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20~29)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20)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4

  能照釋迦佛教導去依法依戒

  修行的比丘是個好比丘

  提要:

  ·能照釋迦佛教導去依法依戒修行的比丘是個好比丘

  ·犯錯誤的出家衆,如果悔改轉變,佛教仍然有希望,他們仍然是在家

  衆的好榜樣

  ·比丘戒居士不能聽,“淫戒攝修”居士學了好處多

  ·有人聽不進佛法的戒律,因爲他離不開喝酒和女人

  ·淫戒攝修能使人心胸開闊,身體健康少煩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關心群衆

  ·家庭突出一個“我”,“我”與“我”相碰,所以煩惱矛盾也多,痛苦也多

  能照釋迦佛教導去

  依法依戒修行的比丘是個好比丘

  “佛語諸比丘”,今天講的淫戒攝修,主要是對出家衆講的,所以要求比較高。因爲他們已經出家了,不存在夫妻關系。他們已走上斷淫欲的道路,爲的是了脫生死。能夠照釋迦佛的教導,依法依戒修行,就是一個好比丘。

  犯錯誤的出家衆,如果悔改轉變,

  佛教仍然有希望,他們仍然是在家衆的好榜樣

  出家人有時候也會犯錯誤,或者因爲無知,或者沒有按照釋迦佛教導去做。這些出家人還是有希望的,因爲他們可以廣大地學佛法,接受釋迦佛的教導,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仍然可以轉變過來。轉變過來,佛教就有希望,他們仍然是居士們學習的榜樣。

  比丘戒居士不能聽,

  “淫戒攝修”居士學了好處多

  今天這個法並不是講比丘的戒律,比丘戒律不公開的,居士們不能看也不能聽,所以比丘誦戒的時候,居士應該遠遠避開。佛弟子一切都要遵照釋迦佛的教導,因爲釋迦佛的教導是正法,全世界都非常崇敬。

  關于“淫戒攝修”,居士們聽了也會有好處,只有一種人聽不進去,因爲這種人會發生誤解而說反話:釋迦佛對比丘說的這些話,在家居士有必要聽嗎?難道要我們夫妻不恩愛?要我們斷絕夫妻關系修清淨?難道要每個家庭都不生孩子,每對夫妻都到廟裏去當和尚啊?發生這種誤解的人恰恰說明他是執著家庭的自私、小我,特別強調夫妻中的淫愛,心胸很難開闊。

  有人聽不進佛法的戒律,

  因爲他說他離不開喝酒和女人

  八十年代初,社會上的人才學校,請我去開課講“禅定與心理導引”。我講佛教禅定,總要闡明一些佛法的道理。別人告訴我,有個學員聽了我的話很不以爲然,說:“傅老師教禅定,有什麼功法就拿出來。講得這麼多,又叫我們不要喝酒,男女之間要保持一點距離,我這個人就是離不開女人和喝酒。”只有這種人聽不進去。

  淫戒攝修能使人心胸開闊,身體健康

  少煩惱,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關心群衆

  佛對比丘的要求,我們居士聽了好處也很多。能使你心胸開闊,身體健康,家庭和睦,還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關心群衆。我原先認爲:這次講淫戒攝修,可能對老年人不太必要。你們告訴我:“很有幫助啊,聽了課,我對家比較容易放得下了。”放不下就容易起矛盾起煩惱;想開一點,放得下,矛盾也少了,煩惱也少了。

  家庭突出一個“我”,“我”與“我”相碰,

  所以煩惱矛盾也多,痛苦也多

  一個人成長以後,在工作單位人際關系所起的煩惱矛盾,要比家庭裏起的煩惱矛盾少得多,家裏每時每刻都會使你起煩惱起矛盾,根源就是放不下。家庭是培養我執的地方,一開口就是一個“我”。你們只要看看報上的文章,提到家全是“我的家怎麼怎麼”、“我的老婆怎麼怎麼”、“我的老公怎麼怎麼”、“我的兒子怎麼怎麼”,把廣大的胸懷收縮到家這麼小!最後縮到個人身上,個人就是我,“我”跟“我”會不碰嗎?每個人的神經類型不同,個性、生活習慣、語言方式、思想境界也不同,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我”和“我”相碰,那麼痛苦也不可避免。隨時隨刻有個我,執著我,隨時隨刻會起煩惱矛盾。只有佛的教導,才能使你避免痛苦,才能使你解脫。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21)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4

  原諒別人是慈悲心,更大的慈悲心是

  要找出罪惡的根源,所以教育比原諒更重要

  提要:

  ·原諒別人雖是美德,如果被原諒的人得寸進尺,向煩惱發展,就起了

  反作用

  ·原諒別人是慈悲心,更大的慈悲心是要找出罪惡的根源,所以教育比

  原諒更重要

  ·第一次原諒,第二次原諒,第叁次就挨了打

  ·佛陀以正法教育衆生,爲了使衆生由愚癡轉爲理智

  ·原諒不能寬大無邊,使衆生變好,才是度衆生的目的

  原諒別人雖是美德,如果被原諒的人

  得寸進尺,向煩惱發展,就起了反作用

  人世間提倡“原諒別人就是美德”,這句話沒錯。我年輕時,有一次黃石的學生叫我到他家裏做客,我就去住了幾天。有一天他的好朋友來看他,有一句話我還沒有忘記。朋友跟他講起,他與人相處時發生的這件事情那件事情,總是說:“我還不是算了。”(衆笑)意思就是原諒別人,算了。

