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開示》之二
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開示(1)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4.3.9
◎ 傅味琴
觀世音菩薩十方普聞, 深入人心
本次提要:
■ 觀世音菩薩十方普聞,深入人心
■ 觀世音菩薩是男身,大悲心化現女身
■ 學佛的目的是爲了成佛
■ 我們既要了生死,也要發菩提心
■ 觀世音菩薩使大家有慈悲心,有安全感
■ 成佛了,還要“衆生無邊誓願度”
■ 觀世音菩薩來娑婆世界度衆生是倒駕慈航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天是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的聖誕,大家都很歡喜,今天中午居士們歡歡喜喜在一起吃飯,還有人供齋。
觀世音菩薩十方普聞,深入人心
今天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在各位大菩薩中間觀世音菩薩十方普聞,人人都知道,不管老年的中年的連小孩兒都知道,連所有的外道也都知道。道教的人也知道觀世音菩薩,過去學氣功的人也知道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深入人心。
觀世音菩薩是男身,大悲心化現女身
爲什麼會這樣深入人心?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有苦難,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在中國民間,從古到今,一有苦難就求觀世音菩薩。尤其中國古時候封建社會,菩薩一般都是男的,在封建社會裏男菩薩靠近婦女就不太方便,觀世音菩薩就慈悲化現了一個女身。所以我們民間都知道觀世音菩薩是女的,而實際上,觀世音菩薩是男身。既然化現女身了,當然並不是假的女身,而確確實實是個女身,是化現出來的。
學佛的目的是爲了成佛
我們也知道觀世音菩薩早就成佛了,成佛後還來度衆生。我們佛弟子到底爲什麼要學佛?就是爲了成佛。我們修行不僅爲了了脫生死,還要行菩薩道、快快成佛。佛當年對于證了阿羅漢果的弟子,給他講菩薩法,有些阿羅漢發不起大乘心來,佛就呵斥他們焦芽敗種。所以我們修行第一步是要了生死,最後是要成佛。
我們既要了生死,也要發菩提心
釋迦佛雖然涅槃了,弟子們把他講的法都保存下來,編輯成經書。在經書裏了生死的法也有,叫我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法也有,所以今天的我們有這麼一個方便,可以了生死法跟修菩提心的法同時學,同時修。
觀世音菩薩使大家有慈悲心,有安全感
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所以大家一聽到觀世音菩薩名字心裏就歡喜,就會産生一種慈悲的感覺,好像有一種安全感,有菩薩保佑就安心了。
成佛了,還要“衆生無邊誓願度”
我們在念四宏誓願的時候,“衆生無邊誓願度”,要度衆生;“煩惱無盡誓願斷”,要斷煩惱;“法門無量誓願學”,要學法;“佛道無上誓願成”要成佛。成佛了幹什麼?成佛了就要更廣大的度衆生,所以佛道無上誓願成,還得回過來,仍然是衆生無邊誓願度,成了佛仍然是要度衆生,要更廣大的度衆生,這一點諸大菩薩都做得到,尤其是觀世音菩薩。所以釋迦佛在娑婆世界成佛了,觀世音菩薩就來娑婆世界當菩薩,幫助釋迦佛度衆生。菩薩就是佛的弟子,也就是佛的學生。一方面在佛那裏也聽法也學法,一方面幫助佛度衆生。
觀世音菩薩來娑婆世界度衆生是倒駕慈航
那麼我們要想喽,觀世音菩薩既然早就成佛了,跟佛平等平等,他還用得著來娑婆世界當學生嗎?他還用得著當菩薩嗎?因爲他已經圓滿了,這就是菩薩的大悲心。每個世界只能有一尊佛,不能有兩尊佛,所以觀世音菩薩爲了度娑婆世界衆生,他就來娑婆世界當菩薩,也在釋迦佛那裏當學生,這就好比演場戲。
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開示(2)
傅味琴 2004.4.8(農曆二月十九)
人會騙你,佛菩薩不會騙你
提要:
■ 人會騙你,佛菩薩不會騙你
■ 方便尚且要學,根本法門哪能不學
■ 長期點心當飯吃,人會虛弱無力
■ 入深山得自走路,方便送人只到路口
■ 修行不能依賴方便
■ 只要禅定成就,何用再等十二大劫
■ 上品上生就得聞法、持戒、深入經藏、發菩提心、弘法度衆生
人會騙你,佛菩薩不會騙你
如果這話是叫你走上一條好路,那就等于說,佛菩薩講的話是叫你走上壞路,如果佛菩薩講的話叫你走上修行的路,可以了生死,那麼這些人給你講的話非但生死了不脫,而且走上一條錯誤的路,兩種話相反,究竟是人在騙你還是佛菩薩在騙你?當然佛菩薩不會騙你,這種道理非常明確,可是有的人因爲進佛門的時候聽不到佛法,光聽這些人講的話,以爲這種話就是佛法,所以顛倒了。
方便尚且要學,根本法門哪能不學
觀世音菩薩叫我們修行人要發願,尤其是我們修觀世音菩薩法門,修大悲咒,就首先要發願,我們進佛門總有一個希望,希望就是發願,第一願就要“願我速知一切法”,方便法門學了以後,修起來在方法上比較方便,所以叫方便法門。方便法門尚且要學,何況根本法門哪能不學?
