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讲于 2006.4.5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僧众的功德极其殊胜,
比丘能持好戒律、威仪、细行,就能代表如来形象
提要:
■ 不要让过去被批判的赶经忏,变成正常现象了
■ 诵成了唱,更不好懂,可不能把弘法的责任排除掉
■ 僧众的功德极其殊胜,比丘能持好戒律、威仪、细行,就能代表如来形象
■ 供养清净的比丘僧,就等于在福田里下种子,将来你的福报也大
■ 出家僧众走解脱生死的路,引导众生走解脱生死的路,所以“解脱福田”就说
明了僧众的功德道
不要让过去被批判的赶经忏,变成正常现象了
我年轻时候,唱唸还没有这么普遍,是谁推动了唱唸这股风?就是做佛事抓钞票这批人。从前上海佛教青年会,对赶经忏做佛事专门组织过批判。挑了担子,哪家死人就往哪家跑,这些人被称为不务正业的马路和尚。现在却变成正常现象了,因为见多不怪,全颠倒了。
诵成了唱,更不好懂,
可不能把弘法的责任排除掉
我年轻时候,信佛的人一般都在家里诵经,点上三支香,敲敲木鱼,现在也变成唱唸了,唱的声音就很难懂,比如《炉香赞》,用唸的方式,最后是“菩萨摩诃萨”,绝不会唸成“菩萨摩啊摩啊摩诃萨”,可是唱的时候就要这么唱。“摩诃萨”能翻译成“摩啊摩啊摩诃萨”吗?因为唱要有调,要把“摩”字拉长,可是一口气没有这么长,只好再来两个“摩”。既然汉地佛教已经形成了这种风气,你要保持就保持吧,可不能把弘法的责任排除掉。
僧众的功德极其殊胜,
比丘能持好戒律、威仪、细行,就能代表如来形象
应该明白僧众的功德极其殊胜,既然说他殊胜,就要说出殊胜在哪里?你总不能说不知道,或者乱解说。
比丘僧要受250条戒,如果都能持好,素质就高,这是居士远远比不上的。居士只受五戒,四条是根本戒,一条是放逸戒。酒戒虽是放逸戒,其实很重要,杀盗淫妄四根本戒,还可以开许不受,酒戒不能开许不受。从条文的数字上说,出家人受的戒是居士的50倍,这还不包括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如果你真能完全照比丘戒清净受持,再能做到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形象也跟佛差不多了,会使所有世间上的人都起恭敬心,所以比丘持好戒能代表如来的形象。反过来说,比丘受了戒不持戒,败坏如来的形象,自身背了罪过,世间人也不会恭敬他。
供养清净的比丘僧,
就等于在福田里下了种子,将来你的福报也大
因为僧众的功德极大,责任极大,所以供养清净的比丘僧,你的福报也极大,因此就称出家人为福田僧。在福田里下种子,你的福气无形中就会增加,虽然你看不见,但肯定会有。因果的转化,不因为看不见而不存在。老话说:明中去,暗中来。一个老板钱赚得多,假如他不信佛,他总认为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如果是信佛的,他就懂这是自己过去世培植的福报。这种道理世间上人也知道的,所以世间上人也主张行善积德。我父亲活着的时候,就说:“与其积财与子孙,不如积德于子孙。”
出家僧众走解脱生死的路,引导众生走解脱生死的路,
所以“解脱福田”就说明了僧众的功德
出家僧众不仅仅是你培福的福田,而且还给你智慧,教导你修行。引导你走一条能解脱生死的路,出家人自己走解脱生死的路,又引导众生走解脱生死的路。所以“解脱福田”这四个字就说明白了僧众的功德,如果你不照佛的教导去走,不说走邪吧,也是走偏了,因为你没有做到佛陀的要求。佛陀要求出家人都要走解脱道的道路,断烦恼,证阿罗汉果,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因为不懂佛法呀,不懂佛法就是没有接受佛陀的教育。有些出家人总是说“惭愧惭愧”,可往往就是不肯改正,这跟惭愧的意义相违背了,惭愧了就应该改正啊。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6)
傅味琴讲于 2006.4.5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出家人自身败坏,问题就严重了,
教育众生的功德也就不存在了
提要:
■ 内护正法的出家二众能具足正知正见,能负起教育居士的责任,僧团就能清
净和合,佛教就有希望
■ 出家人自身败坏,问题就严重了,教育众生的功德也就不存在了
■ 佛门讲规矩,这很好,不懂佛法就不好,靠唱唸生活,这叫佛弟子吗?
