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所以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他碰到的第一位善知識就是文殊菩薩。
普賢行願品(23)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于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3.25
修行要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才能進入學修佛法的正道
提要:
■ 如今年輕人善根不厚,根基不牢,參學成了遊山玩水
■ 參訪善知識,要有正知正見,向人請教別成了要人聽你教
■ 修行要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才能進入學修佛法的正道
■ 對善知識要親,就像孩子投入媽媽的懷抱
■ 求到了說菩薩靈,求不到說菩薩不靈,師父不給錢就換個師父,那也不像
徒弟了
如今年輕人善根不厚,
根基不牢,參學成了遊山玩水
從前九華山仁德大和尚請我去辦九華山佛學院,曾親筆寫信來,信上有句話:執帚以待。照文字解說,就是他拿了掃帚來等待我。我文化不高,這到底啥個意思我搞不懂,是不是等我一到,他給我掃地還是咋的?總是表示對我的敬重吧。那麼我就去了。
那個時候辦佛學院很辛苦,什麼都是我在幹,還要給這麼多學生講課。仁德和尚有一次跟我說:“現在的年輕出家人,開口參學,閉口參學。連《心經》《楞嚴咒》都背不出,參什麼學啊?”自己沒有基礎,善根也不厚,根基也不牢,參學也成了遊山玩水。
參訪善知識,要有正知正見,
向人請教別成了要人聽你教
善財童子參訪善知識,那可不一樣了,他參訪的是文殊菩薩,這是一位大菩薩,有大智慧。你東跑西跑去跟誰參學啊?參學是要向善知識學,這個善知識要有正知正見。別看見一個地方就跑去參學,佛法沒學到,卻學會了唱唸做佛事。
佛門裏講參學,社會上人就叫請教。有些人口口聲聲來請教,我年輕時在蘇州,有人跟我說:“明天,有個人特地慕名來拜訪老師,向你請教。這個人呢,任何人他都不拜訪請教的。”他尊重我,我能不等嗎?來了,一看是個小青年,一開口:“老師,久仰大名,特來拜訪,請你多多指教。”結果他就一直說下去,我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衆笑)好不容易等他停下來,我稍微說幾句,他又插進來,我只好聽著。說到後來,“今天時間晚了,我要回去了,過幾天再來請教。”我想:不是你來請我教你,是要我聽你教我。所以參學既不是遊山玩水,更不是要求善知識來聽你講一套。現在都搞錯了,所以成了末法時期了。
修行要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
才能進入學修佛法的正道
善財童子見到文殊菩薩,當然是很恭敬地向文殊菩薩請教怎麼修行,他在文殊菩薩那裏就得到了利益。文殊菩薩告訴善財童子:修行要親近善知識,還要聽聞正法,才能夠進入學修佛法的正道。佛法就像一個寶庫,裏面全是寶,可是你打不開門還是拿不到寶。要開門只有一個辦法:拿鑰匙去開。善知識就好比是鑰匙,沒有善知識的指導,你連寶庫的門都打不開。我常說,學法修行要入門啊。門都打不開,什麼都不會明白,所以善知識非常重要。
對善知識要親,就像孩子投入媽媽的懷抱
要親近善知識。親,對善知識要親,比如我們看見佛菩薩,心裏就要非常親,要親到佛菩薩就是我們的親父母,因爲在佛菩薩那裏我們就安全了,就好比孩子投入媽媽的懷抱。孩子心裏害怕,就會哭,媽媽把他抱在懷抱裏,他就不哭了,因爲媽媽懷抱最最安全。歸依佛咱們就有了依靠,因爲佛會保護我們,就好像媽媽會照顧我們。
求到了說菩薩靈,求不到說菩薩不靈,
師父不給錢就換個師父,那也不像徒弟了
有些孩子跟媽不親,他也跑到媽媽那裏去,幹什麼?“媽,我要吃糖。”拿到糖他就跑掉了。媽叫他:“孩子,你在外面我不放心,你來幫我做點事。”他理也不理媽。過了一會又來了。“媽,我要吃蘋果。”拿了蘋果又跑掉了。
還有的孩子更糟糕,給他吃糖吃蘋果,他就說“媽媽好”;不給他吃,就說“媽媽壞”。有些信佛的人也是這樣,求菩薩保佑,求到了,就說“菩薩靈”,沒求到,就說“不靈的”。我從前辦隆昌寺僧伽培訓班,有個小和尚問我:“老師,我師父有沒有寄錢來?”我說“沒有”。“再不給我寄錢來,這個師父我不要了,換一個師父。”真叫時代變了,當徒弟的也不像徒弟了。
普賢行願品(24)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于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3.25
老師慈悲,不會把你趕走,
你也不應該把老師踢掉啊
提要:
