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20)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于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3.24
有了愚癡的感情,就會依人不依法,
執著越深,更難轉變
提要:
■ 佛法救人,可不能教人學愚墮畜生道
■ 有了愚癡的感情,就會依人不依法,執著越深,更難轉變
■ 學愚的人發心一輩子做愚人,犯戒也不怕了
■ 釋迦佛的弟子成了愚弟子,豈不給釋迦佛臉上抹黑
■ 愚人唸經不求懂,貓唸貓經聽不懂,前世愚人今世貓
佛法救人,可不能教人學愚墮畜生道
愚癡呢?愚癡墮畜生道。衆生爲什麼愚癡?不聽佛法呀,不聽佛法沒有轉變愚癡的人,死了就要墮畜生道,如果再去學愚,你畜生道還跳得出來嗎?佛法是救人的,可不是害人的。講法可不能教人去學愚下畜生道。
有了愚癡的感情,就會依人不依法,
執著越深,更難轉變
“愚癡墮畜生”,這是經書裏的話。佛一再說:要依法不依人。法是佛說的,“學愚”是人說的。末法衆生往往依人不依法,只要對這個人崇拜,對這個人有感情,一聽進去就拔不出來了,很難轉變。還加上我執法執,執著得厲害,更難轉變。
學愚的人發心一輩子做愚人,
犯戒也不怕了
從前有位出家女衆來福鼎清淨寺,她也喜歡聽我講法,就是聽到我說:“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大家要學智慧,不要學愚。”這可是佛說的啊,但她聽不進去,當天晚上就要走。女衆部的出家同學勸她,“你明天早上走吧,現在天黑了,戒律上有規定,比丘尼不能一個人在黑夜走路。”她也不聽,偏要走,戒律也不管了。
問她到底是怎麼回事?她說:“有本書上說的,(這本書不是佛經,是人寫的)“愚者容易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要一輩子學愚,我是愚到底!”當天晚上就走了。
釋迦佛的弟子成了愚弟子,
豈不給釋迦佛臉上抹黑
學愚的人能到極樂世界嗎?阿彌陀佛講法跟釋迦佛講的一模一樣,阿彌陀佛也是講:愚者畜生道。你即使真的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會覺得奇怪:怎麼娑婆世界來的釋迦佛弟子都是學愚的?釋迦佛怎麼教導的?還不是給釋迦佛臉上抹黑?
愚人唸經不求懂,貓唸貓經聽不懂,
前世愚人今世貓
我是根據佛經上的話來跟你們講,大家都是佛弟子,要聽佛的話,要學智慧,不要學愚。愚的人也會念經。幾年前上海一個信佛的年輕人請我們到她家去,她家在農村,有個花圃,是玻璃房,她的奶奶走進玻璃房,嘴巴裏一直在唸。我以爲她在唸佛,我說“你奶奶唸佛很用功嘛。”她說“她不是念佛,她在唸經。”我說“啥個經啊?”“聽也聽不懂,不知道在唸點啥”。
小時候聽媽說,貓睡著了,“呼噜呼噜呼噜”,媽說:它在念貓經。(衆笑)
外道也會念經。有個廟人稱香功廟,裏邊都是練香功的,也請我去講法。他們越聽越怄氣,說“聽講法還要刮鼻子”,因爲我講法批評他們。有一次在大雄寶殿前面看到個老頭子,恭恭敬敬點了香,攤開一本書,邊唸邊拜:“一拜觀音……,二拜觀音……”我想佛經裏哪有一拜觀音二拜觀音。所以外道也會唸經。
當然,愚人也會念經,你問他唸什麼?“不知道”。愚人唸經不求懂,懂了也不叫愚了,經文不懂你還會得智慧嗎?所以這些都是學不得的。
普賢行願品(21)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于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3.24
講經要貫穿般若智慧,
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提要:
■ 講經要貫穿般若智慧,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 廣般若要廣大地講,有廣般若的教才有深般若的證
■ 沒有一個真實的實體,也就是一切法性空
■ 現在的有,可不是什麼都有,“什麼都沒有”才是解脫,才是什麼都有
■ 一切都不屬于自己,有舍才有得,空了才會有
講經要貫穿般若智慧,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此地講“成就般若智慧”, 我們這裏就叫大般若佛學苑,我最近在安徽太湖法雨山佛學苑講般若智慧,再在這兒講就重複了。其實我講《普賢行願品》,也是貫穿大般若智慧。今天再給你們稍微提一句,般若智慧就是使你斷煩惱、了生死、修菩薩道乃至成佛的智慧。六波羅蜜到第六度圓滿,第六度就是般若度。我們這個法流是圓滿的法流,因爲我們是大般若法流。
廣般若要廣大地講,
有廣般若的教才有深般若的證
般若智慧的境界,不可思不可議,必須要通過講經說法,使大家一點一點慢慢懂起來。講經說法就是用語言文字來闡明釋迦佛的智慧,這叫廣般若。要廣泛地解說,目的是叫你進入深般若,深般若是親證。深般若的境界沒辦法講,你講出來了,仍然是廣般若,因爲仍然是語言文字。
沒有一個真實的實體,也就是一切法性空