  原諒別人就能避免很多矛盾,人要善于讓步,且不說你現在吃小虧,將來會占大便宜,至少你現在可以避免矛盾。可是按照佛陀的教導,原諒別人可以解決當時的矛盾,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果他朝煩惱方面去發展,往往還起反作用。你原諒他,他會得寸進尺,利用你的原諒發揮他的煩惱習氣。小孩子爲什麼脾氣這麼壞?難到他一生下來脾氣就這麼壞嗎?因爲媽媽原諒他、寵愛他。凡事要兩面看問題,這就叫辯證。

  原諒別人是慈悲心,更大的慈悲心是要

  找出罪惡的根源,所以教育比原諒更重要

  佛陀當然也主張要原諒別人,這是一顆慈悲心,可是佛還有更大的慈悲心,不光是原諒別人,還要找出他幹壞事的根源,要把他根都拔掉,那不是更好嗎?根源就在衆生有煩惱。所以說,衆生不斷煩惱,靠原諒來維持平衡,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就算當時平靜下去了,可是被你原諒的人並沒有認識自己的錯誤,將來會更苦,所以原諒別人還不如教育衆生。

  第一次原諒,第二次原諒,第叁次就挨了打

  佛陀最偉大的地方在于他對衆生進行教育。講個故事作個啓發,有個調皮的小孩,爬到樹上,樹下走過一個人,他就朝他小便。這個人跟小孩不計較,原諒他,一聲不吭走了。小孩想:我朝人小便沒事嘛。第二個人走過去,他又小便。這個人也有修養,不計較,走了。第叁個人走過去,他又小便了,這個人把小孩拉下來打了一頓。這就是不教育,光靠原諒引起的後果。如果第一個人教育教育他,那麼第二個第叁個人走過去,小孩不至因小便而挨打。

  佛陀以正法教育衆生,

  爲了使衆生由愚癡變爲理智

  教育衆生是以正法教育,以佛陀極其圓滿的智慧教育。凡是佛陀的教育都是正法,都是爲了我們生活安定、身心健康、從愚癡顛倒變爲理智,只會促進人類的幸福和快樂,絕不會加深人類的痛苦。

  原諒不能寬大無邊,

  使衆生變好,才是度衆生的目的

  有些人說話總是帶點讓人不舒服的味道。比如表示對別人的諒解,一般都是說,“沒事沒事,別放在心上,我不會計較的。”或者謙虛一點:“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你。”或者再客氣客氣,“我有的地方做得也不好。”人們對他的看法就很好,說他風格高,修養好。有些人呢,後面再添一句,“這一次算了,下一次不可以這樣了。”還有的人說得更不客氣:“下一次再這樣,我就對你不原諒了。”從人間的風俗習慣來看,後面幾句一說人家就不高興。

  我的看法,不高興是他的事情,後面這幾句說了也有必要。爲什麼有人盡幹壞事盡犯錯誤?就因爲對他寬大無邊。當然喽,你想善巧方便一點,免得人家聽了不高興,那麼後面兩句就別說了。可是你心裏要明白,光是原諒不頂事,還要想辦法讓他下一次不再犯錯誤,要教育他、培養他、幫助他,事情要做得徹底,度衆生要使衆生變好,才是你度衆生的目的。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22)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4

  戀愛最無聊,

  是八識田中過去世淫愛種子的發作

  提要:

  ·衆生沒智慧,往往在對別人的熱情、幫助、說閑話中起了反作用

  ·子女促使父母離婚,會使家庭矛盾加劇

  ·夫妻吵架,外人不要再去火上添油

  ·提高自身素質,接受佛陀的教育,會使家庭和睦,煩惱減少

  ·男女情愛加重了心理負擔,淫愛更傷身

  ·戀愛最無聊,是八識田中過去世淫愛種子的發作

  衆生沒智慧,往往在對別人的

  熱情、幫助、說閑話中起了反作用

  所以原諒別人是美德,教育別人更重要。家庭裏夫妻關系也是一樣,看看報,社會上的辦法就是大大提倡原諒別人,有的家庭夫妻關系比較平靜一點,就是靠彼此諒解,這是世間上的辦法。可是爲什麼很多家庭沒搞好?因爲社會上的人都有煩惱,包括親戚、朋友、鄰居,這些旁觀者不一定有智慧,就算他有熱情、關心你,爲你不平,幫你說幾句話,可能他出發點是好的,結果由于沒有智慧,不能理解別人,起了反作用。不是這個說閑話的人壞,壞在他自己本身也沒有好好接受教育,懂得太少了。

  舉個例子,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事,有些人就是太誇大了:“你這樣生活也夠痛苦的了,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我看你還是離婚的好。”聽了他的話,有人就真的去離了,假如不聽他的話,明天也許又好了,要他這麼瞎起勁幹什麼?

  子女促使父母離婚,會使家庭矛盾加劇

  還有一種怪現象,媽媽要跟爸爸離婚。本來父母的事情,兒女要想辦法促使他們和睦。奇怪的是,有的兒子支持媽媽跟爸爸離婚。可能離了婚以後,兒子也支持媽媽再找一個,意思就是說我失去了親爹,總要找一個後爹,怪現象!這些人既不能理解人,又不能諒解人,智慧淺薄,盡說閑話,促使家庭矛盾加劇。

  夫妻吵架,外人不要再去火上添油

  再比如夫妻吵架是常有的事,…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