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20)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4
有了愚痴的感情,就会依人不依法,
执著越深,更难转变
提要:
■ 佛法救人,可不能教人学愚堕畜生道
■ 有了愚痴的感情,就会依人不依法,执著越深,更难转变
■ 学愚的人发心一辈子做愚人,犯戒也不怕了
■ 释迦佛的弟子成了愚弟子,岂不给释迦佛脸上抹黑
■ 愚人唸经不求懂,猫唸猫经听不懂,前世愚人今世猫
佛法救人,可不能教人学愚堕畜生道
愚痴呢?愚痴堕畜生道。众生为什么愚痴?不听佛法呀,不听佛法没有转变愚痴的人,死了就要堕畜生道,如果再去学愚,你畜生道还跳得出来吗?佛法是救人的,可不是害人的。讲法可不能教人去学愚下畜生道。
有了愚痴的感情,就会依人不依法,
执著越深,更难转变
“愚痴堕畜生”,这是经书里的话。佛一再说:要依法不依人。法是佛说的,“学愚”是人说的。末法众生往往依人不依法,只要对这个人崇拜,对这个人有感情,一听进去就拔不出来了,很难转变。还加上我执法执,执著得厉害,更难转变。
学愚的人发心一辈子做愚人,
犯戒也不怕了
从前有位出家女众来福鼎清净寺,她也喜欢听我讲法,就是听到我说:“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大家要学智慧,不要学愚。”这可是佛说的啊,但她听不进去,当天晚上就要走。女众部的出家同学劝她,“你明天早上走吧,现在天黑了,戒律上有规定,比丘尼不能一个人在黑夜走路。”她也不听,偏要走,戒律也不管了。
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有本书上说的,(这本书不是佛经,是人写的)“愚者容易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要一辈子学愚,我是愚到底!”当天晚上就走了。
释迦佛的弟子成了愚弟子,
岂不给释迦佛脸上抹黑
学愚的人能到极乐世界吗?阿弥陀佛讲法跟释迦佛讲的一模一样,阿弥陀佛也是讲:愚者畜生道。你即使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会觉得奇怪:怎么娑婆世界来的释迦佛弟子都是学愚的?释迦佛怎么教导的?还不是给释迦佛脸上抹黑?
愚人唸经不求懂,猫唸猫经听不懂,
前世愚人今世猫
我是根据佛经上的话来跟你们讲,大家都是佛弟子,要听佛的话,要学智慧,不要学愚。愚的人也会念经。几年前上海一个信佛的年轻人请我们到她家去,她家在农村,有个花圃,是玻璃房,她的奶奶走进玻璃房,嘴巴里一直在唸。我以为她在唸佛,我说“你奶奶唸佛很用功嘛。”她说“她不是念佛,她在唸经。”我说“啥个经啊?”“听也听不懂,不知道在唸点啥”。
小时候听妈说,猫睡着了,“呼噜呼噜呼噜”,妈说:它在念猫经。(众笑)
外道也会念经。有个庙人称香功庙,里边都是练香功的,也请我去讲法。他们越听越怄气,说“听讲法还要刮鼻子”,因为我讲法批评他们。有一次在大雄宝殿前面看到个老头子,恭恭敬敬点了香,摊开一本书,边唸边拜:“一拜观音……,二拜观音……”我想佛经里哪有一拜观音二拜观音。所以外道也会唸经。
当然,愚人也会念经,你问他唸什么?“不知道”。愚人唸经不求懂,懂了也不叫愚了,经文不懂你还会得智慧吗?所以这些都是学不得的。
普贤行愿品(21)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4
讲经要贯穿般若智慧,
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提要:
■ 讲经要贯穿般若智慧,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 广般若要广大地讲,有广般若的教才有深般若的证
■ 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也就是一切法性空
■ 现在的有,可不是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才是解脱,才是什么都有
■ 一切都不属于自己,有舍才有得,空了才会有
讲经要贯穿般若智慧,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此地讲“成就般若智慧”, 我们这里就叫大般若佛学苑,我最近在安徽太湖法雨山佛学苑讲般若智慧,再在这儿讲就重复了。其实我讲《普贤行愿品》,也是贯穿大般若智慧。今天再给你们稍微提一句,般若智慧就是使你断烦恼、了生死、修菩萨道乃至成佛的智慧。六波罗蜜到第六度圆满,第六度就是般若度。我们这个法流是圆满的法流,因为我们是大般若法流。
广般若要广大地讲,
有广般若的教才有深般若的证
般若智慧的境界,不可思不可议,必须要通过讲经说法,使大家一点一点慢慢懂起来。讲经说法就是用语言文字来阐明释迦佛的智慧,这叫广般若。要广泛地解说,目的是叫你进入深般若,深般若是亲证。深般若的境界没办法讲,你讲出来了,仍然是广般若,因为仍然是语言文字。
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也就是一切法性空
