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保衛自己的本能。現在我們已經喪失了很多,那麼趕快恢複啊,恢複的辦法就要聽佛法,在佛法中覺悟起來啊。
佛語諸比丘,觀淫欲鄙穢
第一句,“佛語諸比丘”,佛對大衆比丘講,也包括比丘尼,佛經裏有很多地方提到比丘,也包括比丘尼,提到善男子,也包括善女人。
“觀淫欲鄙穢”,鄙是卑鄙,穢是肮髒。只有觀才能出智慧,只有開了智慧你才能了生死,所以觀是非常重要的。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以一念止萬念
我總是勸導修念佛法門的居士們,一定要達到一心不亂,《佛說阿彌陀經》裏明文規定要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以一念止萬念,不這樣你沒有把握的。達不到一心不亂,你不及格,要留級,留在生死輪轉裏。一心不亂是修止,止住妄念,至少一天,最好七天,一個妄念都不起來,所以淨土法門境界很高的。法無高下,你貶低淨土法門,那是有罪過的。淨土法門也是法。
修定起妄念,止住妄念還有希望,
入了無想定可沒希望了
假如有人問,傅老師,你入定了沒有?說我入定了。啥個定?妄想定。(衆笑)起了妄想還有希望,自己覺悟覺悟,趕快止止妄念,腦子什麼念頭都沒有,入了無想定可沒有希望了。修止達到一心不亂就能入定,可是你應該明白,止是止妄念,不能止正念,不能止住你的覺性。我年輕時,在佛教青年會還經常聽到法師講要修觀。只修止不修觀,你出不了智慧,出不了智慧就斷不了生死。外道也能入定,可外道跳不出叁界,因爲他修止不修觀,智慧開不出來。淨土法門的叁本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都要修,一心不亂是修止,修十六觀經是修觀,修止觀才是佛教的修行。
不論在靜中、動中都要修觀
講到觀,觀有靜中修,動中修,我們每天早晨禅定中修的觀,那是靜中修,生活中是動中修。生活中也要修觀,“觀淫欲鄙穢”就是叫你修觀。出家修行,哪能不修觀呢?就算你修念佛法門,你不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至少也要把阿彌陀佛觀起來呀。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3)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1
淫愛越輕,越往上升;淫愛越重,越往下沈
提要:
·情愛實是對人的不尊重,自願的愛仍然是卑鄙的
·淫愛越輕,越往上升,淫愛越重越往下沈
·看選美看出美來還能了生死嗎?
·歲月天天催人老,受什麼迷惑呀
·動了愛心不怕髒,愛髒的人怎能到達清淨的彼岸
情愛實是對人的不尊重,
自願的愛仍然是卑鄙的
男女的情愛,世間上人認爲非常崇高,佛門裏認爲非常卑鄙。男女情愛的真實面目就是不尊重人。如果男女的情愛是崇高的,你在馬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姑娘,你上去擁抱她,“我愛你”,她“啪”一個耳光打過來,這才是情愛的真實面貌。爲什麼一對情人擁抱就沒事?即使被抓到公安局去,也沒有事,因爲你們性質變了,旁人也只得根據你的變而變。再舉個例子,你口袋裏的錢被小偷偷走了,旁人要抓他,你說:你們把他放了吧,他是我好朋友。抓他的人也只好算了,可是偷錢本身是壞事,因爲你願意,只好不抓他。因爲夫妻之間的情愛雙方願意,只好不抓你們,可是男女情愛的性質仍然是卑鄙的。男女情愛只有一個作用,維持人類的種族,可又有誰知道你生的孩子,將來對社會對人類到底是有貢獻,還是有危害?
淫愛越輕,越往上升;淫愛越重,越往下沈
我講的話都是真實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表面的。如果你男女的淫愛越輕,你就越往上升,越重越是往下墮。事實就是這樣,天人的夫妻生活跟人間不同的,有這麼一層的天人,他們夫妻關系是握手的,更高級一點的,他們連握手都不需要,眼睛互相看一看,就是他們的夫妻生活。到了人間呢?看一看不頂事,握握手也不頂事,擁抱還不頂事,還要到床上去,一定要人身體中最肮髒的部分相碰一下,他才過得過去。如果再不修行,下墮到畜生道,畜生道更加厲害,一只公雞看見母雞就跟在屁股後面追,一邊追一邊嘴裏說,“咕咕咕”,意思就是“我愛你”。(衆笑)公雞的老婆數不清了,它看一個追一個,所以淫愛越是重,越是往下掉,成爲一個卑劣的習氣。
看選美看出美來還能了生死嗎?
