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30~39)▪P2

  ..續本文上一頁爸爸媽媽罵,“這麼貴買得來,你一下子就折壞了。”這種苦冤枉不冤枉?拿佛法上的話來說,父母給孩子玩玩具不對機。

  今天父母認爲自己喜歡的就是快樂,強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玩的樂趣越來越降低,而競爭的苦越來越增長,稍微想放松一點,爸爸媽媽就罵。我在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爸爸,我想跟你說》,這就說明父母對子女的心不了解,使子女遭受到很多的苦。所以人間的樂跟天上的樂都離不開苦,快樂越高,痛苦越增長,說得確切一點,痛苦增長,快樂就減少,那麼人又追求新的快樂,新的快樂追求到了,苦又增長了,這是惡性循環。即使是最富裕的美國,他們精神生活也是痛苦的。在西方國家裏,老年人的苦沒辦法消除。

  明知是欲放不下,貪樂時惑,有惑所以迷

  這種道理古時候也有人講,現代也有人講,不過講的人越來越少了。既然這種道理在人世間還可以聽得到,爲什麼人們不肯離欲呢?這要追根到前世,前世又要追根到前前世。欲界衆生都是生活在欲裏,無數世對于欲的追求已經是根深蒂固了,結果形成明知道這種追求必然會導致種種的苦,他也放不下。佛說貪瞋癡是叁毒。放不下的人,好比在吸毒,明知道吸毒會毀滅自己,可是仍然放不下吸毒時的快樂。這就叫惑,因爲有惑所以迷。

  人世的追求無非是財與色,痛苦也由此而來

  惑就是迷惑,社會上的人經常來看我,總希望我給他們講講人生道理,消除他們一些苦。往往是兩種人,一種,事業上失敗,賺不到錢,這是財。還有一種人,不好意思說,繞了一個圈子,慢慢才弄清楚,原來是家庭矛盾,丈夫外面有女人了;還有一種,也不大好意思說,年紀大了,沒找到對象,也是苦,這就是色。人世間的欲無非是財與色,人世間的追求也是這兩大類,痛苦也是由這兩大類來的,可是放不下仍然跳不出苦。

  禅樂要從離欲來,離欲生喜樂

  我們無數世以來都生活在欲的環境,對欲,合又合不來,離又離不開,真好像是判了無期徒刑。所以我們想得到禅樂,這是不錯的。你要想得到初禅的快樂,那就必須修“離欲惡不善法”。你心裏對五欲沒有攀緣了,你就不會受它們的幹擾,心就定下去了。你心一放下就會産生喜樂,這是入定的准備,進而由喜樂而産生定,所以叫“離生喜樂定”,首先就要離欲。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33)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清淨寺 2006.4.11

  

  排除五蓋的幹擾,即能入定

  提要:

  ■ 衆生畏果,菩薩畏因,苦因就在欲裏

  ■ 貪欲的人如不修行,是決定下墮的

  ■ 人世間充滿相互摩擦、勾心鬥角,這是真快樂嗎

  ■ 修行人入諸禅定,而受寂靜之樂

  ■ 欲的念頭一起來,寂靜的快樂就破壞了

  ■ 覺悟被五蓋蓋住了,就會成沒腦子的人

  ■ 排除五蓋的幹擾,就能入定

  衆生畏果,菩薩畏因,苦因就在欲裏

  佛說: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如果你離開欲,對你來講,地獄就沒有了,叁惡道也沒有了。“衆生畏果”,可是他不畏因,菩薩剛剛相反,“菩薩畏因”,不造苦的因哪來苦的果呢?衆生造苦的因就必有苦的果。苦的因就在欲裏,如果你不想下地獄,那必須離欲。

  貪欲的人如不修行,是決定下墮的

  人世間修離欲爲什麼這麼困難?這是因爲我們世世等流,習氣根深蒂固了,也就是說習慣勢力很強。可不等于不能改變,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修行就是爲了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修行也白修了。即使難,你每天動一點,總是在上升吧,就怕一動都不肯動,更可怕的是繼續下墮。可惜有人今天動一點,明天又不動了,動的時候在上升,不動的時候在後退,連昨天起來的覺悟也被推翻了。所謂停止實際上就是後退,宇宙人生的真理是一切法刹那刹那變,要麼往好的方面變,要麼往壞的方面變。你進一步退兩步也是在加深這個泥坑,不過是加深的速度慢了一點,所以貪欲而不修行的人,是決定下墮的。

  人世間充滿相互摩擦、勾心鬥角,這是真快樂嗎

  別看你現在通過種種的辛苦,得到一個快樂,好比給罪犯臨死時一點快樂,這種快樂會起什麼作用呢?過去死刑犯殺頭前要給他喝酒吃肉,等待他的就是死刑。現在是讓他跟親人聚一聚,來一個告別,實際上這是永別。人世間的快樂,後面等待我們的就是死亡,可是世間上衆生都是鼠目寸光,只看眼前。而且這個快樂也不一定真是快樂,好比菜場裏准備賣出去殺掉的雞鴨,在籠子裏一面吃喝,一面還打架。人世間的快樂還不是這樣,即使在快樂的時候也是貪瞋癡泛濫,煩惱很重,充滿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摩擦、勾心鬥角,是真的快樂嗎?