■ 讲规矩也要依戒依法,为什么穿了裙子不能拜佛,这是谁家的规矩
■ 不要把封建意识搬进佛门来,不要使初进佛门的人坐立不安
内护正法的出家二众能具足正知正见,能负起教育居士的责任,
僧团就能清净和合,佛教就有希望
四众弟子都是佛弟子,出家二众是在里面一圈,叫内护,在家二众是外面一圈,叫外护。里面一圈的人具足正知正见,走解脱的路,做好榜样,引导众生也走解脱的道路,那么居士跟着你学,这样的路线就不错,这个僧团也能够清净和合,也能够巩固。
如果外面一圈自由散漫不像样,里面一圈很好,这还有希望。因为出家人能负起教育居士的责任,居士称出家人为师父,接受师父的教导,那是理所应当的。就好比学校里老师很好,学生有点调皮,这还有办法。
出家人自身败坏,问题就严重了,
教育众生的功德也就不存在了
假如出家人自身败坏,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如果居士没有觉悟,受了坏的影响也就变坏了;如果居士有觉悟,他就不听你的。所以出家人自身败坏,教育众生的功德就不存在了。
假如外圈居士挺不错,里圈出家人不像样,这也麻烦,善知识如果是出家人,他教育居士很容易;如果是居士,他要教育出家人很困难啊。所以出家的功德除了自身做榜样,还有跟教育众生分不开。
佛门讲规矩,这很好,不懂佛法就不好,
靠唱唸过生活,这叫佛弟子吗?
如今有些地方很讲规矩,看起来也挺不错,能讲规矩给人们的印象总是比较好。我是22岁进佛门的,我差不多天天去听经,因为我很喜欢听经。那时上海佛教青年会有时候晚上也有讲经,有一天晚上看到两个外国人也来听经,一个男的,一个女的。男的对女的很有礼貌,请女的先坐到位子上。看到他们这么讲礼貌,心里总有点好感。可想而知,他们多少有点信佛,因为不懂佛法,就来听佛经。
所以即使你规矩很好,很讲礼节,你不懂佛法,你还得多听经呀,否则你还比不上那两个外国人。如果礼节能度众生,何用释迦佛来娑婆世界成佛讲法?世间上就有很多礼节。你讲规矩这很好,不懂佛法就不好。讲经是比丘的责任,你不会讲,至少要来听听学学啊,靠唱唸生活,这叫佛弟子吗?
讲规矩也要依戒依法,为什么穿了裙子不能拜佛,这是谁家的规矩
而且规矩里边也还有问题哩,佛门里的一切都要依法依戒,你这个规矩到底是不是戒律上的规矩?是不是佛法里的规矩?有许多规矩真是奇怪,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比如说姑娘拜佛不能穿裙子,连庙门都不能进。我的大女儿唸初中时,她发心带了同学进佛门拜佛,刚跨进门,旁边老太太就说话了,“穿了裙子不能拜佛?罪过罪过。”我女儿回来问我,我说“可以的。”她还不放心,要我去问清定上师。所以家里的人最难度,我说话她不信。清定上师听了我的话,睁大了眼睛:“释迦佛也穿裙子的。”
不要把封建意识搬进佛门来,
不要使初进佛门的人坐立不安
有居士林请我去讲法,热天我穿了短袖衬衫,有些老太太就说闲话,“老师讲法怎么不穿长袖子,穿短袖不庄严。”我就在讲法时解答了这个问题:释迦佛讲法的时候连袖子都没有的啦。佛门里有规矩这很好,可不要把封建意识、自己搞出来的规矩加到佛门里来,搞得大家原来的绳子还没有解放,再加几条绳子把人绑起来,这叫解脱吗?有人在佛堂里一坐,又有人说话了,“真罪过,屁股朝着佛坐了!”他就来问我,我说:“如果你面朝佛坐,也会说你罪过,因为你屁股朝着韦驮菩萨。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7)
傅味琴讲于 2006.4.5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不懂佛法促使佛法很快消灭,用凡夫知见度众生,仍然把众生度到凡夫路上去
提要:
■ 按释迦佛教导去做,跟搞封建迷信的就不一样
■ 讲经说法,讲的跟佛说的不一样,就不能叫代如来宣化
■ 要培养自身走解脱道,引导众生走解脱道
■ 不懂佛法促使佛法很快消灭,用凡夫知见度众生,仍然把众生度到凡夫路上去
■ “运转正教轮”是运用正法的教导来转变众生的*轮,才能把众生度到彼岸
■ 办学是培养人才,方法也得自愿与强迫相结合
按释迦佛教导去做,
跟搞封建迷信的就不一样
这些不是佛法的条条框框像一根一根绳索往身上绑,所以有许多出家人,尤其是女众,来到我们这里就奇怪,“你们这儿怎么跟我们那边不一样?”当然不一样,搞封建迷信的一套,跟按照释迦佛教导的原则去做,能一样吗?
讲经说法,讲的跟佛说的不一样,
就不能叫代如来宣化
所以弘扬正法功德最大,什么叫正法?佛讲的法就叫正法,不是佛讲的话,是人讲出来的就要考查考查。讲经说法,讲的跟佛说的不一样,就不能叫代如来宣化,只能叫自说自话。有人还跟释迦佛讲的话相反,释迦佛的话叫正法,你相反地说,就是邪法。
要培养自身走解脱道,引导众生走解脱道
我们这儿培养出家同学将来都要当法师,他们自身走解脱道,引导众生也走解脱道,这就体现了出家的功德,他们还有发菩提心的功德。
不懂佛法促使佛法很快消灭,
用凡夫知见度众生,仍然把众生度到凡夫路上去
现在很少听到同学吵架,可见得你们提高得很快。从前一起烦恼,就说“我是发菩提心来的”。发菩提心,不能口上说说,你发菩提…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70~7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