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佛法懂得少,書寫得多,大都在抄來抄去
·很多書錯誤百出,還插進了邪知邪見,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不能把蒼蠅當黑木耳吞,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要到善知識那裏去聽聞正法,惡知識帶有惡,無知識不懂佛法,也無利益
·不明白法,就會對人盲目崇拜,大都只聽人話,不聽佛話
·有些人不明不白去受戒,受了又犯,說受戒有功德,但也應該知道犯戒有
罪過
·戒如盔甲,四根本戒能攝修就能保護自己
·四根本對出家人要求比較高,居士能學一學,也是福氣
如今佛法懂得少,書寫得多,大都在抄來抄去
致成末法時期,還有一個因素,如今很多人對人寫的書看得太多了,哪有時間來聽法?這些書又不是佛講的,寫書的人懂得極少,大都在抄來抄去。
很多書錯誤百出,還插進了邪知邪見,
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更糟糕的是,很多書裏邊錯誤百出。別人看不出來,懂佛法的人就能看出來,這些錯誤往往都是出在大名鼎鼎的人身上,有的被稱爲佛門泰鬥,當然我不說誰,我只要把法講清楚就行了。還有更糟糕的,利用講法,插進了很多的邪知邪見,只有眼光明亮的人才辨得清楚。
不能把蒼蠅當黑木耳吞,
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比如說,眼光明亮的人一眼就看清楚面條裏有兩只蒼蠅,眼光不明亮的人會以爲是黑木耳,照樣吞下去,還說:好吃好吃。講經說法要根據佛的話來教育衆生,離經一字就是魔說。佛一再告訴我們不要因爲講的人名望高而相信他的話,要依法不依人。佛弟子只相信佛,只相信法。
要到善知識那裏去聽聞正法,
惡知識帶有惡,無知識不懂佛法,也無利益
聽法要到善知識那裏去聽,不能到惡知識那裏去聽,惡知識講法往往帶有惡法。也不能聽無知識講,無知識只會講講因果報應,吃素念佛,這些內容人家早就知道了,佛法聽不到,你就得不到法上的利益。
不明白法,就會對人盲目崇拜,大都只聽人話,不聽佛話
聽法就是讓你明白法,要明白,就要廣大地講,使衆生明白得深,明白得細。明白了法才好修行,明白了法,心中就有面鏡子。現在人不明白法,盲目崇拜,只聽人話,不聽佛話,以人話爲准則,以爲祖師大德講的都對。其實祖師、大德、大法師也是人,連阿羅漢果也沒有證到,難免有錯,你怎麼可以不聽佛話,去信人話呢?
有些人不明不白去受戒,
受了又犯,說受戒有功德,但也應該知道犯戒有罪過
我們講四根本攝修,目的就是叫你明白這四條根本戒。有很多佛弟子對戒不明白卻也去受戒,受了戒又不學戒,上午受戒下午犯戒。有人說受戒有功德,你也應該知道犯戒有罪過,修行怎麼能隨隨便便、糊裏糊塗的?
戒如盔甲,四根本戒能攝修就能保護自己
爲什麼有人覺得持戒不容易啊,因爲他懂得太少。比如你要保護自己,古時候打仗要穿盔甲,現在叫做防彈馬甲。(衆笑)所以要注重外圍的保護,外圍保護越堅強,敵人越難攻破,你裏邊的一切也越容易穩得住。學習四根本攝修就是讓你把這四根本戒能修得起來,來保護自己。佛這麼愛護我們,大慈大悲給我們講了這麼多法,佛弟子爲什麼不肯學呢?
四根本對出家人要求比較高,居士能學一學,也是福氣
四根本攝修的要求比較高,基本上是對出家人說的,居士能學一學,也是我們的福氣。無論做到多少,對自己的利益都很大,但是在家跟出家條件不一樣,在四根本戒上也得有點區別。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6)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戒對四衆弟子要求各不相同,
出家衆淫戒第一
提要:
·戒對四衆弟子要求各不相同,出家衆淫戒第一
·因男女接觸會起愛心,所以出家人在接受女衆供養時要心懷恐怖,受物
如捧刀輪
·出家人對人對物愛心不斷,生死了不脫,菩薩不可掉在貪瞋癡裏
·比丘不觸女體,比丘尼不觸男體,偶爾碰到也不清淨
·不懂得修行,能保你不下叁惡道嗎?隨隨便便,簡直拿自己法身慧命開
玩笑
·女居士有供養,師父不接叫我接,接了再給他,這是戒律的關系
·供品吃了得加持,分多些大家歡喜,可別貪吃起貪心
戒對四衆弟子要求各不相同,出家衆淫戒第一
如果出家人把戒放寬到在家居士的水平,這個戒不清淨的;如果對在家居士的要求像出家人那麼高,居士也做不到啊。所以佛法是辯證的,別解脫戒對四衆弟子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我們都要修行,都要盡量對自己要求高一點,這一點是相同的。所以有許多地方要求比較高,居士能夠學一學也好,做到有功德,做不到也無罪過。因爲四根本攝修主要是對出家人講的,所以淫戒放在第一。
因男女接觸會起愛心,
所以出家人在接受女衆供養時要心懷恐怖,受物如捧刀輪
上次講到“身手觸斬砍”,今天講“受物捧刀輪”。比丘在接受女衆供養的時候,要記住這句話,免得因男女的接觸起愛心,由愛發展到淫欲,比丘在接受女衆供養的時候,就要像捧著刀輪那樣恐怖,刀輪一轉,手掌割裂,手指割掉,要懷著這麼恐怖的心。
出家人對人對物愛心不斷,生死了不脫,菩薩不可掉在貪瞋癡裏
哪怕比丘受男衆供養,也應該記住這句話,免得你對這個東西起了貪心。出家人無論對人對物愛心不斷,生死了不脫。修菩薩法的人更不可以掉在貪瞋癡裏。密宗有些修法是以毒攻毒,目的不是發展貪瞋癡,而是去斷貪瞋癡。我們今天離的水平都沒有,哪有水平修密宗?