長期點心當飯吃,人會虛弱無力
江蘇人有個習慣,吃馄饨當點心,吃了馄饨仍然要吃飯,你走親戚家去,給你吃點心,點心也有營養,當然應該吃,點心應該吃,難道米飯不應該吃?你光吃點心不吃米飯,吃到後來虛弱無力,就像小孩子光吃零食不肯吃飯,到後來就是面黃肌瘦,哪怕這個零食好吃,你很喜歡吃啊。
入深山得自走路,方便送人只到路口
怎能光修一個方便而不修根本?好比你家住在半山坳裏,半山坳沒有大路,你走在山腳下的大路上,看見一輛卡車,想方便一下,你跟司機打個招呼,說:“請你行個方便,讓我搭一搭車。”司機說:“我只能開這條路,山上我可開不上去。”“就到路口好了。”“好好,給你方便一下”,你下了車就到此爲止了,你不肯走路能到家嗎?根本是什麼?根本是你還得兩條腿走山路走上去,才能到家啊。
修行不能依賴方便
如果方便能夠徹底究竟,如來何必說四十九年法?又何必說要修苦集滅道呢?方便只是方便呀,末法時期顛倒,只要方便法門不要根本法門。
修行人不能完全依賴方便,依賴方便吃力得很,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比如你沒本錢,銀行給你方便,可以貸款,貸款買房子,叫“房屋貸款”,貸款可以買汽車,方便得很,銀行裏一貸款,沒錢也能買到房子,而且小汽車也買回來了。實際上你去了解一下,那些得到貸款買房子買汽車的人今天過的什麼日子?每月在發愁啊,要分期付款,每月要付出本金,還要加上銀行利息,每月發愁團團轉。我銀行裏從不貨款,住小房子就住小房子,沒汽車就兩條腿走路,我就不發愁,有福氣有善根,何用方便?這個方便可不是指善巧方便的方便,這個方便是指簡單,簡單一點,路就長一點,麻煩就多一點,簡單的時候挺方便,以後就麻煩了。
只要禅定成就,何用再等十二大劫
有的同學夢裏經常看到佛菩薩,五臺山有個殊像寺,裏邊一尊文殊菩薩相好莊嚴,特別殊勝,這麼莊嚴的文殊菩薩像怎麼塑出來的?是塑像的人見到了文殊菩薩才塑出來的,因爲他在塑文殊菩薩像的時候,總感覺到塑得不滿意,由于他心專一,滿腦子在想文殊菩薩怎麼樣的相好莊嚴,達到了心住一境的禅定的境界,突然空中文殊菩薩顯現,他馬上照天空現出來的文殊菩薩塑出來,所以整個五臺山算殊像寺的文殊菩薩像最莊嚴。見阿彌陀佛也是一樣,只要禅定成就,何用再等一百六十一億萬年才花開見佛?
上品上生就得聞法、持戒、深入經藏、 發菩提心、弘法度衆生
修唸佛的人臨終一心不亂,就能往生進入蓮花,方便是方便,可是花開見佛時間就長了,真要馬上花開見佛也很不容易,那可要深入經藏呢,律儀戒菩薩戒要持清淨,要發菩提心,還要辛辛苦苦廣度衆生,這就叫上品上生,上品上生怎麼來的?還不是在娑婆世界辛辛苦苦深入經藏?聽佛菩薩的話“願我速知一切法”,還不是辛辛苦苦弘法廣度衆生?專門叫人只修一句,樣樣不要,能上品上生嗎?
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開示(3)
傅味琴 2004.4.8(農曆二月十九)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提要:
■ 前面越簡單,後面越不簡單
■ 先苦後甜,對了;先甜後苦,人稱吃老苦
■ 懶漢貪方便,窮人騙娶妻
■ 邪說多如牛毛,沒有菩薩會騙你
■ 願我早得智慧眼
■ 醉漢拿小便當酒喝,把冰箱當廁所
■ 不見爲罪謂功德,是出于沒有智慧眼
■ 智慧在法裏,不開慧眼,連娘都見不到
前面越簡單,後面越不簡單
所以前面越簡單,後面越不簡單。爲什麼有人說越簡單越好?因爲簡單的時候是方便,以後可麻煩了,現在社會上有一種不太好的風氣,最方便的就是紅包包,你給個紅包包路路走得通。打個比方,兒子考試不及格要留級,爸爸也來個方便,給老師塞個紅包包,就給他升級了。其實他在小學五年級應該留級的,憑爸爸方便一下,升到六年級,五年級功課他都學不了,六年級的功課即使再用功,也夠他苦的了,所以前面辛苦後面就簡單,前面簡單後面就麻煩。這是不可推翻的真理。
先苦後甜,對了;先甜後苦,人稱吃老苦
甯願前面辛苦一點,先苦後甜,這就對了,先甜後苦,人稱爲吃老苦,先苦後甜,年輕時候苦一點有什麼關系?而且年輕時候爸爸媽媽還在保護你,給你能力,輔助你上去,老苦的時候夠苦的啦,爸爸媽媽比你死的早,兒子又不孝,你不吃老苦才怪呢。
懶漢貪方便,窮人騙娶妻
爲什麼那些不恰當的話一宣傳,就有很多人聽得進去,聽得高興,高興了還自我誇張?這是因爲衆生皆有惰性,既不要深入經藏又不必勤修戒定慧,誰不貪愛這個方便。
從前有個懶漢,他哪有什麼好日子過?他想娶老婆,去騙女孩子,從前有從前的騙法,現在有現在的騙法,先說現在的騙法,吹得很厲害,“我家有房子,我家有車子……”這個女…
《《2004年觀世音菩薩聖誕法會開示》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