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0~39)▪P2

  ..續本文上一頁也講到,居士也能證阿羅漢果。我們每天早上念的《供請十六尊大阿羅漢儀軌》數字排到第十七,第十七就是居士。釋迦佛囑咐他們不要涅槃,長住生死林。生死林就是有生死的地方,也就是人世間。十六尊大阿羅漢,爲什麼稱大?能度衆生就是大。能度衆生叫大乘,光爲自己了生死叫小乘。

  要說明的是,東南亞的佛教人們稱爲小乘佛教,其實他們也在度衆生,不過他們的心量沒有菩薩這麼大。可是東南亞國家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幾都信佛,而我們號稱大乘佛教的中國,度的衆生從人口比例上看,還比不上被我們稱爲小乘佛教的國家。我們學的經典都是大乘經典,行動反而比不上東南亞國家。所以今天一開始就跟大家提出來,四衆弟子都要向釋迦佛學習,全要走斷煩惱、了生死、證阿羅漢果,發菩提心、廣度衆生之路。釋迦佛稱自己是“大阿羅漢”,這十六尊大阿羅漢,雖然不一定到了成佛的圓滿境界,可他們也都證到阿羅漢果,又長住生死林度衆生,所以也是大阿羅漢。

  不發菩提心的阿羅漢是“焦芽敗種”,

  不斷煩惱的大乘,算啥個菩薩

  由此可以明白,如果佛弟子證了阿羅漢果,不想廣度衆生,成就大阿羅漢,那就錯了,釋迦佛批判這是“焦芽敗種”。同樣的道理,你有志氣想成佛,可是你不想證阿羅漢果,那你咋成佛?佛就是大阿羅漢呀。你口口聲聲要行菩薩道,可是你從不斷煩惱,你究竟算啥個菩薩?哪有菩薩不斷煩惱的?

  修行要自他二利,不能邊傷害衆生邊唱

  “悉發菩提心”,更不能到老仍不學佛

  從前人家拍馬屁稱這個人叫大菩薩,結果蚊子咬他,他“啪”一下打死。有的還拿了開水去燙臭蟲。有位老太太還喊:“黃媽,雞買來了,我不殺生的,你去殺。”哪有一個大菩薩專門偷人家東西,做強盜的?還動嗔恨心,跟人家吵架呢!所以你不斷煩惱、不修出離道、不想證阿羅漢果,你就不可能成佛,因爲你沒有行動。否則的話,一面當強盜,一面天天唱“悉發菩提心”,將來也能成爲一個強盜佛。(笑聲)所以自利利他都需要。

  要糾正長期以來,過去佛門裏紊亂、矛盾、片面、顛倒的思想。要知道自利利他才是佛的教導。自利,你必須證阿羅漢果;利他,你必須行菩薩道,最後達到的圓滿就是成佛。佛就是大阿羅漢。

  尤其你們出家同學,如果沒有成佛的思想,那不對,沒有證阿羅漢果的思想也不對。佛說法四十九年現的是比丘相,一直到老了,釋迦佛說自己是老比丘。現在我們漢地這麼多的老比丘,有沒有學釋迦佛樣?有沒有成佛的雄心壯志啊?

  居士也應該有斷煩惱證阿羅漢果的思想

  居士也應該有斷煩惱證阿羅漢果的思想,這部羅漢儀軌裏第十七尊就是居士,“敬禮法炬善近事”,近事就是居士,也排在羅漢儀軌裏。所以四衆弟子都應該要了生死,尤其是出家同學。出家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爲了了生死、證阿羅漢果。等到你煩惱斷盡,證了阿羅漢果,你生死流轉的重擔就放下了,所以叫“重擔已下,生死已了。”

  修行不能光搞人天福報,

  要在行菩薩道的基礎上成就種種利他事業

  釋迦佛批判不發菩提心的阿羅漢是焦芽敗種,當然釋迦佛不希望我們一代一代的出家人不發菩提心。所以必須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就種種利他事業,最後圓滿成佛。

  假如你既沒有自利也沒有利他,那你搞什麼呀?充其量也不過人天福報吧?