比丘不觸女體,比丘尼不觸男體,偶爾碰到也不清淨
比丘尼在接受男居士供養時也應該這樣。爲什麼要那麼嚴肅?除了會引起你對東西的貪心以外,還容易碰到對方手。比丘不能碰女體,比丘尼不碰男體,碰到了算不算犯戒,我可不敢說,因爲我是居士,不能看比丘戒,至少不清淨吧。
不懂得修行,能保你不下叁惡道嗎?
隨隨便便,簡直拿自己法身慧命開玩笑
如果你真有修行功夫,碰到了,你心一動也不動,有幾個能做到?別以爲當時沒感覺,明天回憶起來,也會胡思亂想,所以衆生很容易下叁惡道。不懂得修行,光是燒香拜佛,能避免你下叁惡道嗎?連出家都不能打保票,何況是居士?所以對自己要求不高,隨隨便便,簡直是拿自己的法身慧命開玩笑!凡是胡鬧開玩笑的人,心情都很輕松,等下了叁惡道,你的心情就不輕松了。
女居士有供養,師父不接叫我接,接了再給他,這是戒律的關系
我的記憶中有兩件事情,我五二年進了佛門,就喜歡聽經,清定上師在上海常講經,我常去聽。有一次清定上師要出門,走到門口,有個女居士要供養清定上師,清定上師不拿,我在旁邊,就叫我拿。那時我也不懂,等我拿了,清定上師說:你給我。(衆笑)現在我懂了,這樣子男女的手就不會碰到,免得一碰到就會有觸覺。
供品吃了得加持,
分多些大家歡喜,可別貪吃起貪心
後來我五四年和大衆上五臺山,我們幾個年輕人在上山的路上碰到兩位比丘尼,身體棒得很,年紀也很輕,其實我們比她們年紀還要輕。她們看見我們這麼年輕上五臺山修行來了,心裏歡喜,就給我們東西吃。(衆笑)年輕人都是貪吃的,(衆笑)不過男孩子好一點,女孩子想吃想得厲害。我發現你們今天分的供品太少,你們應該估計到這些小姑娘心裏會有意見。(衆笑)我一看供桌上還有這麼多供品,至少餅可以分掉,(衆笑)說到底佛菩薩不吃的。(衆笑)
其實這些供品,你給孩子們吃,佛菩薩更高興,你們不懂心理學。(衆笑)比如世間上買給奶奶吃的東西,奶奶偏要給小孫子吃,大人說:小孩子別吃,這是給奶奶吃的。奶奶聽了就不高興,奶奶給小孫子吃比自己吃還要高興啊,這是愛的關系。佛愛衆生猶如獨生子,我這是啓發你們,要愛每個同學。
但是分的供品也別太多了,(衆笑)吃供品是給你歡喜一下,不要吃出貪心來,那就不好了。從前一位法師,很講究修行,他以前的夫人到他面前禮拜,法師臉就嚴肅了,說:拜可以,別拜出夫妻的恩情來了。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7)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28
接受供養要有平等心,
接受供養是用來辦佛教事業
提要:
·五十年前,五臺山比丘尼路上給我們吃東西,用紙包了,地上滾過來
·能恢複佛門清淨,功德無量
·出家人稱福田僧,應以大悲心接受供養
·不可希望他人供養,接受供養時不可起分別心
·出家人接受供養要有平等心,接受供養是用來辦佛教事業,你供養大,
也不說你是大菩薩
五十年前,五臺山比丘尼路上給我們吃東西,
用紙包了,地上滾過來
你們聽得高興了,我再把話說回來。(衆笑)這兩位比丘尼,她們給我們東西的方式很特別,真是我有生以來頭一次看到,(衆笑)所以到今天還沒有忘記。(衆笑)她們把吃的東西用紙包了從地上滾過來,(衆笑)也是爲了要保持清淨。我聽說從前出家人,女的來供養他,他手不拿,指指桌子:你放在桌子上。沒有桌子,他就把長袍的衣服拉起來,“你放在這兒”。(衆笑)
能恢複佛門清淨,功德無量
可是僅僅過了五十年,佛門的風氣大變樣,非但沒有這樣做,還大起貪心。有一次我們見到一位大和尚,居士們排了隊頂禮,遞上紅包包。中間有個年輕的女居士來頂禮,說:“師父,你好嗎?”他就站起來跟她握握手。
所以我們能恢複佛門的清淨,恢複修行人的清淨,功德無量。
出家人稱福田僧,應以大悲心接受供養
我們供養出家人,要以恭敬心、清淨心供養,真正的出家人依戒依法講究修行,不會貪圖你供養的錢物,他是以大悲心接受你的供養,爲的是替你培福。
有些出家人不貪財,也不肯…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50~5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