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讲到,居士也能证阿罗汉果。我们每天早上念的《供请十六尊大阿罗汉仪轨》数字排到第十七,第十七就是居士。释迦佛嘱咐他们不要涅槃,长住生死林。生死林就是有生死的地方,也就是人世间。十六尊大阿罗汉,为什么称大?能度众生就是大。能度众生叫大乘,光为自己了生死叫小乘。
要说明的是,东南亚的佛教人们称为小乘佛教,其实他们也在度众生,不过他们的心量没有菩萨这么大。可是东南亚国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几都信佛,而我们号称大乘佛教的中国,度的众生从人口比例上看,还比不上被我们称为小乘佛教的国家。我们学的经典都是大乘经典,行动反而比不上东南亚国家。所以今天一开始就跟大家提出来,四众弟子都要向释迦佛学习,全要走断烦恼、了生死、证阿罗汉果,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之路。释迦佛称自己是“大阿罗汉”,这十六尊大阿罗汉,虽然不一定到了成佛的圆满境界,可他们也都证到阿罗汉果,又长住生死林度众生,所以也是大阿罗汉。
不发菩提心的阿罗汉是“焦芽败种”,
不断烦恼的大乘,算啥个菩萨
由此可以明白,如果佛弟子证了阿罗汉果,不想广度众生,成就大阿罗汉,那就错了,释迦佛批判这是“焦芽败种”。同样的道理,你有志气想成佛,可是你不想证阿罗汉果,那你咋成佛?佛就是大阿罗汉呀。你口口声声要行菩萨道,可是你从不断烦恼,你究竟算啥个菩萨?哪有菩萨不断烦恼的?
修行要自他二利,不能边伤害众生边唱
“悉发菩提心”,更不能到老仍不学佛
从前人家拍马屁称这个人叫大菩萨,结果蚊子咬他,他“啪”一下打死。有的还拿了开水去烫臭虫。有位老太太还喊:“黄妈,鸡买来了,我不杀生的,你去杀。”哪有一个大菩萨专门偷人家东西,做强盗的?还动嗔恨心,跟人家吵架呢!所以你不断烦恼、不修出离道、不想证阿罗汉果,你就不可能成佛,因为你没有行动。否则的话,一面当强盗,一面天天唱“悉发菩提心”,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强盗佛。(笑声)所以自利利他都需要。
要纠正长期以来,过去佛门里紊乱、矛盾、片面、颠倒的思想。要知道自利利他才是佛的教导。自利,你必须证阿罗汉果;利他,你必须行菩萨道,最后达到的圆满就是成佛。佛就是大阿罗汉。
尤其你们出家同学,如果没有成佛的思想,那不对,没有证阿罗汉果的思想也不对。佛说法四十九年现的是比丘相,一直到老了,释迦佛说自己是老比丘。现在我们汉地这么多的老比丘,有没有学释迦佛样?有没有成佛的雄心壮志啊?
居士也应该有断烦恼证阿罗汉果的思想
居士也应该有断烦恼证阿罗汉果的思想,这部罗汉仪轨里第十七尊就是居士,“敬礼法炬善近事”,近事就是居士,也排在罗汉仪轨里。所以四众弟子都应该要了生死,尤其是出家同学。出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了生死、证阿罗汉果。等到你烦恼断尽,证了阿罗汉果,你生死流转的重担就放下了,所以叫“重担已下,生死已了。”
修行不能光搞人天福报,
要在行菩萨道的基础上成就种种利他事业
释迦佛批判不发菩提心的阿罗汉是焦芽败种,当然释迦佛不希望我们一代一代的出家人不发菩提心。所以必须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就种种利他事业,最后圆满成佛。
假如你既没有自利也没有利他,那你搞什么呀?充其量也不过人天福报吧?
