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1~9)▪P2

  ..續本文上一頁跑回王宮,“爸,我回來了”想再享受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沒有吧?可是今天有些出家人,有的還號稱大法師,竟然仗著自己有錢——其實他的錢都是居士供養的,不肯住寺廟,非要住五星級賓館,出了家還重新去抓榮華富貴,這到底是真出家還是假出家?是學佛還是學老板?所以你們多看看釋迦佛以及當年跟佛出家的那些比丘的傳記,比如像阿那律、阿難、舍利弗、目犍連,都是聲譽很高的大比丘大阿羅漢,像尊者羅吒婆羅回家探親連家裏都不住,爸爸硬是要他在家裏過一晚,他說“我出家了,我不能在世俗人那裏住。”現在有的出家人卻到處亂住。這也難怪,多少年代來,尤其是現在,佛門裏個別名望很大的人極力鼓吹不講法,不聽法。佛弟子不懂法,就變成無知得很。

  出家要染衣舍俗,有人修苦行卻輕慢法

  出家人必須染衣舍俗。印度天熱,在家人一般都穿白衣,出家人爲了有所區別所以要染色。染什麼顔色?俗稱壞色,就是敗壞的顔色,破舊的顔色。

  隨著朝代不同,中國出家人的裝束也在隨意變化

  出家人的裝束,各個朝代不同,衣著也在變化,雖不叫流行色,至少大家都跟著變。現在的袈裟大都比當年釋迦佛的要高貴。出家人不應該戴帽子,但從前的中國出家人流行戴元寶式的帽子,前面寫個“佛”字。後來又流行一種把頭跟肩包起來的帽子,有一次還把我嚇了一跳。那是我在一個寺院的培訓班講課,傳說那裏在鬧鬼,有天晚上我下樓,月光不亮,燭光搖晃,香爐前面有一個戴著黑披肩帽子的人站著,臉也看不清,我嚇了一跳。(衆笑)鼓足勇氣去看:“是你呀。”原來是二十來歲一個小和尚。這種裝束,真不莊嚴!

  還有一個時期上海出家人流行的帽子是在鞋帽商店買來的法國式帽子,圓形的帽頂上翹了一根小尾巴,他們就把小尾巴剪掉。就連帽子也不知道變了多少回。最近幾年呢,不光是頭上有一頂圓帽子,還挂了一條很長很長的圍巾。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4)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釋迦佛出家紀念日爲清涼山佛學苑四衆弟子作開示

  出家了,再抓名利,就不像佛教的出家

  提要:

  ■ 出家人代表如來形象,衣著不可隨便改變

  ■ 出家人要跟世俗一刀兩斷

  ■ 如今假和尚大都進寺著僧衣,出寺穿俗衣

  ■ 出家了再抓名利,就不像是佛教的出家

  ■ 有人爲了提高知名度,把大人物名字排了一大串

  ■ 名人不愛挂頭銜,富人不愛戴手表

  ■ 求法不求紅本本,這才灑脫     

  出家人代表如來形象,衣著不可隨便改變

  出家人應代表如來形象,就不准戴帽子,要跟釋迦佛一模一樣。戒律裏可以有開許,因爲佛是慈悲的,但開許是有原則的,比如寒冷地帶,或者你有病,頭上不能吹風,這可以開許,可要知道這並不是一個出家人應有的裝束。

  出家人要跟世俗一刀兩斷

  從前聽老一輩說,從前四川近慈寺,有一天能海上師在韋馱菩薩的護法殿上供,看到一個外來挂單的出家人戴了一頂帽子也隨衆來上供,能海上師跟旁邊人說:“叫他馬上走。”戴帽子的不准挂單。居士可以隨你裝束,你穿西裝也可以,但你一出家就要跟世俗一刀兩斷,不能有任何關系。

  如今假和尚大都進寺著僧衣,出寺穿俗衣

  出家人不准穿在家人衣服,裏裏外外不准穿白的,包括白襪子白鞋子,要做到染衣舍俗。

  我年輕時就聽到,有些可能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據說有兩套衣服,一套是僧裝,一套是西裝。幾年前在福鼎,一個居士告訴我,他跟一個年輕的出家人同車,這個出家人穿了在家人衣服。後來到站都下了車,這個出家人可能是個假和尚,要到哪一家去做佛事。那個居士認得路,就給他指路,到了一個地方,他跟居士說:“你稍微等我一會。”他把包拉開來,把身上衣服換下來,把出家人的衣服穿上去,就在那個地方換衣服,那不是演戲嗎?如今假和尚大都如此,進寺著僧衣,出寺穿俗衣。

  出家了再抓名利,就不像是佛教的出家

  釋迦太子連王子的榮華富貴全都舍掉了,出家人也應該這樣,要什麼名?要什麼利?出家了還去抓這些東西,那這種出家就不像是佛教的出家。

  有人爲了提高知名度,把大人物名字排了一大串

  佛門裏邊現在要辦一件事情真難啊,不管是要辦個居士林,或者要搞個法會,或者要辦個宏法事業,有的爲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名單要排一大串。有的地方把我名字也排在顧問裏,我也沒去過,他們也沒有來問過我。(衆笑)而那些大名鼎鼎的人呢,有些人認爲非得排進去不可,好像不這樣做就會鬧矛盾。我就不搞這一套,人家勸我這麼搞我就厭煩。

