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男女恩愛,不做鴛鴦做蝴蝶
衆生無其數,衆生的六道輪回也無其數
衆生無其數,不說六道,就說畜生道,沒有人能數清地底下究竟有多少螞蟻,也沒有人能數清海洋裏究竟有多少魚?光畜生就已經多得數不盡了,再縮小範圍,畜生道裏就說一條狗,狗也有無其數啊,有黃狗黑狗白狗花狗。再縮小範圍,光說白狗,釋迦佛說一個衆生,在六道裏輪回,偶然投到狗道裏去,作了一只白狗,以後在六道裏輪轉,又轉到白狗,以後又轉到白狗,光投白狗這一種,累積起來屍骨有須彌山那麼高;吃母狗的奶,累積起來有海那樣深,這只是打打比方,所以衆生在輪回中的生死,數也數不盡。
人生的八苦,沒完沒了
在活著的過程中就會有生老病死苦;還有求不得苦,求工作求不到,求賺錢卻賠本,男求女求不到,女求男求不到;求了以後呢,求到了保持不長又要分開,這叫愛別離苦;做了冤家,還有怨憎會苦;死了又要生,這是行苦,生下來又是愛別離苦,求不得苦。這人生八苦沒完沒了。
生死流轉的根子在男女相愛
那麼生死流轉的根子在哪裏?根子就在男女相愛。其實男人也是人,女人也是人,人總是一個頭兩條胳膊兩條腿,一樣是人,爲什麼男的看見女的女的看到男的就會起愛心,奇怪不奇怪?說“不能不愛啊”,哪有不能不愛的?證了阿羅漢果就一點不愛了,他也是人啊!由此可見愛全是青春時期的迷惑,再加上曆史上那些小說家、文藝家無聊得很,把男女相愛描繪得這麼一朵花,那麼一個鳥兒。(笑聲)其實唱的歌一會兒就兩樣了,開始是相愛的歌,唱花兒啊鳥兒啊,最後唱到人了,“你教我書,你教我畫,我報答你的是歌唱”,這幅畫多美啊,沒幾天就變了“花兒從此不許開!鳥兒從此不許唱!我再也不要這個瘋狂的世界!”因爲受騙上當發神經病了。何必一定要等發神經病才醒過來呢?
出家以淫戒爲首,男女間不准動愛心
爲什麼出家人能夠了脫生死?因爲出家人不准愛,出家的目的就是要了脫生死,要斷生死的根本,所以出家以淫戒爲首,男女之間不允許動一下愛心,否則的話你生死就了不脫。
醒過來了,男看女太可怕,女跟男也合不來
女衆特別重感情,容易迷惑。你們男衆前幾年就醒過來了,看到你們這些女衆啊,(衆笑)“太可怕了太可怕了,這個脾氣受不了,還以爲女衆多麼好,原來這麼可怕。”女衆現在也醒過來了,“這些男衆怎麼搞的呢?都是書呆子,像木頭那樣,撥不動的啦,合不來合不來。”慢慢的都看穿了。
女衆只有一條路:靠自己
女衆想依靠男衆,靠不住的。想依靠就會上當,女衆只有一條路:靠自己。我擺世俗上的事給你們看,當女的還沒有死的時候,丈夫早就死了。你靠得住他嗎?有的結婚沒幾年就死掉了,我六歲就死了父親,母親苦了一輩子,我的祖父在祖母前早就死了,外公外婆,也是外公先走,我的弟弟早就死了,社會上老太婆比老頭子多得多。(衆笑)
有許多老太婆實在受不了啦,從前有個老頭子在,現在苦啊,樣樣要我自己照顧自己,真孤獨啊。後來有了老年婚姻介紹所,誰知道去了老年婚姻介紹所最後大大失望,“我想找一個老頭子依靠依靠他”,因爲女性總有這種思想,好像有一個男的就有依靠了,你靠得住嗎?結果老太婆火了,“我進老年介紹所找到你,目的是想我老了依靠依靠你,誰知道你比我先中風?還要我來服侍你”(衆笑)
男女恩愛,不做鴛鴦做蝴蝶
“有些人家夫妻很恩愛啊!”恩愛夫妻也是男的先死,(衆笑)因爲恩愛,你跟他一起去死。梁山伯與祝英臺,還不是梁山伯先死?(衆笑)因爲祝英臺愛梁山伯,所以她在墓碑上撞死,結果撞死以後墮落在畜生道,因爲相愛啊,不做鴛鴦做蝴蝶,(衆笑)有什麼好結果呢?
