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0~79)▪P3

  ..續本文上一頁)

  傅味琴講于 2006.4.5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僧衆的功德極其殊勝,

  比丘能持好戒律、威儀、細行,就能代表如來形象

  提要:

  ■ 不要讓過去被批判的趕經忏,變成正常現象了

  ■ 誦成了唱,更不好懂,可不能把弘法的責任排除掉

  ■ 僧衆的功德極其殊勝,比丘能持好戒律、威儀、細行,就能代表如來形象

  ■ 供養清淨的比丘僧,就等于在福田裏下種子,將來你的福報也大

  ■ 出家僧衆走解脫生死的路,引導衆生走解脫生死的路,所以“解脫福田”就說

  明了僧衆的功德道 

  不要讓過去被批判的趕經忏,變成正常現象了

  我年輕時候,唱唸還沒有這麼普遍,是誰推動了唱唸這股風?就是做佛事抓鈔票這批人。從前上海佛教青年會,對趕經忏做佛事專門組織過批判。挑了擔子,哪家死人就往哪家跑,這些人被稱爲不務正業的馬路和尚。現在卻變成正常現象了,因爲見多不怪,全顛倒了。

  誦成了唱,更不好懂,

  可不能把弘法的責任排除掉

  我年輕時候,信佛的人一般都在家裏誦經,點上叁支香,敲敲木魚,現在也變成唱唸了,唱的聲音就很難懂,比如《爐香贊》,用唸的方式,最後是“菩薩摩诃薩”,絕不會唸成“菩薩摩啊摩啊摩诃薩”,可是唱的時候就要這麼唱。“摩诃薩”能翻譯成“摩啊摩啊摩诃薩”嗎?因爲唱要有調,要把“摩”字拉長,可是一口氣沒有這麼長,只好再來兩個“摩”。既然漢地佛教已經形成了這種風氣,你要保持就保持吧,可不能把弘法的責任排除掉。

  僧衆的功德極其殊勝,

  比丘能持好戒律、威儀、細行,就能代表如來形象

  應該明白僧衆的功德極其殊勝,既然說他殊勝,就要說出殊勝在哪裏?你總不能說不知道,或者亂解說。

  比丘僧要受250條戒,如果都能持好,素質就高,這是居士遠遠比不上的。居士只受五戒,四條是根本戒,一條是放逸戒。酒戒雖是放逸戒,其實很重要,殺盜淫妄四根本戒,還可以開許不受,酒戒不能開許不受。從條文的數字上說,出家人受的戒是居士的50倍,這還不包括叁千威儀,八萬細行。如果你真能完全照比丘戒清淨受持,再能做到叁千威儀、八萬細行,形象也跟佛差不多了,會使所有世間上的人都起恭敬心,所以比丘持好戒能代表如來的形象。反過來說,比丘受了戒不持戒,敗壞如來的形象,自身背了罪過,世間人也不會恭敬他。

  供養清淨的比丘僧,

  就等于在福田裏下了種子,將來你的福報也大

  因爲僧衆的功德極大,責任極大,所以供養清淨的比丘僧,你的福報也極大,因此就稱出家人爲福田僧。在福田裏下種子,你的福氣無形中就會增加,雖然你看不見,但肯定會有。因果的轉化,不因爲看不見而不存在。老話說:明中去,暗中來。一個老板錢賺得多,假如他不信佛,他總認爲是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如果是信佛的,他就懂這是自己過去世培植的福報。這種道理世間上人也知道的,所以世間上人也主張行善積德。我父親活著的時候,就說:“與其積財與子孫,不如積德于子孫。”

  出家僧衆走解脫生死的路,引導衆生走解脫生死的路,

  所以“解脫福田”就說明了僧衆的功德

  出家僧衆不僅僅是你培福的福田,而且還給你智慧,教導你修行。引導你走一條能解脫生死的路,出家人自己走解脫生死的路,又引導衆生走解脫生死的路。所以“解脫福田”這四個字就說明白了僧衆的功德,如果你不照佛的教導去走,不說走邪吧,也是走偏了,因爲你沒有做到佛陀的要求。佛陀要求出家人都要走解脫道的道路,斷煩惱,證阿羅漢果,爲什麼不這麼做呢?因爲不懂佛法呀,不懂佛法就是沒有接受佛陀的教育。有些出家人總是說“慚愧慚愧”,可往往就是不肯改正,這跟慚愧的意義相違背了,慚愧了就應該改正啊。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6)

  傅味琴講于 2006.4.5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出家人自身敗壞,問題就嚴重了,

  教育衆生的功德也就不存在了

  提要:

  ■ 內護正法的出家二衆能具足正知正見,能負起教育居士的責任,僧團就能清

  淨和合,佛教就有希望

  ■ 出家人自身敗壞,問題就嚴重了,教育衆生的功德也就不存在了

  ■ 佛門講規矩,這很好,不懂佛法就不好,靠唱唸生活,這叫佛弟子嗎?