深般若就是什么也没有,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如影如幻,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 “什么也没有”就是一切法性空。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空就是无常,“无”是没有,“常”是永恒不变,世间上的一切,包括一切法,都没有一个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叫一切法性空。
房子是性空,因为房子要拆就拆掉了。人也是性空,你们不是长大了吗?因为性空所以会长大。我年轻时头发比你们还多,今天不是脱光了吗?也是性空。为什么会老?也是性空啊。老了要死掉;死也不是实在的啦,一把火烧成灰了;灰也不是实在的,风一吹什么都没了,所以说到最后什么都没有。
现在的有,可不是什么都有,
“什么都没有”才是解脱,才是什么都有
有人一听“什么都没有”就慌了:这么说起来,我修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要知道什么都没有,你就成佛了。真正的解说,什么都没有就是什么都有。你现在的有,可不是什么都有,你是有了这样没那样,有了那样没这样,等到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什么都有了。
一切都不属于自己,
有舍才有得,空了才会有
我是尽我所有作供献,我是无产阶级,一点私有财产都没有,我什么也不要,什么都不是我的,结果变成什么都是我的。
比如这件衣服、裤子、鞋子都不是我的,我坐的汽车也不是我的,我什么都没有的,可是今天我什么都有。所以你们要舍得,有舍才有得。你不舍,就没有得,如果你不肯空,就没有有,大般若就是讲这么回事。你们可能听不大明白,就先当故事听听,以后多听多听,慢慢会懂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回向)
普贤行愿品(22)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心解脱应该就是慧解脱,
心里有了智慧去掉了烦恼,心就安定了
提要:
■ 心解脱应该就是慧解脱,心里有了智慧去掉了烦恼,心就安定了
■ 离开原来的环境、转移注意力,虽也能消除人的火气,但这些都不是根本
解决的办法
■ 解脱要靠智慧,所以心解脱、慧解脱两者是分不开的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就是文殊菩萨
心解脱应该就是慧解脱,
心里有了智慧去掉了烦恼,心就安定了
昨天讲到解脱有心解脱、慧解脱,实在说心解脱应该就是慧解脱,因为心里有了智慧去掉了烦恼,心就安定了。分开来讲,我看是个层次问题。世间上人常有这种情况,本来心里很闷气,像被绑住一样,转移转移注意力,或者别人劝劝他,心里就放松了,心里的烦恼就好转了,好比结解开了。比如世间上人常说:“你别为这点小事情怄气,咱们出去走走。”或者去玩玩,看场戏,慢慢就把烦恼忘了。
离开原来的环境、转移注意力,
虽也能消除人的火气,但这些都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
有的人方法巧妙一点,利用时间把你烦恼冲淡下去。从前有个病人跟医生说:“我火气特别大,能不能把我的火气治好?”医生说:“等你冒火的时候就到我这儿来,但有个要求,你不能坐车,要步行来。”结果这个病人一冒火,就从家里走到医生那里,这段路可能很长吧,等他走到医生那里,他的火气也已经下去了。
有一个女佣人非常聪明,老爷冒火了,她就绞一把热水毛巾,说:“老爷,你头上都是汗,擦擦汗,擦擦汗。”老爷就擦汗了。过一会儿老爷想想,火气又上来了,她又去绞一把,“老爷再擦擦。”几次一擦,老爷火气也下去了。
我年轻时,有一次我在家里冒火,正巧一个信佛的年轻人到我家来,看见我冒火,就说“咱们出去走走。”我以为他请我去吃饭。结果在路上转了一圈,陪我到他家去,也没有什么话跟我说,连茶都不给我倒一杯,我倒对他有点生气了,对家里的气倒冲掉了,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但是说到底没有智慧解决不了问题,过后想起这个问题,或者遇到别的问题又要生气了,又不得解脱了,所以靠世间上的一套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解脱要靠智慧,
所以心解脱、慧解脱两者是分不开的
佛门里边也常有说:不要执著,要放下。不可能你一说放下,他就放下了,还要给他讲佛法,用佛法去开导他,他得到了佛法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即使他下一次又起烦恼了,他仍然可以用佛法的智慧去解决。你们有些同学很巧妙,起了烦恼就看看自己听法的笔记,没看多久,烦恼就下去了。要用智慧来解脱,那才是真解脱。所以要得到心解脱,还是要心里有智慧,心里有智慧而得到解脱,也就是慧解脱,所以这两个是分不开的吧?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一位善知识就是文殊菩萨
“《华严经》里有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一般寺院里观世音菩萨像旁塑有两个小孩,男的就是善财童子,女的是龙女。善财童子据说他生下以后,他家就开始富起来,而且吉祥如意,人家说,这都是由于你这个孩子的关系,所以取名善财。有一次文殊菩萨到他们那个城里去讲法,他也去听…
《《普贤行愿品》讲记(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