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20~29)▪P2

  ..续本文上一页法,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碰到的第一位善知识就是文殊菩萨。

  

  普贤行愿品(23)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修行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才能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

  提要:

  ■ 如今年轻人善根不厚,根基不牢,参学成了游山玩水

  ■ 参访善知识,要有正知正见,向人请教别成了要人听你教

  ■ 修行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才能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

  ■ 对善知识要亲,就像孩子投入妈妈的怀抱

  ■ 求到了说菩萨灵,求不到说菩萨不灵,师父不给钱就换个师父,那也不像

   徒弟了

  如今年轻人善根不厚,

  根基不牢,参学成了游山玩水

  从前九华山仁德大和尚请我去办九华山佛学院,曾亲笔写信来,信上有句话:执帚以待。照文字解说,就是他拿了扫帚来等待我。我文化不高,这到底啥个意思我搞不懂,是不是等我一到,他给我扫地还是咋的?总是表示对我的敬重吧。那么我就去了。

  那个时候办佛学院很辛苦,什么都是我在干,还要给这么多学生讲课。仁德和尚有一次跟我说:“现在的年轻出家人,开口参学,闭口参学。连《心经》《楞严咒》都背不出,参什么学啊?”自己没有基础,善根也不厚,根基也不牢,参学也成了游山玩水。

  参访善知识,要有正知正见,

  向人请教别成了要人听你教

  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那可不一样了,他参访的是文殊菩萨,这是一位大菩萨,有大智慧。你东跑西跑去跟谁参学啊?参学是要向善知识学,这个善知识要有正知正见。别看见一个地方就跑去参学,佛法没学到,却学会了唱唸做佛事。

  佛门里讲参学,社会上人就叫请教。有些人口口声声来请教,我年轻时在苏州,有人跟我说:“明天,有个人特地慕名来拜访老师,向你请教。这个人呢,任何人他都不拜访请教的。”他尊重我,我能不等吗?来了,一看是个小青年,一开口:“老师,久仰大名,特来拜访,请你多多指教。”结果他就一直说下去,我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众笑)好不容易等他停下来,我稍微说几句,他又插进来,我只好听着。说到后来,“今天时间晚了,我要回去了,过几天再来请教。”我想:不是你来请我教你,是要我听你教我。所以参学既不是游山玩水,更不是要求善知识来听你讲一套。现在都搞错了,所以成了末法时期了。

  修行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才能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

  善财童子见到文殊菩萨,当然是很恭敬地向文殊菩萨请教怎么修行,他在文殊菩萨那里就得到了利益。文殊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修行要亲近善知识,还要听闻正法,才能够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佛法就像一个宝库,里面全是宝,可是你打不开门还是拿不到宝。要开门只有一个办法:拿钥匙去开。善知识就好比是钥匙,没有善知识的指导,你连宝库的门都打不开。我常说,学法修行要入门啊。门都打不开,什么都不会明白,所以善知识非常重要。

  对善知识要亲,就像孩子投入妈妈的怀抱

  要亲近善知识。亲,对善知识要亲,比如我们看见佛菩萨,心里就要非常亲,要亲到佛菩萨就是我们的亲父母,因为在佛菩萨那里我们就安全了,就好比孩子投入妈妈的怀抱。孩子心里害怕,就会哭,妈妈把他抱在怀抱里,他就不哭了,因为妈妈怀抱最最安全。归依佛咱们就有了依靠,因为佛会保护我们,就好像妈妈会照顾我们。

  求到了说菩萨灵,求不到说菩萨不灵,

  师父不给钱就换个师父,那也不像徒弟了

  有些孩子跟妈不亲,他也跑到妈妈那里去,干什么?“妈,我要吃糖。”拿到糖他就跑掉了。妈叫他:“孩子,你在外面我不放心,你来帮我做点事。”他理也不理妈。过了一会又来了。“妈,我要吃苹果。”拿了苹果又跑掉了。

  还有的孩子更糟糕,给他吃糖吃苹果,他就说“妈妈好”;不给他吃,就说“妈妈坏”。有些信佛的人也是这样,求菩萨保佑,求到了,就说“菩萨灵”,没求到,就说“不灵的”。我从前办隆昌寺僧伽培训班,有个小和尚问我:“老师,我师父有没有寄钱来?”我说“没有”。“再不给我寄钱来,这个师父我不要了,换一个师父。”真叫时代变了,当徒弟的也不像徒弟了。

  

  普贤行愿品(24)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老师慈悲,不会把你赶走,

  你也不应该把老师踢掉啊

  提要:

  ■ 老师慈悲,不会把你赶走,你也不应该把老师踢掉啊

  ■ 有些人虽有所求,可从不到我这儿来,来小住听法的,才是既亲又近,常住

   更是天天亲天天近

  ■ 功德回向靠心的作用,跟敲法器唱得响并无关系

  ■ 亲近善知识有大利益,善知识见到你,心中就有你,你就能得加持

  老师慈悲,不会把你赶走,

  你也不应该把老师踢掉啊

  这种人我也碰到过,有人来的时候,高高兴兴,学到一半跑掉了,也就等于把老师踢掉了。我老师很慈悲呀,不会把你赶走的,你也不应该把老师踢掉啊。

  我的舅妈有个孩子脾气不好,爷爷给他取了两个外号,叫“吃困藤”,这是宁波话。用普通话来解说,吃,就是贪吃;困,就是睡觉;藤,脾气耿。“烂肥皂”,烂,就是懒;肥,就是皮,顽皮;皂,就是整天跟人吵架。舅妈冒起火来:“你给我滚。”他说:“滚就滚。”他真的往外走了。舅妈又说:你给我回来。做妈的很慈悲啊,可现在做儿女的实在不像样了。

  有些信佛的人也实在不像样,有人说过:中国人信佛,有事情了,就把观世音菩萨请出来,求观世音菩萨帮帮忙;事情办成了,又把观世音菩萨请进去,没你的事了。

  有些人虽有所求,可从不到我这儿来,

  来小住听法的,才是既亲又近,常住更是天天亲天天近

  我老师也深有体会,一有事情了,也有亲自到这儿来亲近我,“请老师加持。”多数是人不来,打个电话来。生病要加持病好,生孩子求生产顺利,小孩子发高烧、夫妻吵架、希望家人不要打牌赌博,什么都来求我。求完自己的事情,再求妻子、儿女、公公、奶奶的事情,还求亲戚朋友的事情。据说也蛮灵,不是我这个老师灵,是佛菩萨灵。你求我,我只好替你求佛菩萨。有些人可从不到我这儿来,既不亲又不近,更不来学法。

  还有的人,要求把讲法的书寄到他家里去,让他也能学法得大利益,我们送法给他,他可从不来亲近。当然咱们不计较,但讲法要讲清楚:学法的人要亲近善知识,亲近就能得大利益。

  你们来听法就不同了,小住来听法,高高兴兴来,这也算亲,到我面前来,也算靠近了。你们常住当然是天天亲,天天近。

  功德回向靠心的作用,

  跟敲法器唱得响并无关系

  加持,就是功德回向,功德回向是心的作用,你有修行的功德,你心里想着谁,功德就回向到谁身上,跟敲敲打打并无关系,木鱼、法器一点灵性也没有的。

  还有喜欢出钱超度死人,从前佛在世的时候没有什么做超度,是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想出来的,真正的佛事是说法教化众生。现在还有说:“要唱得响才起作用”,所以嗓门特别大,就受人欢迎。有些唱不响的,就装喇叭,从此寺院里再也不得安静。许多人还唱出京戏的调子,乃至还有黄梅戏里“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调子。

  回向是靠心的作用,不是靠声音。你能把这个人观想起来,心里就有这个人的形象,或者看他的照片,也能想得起来。实在不行,总得知道他的名字吧。

  亲近善知识有大利益,善知识见到你,

  心中就有你,你就能得加持

  在湖北时,有一次我从外地回到佛学苑,门口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你记得我是谁啊?我马上就叫出她的名字,她就高兴了。

  做人难啊,我还得把每个学生名字记住。其实何必呢?我眼睛看到你,你就得加持了,因为我眼睛一看见,心中就有了你。那么你越亲近,越得加持,越远,这个加持力越小,这也是亲近的利益。还有你亲近了,师生的感情就好了,老师高兴,你也高兴。

  

  

  普贤行愿品(25)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要亲近善知识,你亲近恶知识、邪知识,

  你将来也会得恶成就、邪成就

  提要:

  ■ 心里有股气,是发出来好,还是闷在心里好?两个都不好

  ■ 把人压得厉害,有气只好闷在心里,如果发出来却都是烦恼,最好是把烦恼

   融化掉,融化烦恼要靠智慧

  ■ 要亲近善知识,你亲近恶知识、邪知识,将来也会得恶成就、邪成就

  ■ 陪吃饭、说说话,问东问西也问不到法,这种亲近实在浪费时间

  ■ 亲近善知识,要请善知识说法,就能得到法上的利益

  心里有股气,是发出来好,

  还是闷在心里好?两个都不好

  你亲近了,你提问题也方便啊。有个同学昨天来问我:“心里有股气,是发出来好?还是闷在心里好?”我说:“两个都不好,比较起来闷在心里更不好。”心理学家也是这样认为。闷在心里就成压抑,要闷出病来的,总有一天闷不住了,来个大爆发。

  现在佛门普遍不懂得修行,有些人被称为老修行,大家说:“老修行应该越修脾气越好,怎么越修脾气越大了?”有的人因此就对修行没信心了。这是因为中国佛门有个传统,就是压,越压到后来越压不住,脾气比原来还要大,就等于算老账了。那可厉害了,一发脾气一两个小时还不完,三年前的事情都会想出来。

  还算好,他发出来了,发不出来,里边的烦恼累积,慢慢就着魔了,就是发精神病了。所以心理治疗有一种“心理疏泄法”,就是叫你发出来,你想哭就哭,想说就说。这么一发,病就好得多了,还蛮有效果的。有种病叫“歇斯底里”,现在叫…

《《普贤行愿品》讲记(20~2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