界

  证阿罗汉果,那是了生脱死的成就,不是智慧觉悟彻底圆满的成就,要到成佛才圆满。释迦佛往世行菩萨道时,他人天乘已经成就了,非但在人间行菩萨道,而且在六道里行菩萨道,那是大菩萨的境界啊。

  世人行善也能得人天福报,

  佛弟子得人身还要修好人天乘

  我们往世也做了很多好事培了很多福,所以今世能获得人身。我们既然得到人身了,为什么现在又讲要修人天道?得人身跟修人天乘的法是两回事。世间上人不修行、不信佛,只是做个世间上的好人,同样能够做人生天。古今中外有很多世间的学问也在讲究道德修养,宗教也在劝人做好事。我们过去是普普通通的凡夫,今世能够进佛门,因为我们过去世跟佛有缘。进了佛门还要修好人天乘,并不是做了人,就是人天乘已经成就了。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19)

  ——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开示

  傅味琴 讲于2008.1.19

  为享福而求福,

  就成了你走解脱道的障碍

  提要:

  ·佛弟子要从人天乘求得解脱,为享福而求福,就成了你走解脱道的障碍

  ·贪人天的五欲享乐,就成为你下地狱的因

  ·过富贵的生活在消耗你的福气,起烦恼更使你福气下降,再培福也没用,

  因为比不上消耗

  ·修人天乘的法:念无常、观恶趣、归三宝、明业果

  ·出离乘法修四谛十二因缘,也是修大乘必须修的法,是共同道

  佛弟子要从人天乘求得解脱,

  为享福而求福,就成了你走解脱道的障碍

  修人天乘要照释迦佛这条路线去修,释迦佛的教导是要我们从人天乘去求得解脱,这不光是培福这么简单。你今天获得人身了,如果你不修佛教导的人天乘的法,那么今生仍然老样子,一面培福一面享福,享了福再培福,培了福再更多的享福。这就致成了你的障碍,非但致成了你将来走解脱道的障碍,而且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你靠培福得到了福报,专门去享福,你在地狱里已经生了根了。

  贪人天的五欲享乐,就成为你下地狱的因

  修人天乘的法,是为了我们从人天乘进步到解脱乘,这是前进路上的基础,是前进路上的动力。如果你搞错了,人天福报就成了你的障碍,你贪人天的五欲享乐,就成为你下地狱的因,这非常可怕。别享起福来舒舒服服,哈哈笑,这是没有觉悟的人。只有听佛法接受佛法的人才有觉悟,觉悟了你就明白,求福是好,可是享福不好,很危险很可怕啊,哪可以贪荣华富贵呢?

  过富贵的生活在消耗你的福气,起烦恼更使你福气下降,

  再培福也没用,因为比不上消耗

  贪图五欲享受的人那是在种下三恶道的因,一旦福气享完了就下三恶道,继续六道轮回。说“我虽在享福,另一面我更大的培福,那样不就行了?”并不光是吃得好、穿得好、过富豪的生活在消耗你的福气,更容易消耗你福气的是你的烦恼,这只有修行的人才懂。你一起烦恼,福气就会下降,你对自己起烦恼,福气也下降,如果对人起了烦恼,伤害了人,福气消耗更快,再培福也没有用,因为比不上消耗。

  修人天乘的法:念无常、观恶趣、归三宝、明业果

  所以你们得到了人身,不想从人天乘进一步修出离乘,你还是要生死流转,培福的力量远远挡不住烦恼造恶消耗福报的力量。连神通都没有用,释迦佛讲过,神通抵不过众生的业力。你没有烦恼,没有伤害人,你哪来的业障啊?可是今天,就说人道里这么多人,哪个人不在起烦恼?只有阿罗汉不起烦恼,所以他再也不会六道轮转了。

  本来照顾我生活的同学,都劝我只能讲半小时,讲一天两天就可以了,怕我多讲身体支持不了。我想想还是要讲,要跟你们讲透彻。今天做人一面培福,一面消福,既挡不住六道轮回,也关闭不了三恶道的门。应该听佛的话,要在做人的时候修好人天乘的法,也就是下士道的修法:念无常、观恶趣、归三宝、明业果。这四个法修起来,那才叫在修人天乘的法。修行都有修法的,你这四个内容修好了,修出离乘就有基础了,就能修得上去了。

