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禅開始,我們就進入了舍的階段。只有不執著,你才能舍,你一執著,你就不肯舍。比方你喜歡燒香拜佛,因爲其中有快樂,可你不聽法,天天燒香,到老也不可能變成有智慧的人。這不是叫你不要燒香,是叫不能別的都不要,只是燒香。
成佛就成大樂,你修舍,進入叁禅的妙樂,就在往大樂上走,這個樂是智慧的樂、覺悟的樂、清淨的樂,不包含一點點的世俗雜質。進入叁禅了,就必然會得到叁禅的自在。四禅叫舍念清淨,非但要沒有妄想的念、沒有世俗愛好的念、連沒有煩惱的念也要舍掉,該舍掉的全部舍光,心裏只有智慧和覺悟。
沒有廣,不可能專,
沒有基礎的圓滿,都是海市蜃樓
要圓滿才能成佛,要廣大才能圓滿。經常聽到一個名詞,叫“專修”,還有一個名詞“一門深入”,聽起來都不錯,可具體怎麼做呢?如果得到了一個法就專門修這個法,別的法都不學,那這個法圓滿不圓滿呢?說這個法非常精要,可以廣開成很多的法。那麼修的人對法的廣大含義明白了沒有?會不會廣開啊?如果修一個法就夠了,如來何必提出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知道沒有廣就不可能專,你必須要有廣的基礎,你基礎打好了,爲了要成就,然後你再專一專。否則都是海市蜃樓。
只有一句,戒定慧都不學,法就滅了
還有有人說:只要一句,就叫專修。佛沒有這麼說過,佛說的是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你不廣學,就不會解如來真實義,哪來的專?九十年代初期我主持一個僧伽培訓班,剛發了課本《戒定慧基本叁學》,年輕的出家人高興地捧著下樓。有個沒參加培訓班的,年紀比較大,問:“是什麼經書呀?”一看是《戒定慧基本叁學》,丟了一句話:“只要把佛號念好,戒定慧都在裏邊喽。”那麼他唸佛唸了幾十年,肯定得到戒定慧了。假如請他來講講《律海十門》,請他來教教禅定,請他來講講《金剛經》,他講得出來嗎?有位法師講法的時候就講過,“你們只要一句,戒定慧都不學,叁藏十二部都不要了,你們這是在參加滅法的工作,要把法滅掉。”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103)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5.2
放不下,就因爲念無常沒修好,
說肯定要來的人不見來,一打聽,死了
提要:
■ “什麼都沒有”是大般若成就的境界,在空裏成就才是真成就
■ 在家居士想成就,該怎麼修?第一要念無常
■ 時刻念無常,哪有時間說閑話起煩惱?不念人生無常,遇境就去關心其他
事情了
■ 放不下,就因爲念無常沒修好,說肯定要來的人不見來,一打聽,死了
■ 在家怎麼修行:第二要止妄念
“什麼都沒有”是大般若成就的境界,
在空裏成就才是真成就
慧,要成就必須在大般若的智慧裏成就,《大般若經》又稱佛母經。大般若到底修些什麼?就是修不要執著,修放下。廣般若是利用語言文字給你闡明深般若,深般若就是叫你證空性,你只有修空才能成佛。佛法裏有二十空,二十空修好了,你就是佛了。要空就得放下一切有,一執著你是放不下的。
能海上師圓寂的時候,最後一句話,“什麼都沒有。”侍者師特別提醒我,“這是大般若的成就”,他怕我弄錯了,以爲十年動亂,經書都燒掉了,什麼都沒了。大般若就是成就什麼也沒有,成佛就是這個境界。可是今天我們的生活不能離開有啊,那麼記住一句話,有是假有,空是真空。在有裏求成就,是假成就,在空裏成就才是真成就。
在家居士想成就,該怎麼修?第一要念無常
前幾個月有位學生的父親來看我,他很有智慧,也經常跟居士們講法,他特地來問我:“我們居士也想成就,可是到老師這兒來學,有困難。在家居士到底應該怎麼修啊?”我給他說了叁點,居士修行想成就,第一點,應該念無常。隨時隨刻都要想到有情決定死,誰能打保證你明天不死啊?我二十二歲進佛門,聽法聽得多了,人生無常懂是懂,想是想修,可這樣事情那樣事情一來,又把精力拖過去了,結果一轉身,自己要修的東西就忘記了。一直到今年七十七歲了,才切實感到生命短促。
時刻念無常,哪有時間說閑話起煩惱?
不念人生無常,遇境就去關心其他事情了
人生無常你們修了沒有啊?如果你們真的愛惜生命的時光,想修行的話,你還說什麼閑話?修行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還要賺什麼大錢?還起什麼煩惱呢?真正念起無常,哪還有時間起煩惱呢?所以我們今天並沒有真正在修,一碰到事情注意力就轉移了,就去關心這些事情了。
放不下,就因爲念無常沒修好,
說肯定要來的人不見來,一打聽,死了
你們什麼都放不下,就是念無常沒有念好。有人常說:“我來這兒非常歡喜,我今天要告別了,過一個時期肯定來的。”結果怎麼不來呢?一打聽,死了。(衆笑)我經常在想,今天我躺下去是不是半夜裏會死掉?很多人都是半夜裏死掉的。從前祖師說過:今天脫下的鞋,明天輪不輪到你穿還是個問題。說一句風趣話,奉勸你們鞋不要買得太多,誰知道這雙鞋輪不輪得到你穿?