斷愛才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
提要:
■ 活著不團圓,從夫即從鬼
■ 起了愛慕心,必然會投胎
■ 斷愛才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
活著不團圓,從夫即從鬼
有這麼一家,男的死了,過年吃年夜飯,女兒媳婦兒子女婿到齊了,一家人團團圓圓,媽說:“我有點頭疼,你們先吃,我休息一會。”過了一陣子全家人想媽去了這麼久怎麼還不來啊?去看看吧,一看門關著,卻推不開。想想不對頭,硬是用力把門推開,媽上吊了,爲什麼?因爲男的死了,夫妻恩愛啊,隨時隨刻都在想著他,你做鬼嘛我也做鬼,
起了愛慕心,必然會投胎
佛贊歎的是女中丈夫,可不是太太奶奶,(衆笑)何況這種人死了以後必然會投生,當來世父母的緣成熟了,中有身有神通的,一看到這一對男女在相親相愛,就羨慕啊,也想參加進去,只要這個心一動,一下子就進入母胎,很厲害的。
斷愛才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
我只講一件事情,好讓你們明白,男女心的吸引力厲害得不得了,你自會跟著走的。從前我在機關裏工作,因爲要等車去聽報告。在馬路上排長隊。我發現旁邊這個年輕的同事,面前走過一個姑娘,他的頭和眼睛跟著她轉,(衆笑)會一直轉過去。可見得這股力量很厲害啊,會牽著你走,當然死了以後也會牽你去投胎,因爲你看到這種相愛的境,你心就進去了。所以你們如果要找不死的藥?在哪裏?在斷愛上,斷了愛欲你才能進入不生不滅的境界,今天講到這兒。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7)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2006.3.25
只要佛教的精神在人世間存在,
佛教就不會被消滅
提要:
■ 只要佛教的精神在人世間存在,佛教就不會被消滅
■ 人世間想離開痛苦,幾千年來都沒有成功
■ 增加了快樂,痛苦也在增加
■ 佛教我們走的路是求無苦之樂
只要佛教的精神在人世間存在,佛教就不會被消滅
從前常有聽到,“宗教將來要被消滅”。我年輕時在能海上師身邊,就問過這個問題,師父告訴我:“只要佛教的精神在人世間存在,佛教就不會被消滅。”所以我們弘揚佛教是弘揚佛教的精神,而不是搞宗教儀式,更不是搞封建迷信。如果是搞宗教儀式搞封建迷信,隨著社會的發展,當然會逐漸被淘汰,只有佛教的精神才能夠在世界上永恒存在。
人世間想離開痛苦,幾千年來都沒有成功
佛教的精神跟世間上人的說法有的地方相同,根本是不同的。人世間的勞動、發明創造,所有的辛苦無非是想求得快樂離開痛苦。佛教的精神也是這樣的,如果離開了這樣一個目標,就不能算偉大。可是幾千年來,人世間想得到幸福離開痛苦始終沒有成功,而只有佛教才達到了圓滿。道理很簡單,佛教不完全走世間上的道路,所以能成功。如果佛教同樣走世間上的道路,當然也不會成功。比如今天我們清涼山佛學苑,在全國各地很有聲譽,很多人都希望我們去幫助他們,把他們那邊的佛門搞得好一點。假如請我們去的人,他不喜歡照我們的作法,而要求我們照他們的作法,你說能搞得好嗎?一個人朝失敗者去學習,怎麼能成功?只有向成功人學習,才會成功。
增加了快樂,痛苦也在增加
人世間用什麼方法來解除人類的痛苦?就是增加快樂。事實怎麼樣?如今科學的發展非常快,創造發明也非常多,我們不能否定快樂確實在增加,可是痛苦也在增加。比如醫學在發展,可是病也在發展。我年輕時,報上報道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只花了五元錢,如今可能要五萬了吧,窮人家少說也得五千元,結婚的場面當然比五元錢大得多,房屋、裝飾、家具,也好得多。可是如今的離婚率也可能成長了一千倍,這一面在增加,另一面也在增加。可見得,這個方法不是真理或者說不是絕對的真理,僅僅是相對而言。那爲什麼人們醒不過來?因爲快樂最容易使人迷惑。一個人在迷惑的時候,他不會冷靜,也很少有理智,他充滿著陶醉。還有,人在快樂時不容易放下,因爲放不下,所以就以全力在追求快樂這條道路上去尋找幸福。可是人生的路並不是靠迷惑、快樂、陶醉就能不走錯,而是靠冷靜、理智地追求人生智慧這條道路上去發展。
現在是兩個極端,快樂的人享受快樂,痛苦的人一直在掉眼淚,乃至因爲某種痛苦因素而自殺的很多,形成了你管你痛苦,我管我快樂,各管各。我們不能否定快樂的人現在也在發展,可痛苦的人也在發展,不管是在內涵上,還是在數量上全在發展。
佛教我們走的路是求無苦之樂
快樂跟痛苦雖是兩個極端,可卻是相通的,今天痛苦的人過去就是快樂的人,今天離婚痛苦的人就是過去結婚快樂的人。佛教的目的也是要讓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可是路線兩樣。佛教並不是叫你走追求快樂這條路,也就是說佛教並不希望你被快樂所迷惑。因爲從人類幾千年的曆史來看,這條路是失敗的。佛告訴我們:你只要消除痛苦就是快樂。說得明確一點,世間上追求快樂,追求的是有苦的快樂,不可能跟苦一刀兩斷,今天笑明天哭,哪怕後天又笑了,大後天卻又哭了。佛叫我們走的路是求無苦之樂,這條路上不包含任何痛苦的因素,沒有因當然就沒有果,這就是區別。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8)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清涼山佛學苑 2006.3.25
涅槃是死的解脫,包含了整個佛法的內容
提要:
■ 一切皆無常,不可能常久不滅
■ 佛法不被人接受了,佛法就被消滅了
■ 一切衆生都沒有痛苦了,佛法也會自動消滅
■ 佛是人,我們也是人,區別在覺悟上
■ 涅槃是死的解脫,包含了整個佛教的內容
■ 人生八種苦從未停止過
一切皆無常,不可能常久不滅
佛教從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一直流傳到今天,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了。根據佛的預計,佛法將來也要消滅。這就是佛陀跟所有世間上的偉人不同的地方,佛陀不講幻想,也不講主觀,而是講事實、講實際。古今中外無論什麼偉人,誰都希望自己…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