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0~49)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0)

  傅味琴讲于 2006.3.19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弟子不学佛法,把错误的东西带进了

  佛门,这个破坏力量就大了

  提要:

  ■ 如果大家都不杀生,战争就没有了,众生起的斗争心非常残酷,连亲人都要

  毁灭

  ■ 当佛弟子贪瞋痴起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佛的教导

  ■ 佛弟子不学佛法,把错误的东西带进了佛门,这个破坏力量就大了

  ■ 进了佛门不学法,不断烦恼,搞自己的一套,这个风气使得今天的佛法发挥

  不了应有的作用

  如果大家都不杀生,战争就没有了,

  众生起的斗争心非常残酷,连亲人都要毁灭

  如果大家都受五戒,不杀生,谁也不肯去研究武器,战争就没有了,整个世界不就和平了吗?即使达不到世界上的人个个证阿罗汉果,问题也不大,冒起火来打人,最多用拳头打打。即使打死人,也不过一个两个。假如是核武器爆炸起码死几十万。众生的贪瞋痴很残酷的呢,一个家庭本来蛮好的,夫妻俩在两个单位工作,十年动乱期间参加了不同的造反派。白天造反派武斗,夫妻俩晚上回家继续武斗,结果老婆打丈夫,丈夫打老婆,不打说你阶级立场不稳。众生的贪嗔痴烦恼可怕到这个程度,连亲人都要毁灭。

  当佛弟子贪瞋痴起来的时候,

  他已经离开了佛的教导

  有人说,“现在佛门里也是贪瞋痴泛滥,你们嘴上说释迦佛多么伟大,如果全世界都信佛了,还不是跟你们一样,贪的时候照样贪,痴的时候照样痴,瞋的时候照样吵,打击排挤照样来?”我们应该明白,当佛弟子贪瞋痴烦恼起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比如说,学校的老师总是反对学生做小偷,可是这个学生受了社会上不好的影响去做小偷了,这是他本人问题,你不能怪老师啊。

  佛弟子不学佛法,把错误的东西

  带进了佛门,这个破坏力量就大了

  到底什么原因会搞成这个样子?就是外魔内魔,内外夹攻的结果。外魔是那些旁门外道,以及魔王波旬;内魔是自己的烦恼。外魔内魔一发展,可怕得很。可是释迦佛照样有办法,否则修行不是白修了?所以最可怕的不是内魔、外魔,而是佛弟子不再学佛法,不再听释迦佛的话,不照释迦佛的话修行,自搞一套,而且还把邪知邪见、魔道外道的种种歪风邪气搬到佛门来,在清净佛门里进行污染。

  真正由外面人搬到佛门来的邪的东西很少,信别的宗教的人即使称我们是魔鬼,可他进佛门参观,还很讲究礼貌,即使请他讲话,他也是讲一些礼节上的话。可怕的是进入佛门的人,还去接受世间上乃至于旁门邪道、魔道的观点,再把这些影响,通过你佛弟子这个通道带进佛门来,这个破坏力量就大了。

  进了佛门不学法,不断烦恼,搞自己的一套,

  这个风气使得今天的佛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今天不管出家在家,进了佛门不做好的榜样,不学法,更不断烦恼,尽搞自己的一套,这个风气越来越大,使得今天释迦佛的佛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起不了应有的威力。而且他们很容易吸引、迷惑那些初进佛门的本来很有善根的人,因为今天佛门里很少听得到佛法,有善根的人来到佛门只是烧烧香拜拜佛,可是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世俗的习气、世俗的爱好、世俗的烦恼,刚好碰到这批人,所以容易相应、容易靠拢、容易受感染。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1)

  傅味琴讲于 2006.3.19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出家就是为了研究众生的烦恼,

  调伏众生的烦恼,调伏的方法

  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

  提要:

  ■ 在正法处拐了弯,就开始了末法时期的演变

  ■ 大家都成了正邪不分的糊涂虫,佛门才会有今天这样的腐败

  ■ 佛出家就是为了研究众生的烦恼,调伏众生的烦恼,调伏的方法归纳起来就

  是戒定慧

  ■ 戏论就是假相,佛说法就是要灭诸戏论,戏论灭了,真谛就出来了

  ■ 释迦佛说法,为的是导引众生进入佛之知见,放不下世俗的习气观点,是因

  为你觉悟不到家

  ■ 释迦佛说法是为众生指路,使你从有漏法的戏论中走上一条解脱的路

  在正法处拐了弯,就开始了末法时期的演变

  引用他们几句明显的话就容易明白了,比如:“你们很好,老师讲的是正法,可是,”就从这儿开始拐弯了。“现在是末法时期,要求不能这么高啊。”“老师讲法就讲正的一面,别去指出人家错误,弄得人家挺不欢喜的。”“要求太高了,人家就不敢进来了。”听起来全是道理。而这些受到批评指正的人,一听这些话,觉得是说到心里去了,你这一套咱们合得来。就是这么演变的。

  大家都成了正邪不分的糊涂虫,

  佛门才会有今天这样的腐败

  有人也许会想:老师你这些批评指正的话,我进佛门几十年了,怎么没有听到过,一般都是说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可能几百年也没有人讲过,谁也没有给你敲响警钟,大家都成了正邪不分的糊涂虫,所以佛门才会有今天这样的腐败。

