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0)
傅味琴講于 2006.3.23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衆生覺悟越低,離開佛的智慧越遠,感動他
也很困難,逐漸從習慣變成了習氣
提要:
■ 由于種種的演變,佛像、經書、僧衆逐漸被世間上人不重視,雖然是人爲
製造的現象,一旦成爲自然,也就看不到佛法的本來面目了
■ 魔王波旬雖然發願要滅法,但魔王的力量並不大,而魔子魔孫卻在發展,
好比癌症一擴散,就難以挽救
■ 佛門的歪風邪氣像細菌那樣在發展,導致有些善知識因失望而灰心
■ 衆生覺悟越低,離開佛的智慧越遠,感動他也很困難,逐漸從習慣變成了
習氣
■ 衆生不接受佛陀的教育,如果他不潔身自好,就必然是下墮
由于種種的演變,佛像、經書、僧衆逐漸被世間上人不重視,雖然是人爲
製造的現象,一旦成爲自然,也就看不到佛法的本來面目了
由于這種演變,不管是佛像也好,經書也好,或者是出家僧衆也好,逐漸逐漸被世間上人不重視,世間上人對叁寶的珍重,恭敬也逐漸逐漸消失,雖然這是人爲製造出來,可是累積下來,人爲製造的東西也變成了自然的現象,到這個時候看不到佛法的本來面目了,也很難挽救,最後就導致了佛法的消滅。
魔王波旬雖然發願要滅法,但魔王的力量並不大,而魔子魔孫卻在發展,
好比癌症一擴散,就難以挽救
照經書上說,佛法的消滅要在進入末法一萬年以後,可是法無定法,所謂一萬年也是個假相,說不定的。我們根據今天的現實,可以相信以後佛法要消滅,今天雖然是末法初期的五百年,可是已經出現了末法後期的現象。魔王波旬的力量實際上並不大,如果魔王波旬的力量大,釋迦佛在人間的時候,他怎麼沒有力量破壞釋迦佛的法呢?誰的力量大?魔子魔孫力量大。魔王波旬只有一個,魔子魔孫無其數,而且隨時隨刻會增加。
就好比說,癌症實際上並不可怕,發現得早照樣可以動手術把它割除,這還沒有生命危險。可是癌症到了後期——後期也不知道啥時候來,不一定年輕人得了癌症叫前期,老年人得癌症叫後期,這不是根據年齡分的,是根據它的發展。有的年輕人得了癌症了,一診斷,已經擴散到了後期;有的老年人得癌症,還是初期。癌症發展不根據年齡,而是根據它的擴散,癌症一擴散就是後期,很難挽救。
佛門的歪風邪氣像細菌那樣在發展,
導致有些善知識因失望而灰心
今天是末法的初期,怎麼會出現末法後期的現象呢?因爲在佛門裏,魔子魔孫、歪風邪氣以及變了質的佛教在發展,假和尚、劣比丘的影響在擴散,他們就像細菌那樣,走到哪裏就會感染到哪裏,影響到哪裏。
如今的情況非常可怕,佛門裏這種病菌在普遍地擴散,導致有些善知識由于失望而灰心了,一開口就是:這種勢力太大,沒辦法沒辦法。當然惡勢力太大是事實,但是作爲善知識灰心了說沒辦法也是不對的,野獸被逼急了還要跳起來拼一拼,狗到了沒辦法的時候還會跳牆,動物都有保衛自己的本能,何況是一個人呢?何況是釋迦佛的弟子呢?又何況是一個善知識呢?能灰心嗎?再困難也得挺出來保護佛教,這是作爲一個有情、作爲一個佛弟子應有的素質。
今天有許多佛弟子,看到這些現象,只是感歎萬分,久了也就見怪不怪,得過且過。覺悟低到只像閃光那樣一閃,就熄掉了。
衆生覺悟越低,離開佛的智慧越遠,感動他也很困難,
逐漸從習慣變成了習氣
所以說世間上的一切貪瞋癡的欲望越發展,離開佛法的真理越遠,越發展越複雜,越複雜越顛倒,覺悟也越來越低。佛陀的智慧覺悟是圓滿的,衆生的覺悟越來越低,那跟佛法肯定合不起來了。衆生又執著自己的一切,最後就是隨你佛法說得怎麼好,他仍然不接受。就拿感動這兩個字來說,對現在的人要想采用讓他感動的辦法,來教育他,作用也已經微小了。而且能受感動的人數量也越來越少了,一般都是隨你怎麼說,他仍然一動也不動,從習慣變成習氣。
衆生不接受佛陀的教育,如果他不潔身自好,就必然是下墮
本來南瞻部洲的衆生個性脾氣已經壞透了,難調難伏,非常剛強,隨著時代的演變,衆生脾氣也越來越發展,更加難調難伏。釋迦佛當年,尚且說人死了以後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何況今天呢?所以說,不管是佛門外,還是佛門內,一個衆生不接受佛陀的教育,如果他不潔身自愛,就必然是下墮。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1)
傅味琴講于 2006.3.23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末法時期以及末法時期的發展,不根據時間,
是根據人的思想與內心的動態
提要:
■ 人們都認可有十方,佛門裏的人由于長期不去追求佛陀的智慧,也很難認可
沒有十方的說法
■ 末法時期以及末法時期的發展,不根據時間,是根據人的思想與內心的動態
■ 衆生的愚癡與佛的智慧距離越大,佛法在他身上就越不起作用