  路不要走錯,這關系到自己的成就和整個佛教的命運

  這一次爲了要闡明佛弟子應該走哪條路,以及出家的功德,所以從釋迦佛出家日開始講的開示,主要是使大家不管在發心上、在修行上、還是在自利利他上,都要明白方向,路不要走錯。這關系到自己的成就,關系到整個佛教的命運。今天講到這兒。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3)

  傅味琴 2006.3.18

  (于2006.3.7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出家是爲了悲愍有情衆生,因爲有情就必有苦

  提要:

  ■ 出家是爲了悲愍有情衆生,因爲有情就必有苦

  ■ 釋迦佛在最苦的娑婆世界行菩薩道,說法四十九年

  ■ 依人不依法,這是滅法的手段

  ■ 把佛門變成商場,是嚴重的錯誤

  ■ 把佛菩薩當商品,爲了收錢鼓動遊客多敲鍾,師父做錯了,徒弟也跟著錯

  出家是爲了悲愍有情衆生,因爲有情就必有苦

  “悲憫世間有诤諸調伏,立解脫道令衆得依怙”,第一句是說明出家的願望和發心,第二句是說明出家的作用和目的。我們佛弟子在修行的路上,每走一步都要以釋迦佛爲導師,跟釋迦佛學習。釋迦太子當初逾城出家,就是爲了“悲憫世間”。悲是拔苦,憫是憐憫,世間不是指的山河大地,而是指的有情。山河大地沒有感情的,有情就有感情,有感情就必有苦。修行不是要滅掉感情,滅掉了感情那不就等于無情了?無情不可能成佛,修行是要轉變感情,把世俗的感情轉成菩薩的感情。菩薩爲什麼能廣度衆生啊?因爲菩薩的心都在衆生身上。衆生廣大,菩薩的感情也廣大。從前有句話:天下爲公。公就是指廣大的百姓,我們只有投入到廣大的衆生裏去,才能跳出狹小的心態,才能離得開小家庭,出家偉大就偉大在這裏。

  釋迦佛在最苦的娑婆世界行菩薩道,說法四十九年

  小家庭裏最最榮華富貴的無非是王宮,釋迦太子能離開王宮的享受,投入到廣大的衆生裏去,因爲他滿胸懷裝的全是衆生,不是爲了自己。他是悲憫衆生而出家的,釋迦佛傳記說的就是這樣的事實。正因爲如此,所以他修行的意志非常堅定,能夠經受得了各種各樣修行的苦,在最苦的娑婆世界能行得起菩薩道,成了佛以後還爲衆生說法四十九年,一直到涅槃前,還在說法,我們學佛的人就要學釋迦佛的榜樣。

  依人不依法,這是滅法的手段

  佛臨涅槃前說了很重要的話,都記錄在《佛遺教經》裏,這是佛最後的教誡。他最後仍然把法的財富留給一切衆生,就好比世間上的父親,去世前立了遺囑,子孫就依這遺囑爲准則,照父親的話辦事。可是今天的出家人有幾個在按照佛的遺教做?哪怕你做到某一點也好哇。《佛遺教經》裏規定出家人要修禅定,可是今天的人普遍認爲修禅定沒有必要,還說修禅定要著魔的,完全跟佛的教導相反。《佛遺教經》裏沒有提到的,他們卻拼命在做,如今有人大力宣揚“只要一句,樣樣不要”,很多人盲目跟隨,這是只聽人話不聽佛話,即使人說錯了,只要對他崇拜,照樣會聽。依人不依法,法就滅掉了,這是滅法的手段。當然喽,真正善知識講的話跟佛的話是沒有違背的,是違背佛的話的人致成了佛法的消滅。