  佛出家就是为了研究众生的烦恼,调伏

  众生的烦恼,调伏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

  释迦佛当年出家,到底为什么?说简单一点,就是为了研究洞察众生的烦恼,他所追求的就是如何去调伏众生的烦恼,也就是通常讲的度众生。难道释迦太子逾城出家,是为了有很多人朝他磕头?他在王宫里是王太子,哪个不向他磕头啊?难道他出家是为了收红包包?皇宫里金银财宝全是他的,他都不要了,还稀罕这些。所以释迦佛出家、成佛、给我们讲经说法的目的就是要调伏众生的烦恼。调伏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无非是戒定慧,再广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戒律有两百五十条、三百四十八条,还有三千威仪八万细则,全是为了调伏众生烦恼,所以称为“诸调伏”。

  戏论就是假相,佛说法就是要灭诸戏论,

  戏论灭了,真谛就出来了

  有史以来,世间上种种的思想、观点、学问很多很多,这些全是有漏法,既然有漏,就叫戏论。论就是论点观点,戏论就是假相。演戏都是假的,假的总是假的,靠不住的啦,演了一会儿就恢复原来状态,哪怕演得很像,也是假相。昨天你们演的观世音菩萨是假的,你们男众部过去一个演佛陀的,现在跑去工作了,别说是想成佛,连出家念头也没有了。世间上的一切,即使你很认真,戏总是戏啊。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就是要灭掉各种戏论,戏论灭掉了,真谛就现出来了,再也不会闹什么斗争了,这就是调伏。

  释迦佛说法,为的是导引众生进入佛之知见,

  放不下世俗的习气观点,是因为你觉悟不到家

  怎么灭掉戏论呢?释迦佛说法四十九年,导引众生进入佛之知见,在佛的知见里就没有世间上的戏论,也没有世间上的种种观点。首先要灭掉世俗习气、世俗爱好、世俗生活习惯,再深入进去,世俗一切的观点、学问,哪怕它极其多、极其繁杂,全都要放下。说“放下不容易啊,”正因为不容易,所以释迦佛说了四十九年法。这四十九年法当然是有层次,有步骤,也有程度的深浅,总的来说,全是破除世间上的戏论,你不学法,你没有释迦佛的智慧,你怎么破除这些戏论啊?因为你的觉悟不到家呀。

  释迦佛说法是为众生指路,

  使你从有漏法的戏论中走上一条解脱的路

  假如你破除了世间上种种有漏法的戏论,是不是能得到解脱了?还不能。到那时释迦佛告诉你,佛说的法也是化城。这就好比一开始释迦佛告诉你,“你们看,前面有一个庄严的城市、一个佛国、一个净土,非常庄严,你们想不想进去啊?”大家说“想啊。”那就赶快往这条路走啊。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2)

  傅味琴讲于 2006.3.19

  (于2006.3.7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一“有”就不是彼岸,就不是净土,

  一“有”你就继续停留在远方

  提要:

  ■ 释迦佛给你指的路,实是为了调伏众生烦恼所作的善巧方便

  ■ 众生断尽了烦恼,才明白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

  ■ 一“有”就不是彼岸,就不是净土,一“有”你就继续停留在远方

  ■ 既然烦恼断尽即是彼岸,可知彼岸即在此岸

  ■ 东门苦走西门,西门不究竟走南门,走到烦恼断尽,你才明白四门都在一个

  城市里

  ■ 有烦恼西方净土相隔十万亿佛土,无烦恼一刹那就到,心净则土净

  ■ 有漏即有烦恼,无漏即灭诸烦恼,结果也不同,一个不得解脱,一个能得解脱

  

  释迦佛给你指的路,实是为了

  调伏众生烦恼所作的善巧方便

  释迦佛为什么要讲四十九年法?因为你不认得路,总得给你指导呀。假如你离开了释迦佛的引导,那必然会走到邪路上去;按照释迦佛的引导去做,你就走上了这条解脱之路。

  其实这个城市是释迦佛现神通变化出来给你看的,所以叫化城。你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你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往前走这都是必要的,因为你这个时候还在路上,还是努力赶路的阶段。目的地就是解脱,就是彼岸,就是释迦佛给你指的那个地方。假如你有一天走到了,到那时从前释迦佛在路上给你作的指导,你也要放下了。要按照释迦佛的教导往前走,可是又不能执着。对法养成了执着的习惯,你到了目的地还要往前走,这有必要吗?释迦佛四十九年的教法主要是为了调伏众生的烦恼,仅仅是一个善巧方便呀。

  众生断尽了烦恼,

  才明白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

  其实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都是给你一个方便。如果你真的走到了,你确实感觉到这个地方身心舒畅,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所谓叫常乐我净。再看释迦佛说的这个城市怎么没了?才会明白,这个城市是化城,主要为引导你从此岸走到彼岸,从有烦恼的众生证到没有烦恼的阿罗汉果,释迦佛度众生就是这么度的。

  一“有”就不是彼岸,就不是净土,…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0~4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