■ 遠離大般若的智慧,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般若智慧的核心就是告訴你:
什麼也沒有
■ 世間學問是從“有”去研究,研究到最後仍然是個“有”。而《金剛經》裏
講的卻是“一切有相皆虛妄”
人們都認可有十方,佛門裏的人由于長期不去追求佛陀的智慧的人,
也很難認可沒有十方的說法
再把話說回來,今天我們說十方,不管佛門外佛門裏,每個人都會認可,假如說:沒有十方,非但佛門外面的人不認可,明明有十方,怎麼說沒有十方呢?連佛門裏的人大多數也不能認可,因爲長期以來佛門裏的人也沒有去追求佛陀的智慧。
末法時期以及末法時期的發展,不根據時間,
是根據人的思想與內心的動態
從前還有法師講法,但那時已是信佛的人多,聽法的人不多。我年輕時在上海,我很喜歡聽經,那時候,聽法的人能夠講堂裏坐滿,已經算是非常殊勝的了,也最多這麼一點點人。如今更少了,有人還鼓吹大家都不要多聽法,跟釋迦佛唱反調。而法師呢?講法也越來越少了。末法時期時間的腳步並沒有變快,而人的愚癡、迷茫,卻發展得很快。所以末法時期以及末法的發展不根據時間,時間都是假相,這是根據人的思想,也就是根據人的一顆心。
衆生的愚癡與佛的智慧距離越大,
佛法在他身上就越不起作用
如果你對佛陀說的法不能認可,佛法在你身上就不起作用,爲什麼你不接受佛陀的智慧?因爲你的思想和佛陀的智慧存在著很大的距離,佛陀的智慧和覺悟是啓發你,要你往廣大的方面去發展,而凡夫衆生的智慧和覺悟,包含著他本身的迷茫顛倒,是在往小的方面發展。小的就是自私,自私的人必然向小的方面發展,這樣就拉大了距離,距離越大,越不好理解。
遠離大般若的智慧,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
般若智慧的核心就是告訴你:什麼也沒有
我們信佛我們修行,就是爲了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理,這只有在大般若的智慧裏你才能徹底明白,因爲大般若就是在闡明這個真理。如果一個修行人,他不學習或者遠離大般若的智慧,他的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大般若智慧的核心就是空。《金剛經》講的就是大般若智慧,《金剛經》把一切“有”都掃光了。《金剛經》濃縮起來就是《心經》,《心經》是大般若智慧的核心,《心經》的心就是核心的意思。《心經》告訴你什麼?告訴你什麼也沒有。
世間學問是從“有”去研究,研究到最後仍然是個“有”。
而《金剛經》裏講的卻是“一切有相皆虛妄”
世間上的學問全是從“有”去研究,他們確實發現了“有”,因爲物質有形象,眼睛看得見,手摸得到,從“有”裏研究,研究到最後仍然是個“有”。即使科學家發明這種,發明那種也全是有,有風扇,有空調,哪怕小到一只螺絲釘,全是有。而《金剛經》裏講的卻是“一切有相皆虛妄”,告訴你這一切全都是不真實的。可是這種觀點人家接受不了,明明是有,怎麼叫做不真實呢?一個人沒有丟掉自己心愛的東西,沒有和心愛的人生離死別,他就不會體會到人生中存在著失落感,這就叫覺悟有限,智慧有漏洞,這就叫鼠目寸光。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2)
傅味琴講于 2006.3.23
(于2006.3.7 釋迦佛出家紀念日起講)
“有”是形相,“沒有”才是實相。
要引導衆生從“有”進入“沒有”
提要:
■ 佛陀並不是叫你停留在他四十九年的教法裏,親證“無智亦無得”才真正
成就了佛陀的智慧
■ 有橋也有船,如果你停留在橋上船上,你還沒有彼岸,到了彼岸你才明白,
彼岸沒有橋也沒有船
■ “有”是形相,“沒有”才是實相
■ 既然沒有,就無法開口,要開口,就要引導衆生從“有”進入“沒有”
■ 宇宙全是空,哪有方向?所以說沒有方向才是真理
■ 說沒有東西南北,人們就搞不清楚,只好說個方位,爲的是便于你的理解
佛陀並不是叫你停留在他四十九年的教法裏,親證“無智亦無得”
才是你真正成就了佛陀的智慧
《心經》裏講“無智亦無得”,這句話怎麼理解?簡單扼要地說,就是你今天得到的智慧也是沒有的。可是世間上人想不通,我本來沒有智慧,今天得到智慧了,怎麼叫沒有呢?你認爲“我有這個智慧,我要抓這個智慧,我要在這個智慧裏成就”,你仍然是在“有”裏。如果你今天確實得到的是佛陀的智慧,那你得到的是“沒有”的智慧,你決不會認爲有個智慧存在。如果你認爲不是沒有,而是有,你還沒有成就佛陀的境界。
佛陀四十九年教法並不是叫你停留在這個教法裏,四十九年教法不過是引導你進入佛之知見的工具,佛之知見最徹底地講就是:什麼也沒有。…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0~5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