路不要走错,这关系到自己的成就和整个佛教的命运
这一次为了要阐明佛弟子应该走哪条路,以及出家的功德,所以从释迦佛出家日开始讲的开示,主要是使大家不管在发心上、在修行上、还是在自利利他上,都要明白方向,路不要走错。这关系到自己的成就,关系到整个佛教的命运。今天讲到这儿。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3)
傅味琴 2006.3.18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出家是为了悲愍有情众生,因为有情就必有苦
提要:
■ 出家是为了悲愍有情众生,因为有情就必有苦
■ 释迦佛在最苦的娑婆世界行菩萨道,说法四十九年
■ 依人不依法,这是灭法的手段
■ 把佛门变成商场,是严重的错误
■ 把佛菩萨当商品,为了收钱鼓动游客多敲钟,师父做错了,徒弟也跟着错
出家是为了悲愍有情众生,因为有情就必有苦
“悲悯世间有诤诸调伏,立解脱道令众得依怙”,第一句是说明出家的愿望和发心,第二句是说明出家的作用和目的。我们佛弟子在修行的路上,每走一步都要以释迦佛为导师,跟释迦佛学习。释迦太子当初逾城出家,就是为了“悲悯世间”。悲是拔苦,悯是怜悯,世间不是指的山河大地,而是指的有情。山河大地没有感情的,有情就有感情,有感情就必有苦。修行不是要灭掉感情,灭掉了感情那不就等于无情了?无情不可能成佛,修行是要转变感情,把世俗的感情转成菩萨的感情。菩萨为什么能广度众生啊?因为菩萨的心都在众生身上。众生广大,菩萨的感情也广大。从前有句话:天下为公。公就是指广大的百姓,我们只有投入到广大的众生里去,才能跳出狭小的心态,才能离得开小家庭,出家伟大就伟大在这里。
释迦佛在最苦的娑婆世界行菩萨道,说法四十九年
小家庭里最最荣华富贵的无非是王宫,释迦太子能离开王宫的享受,投入到广大的众生里去,因为他满胸怀装的全是众生,不是为了自己。他是悲悯众生而出家的,释迦佛传记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修行的意志非常坚定,能够经受得了各种各样修行的苦,在最苦的娑婆世界能行得起菩萨道,成了佛以后还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一直到涅槃前,还在说法,我们学佛的人就要学释迦佛的榜样。
依人不依法,这是灭法的手段
佛临涅槃前说了很重要的话,都记录在《佛遗教经》里,这是佛最后的教诫。他最后仍然把法的财富留给一切众生,就好比世间上的父亲,去世前立了遗嘱,子孙就依这遗嘱为准则,照父亲的话办事。可是今天的出家人有几个在按照佛的遗教做?哪怕你做到某一点也好哇。《佛遗教经》里规定出家人要修禅定,可是今天的人普遍认为修禅定没有必要,还说修禅定要着魔的,完全跟佛的教导相反。《佛遗教经》里没有提到的,他们却拼命在做,如今有人大力宣扬“只要一句,样样不要”,很多人盲目跟随,这是只听人话不听佛话,即使人说错了,只要对他崇拜,照样会听。依人不依法,法就灭掉了,这是灭法的手段。当然喽,真正善知识讲的话跟佛的话是没有违背的,是违背佛的话的人致成了佛法的消灭。
把佛门变成商场,是严重的错误
《佛遗教经》里规定:出家人不得贸易。贸易就是赚钞票。现在非但搞名搞利,而且把佛门变成商场,更加严重的是,利用佛的家当去做生意,定标价、做佛事、赶经忏,全是为了拿钱。这种事五花八门,多得说不过来。例如寺院是三宝的地方,怎么能卖门票呢?还不断涨价,卖门票是极其错误的行为,把佛教贬低,引起别的宗教取笑我们:你们佛教说起来怎么伟大,我们不卖门票,你们还眼睛看着钱。
把佛菩萨当商品,为了收钱鼓动游客多敲钟,
师父做错了,徒弟也跟着错
还有的寺院有小卖部在卖香烛、卖佛像、卖经书,全都给他卖了。自己是佛菩萨的弟子,却把佛菩萨当商品卖钱,真好比儿子把爸爸拿出去卖钱。还开素食馆、茶馆,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搞。寺院的钟鼓,这是僧团集体学修的信号,怎么能给游客敲呢?有的寺院多年前给游客敲一下钟就收十元钱,还鼓动他敲一百零八下,能断一百零八个烦恼。敲钟能断烦恼吗?笑话不笑话?反正敲钟的大老板有钱,这点钱无所谓。而这些事情,老师父干了又叫徒弟干,徒弟也不敢说话;徒弟干了,老师父也不说话。有的因为不懂佛法,无知得很,以为师父叫做的一定是没错,结果师父错了,徒弟也跟着错。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4)
傅味琴 2006.3.18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说:善于指出你的缺点的善知识,
只有恶人才会对他不高兴
提要:
■ 不要为了赚钱,污蔑佛教背罪过
■ 对破坏佛法的盲目跟从,佛法就灭在这些人手里
■ 佛的一生,就是跟外道斗争的一生
■ 佛说:善于指出你的缺点的善知识,只有恶人才会对他不高兴
■ 出家一开始就要端正发心,贬低出家,矛头直指释迦佛
不要为了赚钱,污蔑佛教背罪过
我有一年在国外,一个商店里陈列的都是佛像,看见我们进去就跟我们说:“哎,你喜欢哪一尊就是跟哪尊佛有缘,你就可以把这尊佛买回去。”就好比世间上的老板,看到一个女的漂亮,一欢喜,摸出一百万,“我跟你有缘,你跟我回去吧。”(众笑)这样搞法,完全是污蔑佛教。
对破坏佛法的盲目跟从,佛法就灭在这些人手里
假如魔王波旬化现为比丘,他肯定不会跟释迦佛学的,他目的就是要破坏释迦佛的法呀。那些不支持法、阻扰法、排挤法、破坏法的人不是魔王化现又是什么?有讲法的地方你不支持,人家要听法你去阻扰,那你出家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对这种人许多居士还盲目磕头、供养,喊他师父。今天已经非常明显,将来佛法就是灭在不要法的佛弟子手里。
佛的一生,就是跟外道斗争的一生
佛教不讲斗争,这句话也要一分为二,可是今天的佛弟子抓了这句话,往往随心所欲地乱讲。对于错误的现象,只要善知识一说话,就认为不该讲。佛从来也没有说过不跟外道斗争,更没有说过不跟魔道斗争,佛的一生就是跟外道斗争的一生。不要斗争是指佛门内部矛盾,如果出现了破坏佛教的矛盾,不抗争不就完蛋了?今天我们只能在讲法的时候插几句,要不然就得把所有错误的言行以及魔王波旬所使用的一切手段,全部拿出来分析辨别一下,否则问题始终…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30~3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