  ■ 講規矩也要依戒依法,爲什麼穿了裙子不能拜佛,這是誰家的規矩

  ■ 不要把封建意識搬進佛門來,不要使初進佛門的人坐立不安 

  內護正法的出家二衆能具足正知正見,能負起教育居士的責任,

  僧團就能清淨和合,佛教就有希望

  四衆弟子都是佛弟子,出家二衆是在裏面一圈,叫內護,在家二衆是外面一圈,叫外護。裏面一圈的人具足正知正見,走解脫的路,做好榜樣,引導衆生也走解脫的道路,那麼居士跟著你學,這樣的路線就不錯,這個僧團也能夠清淨和合,也能夠鞏固。

  如果外面一圈自由散漫不像樣,裏面一圈很好,這還有希望。因爲出家人能負起教育居士的責任,居士稱出家人爲師父,接受師父的教導,那是理所應當的。就好比學校裏老師很好,學生有點調皮,這還有辦法。

  出家人自身敗壞,問題就嚴重了,

  教育衆生的功德也就不存在了

  假如出家人自身敗壞,這個問題就嚴重了。如果居士沒有覺悟,受了壞的影響也就變壞了;如果居士有覺悟,他就不聽你的。所以出家人自身敗壞,教育衆生的功德就不存在了。

  假如外圈居士挺不錯,裏圈出家人不像樣,這也麻煩,善知識如果是出家人,他教育居士很容易;如果是居士,他要教育出家人很困難啊。所以出家的功德除了自身做榜樣,還有跟教育衆生分不開。

  佛門講規矩,這很好,不懂佛法就不好,

  靠唱唸過生活,這叫佛弟子嗎?

  如今有些地方很講規矩,看起來也挺不錯,能講規矩給人們的印象總是比較好。我是22歲進佛門的,我差不多天天去聽經,因爲我很喜歡聽經。那時上海佛教青年會有時候晚上也有講經,有一天晚上看到兩個外國人也來聽經,一個男的,一個女的。男的對女的很有禮貌,請女的先坐到位子上。看到他們這麼講禮貌,心裏總有點好感。可想而知,他們多少有點信佛,因爲不懂佛法,就來聽佛經。

  所以即使你規矩很好,很講禮節,你不懂佛法,你還得多聽經呀,否則你還比不上那兩個外國人。如果禮節能度衆生,何用釋迦佛來娑婆世界成佛講法?世間上就有很多禮節。你講規矩這很好,不懂佛法就不好。講經是比丘的責任,你不會講,至少要來聽聽學學啊,靠唱唸生活,這叫佛弟子嗎?

  講規矩也要依戒依法,爲什麼穿了裙子不能拜佛,這是誰家的規矩

  而且規矩裏邊也還有問題哩,佛門裏的一切都要依法依戒,你這個規矩到底是不是戒律上的規矩?是不是佛法裏的規矩?有許多規矩真是奇怪,也不知道從哪裏來的,比如說姑娘拜佛不能穿裙子,連廟門都不能進。我的大女兒唸初中時,她發心帶了同學進佛門拜佛,剛跨進門,旁邊老太太就說話了,“穿了裙子不能拜佛?罪過罪過。”我女兒回來問我,我說“可以的。”她還不放心,要我去問清定上師。所以家裏的人最難度,我說話她不信。清定上師聽了我的話,睜大了眼睛:“釋迦佛也穿裙子的。”

  不要把封建意識搬進佛門來,

  不要使初進佛門的人坐立不安

  有居士林請我去講法,熱天我穿了短袖襯衫,有些老太太就說閑話,“老師講法怎麼不穿長袖子,穿短袖不莊嚴。”我就在講法時解答了這個問題:釋迦佛講法的時候連袖子都沒有的啦。佛門裏有規矩這很好,可不要把封建意識、自己搞出來的規矩加到佛門裏來,搞得大家原來的繩子還沒有解放,再加幾條繩子把人綁起來,這叫解脫嗎?有人在佛堂裏一坐,又有人說話了,“真罪過,屁股朝著佛坐了!”他就來問我,我說:“如果你面朝佛坐,也會說你罪過,因爲你屁股朝著韋馱菩薩。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7)

  傅味琴講于 2006.4.5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不懂佛法促使佛法很快消滅,用凡夫知見度衆生,仍然把衆生度到凡夫路上去

  提要:

  ■ 按釋迦佛教導去做,跟搞封建迷信的就不一樣

  ■ 講經說法,講的跟佛說的不一樣,就不能叫代如來宣化

  ■ 要培養自身走解脫道,引導衆生走解脫道

  ■ 不懂佛法促使佛法很快消滅,用凡夫知見度衆生,仍然把衆生度到凡夫路上去

  ■ “運轉正教輪”是運用正法的教導來轉變衆生的*輪,才能把衆生度到彼岸

  ■ 辦學是培養人才,方法也得自願與強迫相結合

  按釋迦佛教導去做,

  跟搞封建迷信的就不一樣

  這些不是佛法的條條框框像一根一根繩索往身上綁,所以有許多出家人,尤其是女衆,來到我們這裏就奇怪,“你們這兒怎麼跟我們那邊不一樣?”當然不一樣,搞封建迷信的一套,跟按照釋迦佛教導的原則去做,能一樣嗎?

  講經說法,講的跟佛說的不一樣,

  就不能叫代如來宣化

  所以弘揚正法功德最大,什麼叫正法?佛講的法就叫正法,不是佛講的話,是人講出來的就要考查考查。講經說法,講的跟佛說的不一樣,就不能叫代如來宣化,只能叫自說自話。有人還跟釋迦佛講的話相反,釋迦佛的話叫正法,你相反地說,就是邪法。

  要培養自身走解脫道,引導衆生走解脫道

  我們這兒培養出家同學將來都要當法師,他們自身走解脫道,引導衆生也走解脫道,這就體現了出家的功德,他們還有發菩提心的功德。

  不懂佛法促使佛法很快消滅,

  用凡夫知見度衆生,仍然把衆生度到凡夫路上去

  現在很少聽到同學吵架,可見得你們提高得很快。從前一起煩惱,就說“我是發菩提心來的”。發菩提心,不能口上說說,你發菩提…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0~7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