  出离乘法修四谛十二因缘,

  也是修大乘必须修的法,是共同道

  出离乘的法,就是修四谛十二因缘。很多人一听到苦集灭道四谛法,就说是小乘,这都是不懂佛法的人说的话。心有大小,法无高下,只有小乘的心,哪有小乘的法?我们通常讲小乘法,那是指小乘人修这个法能够得到解脱,大乘的人修这个法,那就变了大乘法,就能成道。《金刚经》说“法无定法”,你心小,这个法就成了是心小的人修的法,将来果也小;心大,这个法就成了大乘人修的法,将来就得到大果。

  举个例子,四谛法苦集灭道,道谛里有讲三十七道品。道品就好比是修道的工具,没有工具你怎么修路啊?可是在大乘经典里又称三十七菩提分。例如三十七道品里边有个七觉支,《佛说阿弥陀经》里叫七菩提分,因为《佛说阿弥陀经》是一部大乘经典。菩提就是成佛的道啊,所以四谛十二因缘是共同道,佛弟子修行全要通过这条路,你能跳过去不修吗?释迦佛如果没有修出离道的法,他怎么会讲出四谛法来啊?因为他修过、悟到了才讲得出来啊。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20)

  ——释迦牟尼佛成道纪念开示

  傅味琴 讲于2008.1.19

  释迦佛过去世行菩萨道,

  今世成佛还得修出离道才得解脱

  提要:

  ·要从出离道进入菩萨道,执著解脱道也会成为你修菩萨法的障碍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只知取,不知舍,实是半边用功

  ·释迦佛过去世行菩萨道,今世成佛还得修出离道才得解脱

  ·不要在供养三宝上好出风头、比富,一面供养,一面烦恼,这样能得解脱吗?

  要从出离道进入菩萨道,

  执著解脱道也会成为你修菩萨法的障碍

  要从出离道进入了菩萨道,为什么小乘心的人证了阿罗汉果,他就不想修到成佛了呢?因为他有障碍。他生死的障碍已经去掉了,可是在修菩萨道的路上他产生了障碍。因为他执着解脱道,停留在解脱道上,觉得我已经成就了,生死已了,重担已下,再也不需要什么了,所以不想修菩萨道了。如果停留在解脱道,执著解脱道的法,哪怕你证了阿罗汉果,这个法也成了你的障碍。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只知取,不知舍,实是半边用功

  有人等我讲《金刚经》,其实你们明白我讲的法,你自己看《金刚经》也懂了,何用我再讲?《金刚经》不是有句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不肯舍掉人天乘的法,你就进不了出离乘,人天乘的法就成了出离乘的障碍;你出离乘成就了,还要抓住不肯转变,你就修不起菩萨法,出离乘的法就成了你修菩萨行的障碍。所以该抓的时候要抓,该放的时候要放。能海上师说过,只知取不知舍,这是半边用功。最后你要迈上菩提大道修起佛乘,那么才能证菩提果,而成佛的因就在菩提心上。

  释迦佛过去世行菩萨道,

  今世成佛还得修出离道才得解脱

  从释迦佛的成道来看,他从一开始就发了菩提心,过去世具足菩萨道的基础。他发愿到娑婆世界来成佛,是在过去世行菩萨道基础上给我们做个榜样,所谓叫示现应化。他今世做了太子,因为善根深厚,不喜欢五欲享受,一心为了解救众生的苦,后来就逾城出家,经过六年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成佛。这就告诉我们,即使你过去世修菩萨行,今世要想成佛,还得走出离道,走出离世俗烦恼的路。因为修菩萨道的人,哪怕你是登地菩萨,烦恼并没有断尽,所以修菩萨道的人千万不能离开出离烦恼的出离法。

  不要在供养三宝上好出风头、比富,

  一面供养,一…

《要以殊胜的功德来纪念释迦佛成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