■ 老師慈悲,不會把你趕走,你也不應該把老師踢掉啊
■ 有些人雖有所求,可從不到我這兒來,來小住聽法的,才是既親又近,常住
更是天天親天天近
■ 功德回向靠心的作用,跟敲法器唱得響並無關系
■ 親近善知識有大利益,善知識見到你,心中就有你,你就能得加持
老師慈悲,不會把你趕走,
你也不應該把老師踢掉啊
這種人我也碰到過,有人來的時候,高高興興,學到一半跑掉了,也就等于把老師踢掉了。我老師很慈悲呀,不會把你趕走的,你也不應該把老師踢掉啊。
我的舅媽有個孩子脾氣不好,爺爺給他取了兩個外號,叫“吃困藤”,這是甯波話。用普通話來解說,吃,就是貪吃;困,就是睡覺;藤,脾氣耿。“爛肥皂”,爛,就是懶;肥,就是皮,頑皮;皂,就是整天跟人吵架。舅媽冒起火來:“你給我滾。”他說:“滾就滾。”他真的往外走了。舅媽又說:你給我回來。做媽的很慈悲啊,可現在做兒女的實在不像樣了。
有些信佛的人也實在不像樣,有人說過:中國人信佛,有事情了,就把觀世音菩薩請出來,求觀世音菩薩幫幫忙;事情辦成了,又把觀世音菩薩請進去,沒你的事了。
有些人雖有所求,可從不到我這兒來,
來小住聽法的,才是既親又近,常住更是天天親天天近
我老師也深有體會,一有事情了,也有親自到這兒來親近我,“請老師加持。”多數是人不來,打個電話來。生病要加持病好,生孩子求生産順利,小孩子發高燒、夫妻吵架、希望家人不要打牌賭博,什麼都來求我。求完自己的事情,再求妻子、兒女、公公、奶奶的事情,還求親戚朋友的事情。據說也蠻靈,不是我這個老師靈,是佛菩薩靈。你求我,我只好替你求佛菩薩。有些人可從不到我這兒來,既不親又不近,更不來學法。
還有的人,要求把講法的書寄到他家裏去,讓他也能學法得大利益,我們送法給他,他可從不來親近。當然咱們不計較,但講法要講清楚:學法的人要親近善知識,親近就能得大利益。
你們來聽法就不同了,小住來聽法,高高興興來,這也算親,到我面前來,也算靠近了。你們常住當然是天天親,天天近。
功德回向靠心的作用,
跟敲法器唱得響並無關系
加持,就是功德回向,功德回向是心的作用,你有修行的功德,你心裏想著誰,功德就回向到誰身上,跟敲敲打打並無關系,木魚、法器一點靈性也沒有的。
還有喜歡出錢超度死人,從前佛在世的時候沒有什麼做超度,是佛教傳到中國,中國人想出來的,真正的佛事是說法教化衆生。現在還有說:“要唱得響才起作用”,所以嗓門特別大,就受人歡迎。有些唱不響的,就裝喇叭,從此寺院裏再也不得安靜。許多人還唱出京戲的調子,乃至還有黃梅戲裏“夫妻雙雙把家還”的調子。
回向是靠心的作用,不是靠聲音。你能把這個人觀想起來,心裏就有這個人的形象,或者看他的照片,也能想得起來。實在不行,總得知道他的名字吧。
親近善知識有大利益,善知識見到你,
心中就有你,你就能得加持
在湖北時,有一次我從外地回到佛學苑,門口一個學生突然問我:老師,你記得我是誰啊?我馬上就叫出她的名字,她就高興了。
做人難啊,我還得把每個學生名字記住。其實何必呢?我眼睛看到你,你就得加持了,因爲我眼睛一看見,心中就有了你。那麼你越親近,越得加持,越遠,這個加持力越小,這也是親近的利益。還有你親近了,師生的感情就好了,老師高興,你也高興。
普賢行願品(25)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于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3.25
要親近善知識,你親近惡知識、邪知識,
你將來也會得惡成就、邪成就
提要:
■ 心裏有股氣,是發出來好,還是悶在心裏好?兩個都不好
■ 把人壓得厲害,有氣只好悶在心裏,如果發出來卻都是煩惱,最好是把煩惱
融化掉,融化煩惱要靠智慧
■ 要親近善知識,你親近惡知識、邪知識,將來也會得惡成就、邪成就
■ 陪吃飯、說說話,問東問西也問不到法,這種親近實在浪費時間
■ 親近善知識,要請善知識說法,就能得到法上的利益
心裏有股氣,是發出來好,
還是悶在心裏好?兩個都不好
你親近了,你提問題也方便啊。有個同學昨天來問我:“心裏有股氣,是發出來好?還是悶在心裏好?”我說:“兩個都不好,比較起來悶在心裏更不好。”心理學家也是這樣認爲。悶在心裏就成壓抑,要悶出病來的,總有一天悶不住了,來個大爆發。
現在佛門普遍不懂得修行,有些人被稱爲老修行,大家說:“老修行應該越修脾氣越好,怎麼越修脾氣越大了?”有的人因此就對修行沒信心了。這是因爲中國佛門有個傳統,就是壓,越壓到後來越壓不住,脾氣比原來還要大,就等于算老賬了。那可厲害了,一發脾氣一兩個小時還不完,叁年前的事情都會想出來。
還算好,他發出來了,發不出來,裏邊的煩惱累積,慢慢就著魔了,就是發精神病了。所以心理治療有一種“心理疏泄法”,就是叫你發出來,你想哭就哭,想說就說。這麼一發,病就好得多了,還蠻有效果的。有種病叫“歇斯底裏”,現在叫…
《《普賢行願品》講記(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