  名人不愛挂頭銜,富人不愛戴手表

  還有名片,有人頭銜多得一張名片還排不下,所以名片用雙層,什麼會長、董事長、顧問,……只要有頂帽子他就寫上去。其實帽子多的人不一定有什麼名望,往往是故意挂些頭銜,意思是:你看,我也是個有名望的人。真正有名望的人用得著這一套嗎?不必要嘛!好比有錢人不愛戴手表,因爲怕麻煩,套在手上也不舒服,他要知道時間很簡單,“現在幾點鍾了?”(衆笑)都是別人給他戴手表的,這是打打比方喽。

  求法不求紅本本,這才灑脫

  我看你們這些學生真是了不起,你們對于佛學苑發不發畢業證書好像無所謂,這就叫灑脫,這說明你們不是爲拿畢業證書來的,你們是來學佛法的。當然,辦學總要發證書,但我看你們根本不動這種腦筋。我說句風趣話,我想你們大概有這種觀念吧:要畢業證書幹嘛呀?我只要告訴他:“我是傅老師學生”,就行了。傅老師這個名聲,好也普遍,醜也普遍。“我告訴你,我是傅老師學生,如果你聽到好名聲就要我,你聽到醜名聲就不要我,我也不要你,反正咱們合不來。”(衆笑)這是說說笑話。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

  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5)

  傅味琴

  2006.3.7(二月初八)釋迦佛出家紀念日爲清涼山佛學苑四衆弟子作開示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提要:

  ■ 要學釋迦太子出家後不學外道

  ■ 釋迦太子苦行六年,不等于錯了六年

  ■ 坐山洞不是爲了變泥菩薩,出家要斷絕世俗愛好

  ■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 釋迦太子的苦行,我們做不到,要心生慚愧

  ■ 苦行能去貪欲、瞋恚,是過渡的必要手段     

  要學釋迦太子出家後不學外道

  後來釋迦太子去拜訪外道,外道都很喜歡他,都想留住他,可是釋迦太子的觀點與外道的觀點不一樣。那些苦行外道,修得苦裏苦,可是釋迦太子認爲他們沒有智慧,不能徹底覺悟也不能了脫生死。這不是釋迦太子的傲慢,釋迦太子小時候念書的時候就比老師聰明,因爲他是最後身菩薩嘛。

  這一點我們今天也應該學一學。可惜有的出家人竟然學起氣功來了,而且拜外道爲師,學起了《太上老君感應篇》,這就不像個佛弟子了!況且這種作法也是釋迦佛不許可的,叁歸戒規定: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這種人連叁皈依都沒做到,可這些學外道的出家人還口口聲聲說:我是僧寶。破了叁皈戒,哪是什麼寶?我們這裏連居士都不許學氣功,也不許學道教,比他們清淨得多,正規得多。

  釋迦太子苦行六年,不等于錯了六年

  後來釋迦太子就到了雪山洞裏六年苦行。人們所聽到的就是他在雪山洞裏六年苦行是錯的,那就等于說釋迦太子錯了六年,出了山洞,接受了牧女的供養,喝了牛奶,到菩提樹下就成道了,成佛有這麼簡單?!

  坐山洞不是爲了變泥菩薩,出家要斷絕世俗愛好

  你們假如不改變習氣,不改變你們的愛好,你們想找一個山洞修苦行,那麼你這六年准備幹啥?說唸經吧,即使叁藏十二部都給你搬到洞裏,你光是唸也不懂啊。說在洞裏整天燒香吧,人家一看這個洞裏香煙缭繞,只有你一個人坐著,你也變了泥菩薩。你總不會說:“帶副麻將牌去打牌。或者打打太極拳、跳跳迪斯科”。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經書裏說:“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釋迦太子六年苦行獲得了殊勝的靜慮,禅定譯成漢文就叫“靜慮”,六年下來獲得極其殊勝的禅定,所以我們應該朝釋迦佛頂禮。這就說明釋迦太子在雪山洞裏修了六年禅定。

  釋迦太子的苦行,我們做不到,要心生慚愧

  釋迦佛只說像外道那樣的苦行是錯的。我認爲釋迦佛所以能夠成佛,一方面是往世修行的功德等流下來,另一方面,六年苦行功不可沒。釋迦太子當年六年苦行沒有你所想象得那麼愚蠢,假如是你聰明,你今世怎麼不成佛?苦行是必要的手段,佛教的十二頭陀行就是苦行,佛大大贊歎頭陀行,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至于我們做不到像釋迦太子那樣的苦行,我們應慚愧,因爲咱們條件不夠,體力也差。但咱們這兒跟別的地方比較起來,也算是苦行了。釋迦佛很慈悲啊,不一定要弟子們修的苦行和他一模一樣,人的條件不同嘛。比如說當年釋迦佛修苦行,傳記上說他有時候支持不住昏倒在地,咱們假如也修到皮包骨頭,一昏倒,可能爬不起來了,所以苦行也是相對說的,個人的體力不同嘛。

  苦行能去貪欲、瞋恚,是過渡的必要手段

  修苦行容易去掉貪欲,也容易去掉瞋恨心,瞋恨心從哪裏來?貪不到就會動瞋恨心,我們反對的是像外道那樣的苦行,外道的苦行沒有智慧,非因計因,非果計果,所以不能出生死。

  後來釋迦太子從雪山洞裏出來了,在尼連禅河裏洗了澡接受了牧女供養的牛奶,恢複了體力。有人根據這個事實就說釋迦佛認爲這六年苦行是錯的,其實這是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比如醫生告訴病人,吃這種藥必須忌口,否則你病就很難好。你爲了病好總得聽他的,苦就苦一點喽,又不會叫你喝西北風。可是等到你病好了,醫生就說:“現在可以吃了。”“我也不大想吃”,“不大想吃還得吃,要補身體,否則你的身體…

《出家是悲愍衆生求解脫,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理(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