在家怎麼修行:第二要止妄念
居士在家修行,第二個要點:要在止妄念上用功。我這個人有個毛病,喜歡想,當然也有好處的一面,想得多了,可以講得很全面透徹。可是在修止上就很欠缺,遇到問題我會一直想下去,止不住啊。從前我年輕時常去居士家,他們有的話我實在聽不進去,我有的話他們也不同意,總有觀點不同,講了很長時間我就回家了。一面走一面心裏還在想,我話還沒說完呢,要不是硬是忍住,我會跑回去再跟他們說去。
前幾年我得了高血壓和失眠之後,我才翻然醒悟,這樣不行。一想問題就失眠,一失眠,血壓升高,血壓升高更加睡不著。後來發現我修止沒有修好。所以從這個覺悟開始,我天天修止,每天上午經行一次,下午經行一次,要走兩個小時,幹什麼?你別看我在散步,其實我在修止。
你們同學愛護我,怕老師一摔跤會中風,因爲我又有腦動脈硬化,所以跟在我後面保護我。你們要保護我,也要離開遠一點。因爲你離得我近,我發現後面有個人,我修止修不好了。我是一面走,一面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要求自己做到每念兩個字,這兩個字就不打妄想。這是給你們介紹介紹供你們參考。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104)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5.2
空不了,有個方便,不是由有入空,
也不是由空入空,應由幻入空
提要:
■ 不止住妄念,修定很困難,佛說比丘不得定,應修安般
■ 有個想富的人愛打妄想,沒變富就死了
■ 在家怎麼修行:第叁點要修如幻,人世間變化無常,修行人吃口苦飯就
可以了
■ 人生相聚也如幻,人去樓空,實在不是滋味
■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能這麼觀就是般若智慧
■ 空不了,有個方便,不是由有入空,也不是由空入空,應由幻入空
不止住妄念,修定很困難,
佛說比丘不得定,應修安般
你們也得止止妄想,否則你修禅定是很困難的。妄想打習慣了,會喜歡打妄想,聽了這麼多法,知道打妄想不好,等你警覺了,你已經打了二十分鍾妄想。那麼後來幹脆先打半個小時妄想,再修定。
在平常生活中,怎麼止住妄念?走路你就想我在走路,不要想別的念頭;或者你觀自己的息,吸氣的時候明白我在吸氣;吐氣的時候明白我在吐氣。羅睺羅問佛,“比丘不得定怎麼辦?”佛回答“修安般。”安般就是觀息。你吃飯,心就只想吃飯,想吃菜就去夾菜。別想:昨天這個菜,怎麼今天還是這個菜?(衆笑)燒火,你就一心一意燒火,不要打妄想:這麼熱的天叫我燒火,不燒又不好意思。一不小心,火燒著手了。所以禅宗說,吃飯睡覺都是用功,就是這麼用功的。
有個想富的人愛打妄想,沒變富就死了
千萬別像故事裏的人,躺在床上想:一只母雞,一天生一個蛋,一百天生一百個蛋,孵出一百只小雞。小雞長大又生蛋,蛋又變小雞,多少年我就變了富翁了。可能你還沒有變富翁,你就死掉了。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念,也不可能沒感覺,這麼多的居士,你看見了,微笑一下,合合掌就可以了,別再打妄想,“黃居士你前一個時期沒來嘛,是不是你的媳婦生孫子了?你的女兒結婚啊?”
在家怎麼修行:第叁點要修如幻,
人世間變化無常,修行人吃口苦飯就可以了
人要過群居生活,家庭有家庭的事,公司有公司的事,你必須去辦啊。所以第叁點要修如幻。世間上一切的一切,變化無常,猶如天上的白雲,不要太認真了。富人會變窮,窮人會變富,富人也會要跳樓自殺。修行人吃口苦飯就可以了。有人說,“我窮了,老師你能保證我吃飯嗎?”你到這兒來,這兒吃飯不要錢,十年以後你是老師了,你的學生一大片,你會餓肚子嗎?你不幹,這也不能勉強,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啊。(衆笑)
人生相聚也如幻,人去樓空,實在不是滋味
一切如幻,人生相聚也是如幻,不要太執著了。相聚時快樂,離開了就痛苦了,比如我1956年開始辦學講心理療法,到1957、1958年全國各地來的年輕人很多,聽我講課高興啊。可是一期完了,總要分散,都來向我告別,“老師我要走了,非常感謝你啊,祝你快樂。”來一個說一個,人走光,人去樓空,我一個人呆在裏邊,不是滋味啊。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能這麼觀就是般若智慧
一切如幻,人生相聚猶如天上的白雲,分散了什麼時候再相聚,誰也不知道。要珍惜相聚的時光,今天我們的相聚是修行的相聚,是覺悟的相聚,是智慧的相聚。我們修行,將來決定能成佛。所以觀人生如幻,這是修行最好的辦法。
那一次我跟學生爸爸談話歸納起來就是這麼叁點:念無常,止妄念…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100~10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