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0)
傅味琴讲于 2006.3.29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
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提要:
■ 后生可畏,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殊胜的人
■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作为胜者,应具备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
■ 如果把出离理解成逃离,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错了
■ 出离是出离世俗的烦恼,发菩提心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
■ 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就没有菩萨法,也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后生可畏,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殊胜的人
我讲这些话就是希望你们在这儿接受培养的人,个个都能成为殊胜的人,这就是我办学的目的。虽然我不是个殊胜的人,但是你们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俗话说:后生可畏。我当年根本没有像你们这样好的条件,我师父忙着翻译经典,哪会像我这样整天陪着你们?培养起来也方便一点,培养要求也可以高一点,这就是一个殊胜的条件啊。
不要以为你还年轻,浪费一点时间没关系。其实如果你是想跟我学的,我今年七十七了,你们也是七十七了,我假如还能在世上留几年,你也只能学几年,因为过了这几年,你想跟我学也学不到了。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
你不多闻,哪来贤圣?
佛称出家弟子为多闻贤圣弟子,所以出家同学必须要多闻,多听法。哪可以像现在这种歪风邪气,好像出家就是为了赶经忏。不多闻,哪来的贤圣?皈依僧是皈依贤圣僧,贤圣僧才称为僧宝,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为了使佛弟子能在修行路上成贤成圣。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
作为胜者,应具备出离心、菩提心、正知正见
我们都应该走在证果的路上。这一辈子至少要以证初果为目标。即使我们今天没有证到初果,也至少要培养成为一个胜者,这是殊胜的胜。要成为一个殊胜的人应该要有出离心,要有菩提心,要有正知正见。
如果把出离理解成逃离,
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错了
出离不是出离娑婆世界,当初舍利弗目犍连,这些佛的上首弟子们个个证了阿罗汉果,他们可没有离开娑婆世界。现在把出离理解成逃离娑婆世界,那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来岂不是错了?
出离是出离世俗的烦恼,
发菩提心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
出离是指出离世俗的烦恼,出离生死苦海,你不想出离世俗的烦恼,只想到一个极其快乐的地方去,那可不叫出离生死。
菩提心呢?不要老为个人打主意。为什么人生坎坷,痛苦无穷,原因就是世间人在打个人主意,非但痛苦,寿命也不会长。
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
就没有菩萨法,也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昨天我还看到《老年报》上一篇文章,美国科学家调查了几百个人,随访九年,最后得出结论:心地善良的人比心地不善良的人长寿得多。心地善良的人专为别人考虑,愿大家都幸福,菩萨就是愿意自苦他安乐。而一般人都是替自己考虑。为自己考虑来考虑去,这样考虑也不顺心,那样考虑也不如意,结果天天苦恼。修大乘最根本的法,也是我们将来成就的基础,那就是菩提心。我们学的法就是朝向一个方向:要彻底解脱,圆满一切功德,一直到成佛。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大乘,没有菩提心就没有菩萨法,没有菩提心就没有成佛的希望。
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最多能证阿罗汉果;又有出离心又有菩提心,你能成菩萨,菩萨修圆满,你就是佛。
举个例子,那些半路里以种种理由离开的同学,后来想想还是这里好,总想回来,他这颗心就有出离心的觉悟,但还要看他有没有行动。如果他这样想:老师同学在培养我将来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我离开了老师同学,我这样做不对啊,我应该支持这个团体,这颗心就趋向菩提心。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1)
傅味琴讲于 2006.3.29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有出离的觉悟,没有出离行动的人,仍然掉在
泥坑里出不来。习气改不掉,善知识也拉不动
提要:
■ 有出离的觉悟,没有出离行动的人,仍然掉在泥坑里出不来
■ 习气改不掉,泥坑就跳不出,善知识也拉不动
■ 在学法修行的地方还苦恼,就因为没有去想,该怎么断烦恼、为大众作供献、
将来弘法、走上一条证果成道的路
■ 有的人出家了,还想找个干儿子干女儿,真是自找烦恼
■ 修行人的菩提心,就是满胸怀装的全是众生,唯独没有自己
■ 过去的业缘没办法了,来这儿修行就了了嘛。受苦都是冤枉的,就因为众生
没有觉悟
■ 发菩提心,一切都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能革自己烦恼的命,是最彻底的革命
工作
有出离的觉悟,没有出离行动的人,
仍然掉在泥坑里出不来
可是想回来,又怕自己自由散漫惯了,挨批评、受管教,又不想回来了,想想不对,又想回来,这最多是有出离的觉悟,可没有出离的行动。掉在泥坑里的人,自己不跳出来,仍然是在泥坑里。
习气改不掉,泥坑就跳不出,善知识也拉不动
修行最要紧的是改掉我们的习气,习气很多,众生一个最根本的习气:自己掉在泥坑里却没有勇气跳出来,佛就称之为娑婆,翻译成汉语就叫堪忍。以佛的觉悟来看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真是奇怪,明明受苦受难,却不想跳出来,竟然能忍得下去!有时候善知识来拉他一把也拉不出来,因为他已经养成习气了。你不离开这种习气,咋修行?