有一年我在深圳學生家過春節,她的女兒要我到客廳去坐一會兒,她正在看電視,她問我,“老師,你知道她們在幹什麼?”我說“我不知道”。“她們在選美”,我就想不通,選美露出肚子來幹什麼?這個肚子都是人皮包的糞桶有什麼美的呢?她還問我:“老師,你看,這幾個人哪一個最美啊?”我說“我看不出美來。”“總有個比較美吧。”“我實在看不出美,這個女的鼻子有點歪的,這個女的頭發變成油條了。”“她們總有一點美的地方。”我就說,“如果我看出美來,我還能了生死嗎?”所以勸導你們看可以看,要有眼無珠啊。有眼無珠就是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美女看成妖怪。
歲月天天催人老,受什麼迷惑呀
其實我說女的也包括男的啦,世上哪有什麼英俊少年啊?這些人全會老死。從前有人看到我五八年在北京故宮門口照的照片,那真是英俊少年呀,他還想要呢。我就挺不高興,我說“你要它幹什麼啊?這個人早就死了。”我說的可是真話,你現在世界上還找得到這個人嗎?雖然還活著,但是年輕時的樣子早死掉了,到了老年了,還有青少年的痕迹嗎?鮮花只是迎春笑,歲月天天催人老。娶老婆都是娶的老太婆,嫁老公都是嫁的老頭子。受什麼迷惑呀?
動了愛心不怕髒,
愛髒的人怎能到達清淨的彼岸
穢就是肮髒,如果動了愛心了,你就不怕肮髒,越是低級的動物,一動愛心,就越不怕肮髒。人也是如此,我們來擺擺事實,沒有一個人會愛自己的大便,大便既臭又髒,非但有細菌,腸子裏的肮髒全從大便裏出來。可是一只狗,它聞到大便就動愛心,就喜歡吃,這就說明如果衆生一起愛心,他就不怕肮髒。不怕髒的人肯定流轉生死,因爲他不可能到清淨的彼岸,他覺得彼岸只是清淨而沒有他喜歡的髒,所以他甯肯留在肮髒的此岸,你留在此岸還不是流轉生死?
“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
提要:
·“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
·不聽佛話還俗多,修行習慣了也就適應了
·佛說的是真實話,觀淫欲是鄙穢,這才是修行
“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
有許多人連肮髒都舍不得放下,比如說,吃丸子,一吃進去,嘴裏燙得要命,馬上就吐出來了,不要說別人口裏吐出來的東西,自己吃不進去,連自己吐出來的東西你也不想吃,因爲怕髒。佛說:被你吐出來的東西不要再去嘗味道了,意思就是:出家了就不要再留戀世俗了,因爲俗家的一切是你吐出來的,或者說你已經出家了,不要把世俗上的東西再抓到你身邊來,因爲那些都是你抛棄的。比如,你出家的時候,你吐出來的是西裝、皮鞋、金絲邊的眼鏡、音樂磁帶、一切世俗的用品,連個鏡子都是世俗人用的,出家人沒頭發了還用鏡子幹嘛?這些全丟光了,如果你再抓回來,就等于吐出來的肮髒東西又吃進去。
還有的人吃東西,明明吐出來了,但是還貪著這東西好吃,加上小氣,到後來又吃下去了。(衆笑)如果你變了瘋子,就會抓自己的大便,還笑嘻嘻地吃了進去。吐出來的肮髒再吃回去,豈不著魔了。
不聽佛話還俗多,修行習慣了也就適應了
現在不管是出家在家,很多人都不聽佛的話,現在出家人的多,還俗的也多,甚至還出現方丈穿西裝,叫西裝方丈。在家居士也不聽佛的話,發菩提心來到這兒一心想修行,覺悟很高,就因爲咱們這兒紀律比較嚴,管理得比較好,他不能自由散漫,就以不適應的理由要回家,不是把吐出來的東西又抓回去?說句老話:好馬不吃回頭草。你這是有志氣嗎?再過一段時間你就是適應了嘛。我也是衆生,我也有這種習氣的,初來文殊院時,我總覺得很不習慣,住久了,我覺得挺舒服,習慣了嘛。
佛說的是真實話,觀淫欲是鄙穢,這才是修行
說到一個人的修養、品德、心靈上的問題,你究竟高尚多少,卑鄙多少,清淨多少,肮髒多少,自己心裏有數。尤其在男女夫妻關系中,好好去想一想。佛講的是真實話,要觀淫欲是鄙穢,這才是修行。今天講到這兒。(回向)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4)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3
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
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
提要:
·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
·講法就是要大家明白什麼是真修行,什麼是假修行,什麼是真和尚,什
麼是假和尚
·不要跟邪師走邪道,在佛門不要背因果,不要造惡業
·不根據佛法標准去做人,算什麼佛弟子
·求法不懂法,會唸不會修,卻生起一個傲慢
一、婬戒攝修
佛語諸比丘 觀淫欲鄙穢 糞器死豬腸
枯骨斷肉想 勝夜叉獄卒 饑狼毒蠍等
甯入熱鐵網 不墮愛河中 言視毒箭傷
往來履鋒刃 身手觸斬砍 受物捧刀輪
入家墮火宅 偕行迎風炬 同坐處深井
通書告死刑 閻浮有毒樹 觸樹見樹形
齅香聞樹聲 聽名見畫影 聞談說擬議
悉中毒身死 不識無愛覺 或習護命法
持律好比丘 雖逢而無害 日六次觀熟
遭敵保不敗
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
今天繼續講《四根本修心要門》,其中淫戒攝修排在第一,可見這個修心要門主要是針對出家人說的,所以第一句就是“佛告諸比丘”,當然也包括比丘尼。比丘戒是不公開的,但是修心要門可以給居士們學,要求比較高,能海上師把它排在《律海十門》裏,目的是希望居士向出家人的要求提高。不要求居士完全做到,因爲居士有妻兒,完全做到很困…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10~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