  把佛門變成商場,是嚴重的錯誤

  《佛遺教經》裏規定:出家人不得貿易。貿易就是賺鈔票。現在非但搞名搞利,而且把佛門變成商場,更加嚴重的是,利用佛的家當去做生意,定標價、做佛事、趕經忏,全是爲了拿錢。這種事五花八門,多得說不過來。例如寺院是叁寶的地方,怎麼能賣門票呢?還不斷漲價,賣門票是極其錯誤的行爲,把佛教貶低,引起別的宗教取笑我們:你們佛教說起來怎麼偉大,我們不賣門票,你們還眼睛看著錢。

  把佛菩薩當商品,爲了收錢鼓動遊客多敲鍾,

  師父做錯了,徒弟也跟著錯

  還有的寺院有小賣部在賣香燭、賣佛像、賣經書,全都給他賣了。自己是佛菩薩的弟子,卻把佛菩薩當商品賣錢,真好比兒子把爸爸拿出去賣錢。還開素食館、茶館,只要能賺錢什麼都搞。寺院的鍾鼓,這是僧團集體學修的信號,怎麼能給遊客敲呢?有的寺院多年前給遊客敲一下鍾就收十元錢,還鼓動他敲一百零八下,能斷一百零八個煩惱。敲鍾能斷煩惱嗎?笑話不笑話?反正敲鍾的大老板有錢,這點錢無所謂。而這些事情,老師父幹了又叫徒弟幹,徒弟也不敢說話;徒弟幹了,老師父也不說話。有的因爲不懂佛法,無知得很,以爲師父叫做的一定是沒錯,結果師父錯了,徒弟也跟著錯。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4)

  傅味琴 2006.3.18

  (于2006.3.7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佛說:善于指出你的缺點的善知識,

  只有惡人才會對他不高興

  提要:

  ■ 不要爲了賺錢,汙蔑佛教背罪過

  ■ 對破壞佛法的盲目跟從,佛法就滅在這些人手裏

  ■ 佛的一生,就是跟外道鬥爭的一生

  ■ 佛說:善于指出你的缺點的善知識,只有惡人才會對他不高興

  ■ 出家一開始就要端正發心,貶低出家,矛頭直指釋迦佛

  不要爲了賺錢,汙蔑佛教背罪過

  我有一年在國外,一個商店裏陳列的都是佛像,看見我們進去就跟我們說:“哎,你喜歡哪一尊就是跟哪尊佛有緣,你就可以把這尊佛買回去。”就好比世間上的老板,看到一個女的漂亮,一歡喜,摸出一百萬,“我跟你有緣,你跟我回去吧。”(衆笑)這樣搞法,完全是汙蔑佛教。

  對破壞佛法的盲目跟從,佛法就滅在這些人手裏

  假如魔王波旬化現爲比丘,他肯定不會跟釋迦佛學的,他目的就是要破壞釋迦佛的法呀。那些不支持法、阻擾法、排擠法、破壞法的人不是魔王化現又是什麼?有講法的地方你不支持,人家要聽法你去阻擾,那你出家的目的到底是爲了什麼?對這種人許多居士還盲目磕頭、供養,喊他師父。今天已經非常明顯,將來佛法就是滅在不要法的佛弟子手裏。

  佛的一生,就是跟外道鬥爭的一生

  佛教不講鬥爭,這句話也要一分爲二,可是今天的佛弟子抓了這句話,往往隨心所欲地亂講。對于錯誤的現象,只要善知識一說話,就認爲不該講。佛從來也沒有說過不跟外道鬥爭,更沒有說過不跟魔道鬥爭,佛的一生就是跟外道鬥爭的一生。不要鬥爭是指佛門內部矛盾,如果出現了破壞佛教的矛盾,不抗爭不就完蛋了?今天我們只能在講法的時候插幾句,要不然就得把所有錯誤的言行以及魔王波旬所使用的一切手段,全部拿出來分析辨別一下,否則問題始終…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0~3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