在学法修行的地方还苦恼,就因为没有去想,该怎么断烦恼、
为大众作供献、将来弘法、走上一条证果成道的路
一个人老是为自己的事烦恼,想东想西,想过去:这个人怎么欺负我,那个人欠了我多少钱;想未来:我应该怎么样。可他即使从昨天想到今天,今天又也没变得更好,那就跳出来吧,就别烦恼了。总算有缘,到了这儿,那你就高兴呗,别想那些事了吧,可他还在想,还在苦恼,也不知道苦恼些什么?
这里有吃有穿有住,每个月还要发你零用金,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安心!你该想想,怎么使自己抛掉烦恼,怎么给大众做点贡献,想想今天既能修行,将来还能弘法,能证果成道。这些你不去想,你想什么呢?
有的人出家了,还想找个干儿子干女儿,
真是自找烦恼
还有更奇怪的呢,有些人已经出家了,他不是想怎么好好学法,好好用功修行,将来可以快快成就,而是想收几个干儿子干女儿,让干儿子干女儿叫他干爹干妈。出了家还想当爹当妈!结果干儿子干女儿,尽跟他闹矛盾,弄得双方都很苦恼。干儿子干女儿都是社会上的人,总想成家吧,结果他这个不同意,那个不同意,真是自找烦恼。
修行人的菩提心,
就是满胸怀装的全是众生,唯独没有自己
修行人就必须要有这样的一颗菩提心:满胸怀装的全是众生,唯独没有自己。没有了自己,哪来自己的苦,没有了自己,哪来自己的烦恼?你自己的一切,想它干什么呢?天又不会塌下来。
过去的业缘没办法了,来这儿修行就了了嘛。
受苦都是冤枉的,就因为众生没有觉悟
有人说,“老师说得简单,可是过去世的业缘没法了啊。”你来这儿就能了嘛。这儿是穷山沟,小伙子也不会跑到这儿来找你。即使来了,他也呆不住啊。从前是有一个女孩子痴头怪脑,跑到这儿来找她的男朋友,又到我面前诉苦,“我来看他,他怎么理也不理我,真是铁石心肠。”我说“我理解你,你是离不开他。那么我同意你也到这儿来,天天陪着他。”她发呆了,第二天就跑掉了。明明离得开他嘛,诉什么苦?佛说众生的苦都是冤枉的,因为没有觉悟啊。
发菩提心,一切都为了众生离苦得乐,
能革自己烦恼的命,是最彻底的革命工作
为别人着想是上等人,为自己考虑是下等人;为别人做贡献是君子,为自己着想是自私。一解放学习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后来我听法师讲经,觉得很有道理。革命是要解放全人类,修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那还不是一样?假如你还没有生起菩提心,你连世俗上的人都比不上。闹革命敢于抛头颅洒鲜血,我们发菩提心的人一切为了众生离苦得乐,干的也是革命工作,这是革自己烦恼的命,是最彻底的革命。你却放不下家庭里的电视机、电冰箱,还有两只洋娃娃,说得过去吗?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2)
傅味琴讲于 2006.3.29
(于2006.3.7 释迦佛出家纪念日起讲)
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扬出去就行,
佛弟子就要有这样的正知正见
提要:
■ 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扬出去就行,佛弟子就要有这样的正知正见
■ 持爱自己,一切灾害的门就打开了,持爱众生才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 十六尊大阿罗汉为度众生故,常住生死林
■ 心想小庙心想家,被拖了后腿,修行还能打胜仗吗?
■ 家如火宅,留恋这些地方,会烧死你的法身慧命
■ 为了度众生,菩萨可以牺牲自己,难道你连自己的烦恼都不肯牺牲吗?
■ 学点菩萨精神,家里也不会吵架;要结婚,就该做出气筒
■ 原谅别人是美德,忍耐就是修行,处处为别人幸福考虑就是菩萨
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扬出去
就行,佛弟子就要有这样的正知正见
第三要有正知正见。我讲法,就算从福鼎开始,也已经有八、九年了,大家都说我讲的是正法。我们是大般若的法流,海内海外都称能海上师为大般若初祖,都极为赞叹,说这是专讲修行的,哪怕条件再艰苦,只要能把正法弘扬出去就行,我就是这个心态,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佛弟子,真正发菩提心的人都应该是这样的心态,这就叫正知正见。
持爱自己,一切灾害的门就…
《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