  修行人入諸禅定,而受寂靜之樂

  禅定呢?“修行人入諸禅定,而受寂靜之樂”。破壞我們寂靜快樂的就是欲。禅定全是在心裏用功,爲什麼入不了定?因爲心裏不寂靜,有幹擾。五欲的煩惱幹擾了我們心的寂靜,起的念頭無非是對五欲的貪求,所以欲稱爲貪欲。有欲的人必然會貪。貪求欲的人離不開痛苦,就好像酒鬼喝到了酒快樂,一會兒不行了,送醫院,出來了,又喝酒了。家人跟他說:“醫生說你喝酒再中風就沒得命了。”他回一句話:“我甯願死!”所以修行第一步就是觀欲的危害,讓你慢慢覺悟起來。你跳出來,也不吃虧啊,人間的欲說到底還是有苦之樂,你總得留點時間享受享受放下之後的無苦之樂啊,

  欲的念頭一起來,寂靜的快樂就破壞了

  有人說:我放下的時候確實感受到快樂,可是這個快樂不長啊。好比有的新來的人頭一天快樂,第二天快樂,第叁天又想回家了,爲什麼會這樣啊?他的欲的習慣勢力又冒出來了。欲的念頭一起來,寂靜的快樂就破壞了,所以要修好離欲惡不善法。十善的反面就是十不善,我們在求天樂時尚且要修好十善,要獲得禅定的快樂,當然更要修得細致。即使十善業粗相修起來了,可是細的做得還不夠。細的就是你的內心也要離開惡業。

  覺悟被五蓋蓋住了,就會成沒腦子的人

  首先要離欲,然後離惡。惡就是五蓋,五蓋把你蓋住了,你就出不了頭。人世間已經夠苦的,要是掉到了叁惡道就更苦、更殘酷。聽說廣東連貓也吃,蛇也吃,放在一起稱爲“龍虎鬥”。還吃猴子的腦漿,把猴子抓在籠子裏,籠子的頂上露出一個小洞洞,像蓋子那樣蓋住猴子的頭,去挖它的腦漿,真殘酷啊!如果人被五蓋蓋住了,後來也會沒腦子的,因爲覺悟被蓋住了。

  排除五蓋的幹擾,就能入定

  五蓋是哪幾種啊?貪蓋,貪的人挖空心思賺錢享受,世間上認爲他聰明有腦子,修行人說法剛剛相反:起貪心的人個個都沒有覺悟的腦袋。第二是瞋恚,也就是氣惱、怨恨。第叁個掉舉,妄想一直止不住,所起的全是世俗念頭。如果不是世俗念頭而是照佛法的理去思惟,那不叫妄想,那叫如理思惟。第四是昏沈。第五是疑悔,有人說,這個人信心倒沒退,就是有時懷疑佛、懷疑法、懷疑僧、懷疑師,還懷疑自己。其實當他懷疑的時候,信心已經退了,僅僅沒有退完罷了。悔也是一種煩惱,自己已經認錯了,以後不犯就可以了,可是他心裏一直內疚,形成了自卑,這也是煩惱呀!你要在修行路上大踏步地往前走,你必須要排除掉五蓋。

  其實入定並不難,難在你沒有排除幹擾,你只要有一分鍾把欲惡不善法以及五蓋的幹擾排除掉,這一分鍾就能入定。你有一分鍾排除幹擾的能力,你就能夠入定一分鍾。修行不是修入定,修行是修排除入定的幹擾。我們晚上做夢雖然是控製不住,至少白天要把自己控製好,隨時隨刻在排除幹擾。因爲在佛的境界裏一點都沒有幹擾了,所以佛每時每刻都在定中。今天就講到這兒。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34)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2006.4.13

  

  佛是以法度衆生,

  爲的是度衆生脫離生死苦海、解脫六道輪回

  提要:

  ■ 佛是以法度衆生,爲的是度衆生脫離生死苦海、解脫六道輪回

  ■ 沒有法,怎能稱法門?沒有法就沒有成就,因爲法是根子

  ■ 我是鼓勵大家皈依法了,要學法,不要學外道典籍

  ■ 不懂法的人在佛門裏背了罪過,死了還得下叁惡道

  ■ 衆生能聽法,十方如來都歡喜,如因不懂法而失去人身,是很可怕的

  佛是以法度衆生,爲的是度

  衆生脫離生死苦海、解脫六道輪回

  釋迦佛講法四十九年,目的就是爲了要娑婆世界衆生脫離生死苦海,解脫六道輪回,所以釋迦佛是以佛法度衆生的。不光釋迦佛這樣,十方如來都是這樣,所以你們要想度衆生或者度自己,不懂佛法是度不了的。就是往生他方淨土,你還是要聽釋迦佛的話。不聽釋迦佛的話,你修行的路線不正確,你也去不了。

  沒有法,怎能稱法門?

  沒有法就沒有成就,因爲法是根子

  無論什麼法門,都必須要有法,沒有法,怎麼叫法門呢?淨土宗既然是一個法門,所以修淨土宗的人必須要懂法。我年輕時候,淨土宗的法師經常講《佛說阿彌陀經》,還講《普門品》、《普賢行願品》,這些都是修淨土必須要學的法。

  我二十二歲進佛門,今年七十七歲了,五十五年佛門大變樣,現在變成只要唸就能往生,那麼法豈不用不著了?沒有法就沒有成就!因爲沒有根子。種子必須要生根才能開花結果,沒有根是不可能開花結果的。

  我是鼓勵大家皈依法了,

  要學法,不要學外道典籍

  我鼓勵大家聽法,我不是鼓勵大家聽外國宗教的《聖經》、中國道教的《太上感應篇》,這些都是外道,聽不得。因爲我們是佛弟子,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就永不歸依天魔外道。我是鼓勵大家聽佛法,學佛法。

  不懂法的人在佛門裏背了罪過,

  死了還得下叁惡道

  從我年輕到現在,五十五年,想不到現在佛門普遍主張不必多聽,念經不必求懂,這豈不成了求知的反對派?你怎麼不叫你家裏的孩…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