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0~59)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0)

  傅味琴讲于 2006.3.23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众生觉悟越低,离开佛的智慧越远,感动他

  也很困难,逐渐从习惯变成了习气

  提要:

  ■ 由于种种的演变,佛像、经书、僧众逐渐被世间上人不重视,虽然是人为

  制造的现象,一旦成为自然,也就看不到佛法的本来面目了

  ■ 魔王波旬虽然发愿要灭法,但魔王的力量并不大,而魔子魔孙却在发展,

  好比癌症一扩散,就难以挽救

  ■ 佛门的歪风邪气像细菌那样在发展,导致有些善知识因失望而灰心

  ■ 众生觉悟越低,离开佛的智慧越远,感动他也很困难,逐渐从习惯变成了

  习气

  ■ 众生不接受佛陀的教育,如果他不洁身自好,就必然是下堕

  

  由于种种的演变,佛像、经书、僧众逐渐被世间上人不重视,虽然是人为

  制造的现象,一旦成为自然,也就看不到佛法的本来面目了

  由于这种演变,不管是佛像也好,经书也好,或者是出家僧众也好,逐渐逐渐被世间上人不重视,世间上人对三宝的珍重,恭敬也逐渐逐渐消失,虽然这是人为制造出来,可是累积下来,人为制造的东西也变成了自然的现象,到这个时候看不到佛法的本来面目了,也很难挽救,最后就导致了佛法的消灭。

  魔王波旬虽然发愿要灭法,但魔王的力量并不大,而魔子魔孙却在发展,

  好比癌症一扩散,就难以挽救

  照经书上说,佛法的消灭要在进入末法一万年以后,可是法无定法,所谓一万年也是个假相,说不定的。我们根据今天的现实,可以相信以后佛法要消灭,今天虽然是末法初期的五百年,可是已经出现了末法后期的现象。魔王波旬的力量实际上并不大,如果魔王波旬的力量大,释迦佛在人间的时候,他怎么没有力量破坏释迦佛的法呢?谁的力量大?魔子魔孙力量大。魔王波旬只有一个,魔子魔孙无其数,而且随时随刻会增加。

  就好比说,癌症实际上并不可怕,发现得早照样可以动手术把它割除,这还没有生命危险。可是癌症到了后期——后期也不知道啥时候来,不一定年轻人得了癌症叫前期,老年人得癌症叫后期,这不是根据年龄分的,是根据它的发展。有的年轻人得了癌症了,一诊断,已经扩散到了后期;有的老年人得癌症,还是初期。癌症发展不根据年龄,而是根据它的扩散,癌症一扩散就是后期,很难挽救。

  佛门的歪风邪气像细菌那样在发展,

  导致有些善知识因失望而灰心

  今天是末法的初期,怎么会出现末法后期的现象呢?因为在佛门里,魔子魔孙、歪风邪气以及变了质的佛教在发展,假和尚、劣比丘的影响在扩散,他们就像细菌那样,走到哪里就会感染到哪里,影响到哪里。

  如今的情况非常可怕,佛门里这种病菌在普遍地扩散,导致有些善知识由于失望而灰心了,一开口就是:这种势力太大,没办法没办法。当然恶势力太大是事实,但是作为善知识灰心了说没办法也是不对的,野兽被逼急了还要跳起来拼一拼,狗到了没办法的时候还会跳墙,动物都有保卫自己的本能,何况是一个人呢?何况是释迦佛的弟子呢?又何况是一个善知识呢?能灰心吗?再困难也得挺出来保护佛教,这是作为一个有情、作为一个佛弟子应有的素质。

  今天有许多佛弟子,看到这些现象,只是感叹万分,久了也就见怪不怪,得过且过。觉悟低到只像闪光那样一闪,就熄掉了。

  众生觉悟越低,离开佛的智慧越远,感动他也很困难,

  逐渐从习惯变成了习气

  所以说世间上的一切贪瞋痴的欲望越发展,离开佛法的真理越远,越发展越复杂,越复杂越颠倒,觉悟也越来越低。佛陀的智慧觉悟是圆满的,众生的觉悟越来越低,那跟佛法肯定合不起来了。众生又执著自己的一切,最后就是随你佛法说得怎么好,他仍然不接受。就拿感动这两个字来说,对现在的人要想采用让他感动的办法,来教育他,作用也已经微小了。而且能受感动的人数量也越来越少了,一般都是随你怎么说,他仍然一动也不动,从习惯变成习气。

  众生不接受佛陀的教育,如果他不洁身自好,就必然是下堕

  本来南瞻部洲的众生个性脾气已经坏透了,难调难伏,非常刚强,随着时代的演变,众生脾气也越来越发展,更加难调难伏。释迦佛当年,尚且说人死了以后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何况今天呢?所以说,不管是佛门外,还是佛门内,一个众生不接受佛陀的教育,如果他不洁身自爱,就必然是下堕。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1)

  傅味琴讲于 2006.3.23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末法时期以及末法时期的发展,不根据时间,

  是根据人的思想与内心的动态

  提要:

  ■ 人们都认可有十方,佛门里的人由于长期不去追求佛陀的智慧,也很难认可

  没有十方的说法

  ■ 末法时期以及末法时期的发展,不根据时间,是根据人的思想与内心的动态

  ■ 众生的愚痴与佛的智慧距离越大,佛法在他身上就越不起作用

  ■ 远离大般若的智慧,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般若智慧的核心就是告诉你:

  什么也没有

  ■ 世间学问是从“有”去研究,研究到最后仍然是个“有”。而《金刚经》里

  讲的却是“一切有相皆虚妄”

  

  人们都认可有十方,佛门里的人由于长期不去追求佛陀的智慧的人,

  也很难认可没有十方的说法

  再把话说回来,今天我们说十方,不管佛门外佛门里,每个人都会认可,假如说:没有十方,非但佛门外面的人不认可,明明有十方,怎么说没有十方呢?连佛门里的人大多数也不能认可,因为长期以来佛门里的人也没有去追求佛陀的智慧。

  末法时期以及末法时期的发展,不根据时间,

  是根据人的思想与内心的动态

  从前还有法师讲法,但那时已是信佛的人多,听法的人不多。我年轻时在上海,我很喜欢听经,那时候,听法的人能够讲堂里坐满,已经算是非常殊胜的了,也最多这么一点点人。如今更少了,有人还鼓吹大家都不要多听法,跟释迦佛唱反调。而法师呢?讲法也越来越少了。末法时期时间的脚步并没有变快,而人的愚痴、迷茫,却发展得很快。所以末法时期以及末法的发展不根据时间,时间都是假相,这是根据人的思想,也就是根据人的一颗心。

  众生的愚痴与佛的智慧距离越大,

  佛法在他身上就越不起作用

  如果你对佛陀说的法不能认可,佛法在你身上就不起作用,为什么你不接受佛陀的智慧?因为你的思想和佛陀的智慧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佛陀的智慧和觉悟是启发你,要你往广大的方面去发展,而凡夫众生的智慧和觉悟,包含着他本身的迷茫颠倒,是在往小的方面发展。小的就是自私,自私的人必然向小的方面发展,这样就拉大了距离,距离越大,越不好理解。

  远离大般若的智慧,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

  般若智慧的核心就是告诉你:什么也没有

  我们信佛我们修行,就是为了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这只有在大般若的智慧里你才能彻底明白,因为大般若就是在阐明这个真理。如果一个修行人,他不学习或者远离大般若的智慧,他的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大般若智慧的核心就是空。《金刚经》讲的就是大般若智慧,《金刚经》把一切“有”都扫光了。《金刚经》浓缩起来就是《心经》,《心经》是大般若智慧的核心,《心经》的心就是核心的意思。《心经》告诉你什么?告诉你什么也没有。

  世间学问是从“有”去研究,研究到最后仍然是个“有”。

  而《金刚经》里讲的却是“一切有相皆虚妄”

  世间上的学问全是从“有”去研究,他们确实发现了“有”,因为物质有形象,眼睛看得见,手摸得到,从“有”里研究,研究到最后仍然是个“有”。即使科学家发明这种,发明那种也全是有,有风扇,有空调,哪怕小到一只螺丝钉,全是有。而《金刚经》里讲的却是“一切有相皆虚妄”,告诉你这一切全都是不真实的。可是这种观点人家接受不了,明明是有,怎么叫做不真实呢?一个人没有丢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没有和心爱的人生离死别,他就不会体会到人生中存在着失落感,这就叫觉悟有限,智慧有漏洞,这就叫鼠目寸光。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2)

  傅味琴讲于 2006.3.23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有”是形相,“没有”才是实相。

  要引导众生从“有”进入“没有”

  提要:

  ■ 佛陀并不是叫你停留在他四十九年的教法里,亲证“无智亦无得”才真正

  成就了佛陀的智慧

  ■ 有桥也有船,如果你停留在桥上船上,你还没有彼岸,到了彼岸你才明白,

  彼岸没有桥也没有船

  ■ “有”是形相,“没有”才是实相

  ■ 既然没有,就无法开口,要开口,就要引导众生从“有”进入“没有”

  ■ 宇宙全是空,哪有方向?所以说没有方向才是真理

  ■ 说没有东西南北,人们就搞不清楚,只好说个方位,为的是便于你的理解

  

  佛陀并不是叫你停留在他四十九年的教法里,亲证“无智亦无得”

  才是你真正成就了佛陀的智慧

  《心经》里讲“无智亦无得”,这句话怎么理解?简单扼要地说,就是你今天得到的智慧也是没有的。可是世间上人想不通,我本来没有智慧,今天得到智慧了,怎么叫没有呢?你认为“我有这个智慧,我要抓这个智慧,我要在这个智慧里成就”,你仍然是在“有”里。如果你今天确实得到的是佛陀的智慧,那你得到的是“没有”的智慧,你决不会认为有个智慧存在。如果你认为不是没有,而是有,你还没有成就佛陀的境界。

  佛陀四十九年教法并不是叫你停留在这个教法里,四十九年教法不过是引导你进入佛之知见的工具,佛之知见最彻底地讲就是:什么也没有。…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0~5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