深般若就是什麼也沒有,世間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如影如幻,沒有一個真實的實體。 “什麼也沒有”就是一切法性空。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空就是無常,“無”是沒有,“常”是永恒不變,世間上的一切,包括一切法,都沒有一個是永遠不變的,所以叫一切法性空。
房子是性空,因爲房子要拆就拆掉了。人也是性空,你們不是長大了嗎?因爲性空所以會長大。我年輕時頭發比你們還多,今天不是脫光了嗎?也是性空。爲什麼會老?也是性空啊。老了要死掉;死也不是實在的啦,一把火燒成灰了;灰也不是實在的,風一吹什麼都沒了,所以說到最後什麼都沒有。
現在的有,可不是什麼都有,
“什麼都沒有”才是解脫,才是什麼都有
有人一聽“什麼都沒有”就慌了:這麼說起來,我修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要知道什麼都沒有,你就成佛了。真正的解說,什麼都沒有就是什麼都有。你現在的有,可不是什麼都有,你是有了這樣沒那樣,有了那樣沒這樣,等到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你什麼都有了。
一切都不屬于自己,
有舍才有得,空了才會有
我是盡我所有作供獻,我是無産階級,一點私有財産都沒有,我什麼也不要,什麼都不是我的,結果變成什麼都是我的。
比如這件衣服、褲子、鞋子都不是我的,我坐的汽車也不是我的,我什麼都沒有的,可是今天我什麼都有。所以你們要舍得,有舍才有得。你不舍,就沒有得,如果你不肯空,就沒有有,大般若就是講這麼回事。你們可能聽不大明白,就先當故事聽聽,以後多聽多聽,慢慢會懂的。今天就講到這裏。(回向)
普賢行願品(22)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傅味琴講于漢川大般若佛學苑 2009.3.25
心解脫應該就是慧解脫,
心裏有了智慧去掉了煩惱,心就安定了
提要:
■ 心解脫應該就是慧解脫,心裏有了智慧去掉了煩惱,心就安定了
■ 離開原來的環境、轉移注意力,雖也能消除人的火氣,但這些都不是根本
解決的辦法
■ 解脫要靠智慧,所以心解脫、慧解脫兩者是分不開的
■ 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第一位善知識就是文殊菩薩
心解脫應該就是慧解脫,
心裏有了智慧去掉了煩惱,心就安定了
昨天講到解脫有心解脫、慧解脫,實在說心解脫應該就是慧解脫,因爲心裏有了智慧去掉了煩惱,心就安定了。分開來講,我看是個層次問題。世間上人常有這種情況,本來心裏很悶氣,像被綁住一樣,轉移轉移注意力,或者別人勸勸他,心裏就放松了,心裏的煩惱就好轉了,好比結解開了。比如世間上人常說:“你別爲這點小事情怄氣,咱們出去走走。”或者去玩玩,看場戲,慢慢就把煩惱忘了。
離開原來的環境、轉移注意力,
雖也能消除人的火氣,但這些都不是根本解決的辦法
有的人方法巧妙一點,利用時間把你煩惱沖淡下去。從前有個病人跟醫生說:“我火氣特別大,能不能把我的火氣治好?”醫生說:“等你冒火的時候就到我這兒來,但有個要求,你不能坐車,要步行來。”結果這個病人一冒火,就從家裏走到醫生那裏,這段路可能很長吧,等他走到醫生那裏,他的火氣也已經下去了。
有一個女傭人非常聰明,老爺冒火了,她就絞一把熱水毛巾,說:“老爺,你頭上都是汗,擦擦汗,擦擦汗。”老爺就擦汗了。過一會兒老爺想想,火氣又上來了,她又去絞一把,“老爺再擦擦。”幾次一擦,老爺火氣也下去了。
我年輕時,有一次我在家裏冒火,正巧一個信佛的年輕人到我家來,看見我冒火,就說“咱們出去走走。”我以爲他請我去吃飯。結果在路上轉了一圈,陪我到他家去,也沒有什麼話跟我說,連茶都不給我倒一杯,我倒對他有點生氣了,對家裏的氣倒沖掉了,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但是說到底沒有智慧解決不了問題,過後想起這個問題,或者遇到別的問題又要生氣了,又不得解脫了,所以靠世間上的一套方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解脫要靠智慧,
所以心解脫、慧解脫兩者是分不開的
佛門裏邊也常有說:不要執著,要放下。不可能你一說放下,他就放下了,還要給他講佛法,用佛法去開導他,他得到了佛法的智慧,才能解決問題。即使他下一次又起煩惱了,他仍然可以用佛法的智慧去解決。你們有些同學很巧妙,起了煩惱就看看自己聽法的筆記,沒看多久,煩惱就下去了。要用智慧來解脫,那才是真解脫。所以要得到心解脫,還是要心裏有智慧,心裏有智慧而得到解脫,也就是慧解脫,所以這兩個是分不開的吧?
善財童子五十叁參,
第一位善知識就是文殊菩薩
“《華嚴經》裏有說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的故事”,一般寺院裏觀世音菩薩像旁塑有兩個小孩,男的就是善財童子,女的是龍女。善財童子據說他生下以後,他家就開始富起來,而且吉祥如意,人家說,這都是由于你這個孩子的關系,所以取名善財。有一次文殊菩薩到他們那個城裏去講法,他也去聽…
《《普賢行願品》講記(20~2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